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斌;武鸿斌;张学辉;张昊;秦中国
为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6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0例,治疗组采用PPH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296 / 300),明显高于对照组 75.7%(227/ 300),P<0.05;且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
作者:樊建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本研究将96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予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治疗.配合情志疏导、饮食调理、症状护理及健康宣教;对照组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临床主要症状改善平均所需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在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主要症状改善平均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药清热解毒汤保留灌肠配合情志疏导、饮食调理、症状护理及健康宣教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且起效快、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蔚;顾成义;罗菊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作者:董菲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采用病窦切开敞开引流术治疗肛窦炎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8~66岁,平均43.3岁;病程13个月至16年.19例患者为1个病窦,1例患者为2个病窦.病灶部位:截石位6点15例,3点2例,9点3例.
作者:姜国丹;刘慧峰;李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回顾分析2005年9月至2010年11月应用双吻合器行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资料.结果显示,68例患者吻合效果较佳.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无出血与盆腔感染.随访3~60个月,肝转移15例(22.1%),腹股沟淋巴结转移3例(4.41%),无吻合口复发,3年后死亡3例.结果表明,双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成功率高.
作者:谢睿;方泉;谢君钦;陆杰慧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7~2011年,我科采用外口端管道挂线引流治疗远外口肛瘘28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21~60岁,平均38.5岁;病程0.5~3年.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骶管麻醉.
作者:张艳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应用单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的疗效,对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术),直肠残端用7号丝线行手工荷包缝合后,应用单吻合器进行吻合.结果显示,3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切缘组织均无癌细胞浸润.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结果表明,应用单吻合器行直肠癌超低位保肛术安全可靠,可操作性强,费用低.
作者:陈斌武;黄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肠壁血管硬化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回顾分析2008~2010年我院收治的以肠壁血管硬化病变为主的2例缺血性肠病患者临床资料及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资料.结果显示,此2例慢性缺血性肠病患者年龄均较大(76岁、68岁),均以急性腹痛起病,其病理改变均以肠壁中小血管硬化、狭窄伴血管炎性病变为基础的继发性改变为主.结果表明,缺血性肠病多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较快,早期诊断较困难.对临床中老年人出现急性腹痛及血便时应考虑其病史及基础疾病,高度警惕缺血性肠病的可能.
作者:周林霞;浦国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提高低位直肠癌Miles术护理水平,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回顾分析42例低位直肠癌Miles术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加强营养和肠道准备、术后造口护理、饮食指导、各种引流管护理和排便指导等.结果显示,本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创口感染4例(9.5%),肺部感染2例(4.8%),经治疗后均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果表明,对低位直肠癌Miles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系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颖;于锦绣;周永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我们采用3、7、11点位外剥内扎术加部分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0例,女28例;年龄23~76岁,平均41.5岁;病程3~42年,平均9.5年.本组并发痔核急性嵌顿11例,肛管狭窄10例.所有患者均有长期反复肛门内肿物环状脱出、便秘、便血病中.
作者:蒋先能;莫成聪;王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我们采用此方法治疗混合痔258例.结果显示,本组治愈248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9.2%(256/258).术后肛管狭窄1例,创口出血1例,经二次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至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
作者:刘利华;王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采用交叉对照设计双盲法,将24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镇痛试验.结果显示,氟比洛芬酯在镇痛强度和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P<0.05).结果表明,氟比洛芬酯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疗效肯定.
作者:陈海滨;蔡敏;杨小钰;刘声;温世华;刘传连;蔺涛;杨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男,63岁,于2009年8月22日行结肠镜检查发现于升结肠、结肠肝曲可见溃疡性病变基底不平,上覆污苔,触之易出血,侵及全周肠腔(图1A),以结肠癌收入院.病理报告示结肠腺癌.术前CT检查示升结肠扩张,结肠肝曲肠壁增厚,周围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图2A);超声检查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2009年8月25日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肝、胆、胰、脾、胃、小肠、肾、膀胱、直肠未见异常,结肠肝曲可见约5cm×5cm大小肿物,侵及浆膜,遂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作者:谷春雨;刘朝荣;邓月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6~2010年,我科采用自制复方硝酸甘油膏外敷治疗肛裂8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0例患者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2~55岁,平均31.5岁;病程3个月至5年;一期肛裂31例,二期肛裂49例;裂口位置:截石位6点位52例,12点位19例,其他点位9例.
作者:常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41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4例,现回顾分析14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的治疗过程,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4例患者中,男8例,女6例;年龄26~77岁.
作者:蔡长聚;臧同心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的临床疗效,将84例高位蹄铁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多切口拖线引流治疗(试验组),另一组采用弧形切开内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在治愈率和术后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4天疼痛程度、创口水肿情况、肛门功能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拖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蹄铁型肛瘘疗效较好,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仲贵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环状混合痔是痔发展进程中较为严重的病理阶段,无论是病理解剖,还是生理功能,其已具有不可逆性,此时手术治疗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现就环状混合痔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霖;王佳雷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多层螺旋CT在成人急性结直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37例急性结直肠梗阻患者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逐一与手术或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37例成人急性结直肠梗阻患者中,CT报告定位诊断正确37例,与临床结果对照符合率为100%;CT报告定性诊断正确35例,与临床结果对照符合率为94.6%.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对成人急性结直肠梗阻的早期定性、定位诊断准确性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为临床诊断成人急性结直肠梗阻的首选有效手段.
作者:黄洪;江时忠;余龙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2010年2~10月,我院采用自制的消痔膏和消炎栓联合用药治疗痔78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痔患者156例,均符合1975年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防治肛门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肛门肿胀、疼痛、出血、痔脱垂等.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18~72岁.对照组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18~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为探讨PPH联合低位肛瘘切开术治疗痔合并低位肛瘘的疗效,本研究将60例痔合并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PPH联合低位肛瘘切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联合低位肛瘘切开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24h疼痛及首次排便疼痛VAS评分、止痛药使用次数、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水肿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PPH联合低位肛瘘切开术既能将两种肛肠疾病一次性治疗,且术后疼痛轻、手术时间短、创口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作者:王爱华;宾东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