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味三合汤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刘海烁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加味三合汤,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三合汤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加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加味三合汤(高良姜、香附、百合、乌药、丹参、檀香、砂仁、黄连、吴茱萸、海螵蛸、蒲公英、白及)加减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三合汤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
广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自拟祛湿汤配合黄柏煎液外敷治疗小儿湿疹58例

    目的:观察口服自拟祛湿汤配合黄柏煎液外敷治疗小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58例小儿湿疹患者,口服自拟祛湿汤配合黄柏煎液外敷治疗,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结果:痊愈36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9.66%.结论:口服自拟祛湿汤配合黄柏煎液外敷治疗小儿湿疹效果满意.

    作者:胡继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十大功劳木液灌注治疗良性乳头溢液疗效观察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中三大症状之一,乳头溢液中约10%~15%由恶性肿瘤引起[1],对于无肿瘤性的乳头溢液,如乳腺囊性增生、乳管炎、乳管扩张等良性乳头溢液,临床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但疗效不佳.笔者自2010年3月~6月采用十大功劳木液灌注治疗本病11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雪枫;凌文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王孟英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王孟英(1808~约1868),名士雄,浙江海宁人,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并称“清代温病四大家”,著有《温热经纬》、《王氏医案》、《归砚录》、《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等书.王氏用药轻灵,疗效显著,颇受后人推崇.如曹炳章赞:“其裁方用药,无论用补用泻,皆不离运枢机,通经络,能以轻药愈重证,为自古名家所未达者”[1]399.笔者在学习王氏著作过程中,发现不少关于“不寐”的验案及论述.鉴于临床上“不寐”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故将其治疗“不寐”的经验浅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钟有添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益肾舒郁汤治疗老年抑郁症10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益肾舒郁汤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205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口服益肾舒郁汤)102例和对照组(口服氟西汀)103例,疗程为8周.所有病例于入组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及疗程结束后分别采用HAMD量表(24项)评测症状改善情况;并按Asberg氏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SERS)评测药物的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82%,两组疗效相当(P>0.05).氟西汀治疗早期出现躯体疲乏、震颤、口干、出汗、便秘、排尿困难等副反应,中药治疗组较之副反应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中药益肾舒郁汤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较好,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耀;张凤婵;宁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滋阴固肾止血汤治疗肾阴虚型青春期功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滋阴固肾止血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官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肾阴虚型青春期功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例,采用滋阴固肾止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即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固肾止血汤加减治疗肾阴虚型青春期功血疗效显著.

    作者:徐晶;李莹;崔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关节穿刺联合薏苡仁汤加味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应用关节穿刺联合薏苡仁汤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关节穿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薏苡仁汤加味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节穿刺联合薏苡仁汤加味治疗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立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血瘀证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急性期血瘀证与神经元损伤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76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调查、证候量化评分、损伤程度(GCS评分)分级,抽取外周血酶免法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水平.结果: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中医证型出现频次为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血瘀气虚>瘀阻清窍>规范外的其他证型>肝肾亏虚;轻型患者中气滞血瘀证为多见,中型患者中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血瘀气虚证较多,重型患者中痰瘀交阻、气滞血瘀、瘀阻清窍证位列前三;血瘀相关证型占84.21%.血瘀证患者的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均高于非血瘀证患者,NSE含量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型患者的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较轻、中型患者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提示损伤程度与血瘀证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呈正相关(P<0.01).血瘀证不同证候类型的证候积分、NSE含量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期颅脑损伤患者以血瘀实证为主.血瘀证证候积分越高,颅脑损伤病情越重,NSE含量水平越高.

    作者:吕军影;阙铁生;黄李平;潘宇政;杨欢欢;吴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局部封闭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67例

    跟痛症俗称“足跟痛”,是以足跟刺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慢性疾患,多发于中老年人.2010年1 1月~2013年10月,笔者对67例跟痛症患者进行痛点注射小剂量曲安奈德,并配合自拟中药跟痛方熏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永胜;刘明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吕永慧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总结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本病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Eaden等[1]的Meta分析表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的10年发病率为2%,20年发病率为8%,30年发病率为18%.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将本病归为“久痢”范畴.吕永慧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对消化内科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尤其擅长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康宜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肌无力中医药治疗进展

    重症肌力(myasthemin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痿证”范畴.患者轻则仅有上眼睑下垂、复视、斜视或者眼球转动不灵活等眼肌受损病症;重症者则有四肢无力、全身疲倦、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咀嚼无力,甚至语言障碍不清、呼吸困难等症状;少数患者伴随有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可由多种原因引发肌无力危象,症状突然加重而危及生命.其临床特征是受累骨骼肌比较容易疲劳,短暂休息后又转好,具有缓解和反复发作的特点,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作者:莫礼滨;陈振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活血方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探讨活血方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慢性受压后微循环的改善情况.方法:建立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观察活血方对脊髓型颈椎病动物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脊髓微血管面积的改善情况.结果:活血方组脊髓微血管面积、脊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活血方能促进脊髓VEGF的表达及血管的增生,改善脊髓细胞微循环,增加脊髓血液供应,具有保护脊髓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锋;黄有荣;崔伟;罗世东;韦坚;黄民锋;鲍杰;王辉;闫素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奔豚气病验案2则

    奔豚气病因病气冲上如豚之奔状而得名,是指患者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发作时有濒死感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的发病特点为发病之初自感有气从少腹上冲或冲胃冲心冲咽喉冲头或冲躯干,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张仲景把奔豚气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列有专篇详细论述.奔豚气病在临床上不是很多见,并且患者症状有的典型,有的则不典型、表现复杂,诊断起来有一定难度.笔者在临床工作多年,曾诊治过2例奔豚气病,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的非手术治疗近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是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仍有相应受压所表现出的相应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症状,或术后出现的腰腿痛及下肢的瘦胀麻木,或术后出现单独的腰痛及下肢局部的麻痛等术后症状之统称[1].关于如何处理这一术后综合征已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本文就近年有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非手术治疗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杨威;陆延;周红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升降散临床新用进展

    升降散系温病学名方,该方早见于明代医家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后为清代医家杨栗山命名,载于《伤寒瘟疫条辨》[1],并将其列为“温病郁热内伏”十五方之总方,备受近代中医名家蒲辅周、赵绍琴推崇.关于升降散的组成,《伤寒瘟疫条辨》云:“是方以僵蚕为君,蝉蜕为臣,姜黄为佐,大黄为使,米酒为引,蜂蜜为导,六法俱备,而方乃成.”[1]方中虽仅有四味药,但药少力专,疗效显著,故而为后世医家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收集整理了近5年升降散临床新用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黄毅凌;陈绩锐;黄碧玲;艾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加用益气补肾方对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用益气补肾方对艾滋病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患者免疫功能、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探讨益气补肾中药对艾滋病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0例艾滋病患者采用益气补肾方(主要由黄芪、鹿角胶、党参、茯苓、白术、黑蚂蚁、绞股蓝、甘草等组成)治疗,同时合用高效逆转录抗病毒治疗.治疗1年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CD4+T细胞绝对计数的变化,并评价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2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乏力、纳呆、腹泻、气短、自汗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免疫重建有效12例,无效8例,免疫重建有效率为60%;CD4+T细胞计数明显上升,由治疗前149.3±67.8 cells/μl上升为201.0±79.5 cells/μ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方能够明显提高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患者的CD4叮细胞绝对计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作者:赵霞;谢正兰;李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中医辅助治疗研究进展

    顽固性腹水是指对限钠和使用大剂量利尿剂无效的腹水,或者行治疗性腹穿放腹水术后迅速复发[1].顽固性腹水属肝硬化的晚期表现,此病临床上难治或者不能治,其预后多差,病死率高[2].中医学认为顽固性腹水属“臌胀”范畴,其病程越长,则肝脾肾损伤越重,终阴阳气血并衰而亡.本文将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辅助治疗的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石文峰;王振常;黄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刺血拔罐疗法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疗法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按摩和牵引治疗,对照组加服扶他林片,治疗组采用壮医刺血拔罐疗法(穴取委中、肾俞、命门、阿是穴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血拔罐疗法配合牵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作者:陶真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四物汤加减治疗妇科病验案4则

    四物汤出自《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在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用于治疗妇人诸症,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主治营血虚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妇人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等.本方是补血的常用方,也是调经的基本方.妇女以血为主,治病必治血,用四物汤补血扶正,正胜邪除,其病自愈.故四物汤在妇科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妇科多种疾病每获良效,现举4则验案如下.

    作者:李美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慢性胃炎患者白睛血管变化规律观察

    目的:探讨白睛胃脘区表面血管变化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慢性胃炎患者50例(观察组),并设既往无慢性胃炎及胃脘痛病史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白睛胃脘区血管形态改变,并计算白睛胃脘区血管颜色色差值.结果:观察组白睛胃脘区血管颜色色差值为90.08±11.58 NBS,对照组为33.68±4.28 NB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睛胃脘区血管形态学改变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睛胃脘区表面血管变化与慢性胃炎具有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白晴胃脘区可呈现血管增粗、“树杈样”改变.

    作者:陈双彪;宁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金莲花不同植株部位的金丝桃苷含量比较

    目的:测定金莲花中金丝桃苷的含量.方法:采用80%乙醇提取总黄酮,HPLC法测定金莲花不同部位中金丝桃苷的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V/V,18∶8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10 μl.结果:金丝桃苷在0.04~0.56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n=6);其中茎、叶、籽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分别为0.0279,0.3868,0.0016 mg/g.结论:金莲花不同部位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分布为:叶>茎>籽,上述结果可为金莲花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克南;周江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广西中医药杂志

广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广西中医学院

主办:广西中医学院 中国中医药学会广西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