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痔与门脉高压症关系的研究

钱立元;蔡立峰;朱晒红;唐五良

关键词:痔, 门脉高压症, 病因学
摘要:为了探讨痔与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和痔的发生机理,对64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及1 893例门诊体检者痔的患病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痔检出率分别为37.3%和43.1%(P>0.05).门脉高压症并发直肠静脉曲张率为8.9%.直肠静脉曲张并发痔发生率为34%.提示:门脉高压症及直肠静脉曲张与痔的发生无相关性.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三木颗粒洗剂治疗痔疮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以三木颗粒洗剂用于痔的治疗,临床观察155例,并与妙灵痔痛一洗消(坐浴液)和原剂型三木熏洗剂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治疗痔疮有效率92.4%,明显优于妙灵痔痛一洗消(73.1%,P<0.01),与等量不同剂型的三木熏洗剂疗效相当.药理、毒理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炎、止痛、止血作用,无毒副作用.

    作者:祝颂;姜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祝贺张庆荣先生从医六十周年

    张庆荣先生1 940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任实习医师和住院医师,开始了他的临床工作,迄今已六十年.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张老表示祝贺.

    作者:王玉成;张作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混合痔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分析

    混合痔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变化,探讨其发病机理及与门静脉系统的关系.

    作者:张景云;王为;刘智亮;武峰;张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注射硬化扩压法治疗痔415例疗效观察

    采用注射硬化扩压法治疗痔患者415例,治愈397例,好转18例.详细介绍了治疗方法,并就该疗法的作用机理、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作者:韩方海;吴凌云;李茂鹏;潘绍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活血化瘀法治疗肛肠疾病

    肛肠疾病多因气血不畅,经络阻滞,湿热下注,血脉不通所致.临床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常可收到较好效果.活血化瘀法应用范围较广,应根据不同病情辨证论治,在针对主证选方用药的同时,可配合其他治法,如益气、养阴、利湿、清热等,或其他治法配以活血化瘀之味.现将作者之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金伟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痔混合痔手术切除185例临床疗效观察

    对185例外痔环状混合痔采用多形切口,一期缝合治疗,男75例,女110例;年龄21~65岁;病程3~36年.其中伴有高血压Ⅱ期2例,严重贫血2例,便秘2例,肛裂5例.外痔65例,昆合痔120例.

    作者:蔡和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痔瘘术后镇痛泵使用效果分析

    肛门病术后疼痛较甚,术后使用镇痛泵可明显减缓疼痛.

    作者:刘剑;张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立止血局部注射治疗内痔套扎术后大出血

    以CH-82负压套扎器套扎内痔6264个,并发大出血17例,肛门镜下局部注射立止血一次止血成功.

    作者:马鸿远;周秦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加一期缝合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加一期缝合术治疗混合痔200例,其中1999年7月以后的100例为实验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9岁;病程2~30年.1999年7月以前的100例为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0~67岁;病程1~25年.两组每例患者痔核均在2个以上.

    作者:陈英;汤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肤痔清软膏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

    我院对痔术后病人创口用肤痔清软膏局部外敷促进创面愈合,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俞立民;郭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消痔液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疗效观察

    消痔液是以五倍子汤为基本方研制而成的外用药物,是一种既可外涂,又可直接注入肛门内的痔科用药剂型.为探讨其临床药效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药理、毒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且毒性较低,作为临床用药是较安全的,可以长期应用.临床观察100例患者,内痔的治愈好转率为90%,外痔为97.5%,混合痔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熊腊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朴硝黄菊花泡液坐浴治疗炎性外痔

    我科采用朴硝、黄菊花泡液坐浴治疗炎性外痔130例,男76例,女54例;年龄20~70岁;病程3~10天.

    作者:荀洪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肛管固定装置的形态基础及其对排便控制功能的作用

    为从形态学上说明肛管固定装置存在的客观性,从功能上探讨它们在排便控制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对59具小儿尸体,3例成人盆部标本解剖观察,4例新鲜小儿盆部标本做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肛管上部前壁固定于会阴体,侧壁和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在3个水平固定于盆隔;盆隔参与构成联合纵肌的纤维主要沿肛管侧壁和后壁下降并保持一定的内、外分层关系,向外下穿插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并将其分隔为7~9束,再止于肛周皮肤;在会阴体以下的肛管前壁无来自盆隔的联合纵肌组织;汇聚于肛管下端侧后壁的联合纵肌纤维向后上转折止于肛尾中缝皮肤两侧及尾骨背面,参与肛尾韧带.会阴体、肛尾韧带及肛尾中缝的皮肤对肛管前壁的固定及肛管与直肠前壁夹角的形成和维持有关;联合纵肌将肛周结构串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排便控制机制的整体同步活动.

    作者:崔龙;姜文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指法扩肛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

    采用指法扩肛,松解内括约肌,外痔剥离后同内痔一起结扎,保留齿线的手术方法,治疗环形混合痔320例,男168例,女152例;年龄27~76岁;病程1~30年.

    作者:程存涛;孙绍电;王宁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种术式治疗混合痔1484例疗效分析

    1484例混合痔,男973例,女511例;年龄16~70岁;病程2个月至45年.便血806例,便秘或排便时间延长845例.合并肛裂176例,肛乳头肥大或增生86例,肛瘘43例,结直肠炎16例,低位直肠息肉5例,肛门脓肿5例.86例曾有痔手术史.

    作者:乔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肌注酚妥拉明治疗肛门病术后尿潴留58例

    我科采用肌注酚妥拉明治疗肛门疾病手术后尿潴留58例,有效率86.2%.

    作者:卜荣贵;李华贵;爱勇;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肛管灌注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肛管保留灌肠法是许多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在肛肠科应用较多.研制一种方便、价廉适用的肛管灌注器具,让患者自己应用很有必要.

    作者:王济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妇科疾病致肛门直肠痛16例

    我院收治16例以肛门直肠痛为首发症状的妇科疾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贵信;王丽新;马德民;刘风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多卡因胶浆在肛裂术后的先期镇痛作用

    我们选用利多卡因胶浆外用于肛裂术后创面以缓解其术后疼痛,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王为;穆作振;汤良庚;令狐庆;杨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频电容场注扎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505例疗效观察

    采用高频电容场切除内外痔,母痔动脉区注射、缝扎、保留齿状线,放射状减张,内括约肌松解,长麻止痛的手术方法,治疗混合痔505例(环状混合痔26例),男317例,女188例;年龄22~75岁;病程13~35年.

    作者:付彦春;高杨;王国彬;高兴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