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华校琨;万伟萍;刘庆圣;赵明明;吴丹妮

关键词:
摘要:低位肛瘘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3~5cm),临床为常见.由于低位肛瘘常规手术创口分级为Ⅱ类切口,手术中常不予以缝合,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较长,常伴随有创面疼痛、瘙痒、渗液过多等临床症状.为减轻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我们应用生肌玉红膏纱条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换药,经观察发现,其可促进创面愈合,总结报道如下.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内切开引流治疗高位肛周脓肿46例疗效观察

    高位肛周脓肿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先切开引流,待脓肿好转形成瘘道后再予以切开,或一次切开结合挂线法.其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处理不当可引起肛门畸形,影响肛门正常功能.近年来,我院对4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直肠内切开引流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72例

    2009~2011年,我们对7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2例患者中,男23例,女49例;年龄30~80岁,平均55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4.5年.均经电子结肠镜及钡剂灌肠检查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病变.

    作者:王全平;党红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回顾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我院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术中给予结肠灌洗的40例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资料(观察组),并与同期于术前肠道准备下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的40例非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吻合口漏发生.观察组手术效果良好37例,欠佳3例(切口感染3例);对照组手术效果良好38例,欠佳2例(切口感染1例,肠瘘1例).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3天肠蠕动频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第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应用术中结肠灌洗法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可达到与非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一期手术相同的疗效,证明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灌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其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王春辉;王慧;任斌;金鹏;赵鲁刚;段全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痔手术创面缝扎止血和填塞止血效果的对比分析

    为比较痔手术创面缝扎止血与填塞止血的效果,回顾2008~2010年我科经手术治疗的368例混合痔患者资料,其中183例患者痔手术创面采用缝扎法止血(治疗组),185例患者采用填塞法止血(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痔创面出血2例(1.09%),对照组术后痔创面出血10例(5.40%),治疗组痔创面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痔手术创面缝扎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填塞止血.

    作者:邹平峻;陈晓平;许文彬;赵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妊娠与分娩期痔病的高危因素

    痔是指肛垫的异常移位或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改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原因并不完全明了,一般有肛垫下移学说、静脉曲张学说及认为其与遗传、饮食及地理环境等有关的理论.妊娠期女性腹内压力增加及激素水平升高,故孕妇易患痔病.国外文献报道,有25%~30%的孕妇患有痔病,到妊娠后期甚至有高达85%孕妇受此困扰[1,2].

    作者:戴秋安;谢小兰;朱建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PPH治疗重度痔36例

    自2009年10月以来,我科采用PPH治疗重度痔患者36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46.0岁;病程2~36年;混合痔20例(其内痔Ⅲ期15例,Ⅳ期5例),内痔16例(Ⅲ期11例,Ⅳ期5例).均有药物治疗史,均无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史,12例有痔手术切除治疗史.

    作者:谭晓;谭龙泉;张明高;肖克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

    低位肛瘘瘘管只穿过内括约肌,外口常只有一个,距肛缘较近(3~5cm),临床为常见.由于低位肛瘘常规手术创口分级为Ⅱ类切口,手术中常不予以缝合,故术后创口愈合时间较长,常伴随有创面疼痛、瘙痒、渗液过多等临床症状.为减轻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我们应用生肌玉红膏纱条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换药,经观察发现,其可促进创面愈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华校琨;万伟萍;刘庆圣;赵明明;吴丹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脱垂的治疗概况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肛管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其在肛肠疾病中发病率占0.4%~2.1%[1].重度直肠脱垂可致会阴部神经受损,产生肛门失禁、直肠溃疡和坏死等症状[2].其病因尚不完全明了[3],目前认为其主要与解剖因素、盆底组织薄弱和肛门括约肌松弛、长期腹内压增加有关.其治疗分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有经腹与经会阴两种途径.本文就直肠脱垂的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作者:余洪艳;韦俊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方苦参洗剂外用对皮肤毒性的实验研究

    为观察复方苦参洗剂对家兔及豚鼠皮肤的毒性作用,本研究用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实验和皮肤刺激性实验,用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实验.结果显示,用复方苦参洗剂外涂于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发生急性毒性反应和刺激反应,豚鼠皮肤也未发生过敏性反应.结果表明,复方苦参洗剂是安全的外用制剂,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左进;赵景文;甄熙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手法扩肛并复位治疗急性嵌顿痔41例

    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笔者对门诊收治的41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采取手法扩肛并复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1例患者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9~67岁,平均39.2岁;痔病程1~30年,平均12.5年;嵌顿时间0.5~4d,平均1.9d;脱出嵌顿之痔核均呈环状或大半环状,肿胀疼痛,不能还纳,肛周水肿,血栓形成,脱出的黏膜部分有轻度糜烂,未见明显坏死感染征象.

    作者:周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右美托咪啶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全麻诱导前的应用研究

    为探讨老年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全麻诱导前应用右美托咪啶(DEX)的效果,将2011年7~9月于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DEX 0.4μg/kg,对照组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泵注DEX或生理盐水前(T0)、全麻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1min(T2)及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以及术中丙泊酚、苯磺顺阿曲库铵用量及七氟烷浓度.结果显示,T0、T3时两组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观察组MAP和HR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用量、七氟烷浓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老年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DEX可减少麻醉药用量,降低麻醉药使用浓度,提高患者麻醉的安全性.

    作者:宋希斌;姜万维;李成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痔PPH术后直肠狭窄23例临床分析

    PPH操作简单,治疗痔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但随着PPH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术后发生肛门狭窄的病例也逐渐增多.如何避免及更有效地无创松解PPH术后直肠狭窄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2006年6月至2013年1月,我科共行PPH治疗痔患者1036例,随访1~2年,成功随访803例,经肛门指诊确诊直肠狭窄23例.现将23例痔PPH术后发生直肠狭窄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本腾;赵燕;苏学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肛周Paget病误诊分析(附1例报告)

    乳腺外Paget病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容易误诊误治,我院误诊肛周Paget病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患者女,70岁.因“肛周出现新生物伴潮湿、瘙痒6个月余”于2010年9月21日入院.患者有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手术史伴骨转移病史15年.查体:一般情况好,无消瘦、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肛门周围皮肤颜色加深,潮湿,可见散在分布丘疹状、蕈状新生物,直径0.5~1.5cm不等,质脆,易出血.肛门指检:进指7cm未扪及直肠包块,指套无血染.胸部X线片和腹部B超检查未见转移灶.

    作者:贾承相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制优泰洗剂在肛门病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2005年7月至2012年10月,我们对856例肛门病术后患者给予自制优泰洗剂熏洗坐浴,以减轻患者术后肛门疼痛、水肿、创面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经观察发现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56例患者中,男442例,女414例;年龄16~71岁;病程6个月至30年;痔术后336例,肛瘘术后291例,肛裂术后198例,肛门尖锐湿疣术后31例.

    作者:刘鸿飞;曹鑫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2O2造影下直肠腔内超声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为探讨H2O2造影下直肠腔内超声在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将11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术前于H2O2造影下行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照组患者术前行普通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两组主瘘管、支瘘管及内口的显影情况,将其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主瘘管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7%(51/55)和90.9%(50/55),P>0.05;支瘘管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4%(35/41)和63.2%(24/38),P<0.05;内口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0.4%(47/52)和55.1%(27/49),P<0.05.结果表明,H2O2造影下直肠腔内超声可清晰地对肛瘘主瘘管、支瘘管、内口显影,在肛瘘的术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潇潇;徐敏;杨峰;陈小岚;刘民生;王满;田萍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经肛尾缝旁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30例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PMS)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原因之一.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有很多,临床上治疗主要以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为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外科手术治疗PMS的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并且并发症较多.为提高PMS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手术治疗PMS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改良设计了“经肛尾缝旁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并应用该术式治疗PMS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郑刚;付景发;赵志辉;赵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乾坤肠康灌肠液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乾坤肠康灌肠液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将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60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乾坤肠康灌肠液加思密达保留灌肠,对照组予思密达口服或保留灌肠、抗病毒药静脉滴注等,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7例,有效3例;对照组治愈24例,有效6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程为3~5d,平均3.5d;对照组疗程为5~7d,平均5.6d.治疗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乾坤肠康灌肠液加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作者:余永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复杂性肛瘘64例手术治疗体会

    为总结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治疗体会,回顾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资料.对其中低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单纯切开法治疗,外口距肛门较近的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法治疗,外口距肛门较远的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开窗加切开挂线法治疗,蹄铁型肛瘘采用皮桥旷置法或切开缝合法治疗,术后给予全面护理.结果显示,1次手术治愈63例(98.4%),2次手术治愈1例.术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无肛门失禁和肛门畸形等后遗症发生.结果表明,复杂性肛瘘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式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而定,术后全面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柳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甲硝唑液冲洗脓腔治疗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

    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患者多年龄较大、全身机能减退,心肺功能较差,行切开排脓或换药时的巨大疼痛,极有可能诱发各种意外情况.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洗配合甲硝唑液冲洗脓腔治疗糖尿病并发肛周脓肿,取得满意疗效,与予传统切开排脓处理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周安国;梅荣;王文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为电子结肠镜检查行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为探讨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为电子结肠镜检查者行肠道准备的清肠效果,以及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回顾分析247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127例采用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进行肠道准备(观察组),120例采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法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患者的依从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肠道清洁程度、患者的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非插入式结肠水疗法为电子结肠镜检查者行肠道准备操作简便,清肠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义;徐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