马剑海;薛秀娟;石大鹏
患者男,35岁.入院前因长期服用乙双吗啉而致头晕、乏力,伴鼻衄及牙龈出血,出血量不多,能自行控制,但反复发作,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予以COAP方案化疗5天.化疗后双下肢出现出血点及皮肤银屑病复发.入院体查:贫血貌,精神差,全身皮肤可见片状大小不等的银白色鳞屑,以躯干为主,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查外周血:HGB 69g/L,WBC 4.2×109/L,BPC 90×109/L.骨穿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诊断为:“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给予DA方案巩固化疗.
作者:杨维建;易学军;马力;周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对326例单纯低位肛瘘采用瘘管切除后缝合的治疗方法,其中男252例,女74例;年龄18~78岁.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伯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长期以来,痔的“学说”层出不穷,痔的分类标准和治疗方法也相当繁杂.1975年Thomson[1,2]首次提出:“痔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强调:“痔不是病,不应当切除,除非它有确切的手术指征.”他的论断,引起国际肛肠外科学界的高度重视.在1977年英国痔的专题讨论会,1979年美、英、澳3国肛肠外科医师协会举办联合学术会议以及1984年在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德国结肠直肠外科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根据痔的新概念,对痔的分类标准及治疗方法,展开了热烈讨论.特别是1980年6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召开的痔外科专题讨论会,争论更加激烈.
作者:张东铭;王玉成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10年来,我科收治和处理痔疮术后大出血10例,其中外院3例,本院7例,全部经肛镜下缝扎止血后治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现分析归纳如下.
作者:毛红;戚国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一期皮下不完全缝合法治疗肛瘘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19~30岁,病程2~4个月.低位单纯性肛瘘2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4例.所有病例均可在外口至肛门之间皮下扪及索条样瘢痕增生的瘘管,外口至齿状线距离2~5cm,外口位置在坐骨结节连线前方12例,后方18例.
作者:许建华;顾伏平;孙红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采用自拟消痛汤治疗痔疮肿痛60例,收到明显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5例,女15例;年龄13~64岁;病程6个月至5年.其中血栓性外痔22例,炎性外痔15例,混合痔13例,外痔并肛裂10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痔280例中男208例,女72例;年龄2~78岁;病程5个月至55年.治疗方法: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肛管及直肠下端用1‰新洁尔灭消毒.用喇叭肛镜查看内痔核,以5号注射针头在右前、右后、左侧主痔核上端进针到粘膜下层部后,分别注射1:1消痔灵液3ml,然后退针过程注药1ml,后在齿线上0.5cm主痔核3,7,9点处各注射1ml.注射完后在3,9,11点的外痔核处注射少量麻药,用鼠齿钳提起痔核,弯止血钳夹住痔核基底部注射唐氏除痔液,用另一把止血钳夹扁痔核,将唐氏除痔钳钳夹于痔核基底部位,剪除残余端.可同时做2~3处.在除痔钳下方分点注射长效止痛剂(2%亚甲蓝与0.5%利多卡因用1:1).肛内放入痔疮膏和痔疮宁栓,塔形纱块外敷,丁字带固定.
作者:周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治疗肛周脓肿100例,男70例,年龄13~58岁,其中13~20岁45例,21~58岁25例,平均年龄35.5岁;女30例,年龄19~50岁,平均年龄34.5岁;病史7天至13年.以上病人单用抗生素治疗49例,中西医保守治疗28例,单用中药治疗23例.治疗中自行破溃疼痛减轻38例.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切开引流27例,用药后疼痛消失35例.所有病人治疗后虽然暂时疼痛减轻或消失,但均反复发作1~5次不等,来我院就诊后均给予手术根治.切开后发现脓腔病灶范围都较大.
作者:曹广斌;朱英;徐新玉;梁凯勃;何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吸注套扎法治疗各类外痔4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男27例,女19例;年龄18~74岁;病程5天至24年.其中血栓性外痔28例,炎性外痔11例,赘皮结缔组织性外痔7例.
作者:张炜;李爱华;付春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例1]男,44岁.肛周胀痛,进行性加重12天,静滴青霉素7天无效.肛门检查:肛门左侧有肿物约5cm× 5cm,高出皮肤1.5cm,质软,波动不明显.体温>37.4℃,WBC 8.2×109/L,N 0.78,E 0.03.诊断为肛周脓肿(左).沿肿物突起明显处行放射状切开2cm,立即有少量脓液伴近百条蛲虫自脓腔涌出,扩大切口,见腔内有一罕见虫团,由大量活体蛲虫相互缠绕聚集,直径约2cm,即用药膏匙沿脓腔一侧伸入腔底,挖出虫团,清除其余散在蛲虫,用双氧水、甲硝唑液反复冲洗脓腔,再行内口切开.给肠虫清400mg顿服,10天再服400mg,住院半月而愈.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肛肠科医源性疾病不容忽视,否则将给患者造成痛苦,今将其常见原因介绍如下.1因语言文字使用不当所致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和事物的工具,是传达信息的符号.医生问诊、解释病情、书写病历,用之不当也会致病.如医生初学指诊时触到直肠前壁有肿物,未能确诊说是肿瘤,患者听后惊恐不安,后经会诊是子宫后倾直肠综合征,患者反而不信,到处求医要手术切除,造成神经官能症、恐癌症.书写病历、用词不当病人也能产生疑虑,所以医生用文字语言必须规范,要用专业术语,解释不能含糊其词.
作者:张有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36岁.右侧肛旁轻度红肿10天,后病情逐渐加重,疼痛剧烈,并出现畏寒、发热.入院检查:体温39.2 C,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心、肺、腹部未发现明显异常.局部检查:膝胸位肛旁1~6点15cm×10cm及阴囊根部大面积红肿,压痛,有波动感,局部皮温增高.诊断:肛周脓肿.急诊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切开脓腔,引流出暗红色、恶臭味脓液约200ml.清除坏死组织,1~5点作对口引流.术后以菌必治、灭滴灵静脉点滴,局部换药治疗.术后第1天体温降至38℃以下,第2天体温39.6℃,阴囊至右中腹红肿明显,有波动感.
作者:汪郑芳;刘长;俞立民;刘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小儿肛周脓肿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5天至8岁;病程5天至1个月.全部病例均为单个脓肿,首次发病.脓肿大者3cm×2cm,小者0.5cm×1cm,距肛缘0.3~1cm,将30例分为传统式切开术和蝶形切除术2组,各15例. 手术方法及疗效:蝶形切除术,在麻醉下,脓肿处沿肛缘作放射状切口,切除皮肤贯穿脓腔内口,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创口敞开呈蝶形状.传统式手术,在脓肿波动处单纯切开皮肤,放出浓液,创口呈线状.术后用抗生素.传统式切开术组痊愈10例(66.7%),并发肛瘘5例(33.3%),平均住院(11±4)天.蝶形切除术组痊愈14例(93.3%),并发肛瘘1例(6.7%),平均住院(9±2)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田永志;程东水;孙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近端人造外口治疗肛瘘106例,男78例,女28例;年龄12~71岁;病程5年以内81例,6~10年19例,11~20年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66例,低位复杂性肛瘘22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5例.所有病例主管道长度均>5cm. 治疗方法:将亚甲蓝染液从肛瘘外口注入,使瘘道着色,查明瘘道内口,用探针从外口穿入,探明瘘道走向,并在探至距肛缘约2cm处做标记,作一上宽下窄切口,切口深达瘘道,以此为人造外口.高位肛瘘,可用止血钳在造口处循瘘道通向肛内,从内口穿出,引出橡皮筋条,完成挂线;低位肛瘘,可在造口处循瘘道切开至内口,并向上延伸0.5cm;管道部分有脓者可作对口引流,无脓者可由外口伸入刮匙,刮除腐
作者:邵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刮匙小针刀进行洞式切口挂线引流治疗肛周脓肿96例,男54例,女42例;年龄17~64岁;病程1~2周. 治疗方法及疗效:取侧卧位,常规消毒,脓肿壁点状局麻.选择肛门缘的脓肿低位,右手持刮匙小针刀,朝向脓肿对端先垂直刺入低位的脓肿壁,同时旋转1周即完成洞式切口,边进刮匙小针刀边旋转,穿切至脓肿对端壁穿出,完成第2个对端脓肿壁的洞式切口.至此贯通脓腔的中心,将粗丝线挂在刮匙小针刀的刀柄前缘,原路退回并拔出刮匙小针刀,其粗丝线留挂在脓腔中,将粗丝线的两头分别由2个洞口牵出脓腔外再打结,形成弧形线圈,起到引流作用.术后敷玉红膏纱布块.待术后1周,脓液消失剪断引流线圈后拔去.
作者:田淇第;时春祥;于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32岁.因肛周肿痛3个月加重3天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肛门右侧轻度肿痛,诊为“肛周脓肿”,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减轻,肿块缩小.3天前肿物又增大,肿痛.查体:肛门右侧距肛缘约2cm皮下有一肿物,约4cm×4cm,界限清,有囊性感.周围皮肤无明显红肿,有索状物与肛缘相连.疑为肛周脓肿,试行穿刺,有气体进入空针,共抽出气体约30ml,未抽出脓液,肿块基本消失.不久,局部再度隆起,压之亦有囊性感,即诊断为肛瘘并气性囊肿.2天后在腰麻下行瘘管切开术.术中切开囊肿,见其内有少许坏死组织及脓液.周围有薄层纤维组织形成囊壁,并有一瘘管通向肛门,用探针进入瘘管,探得内口在肛管直肠环以上,为一高位瘘,遂行挂线术.术后10天挂线脱落,25天创面愈合.术后病理证实囊壁为纤维组织.脓液细菌培养为大肠埃希氏菌.后确诊为肛瘘并气性囊肿.
作者:李哲;王丽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浮线引流法对肛周脓肿及肛瘘120例进行一期根治,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男85例,女35例;年龄4~70岁.肛周脓肿40例,肛瘘80例,其中马蹄型瘘15例.全部病例均达到一期根治,无复发.
作者:杨继良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169例,男132例,女37例;年龄16~68岁;病程3~18天.皮下脓肿38例,括约肌间脓肿98例,直肠粘膜下脓肿5例,直肠后间隙脓肿11例,坐骨直肠窝脓肿13例,蹄铁型脓肿4例.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局麻或骶管麻醉.在肛周皮肤红肿触痛明显或波动明显处,与肛门呈放射状作一小切口,切口以容纳食指为宜,用手指探查脓腔,分离脓肿纤维隔,放出脓液减压后,用一探针经脓腔按Goodsall定律在齿线平面寻找内口.以探针为引导,切开肛管皮肤、皮下组织及部分括约肌,修剪内口周围组织,用刮匙刮除残留在切口内的坏死组织,用组织钳提起切开的内口两侧粘膜,缝扎并切除.
作者:祝迎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反复便血,便后肛门肿物脱出需用手回纳7年,以内痔收入院.入院查体: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无异常,凝血酶原测定正常,肛门局部吸引后,截石位齿线上3,11点处各见一鸽蛋大痔核,诊断为内痔.用0.25%布比卡因40ml作肛周局部浸润麻醉,7号丝线分别8字贯穿缝扎3,11点处内痔基底部,在缝扎线外0.6cm处剪去内痔组织,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病人每日自行做提肛运动达300次,术后第4天,出现头晕、恶心、腹胀、里急后重,并有急切的排便感觉.查体:P100次/min,R22次/min,BP11/7kPa.
作者:吴志华;骆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用皮桥旷置对口引流的方法治疗35例马蹄型肛瘘,男23例,女12例;年龄17~55岁;病程3个月至5年.后马蹄型肛瘘30例,前马蹄型肛瘘5例.
作者:徐飞;俞立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