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肛门直肠疾病368例临床和病理诊断相关性分析

陈孟燊;祝明珠;陈火根;陶黎敏;杨丕忠;吴文乔;黄素贞

关键词:肛门, 直肠疾病, 临床, 病理诊断, 结果分析, 病理检验
摘要:我科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对368例肛门直肠疾病行病理检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括约肌松解术在混合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我们在治疗混合痔手术中加用括约肌松解术,在减少病人术后疼痛、水肿、皮赘及缩短疗程等方面均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忠卓;陈丽荣;赵晓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复方化痔膏治疗内痔340例

    1997~2002年,应用复方化痔膏治疗内痔340例,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35例,女105例;年龄15~70岁;病程5~30年.Ⅰ期内痔170例,Ⅱ期内痔92例,Ⅲ期内痔33例,混合痔45例.

    作者:刘子会;崔玉芝;李西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龙脑消痔露治疗痔疮肿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选择清热利湿、消肿止痛败毒的中药制成龙脑消痔露.将60例有肿痛症状的痔病患者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进行临床效果观察,同时作龙脑消痔露的抗炎、镇痛、安全性及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龙脑消痔露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动物实验证明,龙脑消痔露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痛觉反应百分率,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作者:钱海华;杨柏林;陈玉根;李国年;陈红锦;许惠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贝复济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商品名贝复济)对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将116例环状混合痔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51例,分别应用bFGF和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表明,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9.3±1.6)天,比对照组(18.6±3.6)天明显缩短(P<0.001).创面表皮生长速度,治疗组(5.8±0.6)mm/3天,比对照组(2.6±0.8)mm/3天明显增快(P<0.001).2组均未见明显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说明外用bFGF可加速痔术后创面的愈合过程,减轻患者痛苦,应用安全.

    作者:张志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吻合器治疗嵌顿环形混合痔23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吻合器治疗嵌顿环形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选46例嵌顿环形混合痔,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采用吻合器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传统V形外剥内扎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疼痛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23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10~20min,住院时间1~3天,术后肛缘平整,无排便困难及肛门狭窄等后遗症;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果表明,吻合器治疗嵌顿环形混合痔能迅速减轻病人痛苦,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黄向阳;韩宗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控镇痛泵在肛门病术后的应用

    近年来,我院采用局麻或骶麻下行肛肠病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持续镇痛250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00例随机分为A组(带镇痛泵)和B组(不带镇痛泵)各250例.A组男120例,女1 30例;年龄1 7~71岁,平均44岁.混合痔97例,肛瘘46例,肛裂51例,合并有两种疾病者56例.B组男131例,女119例;年龄18~68岁,平均43岁.混合痔86例,肛瘘57例,肛裂49例,合并有两种疾病者58例.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肛肠病术后应用持续镇痛泵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院对肛肠病术后患者采用持续镇痛泵(PCA)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鈺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28例肛门及肛周病临床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对有病理资料的128例肛门及肛周疾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结核病、肿瘤的误诊率分别为100%和50%,说明病理学检查对减少肛门及肛周病的误诊误治非常重要.

    作者:曹桂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利尿合剂治疗痔瘘术后排尿困难62例

    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中药利尿合剂治疗痔瘘术后排尿困难6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浩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痔痛灵洗液在肛肠科的应用

    我科应用痔痛灵洗液对炎性外痔、血栓性外痔、嵌顿痔及痔瘘术后肛缘水肿等患者进行熏洗坐浴,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81例,男266例,女115例.血栓性外痔66例,炎性外痔107例,嵌顿痔82例,痔瘘术后肛缘水肿126例.

    作者:闫志新;张敬华;刘丽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扎注外切缝治疗环状混合痔

    采用内扎注外切缝治疗环状混合痔45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2例,女259例;年龄28~68岁;病程2~42年.

    作者:张连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针刺第二掌骨下腹穴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100例

    我们选用针刺第二掌骨下腹穴用于缓解肛肠病术后疼痛10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陈旧性肛裂、肛周脓肿、肛瘘患者共200例,男86例,女114例;年龄15~78岁;病程0.5~22年.将其分为针刺第二掌骨下腹穴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及麻醉方法等方面基本一致,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赵麦焕;俞小女;杨淑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骶管麻醉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和对策

    1996年以来共行肛肠病手术486例,其中骶管麻醉术后排尿困难15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302例,女184例;年龄15~70岁.痔切扎术321例,肛瘘切除术和挂线术68例,肛旁脓肿切开引流术49例,肛裂切除和内括约肌切断术48例.排尿障碍151例,发生率31.09%.导尿42例,发生率8.64%.

    作者:马志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括约肌切断术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应用

    对5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中分别施行不同方式的内括约肌切断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35~72岁.单纯环状混合痔12例,伴随肛裂、直肠脱垂,甚至已出现肛管狭窄者38例.行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19例,内括约肌挑切术31例;2例曾有暂时性排气控制障碍,无肛门渗液污染内裤者.

    作者:林晖;史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肛肠病470例

    采用杭州大力神有限公司生产的ZZ-Ⅱ500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各种肛肠病47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应文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硝苯地平缓解痔切除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

    用浸湿硝苯地平溶液的纱条,均匀敷于痔切除后的创口上,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百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肛门直肠病手术后尿潴留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尿潴留是肛门直肠病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1].导致尿潴留的原因复杂多样,其治疗处理方法亦颇多.

    作者:汪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双V形切口剥扎治疗环状混合痔35例

    我们采用双V形切口剥扎法治疗环状混合痔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30~65岁;病程5~30年.其中急性嵌顿痔15例,合并肛裂7例、肛乳头瘤5例.

    作者:章登武;李荣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PH治疗急性嵌顿痔56例

    我科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治疗急性嵌顿痔56例,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雨;张虹玺;蒋松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了观察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将混合痔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采用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B组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作为对照.观察指标包括创口愈合时间、痔核结扎线脱落时间、疼痛程度、创缘水肿、肛周皮赘、肛门溢液、肛门舒适度.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93.3%VS83.3%,P<0.05).研究结果表明,混合痔内扎外剥保留齿线术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陈亮;李国峰;江海宴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