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平
采用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扶他林乳膏治疗炎性外痔132例,男87例,女45例;年龄16~72岁;病程2~12年.对照组采用马应龙痔疮膏治疗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13~68岁;病程1~12年.
作者:陶家庆;朱云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33例混合痔术后严重出血患者,男27例,女6例.原发性出血5例,继发性出血28例.出血部位:左7例,右前7例,右后10例,多处渗血9例.显性出血19例,隐性出血14例.出血量<300ml 5例,300~600ml 18例,>600ml 10例.止血方法:缝扎24例,填压9例.
作者:卢武;赵党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采用蒲公英消痔栓治疗肛门病215例,男140例,女75例;年龄15~74岁.其中内痔115列,外痔17例,混合痔32例,肛裂43例,肛窦炎8例.
作者:周华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484例混合痔,男973例,女511例;年龄16~70岁;病程2个月至45年.便血806例,便秘或排便时间延长845例.合并肛裂176例,肛乳头肥大或增生86例,肛瘘43例,结直肠炎16例,低位直肠息肉5例,肛门脓肿5例.86例曾有痔手术史.
作者:乔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28岁.因间断性便血20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8岁时曾因便血在当地医院行内痔注射术,15岁时在当地医院做混合痔手术,术后症状无明显好转,10岁和21岁时在外院行右侧大腿血管瘤手术.入院检查:肢端肥大症面容,右大腿前侧有手术瘢痕,右腿跛行,呈马蹄足内翻,右大腿和小腿周径比左大腿和小腿周径大3.0cm,四肢骨与软组织肥大.专科检查:可见环状混合痔,直肠指诊可触及粘膜有条索状感,指套染有粘液血迹.电子肠镜检查:进镜30cm以下直肠乙状结肠粘膜见有明显扩张突起、盘绕的曲张静脉,呈暗紫色或紫红色,进镜30~45cm肠粘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进镜45~55cm粘膜下仍可见曲张之静脉.该患者有血管瘤、静脉曲张和骨与软组织肥大三联征及马蹄足内翻,直肠出血,故诊为Klippel-Trenaunary综合征.
作者:康立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采用肌注酚妥拉明治疗肛门疾病手术后尿潴留58例,有效率86.2%.
作者:卜荣贵;李华贵;爱勇;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采用朴硝、黄菊花泡液坐浴治疗炎性外痔130例,男76例,女54例;年龄20~70岁;病程3~10天.
作者:荀洪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们对464例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应用50%硫酸镁和1:5 000PP液坐浴,观察两种药液坐浴对肛缘水肿的疗效. 临床资料:本组464例,男213例,女251例;年龄17~74岁;中位年龄42.5岁.均为混合痔,痔核嵌顿急诊手术103例.病史0.5~30年,第1次手术328例,2次手术94例,3次手术42例.经常便秘438例.233例女性为孕育后出现痔.手术切除1处104例,2处284例,3处66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
作者:董玉海;王胜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克服痔手术V形切口大,愈合慢,术后瘢痕大的缺点,我们设计了D-Y切口用于混合痔20例,外痔30例;年龄21~62岁.收到满意的疗效.
作者:邓德昌;方晓明;居海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痔的概念 20世纪特别是7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痔的认识有了飞跃,已形成新的概念[1],即:痔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称肛垫(anal cushions),是每人皆有的正常结构;肛垫呈右前、右后及左侧三叶排列,与直肠上动脉分支无关.它们宛如心脏的三尖瓣,协助括约肌维持肛管的正常闭合;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即谓痔病.痔病治疗原则是主要根据症状,对于没有症状的痔即使很大也不一定是治疗指征,反之,痔虽小但有发生严重合并症的危险时,则必须治疗.上述概念是Thomson于1975年首次提出,并受到AlexanderWilliams(1982)[2],Bernstein(1983)[3]以及Melzier(1984)等[4]一些著名学者的支持.1983年在德国科伦堡举行的第9届国际痔科专题研讨会上获得一致确认.国外新近出版的肛肠病学专著中已广泛采纳痔的新定义[5].
作者:张东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药熏洗方对痔术后具有良好的消除肛缘水肿、加速创口愈合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赦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59岁.肛门肿物便后出血、脱出肛外20余年,加剧3个月,以混合痔、肛乳头肥大入院,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肥大肛乳头切除术.术后第9天,体温37.5~38.4℃,白细胞10.7×109/L,肛门周围疼痛加剧,肛门指诊因病人不合作未能进行,肛周红肿不明显,有轻度压痛.术后第10天体温39.2℃,肛周压痛明显,肿胀不明显,抽出少量血性脓液.腰俞穴麻醉,见膝胸位10点,齿线上方6cm直肠壁肿胀约3cm×3cm,急行直肠壁脓肿切排术,在膝胸位8,12,6点作对口引流.术后体温38.1~39.2℃,肛门胀痛,小便困难.
作者:李汉民;胡汉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探讨痔与门脉高压症的关系和痔的发生机理,对642例门脉高压症患者及1 893例门诊体检者痔的患病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痔检出率分别为37.3%和43.1%(P>0.05).门脉高压症并发直肠静脉曲张率为8.9%.直肠静脉曲张并发痔发生率为34%.提示:门脉高压症及直肠静脉曲张与痔的发生无相关性.
作者:钱立元;蔡立峰;朱晒红;唐五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对痔术后病人创口用肤痔清软膏局部外敷促进创面愈合,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俞立民;郭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痔出血的方法,选痔出血患者¨3例,实验组62例,对照组51例.实验组采用铜离子电化学疗法,对照组采用栓剂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的局部组织血栓形成率达94.4%,血管壁上皮细胞水肿率达100%,表明电化学疗法可闭塞局部血管.其治疗机理:利用电化学的非生理性激活,使局部组织结构发生特殊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局部化学反应及改变微细结构.
作者:李东冰;王长顺;江涛;陈希琳;吴佐周;唐富生;张莉;谢向东;刘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消痔液是以五倍子汤为基本方研制而成的外用药物,是一种既可外涂,又可直接注入肛门内的痔科用药剂型.为探讨其临床药效及用药的安全性,进行了药理、毒理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且毒性较低,作为临床用药是较安全的,可以长期应用.临床观察100例患者,内痔的治愈好转率为90%,外痔为97.5%,混合痔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熊腊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女,16岁.大便逐渐变细1年,伴排便困难6月余.便软,无脓血,无腹痛.曾被诊断为“习惯性便秘”、“肛裂”,治疗无效.查体:病人取胸膝位,于6点处见有一放射状手术瘢痕已愈合.直肠指诊进指困难,肛管狭窄,轻度充血、肿胀.钡灌肠检查未见异常.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及直肠未见异常.
作者:张世岭;王铁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加一期缝合术治疗混合痔200例,其中1999年7月以后的100例为实验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8~79岁;病程2~30年.1999年7月以前的100例为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0~67岁;病程1~25年.两组每例患者痔核均在2个以上.
作者:陈英;汤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尿潴留是肛肠病术后常见并发症,采用诱导排便法(A组)并与临床常用的热敷(B组)、针灸(C组)和肌注新斯的明(D组)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晏美;安阿;李立;蒋建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采用挤压法配合中药活血逐瘀液坐浴治疗血栓外痔35例,并与传统方法中药坐浴30例(对照1组)及手术剥离33例(对照2组)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愈率、疼痛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1),且随访无复发.此法操作简便、痛苦小、愈合快、疗效显著.
作者:吴宗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