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循证护理预防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

康莹;吴揭;陈继贵;冉晓梅;李士军;程乔

关键词:循证护理, 肛肠病, 手术, 排尿障碍
摘要:为探讨循证护理预防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将拟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无需辅助治疗,可自行排尿)64例,有效(经冷热敷小腹、流水声诱导及药物治疗后可排尿)31例,无效(需导尿才能排尿)5例,总有效率为95.0%(95/100);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4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6.0% (86/1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预防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循证护理预防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将拟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无需辅助治疗,可自行排尿)64例,有效(经冷热敷小腹、流水声诱导及药物治疗后可排尿)31例,无效(需导尿才能排尿)5例,总有效率为95.0%(95/100);对照组显效44例,有效4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6.0% (86/1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循证护理可有效预防肛肠病术后排尿障碍.

    作者:康莹;吴揭;陈继贵;冉晓梅;李士军;程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72例

    2009~2011年,我们对7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2例患者中,男23例,女49例;年龄30~80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均经电子结肠镜及钡剂灌肠检查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

    作者:王全平;党红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联合挂虚线治疗复发性高位肛瘘17例

    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我科采用经括约肌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联合挂虚线治疗复发性高位肛瘘患者17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7例患者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5~55岁.肛瘘手术史:1次5例,2次及2次以上12例(其中1例有5次手术史).

    作者:王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内切开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6例疗效观察

    高位肛周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先切开引流,待脓肿好转形成瘘道后再予以切开,或一次切开结合挂线法.其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处理不当可引起肛门畸形,影响肛门正常功能.近年来,我院对4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直肠内切开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主管切开支管旷置近主管端缝合术治疗蹄铁型肛瘘50例

    蹄铁型肛瘘是一种复杂性肛瘘,大多数是由肛管后位肛腺感染,经肛管后深间隙或直肠后间隙扩散至双侧坐骨直肠窝或骨盆直肠间隙而形成,也可由前位肛腺感染经肛管前深间隙向左右两侧扩散形成.我们采用主管切开、支管旷置、近主管端缝合术治疗蹄铁型肛瘘患者5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柳玲;林林;梁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与分娩期痔病的高危因素

    痔是指肛垫的异常移位或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原因并不完全明了,一般有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及认为其与遗传、饮食及地理环境等有关的理论.妊娠期女性腹内压力增加及激素水平升高,故孕妇易患痔病.国外文献报道,有25%~30%的孕妇患有痔病,到妊娠后期甚至有高达85%孕妇受此困扰[1,2].

    作者:戴秋安;谢小兰;朱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低位肛瘘术后中医辨证分期换药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低位肛瘘术后中医辨证分期换药的临床疗效,回顾接受手术治疗的113例低位肛瘘患者资料,其中55例患者术后根据不同时期采用大黄油纱、生肌玉红膏油纱换药(治疗组),58例患者采用凡士林油纱换药(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4、8、14、21天肛门疼痛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第4、8、14、21天肛门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第4天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第8、14、21天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根据低位肛瘘术后中医辨证分期采用大黄油纱、生肌玉红膏油纱换药可明显减轻患者肛门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忠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癌术前分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已成为病死率增速快的一类肿瘤.据2012年6月举行的第八届上海国际结直肠癌高峰论坛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每年上升速度约为4.2%,远高于2%的国际上升速度.在结直肠癌中,30%~40%源自直肠,即距肛缘15cm以内的肿瘤[1].虽然根治性手术目前仍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但随着个体化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使得多元化治疗必将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发展趋势.

    作者:臧健;俞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肛尾缝旁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30例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PMS)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有很多,临床上治疗主要以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为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外科手术治疗PMS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并且并发症较多.为提高PMS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手术治疗PMS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改良设计了“经肛尾缝旁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并应用该术式治疗PMS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刚;付景发;赵志辉;赵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术中给予结肠灌洗的40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资料(观察组),并与同期于术前肠道准备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40例非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观察组手术效果良好37例,欠佳3例(切口感染3例);对照组手术效果良好38例,欠佳2例(切口感染1例,肠瘘1例).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3天肠蠕动频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第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应用术中结肠灌洗法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可达到与非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一期手术相同的疗效,证明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灌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王春辉;王慧;任斌;金鹏;赵鲁刚;段全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纳肛结合医用微波仪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纳肛结合医用微波仪治疗肛窦炎的临床疗效,将240例肛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纳肛结合医用微波仪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纳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88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90.8%(109/120);对照组治愈65例,有效28例,无效27例,总有效率为77.5%(93/12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纳肛结合医用微波仪治疗肛窦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政佐;周秀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止痒袋泡洗剂联合止痒散外用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止痒袋泡洗剂联合止痒散外用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将200例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局部外涂治疗,治疗组在以止痒袋泡洗剂局部外洗治疗后,外涂止痒散,两组均以2周为一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72例(72.0%),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痊愈44例(44.0%),有效4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停药8周后,治疗组痊愈者复发32例(44.4%,32/72),对照组复发33例(75.0%,33/44),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 <0.05.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肛周局部烧灼感,未予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结果表明,止痒袋泡洗剂联合止痒散外用治疗肛周湿疹治愈率高,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美景;王秦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三联疗法对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

    为观察三联疗法对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及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将126例拟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换药,观察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口服地奥司明片、静脉输注七叶皂苷钠、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纳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评分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肛门疼痛、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6d,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三联疗法可有效减轻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及水肿程度,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周玉海;韦琦;潘虹;李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疗法结合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2例

    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82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2例患者中,男49例,女33例.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对低位肛周脓肿行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或脓肿切开并内口切除术,对于肛管直肠环以上的脓肿行一期切开引流、低位切开和高位挂线术.(2)中药口服.以清热解毒、托毒排脓为治则,药用金银花15g,野菊花15g,当归12g,蒲公英15g,地丁10g,黄芩10g,皂刺10g,穿山甲8g,生黄芪15g,赤芍10g,生地15g,制乳没各10g.上药水煎服,日1剂.(3)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治疗.

    作者:郑晓敏;郑桂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动痔套扎术治疗Ⅱ、Ⅲ期内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自动痔套扎术(RPH)治疗Ⅱ、Ⅲ期内痔的疗效,对2011~2012年行RPH治疗的94例Ⅱ、Ⅲ期内痔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收治的53例患者单纯行RPH治疗,共使用胶圈168个,术中胶圈脱落6个(3.57%),术后早期(术后2d内)胶圈脱落4个(2.38%),总脱落率为5.95%,治愈47例(88.68%);2012年收治的41例患者行RPH治疗,并于术中在套扎点处注射高渗盐水,共使用胶圈135个,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早期胶圈脱落,治愈41例(100%).随访半年,94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感染、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RPH治疗痔操作简单,疗效可靠,患者痛苦轻微,易于接受.套扎点处注射高渗盐水可有效防止胶圈过早脱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喻小红;黄保民;伍美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肛裂218例临床观察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将218例肛裂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及伴有的并发症等情况分为Ⅰ期、Ⅱ期和Ⅲ期.Ⅰ期肛裂为发病15d以内,裂口为完整新鲜的单纯梭形溃疡,给予保守治疗;Ⅱ期肛裂为发病15d至1个月,溃疡边缘增厚,括约肌外露,剧烈疼痛,无裂痔或裂痔很小,给予侧位切断括约肌扩肛缝合术治疗;Ⅲ期肛裂为发病1个月以上,形成慢性溃疡,并发裂痔、肛乳头肥大、肛窦炎、裂口感染、皮下瘘等,给予后侧位切断括约肌加扩肛治疗.各期肛裂治疗时均配合内服中药调理,中药局部熏洗坐浴.结果显示,Ⅰ期肛裂22例,近期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9d;随访半年复发2例(9.1%).Ⅱ期肛裂65例,近期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3d;随访半年复发3例(4.6%).Ⅲ期肛裂131例,近期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8d;随访半年复发2例(1.5%).总治愈率为96.8%(211/218).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肛裂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德霞;张爱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制优泰洗剂在肛门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2005年7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对856例肛门病术后患者给予自制优泰洗剂熏洗坐浴,以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经观察发现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56例患者中,男442例,女414例;年龄16~71岁;病程6个月至30年;痔术后336例,肛瘘术后291例,肛裂术后198例,肛门尖锐湿疣术后31例.

    作者:刘鸿飞;曹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

    为总结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经验,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72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30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42例.结果显示,3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一期切除28例(一期吻合18例,二期吻合10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行肠造口1例,行短路手术1例;42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中,一期切除29例(一期吻合10例,二期吻合19例),行Hartmann术4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行肠造口9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1例,腹腔感染、脓肿形成3例,肺部、泌尿系统感染各1例,肾功能不全1例,心脑血管并发症2例,吻合口漏3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本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6.4%(19/72),其中一期切除者中一期吻合者5年生存率为35.7%(10/28),二期吻合者5年生存率为31.0%(9/2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对于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应根据其自身情况及术中探查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胡士杰;周云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脱垂的治疗概况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肛管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占0.4%~2.1%[1].重度直肠脱垂可致会阴部神经受损,产生肛门失禁、直肠溃疡和坏死等症状[2].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3],目前认为其主要与解剖因素、盆底组织薄弱和肛门括约肌松弛、长期腹内压增加有关.其治疗分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有经腹与经会阴两种途径.本文就直肠脱垂的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作者:余洪艳;韦俊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周Paget病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

    乳腺外Paget病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容易误诊误治,我院误诊肛周Paget病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患者女,70岁.因“肛周出现新生物伴潮湿、瘙痒6个月余”于2010年9月21日入院.患者有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手术史伴骨转移病史15年.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消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肛门周围皮肤颜色加深,潮湿,可见散在分布丘疹状、蕈状新生物,直径0.5~1.5cm不等,质脆,易出血.肛门指检:进指7cm未扪及直肠包块,指套无血染.胸部X线片和腹部B超检查未见转移灶.

    作者:贾承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