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聂敏;林红霞;李春雨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病窦切开敞开引流术治疗肛窦炎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8~66岁,平均43.3岁;病程13个月至16年.19例患者为1个病窦,1例患者为2个病窦.病灶部位:截石位6点15例,3点2例,9点3例.
作者:姜国丹;刘慧峰;李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系统性评价中药和西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纳入2005年1月1日至今的关于中药和西药保留灌肠治疗UC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 Man 4.2软件对文献的异质性进行检验,并分析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显示,共纳入5项RCT研究.中药和西药保留灌肠的痊愈率分别为44.7% (110/246)和16.1%(37/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58,P<0.00001).中药和西药保留灌肠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 (242/246)和82.6% (190/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08,P<0.00001).结果表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UC的疗效优于西药保留灌肠.
作者:黄宏俊;张清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特点,回顾分析近3年收治的30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资料.结果显示,该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且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腹痛、便血 和D-二聚体增高三联征为主;急诊肠镜检查有诊断价值;本组28例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效果良好.结果表明,缺血性结肠炎以三联征临床表现和急诊肠镜检查便可确诊,以阿司匹林为主的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居海红;邓德昌;方晓明;沈文晓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7~2011年,我科采用外口端管道挂线引流治疗远外口肛瘘2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平均38.5岁;病程0.5~3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骶管麻醉.
作者:张艳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施行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的可行性及优势,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的30例肛管癌患者的资料.结果显示,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直肠破裂穿孔、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术中出血 30~100ml,手术时间2~4h.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7~30h.住院7~10d.平均9d.随访至2011年6月,恢复排便感觉及控制排便时间为6~70d.平均40d.术后3个月,用捏鼻屏气增加腹压进行观察,均无大便失禁,未发现套管穿刺处及辅助小切口种植转移.结果表明,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会阴部人工肛门重建术治疗肛管癌安全、微创,可避免患者腹壁造口的痛苦,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在延长患者生命、减少肿瘤复发转移、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作者:张远耀;魏东;范乃军;张辉;赵艇;蔡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11月应用双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68例患者吻合效果较佳.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无出血与盆腔感染.随访3~60个月,肝转移15例(22.1%),腹股沟淋巴结转移3例(4.41%),无吻合口复发,3年后死亡3例.结果表明,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成功率高.
作者:谢睿;方泉;谢君钦;陆杰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尿潴留是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52%.为探讨一种有效预防痔术后尿潴留的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口服与未口服盐酸坦洛新的痔术后患者尿潴留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罗高宏;刘友和;付金兰;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女,41岁.因反复肛旁肿物疼痛流脓10年余来诊.10余年来无明显诱因,自觉肛旁有一肿块,红肿热痛明显,数天后自行破溃流脓,疼痛减轻,红肿消退,自行愈合,并形成硬结;数月后,自觉硬结对侧出现同样症状,遂至医院进行抽脓及抗感染对症治疗,经治疗,该侧肿块变小变硬;随后,每逢饮食辛辣食物,两侧病灶即会交替肿胀化脓破溃,1点位病灶逐渐有肉芽增生隆起于皮表,周围硬结逐渐增大;两侧硬结之间组织即会阴浅横肌及周围组织开始变硬,并形成明显的条索状物,可明显触及.
作者:牛婧;闫海金;罗碧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本研究将9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予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配合情志疏导、饮食调理、症状护理及健康宣教;对照组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主要症状改善平均所需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主要症状改善平均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配合情志疏导、饮食调理、症状护理及健康宣教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起效快、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蔚;顾成义;罗菊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我们采用3、7、11点位外剥内扎术加部分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23~76岁,平均41.5岁;病程3~42年,平均9.5年.本组并发痔核急性嵌顿11例,肛管狭窄10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反复肛门内肿物环状脱出、便秘、便血病中.
作者:蒋先能;莫成聪;王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交叉对照设计双盲法,将24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镇痛试验.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在镇痛强度和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P<0.05).结果表明,氟比洛芬酯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疗效肯定.
作者:陈海滨;蔡敏;杨小钰;刘声;温世华;刘传连;蔺涛;杨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地佐辛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本研究选择择期行全麻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5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曲马多组(B组)各25例.术毕前15min给予负荷剂量,A组注射地佐辛0.1 mg/kg,B组注射曲马多2mg/kg.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镇痛泵配方:A组地佐辛0.6mg/k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曲马多600mg、氟哌利多5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两组均以2ml/h的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单次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15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征、镇痛及镇静效果、PC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均无呼吸抑制现象,各临床指征稳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8h、12h、16h、24h及48h镇痛及镇静效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术后不良反应、PCA按压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比B组快(P<0.05).结果表明,地佐辛用于术后镇痛安全、有效,与曲马多相比,疗效相当,但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少,对胃肠道功能抑制作用低,更适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自控镇痛.
作者:张帆;章杭;李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参白合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模型的疗效及对结肠病理组织改变的影响,本研究将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SASI)组、参白合剂高剂量组(参高组)和参白合剂低剂量组(参低组)5组,每组10只.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复制小鼠UC模型.在造模第1天、第10天、第20天对小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第21天处死小鼠,制备结肠组织病理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显示,模型组DAI评分下降、病理损害显著;空白组结肠组织正常.治疗后参高组、参低组、SASP组较模型组DAI评分及病理损害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参白合剂能有效改善小鼠UC的症状和病理损害,对UC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赵党生;晋梅;李琳;冯传秀;许春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提高低位直肠癌Miles术护理水平,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回顾分析42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加强营养和肠道准备、术后造口护理、饮食指导、各种引流管护理和排便指导等.结果显示,本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创口感染4例(9.5%),肺部感染2例(4.8%),经治疗后均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果表明,对低位直肠癌Miles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颖;于锦绣;周永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放疗作为直肠癌术后的主要辅助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直肠癌术后放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机体及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理,影响患者康复.为提高直肠癌术后放疗疗效,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放射性副损伤.具体护理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李威;聂敏;林红霞;李春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骶尾部藏毛窦多需手术治疗,但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偏长.为此,我科对骶尾部藏毛窦患者术后应用复方黄柏液换药,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术后应用复方黄柏液换药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共8例,均为男性,年龄17~24岁,病程1~2年.
作者:卢福辉;管仲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一期切除吻合术结合术中灌洗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效果,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采用此方法治疗的38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3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创口感染2例,经创口换药后治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发生吻合口漏1例,终死于腹腔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终治愈35例,好转2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一期切除吻合术结合术中灌洗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安全、可行,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武伟;何桦波;王雄;王绍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总结以急腹症就诊的结肠癌患者的外科诊治体会,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以急腹症就诊的2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27例患者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6例,肠穿孔7例,肠梗阻8例,腹腔内出血3例,病因不明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16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行全结肠切除术,5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1例行乙状结肠造口术,1例行右半结肠切除和回肠造口术,2例行经腹前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 148.87±47.32) min;平均术后住院(17.87±5.48)d.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4例,创口感染2例,肠瘘1例,短期腹泻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果表明,结肠癌急腹症不同于一般急腹症,术式选择以挽救生命为第一原则,依病情和病变部位而定,实施个体化方案,以达到延长生命之目的.
作者:赵灿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我科采用主瘘管低切高挂支瘘管截断引流术治疗蹄铁型肛瘘57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7例患者中,男41例,女16例;年龄21~56岁;病程3个月至10年;低位蹄铁型肛瘘39例,高位蹄铁型肛瘘18例;单侧蹄铁型肛瘘32例,全蹄铁型肛瘘25例;均为后位蹄铁型肛瘘.
作者:谭斌;武鸿斌;张学辉;张昊;秦中国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