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平
为探讨环氧化酶2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放疗增敏作用的机制,本研究应用人结肠癌SW480细胞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并将32只裸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塞来昔布组)、C组(放疗组)和D组(塞来昔布+放疗组),观察各组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COX-2、β-caten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4表达,并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计数,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1)干预30d后,B、C、D组移植瘤瘤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小于A组,P <0.05;而D组移植瘤瘤体质量和体积明显小于B、C组,P<0.05.(2)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OX-2、β-catenin、VEGF及CD34在各组移植瘤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B、C、D组COX-2、β-catenin、VEGF表达水平及MVD均明显低于A组,P<0.05;而D组各指标明显低于B、C组,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COX-2、VEGF、β-catenin及MVD,各指标两两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果表明,塞来昔布可能是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终发挥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马鸿远;尚立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自制溃结灵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将124例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自制溃结灵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36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60/62);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32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2.9%(39/6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DAI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果表明,自制溃结灵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祥;郭玉斌;孟艳君;韩东;亓敏;李辉;滕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男,57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胀痛伴发热,体温39℃~40℃,在当地诊所接受抗感染、降温治疗,症状未缓解.为求明确诊断及治疗,本院门诊以“肛周脓肿”收入院.患者饮食、睡眠差,排尿正常,常腹泻,平均每天排便3~4次,大便不成形,伴黏液,无脓血,近期乏力,无进行性消瘦.3年前行前列腺癌手术,术后行放疗13次.
作者:乔鲁冀;张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男,80岁.因“肛门部肿痛4d”于2012年12月29日19时30分由外院转入我院.患者无畏寒发热,既往有20余年冠心病、房颤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3℃,心率114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70mmHg,痛苦面容,双肺呼吸音无哕音,心律不齐,腹部查体(一).专科检查:肛门外观尚清洁,肛缘截石位12~5点见一5cm×12cm大小的肿块,累及会阴、阴囊,阴囊受累范围直径约6cm,皮肤色红,质硬,无明显波动感,触痛明显.肛门指诊:肛内截石位1~6点齿状线至其上3~5cm直肠壁可扪及一包块,质稍硬,无明显波动感,触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0.3×109/L,Hb 112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5%,血型“O”型.外院肝功能检查:白蛋白29.2g/L,白蛋白/球蛋白(A/G) 0.79.
作者:龙辉;邹国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痔瘘洗必灵熏洗坐浴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痔瘘洗必灵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治疗,每天1次,10d为一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41例(82.0%),有效9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30例(60.0%),有效15例,无效5例.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肛门疼痛、坠胀感及肿物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痔瘘洗必灵熏洗坐浴能够明显改善血栓性外痔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而且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玉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采用不同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将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对照组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对比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腹泻、营养液返流误吸、血糖紊乱、肠内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与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法相比,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法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春梅;蒲国梅;王红艳;鲁明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有效防治环状混合痔PPH术中、术后并发症,提高其临床疗效,本研究对520例行PPH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本组52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0±5.8)min,住院时间(4.5±2.5)d,创口愈合时间(15.2±5.8)d.术中出血130例(25.0%),出血处予“8”字缝合止血.术后出血102例(19.6%),其中90例发生于术后第1~3天,予对症处理治愈;12例发生于术后第7~10天,表现为吻合钉脱落时吻合口有血肿、裂伤,其中2例吻合口裂伤给予缝合止血,10例经静脉滴注止血药、外敷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保守治疗7~10d治愈.术后痔核回缩不全90例(17.3%),用手术刀行倒“V”形切口切开皮肤,再用3-0可吸收线结扎或用电凝钳电凝治愈.术后尿潴留140例(26.9%),给予导尿处理.术后肛门疼痛、水肿125例(24.0%),给予坐浴,外涂软膏处理.术后排便习惯改变28例(5.4%),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化痔栓外用7~10d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均无复发,无一例发生直肠阴道瘘、肛门狭窄和大便失禁.结果表明,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但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操作者PPH经验的积累、手术技巧的提高、吻合器械的改进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郭卫;高峰;钟毓杰;黄勇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肛周瘙痒、分泌物渗出、多形性皮疹为主要特点.该病病因复杂、顽固难治、复发率高.近年来,我们采用亚甲蓝肛周封闭加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治疗肛周湿疹,取得满意疗效,与单纯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外涂治疗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沈钧华;张卫刚;苏春元;郁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根据大肠息肉的大小、形状、类型分别采用电子结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微波气化凝固、黏膜注射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患者116例.结果显示,116例患者均一次治疗成功,无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至1年,成功随访93例,均无复发.结果表明,电子结肠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可行.
作者:张义;徐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直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病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特征[1].目前UC病因尚未明确,西医治疗UC效果不太理想,中医药治疗UC往往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在维持缓解期及减少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且毒副作用小,费用较低[2].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六淫,湿热邪毒客于肠胃;或饮食不节,伤于脾胃;或七情内伤,以致酿湿生热,壅滞肠间所致[3].脾虚为本,湿热为标,清热利湿贯穿其治疗始终,现就清热利湿法治疗UC的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作者:高善语;梅笑玲;刘晓明;迟春华;王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PPH加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分析行PPH加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的63例重度混合痔患者资料.结果显示,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7~34min,平均(25.8±4.1)min;术中出血量为5~25ml,平均(14.0±4.5)ml;住院时间为9~12d,平均(10.3±0.9)d.术中牵拉荷包线、击发吻合器时感下腹胀痛不适者3例,术后均自行缓解.术后发生尿潴留5例(7.9%);肛门坠胀不适感6例(9.2%),半个月后肛门坠胀感消失;术后外痔切除缝合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坐浴治疗10d后好转.全组患者术后无出血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均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后遗症,肛门外观较平整.结果表明,PPH加外痔切除缝合术治疗重度混合痔方法简单易行,术后患者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奇俊;赵端仪;王军;林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蛋白对人结肠癌HCT-8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本实验将重组载体PcDNA3.1-DCN /His(M-DCN)稳定转染入HCT-8细胞,并将携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法对M DCN在细胞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分别进行鉴定,应用MagExtractor方法提取携带有M DCN基因组HCT-8细胞(HCT-8-DCN)中的DCN蛋白,应用Bradford法测定提取蛋白的含量;同时,按DCN蛋白30μg/ml对HCT-8细胞进行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培养96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显示,RT PCR及Western Blot实验均可见到目的条带,证实M-DCN转染HCT-8细胞成功并实现稳定表达.实现了针对6个组氨酸标签使用MagExtractor方法对DCN蛋白的提取.加入DCN蛋白培养HCT-8细胞组细胞生长曲线呈现为生长抑制;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G1期细胞显著增多.结果表明,DCN蛋白具有抑制HCT-8细胞增殖的作用.
作者:韩旭;王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两年来,我科行手术治疗痔急性环状脱垂患者57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19例;痔环状脱垂时间2~7d;29例伴便血症状;16例起因于腹泻,其余无明显诱因.治疗方法:骶麻,以双手手指呈环形推挤痔环周边,至痔环上呈现明显放射状皱纹,选取其中分布均匀的4~5条作为纵切横缝切口,切口位于痔环平面上、下1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以3-0肠线横行“8”字缝扎切口上端黏膜下组织;用皮钳牵开切口两侧组织,使切口由纵形变为横菱形;以圆针带3-0肠线于该菱形上下对角“8”字缝扎,两侧菱角内侧各间断缝合1~2针,同法处理其他纵切横缝切口.
作者:储平坤;朱兆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自制双管冲洗引流预防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术后吻合口漏的效果,将行TME治疗的84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经肛门放置自制的双管于肠道吻合口上方冲洗引流肠腔内容物或气体,对照组肠腔内不放置任何引流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5例(11.9%,5/42).观察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吻合口漏的5例患者中,4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行近端肠造口转流术痊愈.结果表明,自制双管冲洗引流能有效预防直肠癌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而且取材方便,制备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献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传统痔外剥内扎术(MMH)治疗混合痔的近期疗效,本研究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国内发表的关于PPH与MMH治疗混合痔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独立性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PPH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MMH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MMH组.P<0.01.结果表明.PPH治疗混合痔近期疗效优于MMH.
作者:徐万鹏;杨斌林;范得普;王春辉;段全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观察复方苦参洗剂熏洗坐浴配合亚甲蓝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将136例肛门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应用复方苦参洗剂熏洗坐浴加亚甲蓝穴位注射,对照组应用派瑞松软膏局部外涂,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两组各有5例脱落病例.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33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2%(60/63).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9.4%(50/6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除治疗组1例出现局部注射部位红肿,对照组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外,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洗剂熏洗坐浴配合亚甲蓝穴位注射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显著,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贺彩东;王学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一种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微创手术方式,我们根据临床经验设计了直肠黏膜及内痔悬吊注射、外痔“⊥”形剥切术,并应用该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118例.结果显示,118例患者全部治愈.创口愈合时间为8~14d,平均12d.术后创口轻微疼痛95例,轻度疼痛4例,明显疼痛1例;自行排尿116例,导尿2例;肛门坠胀感99例,均自行缓解;创口轻度水肿5例;无大出血病例.随访1~4年,无肛管狭窄、排便困难、黏膜外翻、感觉性肛门失禁、肛门潮湿及肛门漏气等后遗症发生.结果表明,该方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并发症轻,无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祖俭;关蕾;金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女,57岁.因“大便失禁20年,便后肛内肿物脱出2年”入院.患者20年前不慎从高处跌落,瘫痪在床4个月余,于当地医院接受保守治疗后能下地行走,但双下肢仍无力,大便失禁,干便亦不能控制,便后肛内无肿物脱出,小便失禁,每次如厕均污染裤子,患者未予重视,故未经特殊处理.2年前,患者上诉症状逐渐加重,且于无明显诱因情况下便后肛内肿物脱出,尚能自行回纳,伴便鲜血,量少,仅染厕纸,排便时肛门无疼痛,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口服、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未见缓解,病情加重,便后肛内脱出的肿物逐渐增大,卧床休息后肿物能自行回纳.
作者:陈伟伟;谷云飞;陈邑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探讨综合疗法治疗痔术后创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将60例痔术后创口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即以苦参汤熏洗、甲硝唑液保留灌肠、西瓜霜散剂外用等;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即以高锰酸钾溶液熏洗、甲硝唑纱条创口换药等.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治疗周期及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21/30),P<0.05.治疗组治疗周期为(12.7±0.7)d,明显短于对照组(21.9±0.6)d,P<0.05;治疗组肛门狭窄发生率(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13.3%,4/30),P<0.05.结果表明,综合疗法治疗痔术后创口感染治愈率高,疗程短,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揭;陈继贵;周海娟;段洪;程乔;廖建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我们运用中药活血润肠方加味口服治疗结肠黑变病3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例结肠黑变病患者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均为男性,年龄42~58岁,便秘病程3~8年.患者均为全结肠黑变.治疗方法:活血润肠方基础方为桃仁10g,当归10g,三七3g(研粉冲服),生地黄12g,麦冬10g,玄参10g,厚朴10g.腹痛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大便干结者加瓜蒌12g,天花粉12g;口苦、口干、烦躁者加白芍10g,柴胡10g,知母10g.
作者:黄海山;张小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