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麦纤维素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钱雄杰;曹红波;刘峰

关键词:慢传输型便秘, 小麦纤维素, 莫沙比利, 疗效
摘要:为探讨小麦纤维素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将150例STC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予小麦纤维素联合莫沙比利口服,对照组单纯给予莫沙比利口服,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显示,(1)临床疗效: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痊愈27例,显效3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70/75);对照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28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69.3%(52/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复发情况:对有效者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5.7%(18/70),对照组复发率为67.3%(35/52).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小麦纤维素联合莫沙比利口服治疗STC疗效肯定,服用方便,无腹痛、腹泻及药物性依赖等副作用,患者易接受,而且复发率低,可作为STC的首选治疗方案.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三联术治疗高龄Ⅲ度直肠脱垂1例

    患者女,80岁.因肛门肿物脱出70余年,加重1年,以Ⅲ度直肠脱垂收入院.患者自述70年前因慢性腹泻引起肛门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未做任何特殊治疗;于20年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排便时直肠脱出,需手助还纳,曾被外地医院诊断为Ⅱ度直肠脱垂,行直肠脱垂修补术,术后症状减轻.近1年来,症状逐渐加重.入院专科检查:视诊肛门外观无明显异常,下蹲做排便动作时见直肠全层脱出呈倒宝塔形,约15cm,色红,手助可还纳.

    作者:田彩玲;张小元;赵高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瘘管切除远端缝合近端敞开引流治疗肛门前侧瘘的临床疗效

    2006~2010年,我科采用瘘管切除、远端缝合近端敞开引流治疗肛门前侧瘘4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病程2个月至20年;低位肛瘘34例,高位肛瘘6例.治疗方法:腰俞穴麻醉或肛周局部阻滞麻醉,患者取截石位.采用视、触、牵拉、亚甲蓝双氧水染色、探针检查、瘘管造影等方法,明确内口及瘘管走行及与括约肌的关系.

    作者:杜仲代;岳春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在肛裂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为探讨心理干预在肛裂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将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拟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健康宣教基础上给予积极心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大于50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24h、48h 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h、24h及第一次排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导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肛裂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情绪及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谭群英;张金恩;杨粉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注射结扎多切口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0例

    2010~2012年,我科采用注射结扎多切口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52例,女48例;年龄20~72岁;病程1~20年.治疗方法:腰俞穴麻醉,患者取胸膝位.置入肛门镜,将直肠黏膜复位,仔细观察直肠通畅程度,确定在增宽的直肠瓣上缝扎的位置,用组织钳将直肠瓣牵起,用持针钳夹持缝针从直肠瓣基底部黏膜下层纵行穿过,带线至对侧出针打结,用送线器加力扎紧,剪留5cm长线头.

    作者:李明;徐珊;赵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为比较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回顾采用这两种术式治疗的78例患者资料,其中40例行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38例行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切断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创口感染率及术后3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切除术组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切断术组(76.3%),P<0.05.结果表明,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近期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远期疗效切除术明显优于切断术.

    作者:赵文召;杨俊川;高春芳;赵元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益生菌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应激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为探讨益生菌口服对结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应激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例拟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应用聚乙二醇溶液口服进行快速肠道准备,观察组肠道准备前加服益生菌,2g/d,至少5d;对照组不加服益生菌.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情况、术后应激状况及免疫功能.结果显示,(1)肠道清洁度:观察组肠道清洁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为76.7%(23/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应激状况:观察组术后次日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胃肠道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第7天C反应蛋白含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术后免疫功能:观察组术后第7天CD4+、CD4+/CD8+、IgM、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术前口服益生菌能够增加结肠癌患者的肠道清洁度,降低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作者:潘丽芳;翁国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耳穴压豆联合复方生肌膏换药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疗效分析

    为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复方生肌膏换药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的疗效,将15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一组给予耳穴压豆联合复方生肌膏换药(观察组),一组单纯给予复方生肌膏换药(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止痛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3.3%(70/75);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8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56.0%(42/75).观察组止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耳穴压豆联合复方生肌膏换药可有效防治肛肠病术后疼痛.

    作者:吕美英;钱灵岚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肛肠疾病术后出血9例报告

    肛肠疾病手术后大出血是肛肠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正确分析引起出血的原因,在发生术后出血时才能及时作出诊断,给予有效治疗.回顾分析9例肛肠病患者术后出血的原因等,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唐丽华;朱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改良Duhamel术联合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比较

    为比较改良Duhamel术联合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SFC)的临床疗效,选择浙江省荣军医院和嘉兴市第二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8例经内科严格治疗疗效欠佳的SFC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改良Duhamel术联合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随访3~40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近期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死亡病例,在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排便次数、术后早期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便秘症状改善度、胃肠生活质量(GIQOL)评分、排便频次满意率、生活质量满意率和便秘复发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单纯结肠次全切除术相比,改良Duhamel术联合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SFC,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改善更明显,满意度更高,是一种疗效更好、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

    作者:涂期清;李建胜;付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多模式镇痛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为观察多模式镇痛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将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拟于连续硬膜外-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下手术治疗的250例肛肠疾病患者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50例.A组为对照组,术毕不进行任何镇痛处理;B组术毕于肛周3、6、9点注射亚甲蓝混合液;C组术前静脉滴注特耐40mg;D组术前静脉滴注特耐40mg,术毕进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E组术前静脉滴注特耐40mg,术毕进行耐乐品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比观察5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及首次换药时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A组各时刻VAS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4组,B、C组各时刻VAS评分明显高于D、E组,P <0.05;B、C组间各时刻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组间术后6h、12h、24h、48h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首次换药时D组VAS评分明显高于E组,P<0.05.B组有3例出现局部灼痛感;D组有2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呕吐;其余各组无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肛肠病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单一镇痛模式,并且特耐复合耐乐品PCEA对患者术后运动痛更具有优势.

    作者:马兴燕;张维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润肠通便汤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润肠通便汤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润肠通便汤口服,对照组予开塞露注肛等常规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排便困难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66.7%(20/30),总有效率为100%(30/30);对照组治愈率为16.7%(5/30),总有效率为80.0%(24/30).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困难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排便困难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果表明,润肠通便汤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疗效肯定.

    作者:陈福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拟中药方熏洗坐浴在痔瘘术后的应用

    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我科应用自拟中药方熏洗坐浴防治360例痔瘘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0例患者中,男195例,女165例;年龄26~65岁,平均42.0岁;混合痔226例,肛瘘134例.治疗方法:每日排便后应用自拟中药方熏洗坐浴.

    作者:吕光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自制男性会阴固定贴在痔瘘手术中的应用

    男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影响,痔瘘术中需要把阴囊固定上提,传统的固定方法是让患者自己用手固定阴囊,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弊端:(1)不卫生、不雅观;(2)患者一只手输液,另一只手配合手术,两手活动同时受限,会加重身体、心理上的负担;(3)患者由于紧张,用力过度,还有可能造成阴囊瘀血.我科研制了一种实用性的男性会阴固定贴,经2000例患者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会阴固定贴介绍如下.

    作者:陈晓霞;韦欣;孙昱;黄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痔的手术治疗概况

    痔病是常见的肛肠疾病,是肛肠疾病中发病率高的疾病.对于痔的治疗,主要有内服、外治、手术、物理疗法等.但对于重度痔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痔,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痔的病因病理认识的不断发展,有关痔的手术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将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痔的手术方法总结如下.1 痔环切术痔环切术主要适用于环形突出的内痔或混合痔,由于完全切除了痔核,故术后复发率低,但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出血多[1],且10%~13%的患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很少使用.

    作者:林素珍;李洁;贺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胰岛素泵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

    为探讨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的效果,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其中36例通过胰岛素泵给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观察组),32例予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待手术时间、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糖均得到有效控制;但观察组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应用胰岛素泵控制结直肠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安全有效,而且可以较快地达到降糖效果,缩短待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金重;陈海明;陈福佳;赵凡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金属支架植入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不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33例疗效分析

    为探讨金属支架植入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不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疗效,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3例不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患者应用该法治疗,具体方法:先通过腹部CT及X线片检查等评估肠梗阻严重程度,然后于内镜下行肿瘤占位肠管处金属支架植入术,1周后行开腹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显示,33例患者金属支架植入均成功.其中2例患者支架植入后3h左右出现腹膜炎体征,考虑肠穿孔,2例患者支架植入后第5天再次出现肠梗阻,急诊行肿块切除近端结肠造口远端肠管封闭术;余2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左半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金属支架植入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不完全梗阻性左半结肠癌安全有效,是一种可避免二次手术的理想术式.

    作者:徐天生;毛兴龙;林水泉;徐建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复方大承气汤在结直肠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为探讨复方大承气汤在结直肠术后麻痹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将80例结直肠术后单纯性麻痹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静脉高营养等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处理措施基础上,经胃管给予复方大承气汤.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总体疗效、肠鸣音出现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热消失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胃管注入复方大承气汤治疗结直肠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疗效显著.

    作者:冯丽莉;张小元;罗占林;张艾莉;杨熊飞;张维胜;杜斌斌;王涛;韩纪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不同体位小剂量0.5%盐酸左布比卡因鞍区麻醉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为比较不同体位小剂量0.5%盐酸左布比卡因鞍区麻醉(简称鞍麻)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拟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两组麻醉用药均为0.5%盐酸左布比卡因注射液0.8ml(4mg)加麻黄素3~5mg.A组:传统“坐位”鞍麻,即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行L3-4或L4-5穿刺并注药,然后保持坐位10~15min后改平卧位.B组:“头高足低位”鞍麻,即患者取侧卧位行L3-4或L4-5穿刺成功后,改取头高足低位(10°~15°)注药,注药完毕后患者改平卧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注药结束至术野消毒所需时间、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成功行鞍区神经阻滞,顺利完成手术,整个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但A组鞍麻注药完毕后患者需保持坐位10~15min才可开始手术,B组鞍麻注药完毕后即刻开始手术;而且A组鞍麻坐位等待时5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改平卧位后缓解;术后48h内A组发生头痛14例,B组仅2例.结果表明,“头高足低位”小剂量0.5%盐酸左布比卡因鞍麻下行肛门病手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可明显缩短鞍麻注药后至手术开始的等待时间,避免传统“坐位”鞍麻坐位等待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术后麻醉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建军;殷艳萍;何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挂线治疗PPH术后直肠狭窄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挂线治疗PPH术后直肠狭窄的疗效,将2007年7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PPH术后直肠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一组予手术挂线(观察组),一组予纵切横缝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情况、复发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原发性大出血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但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与纵切横缝术治疗PPH术后直肠狭窄相比,挂线疗法操作更简单,耗时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所需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春强;李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 痔痛宁软膏用于混合痔术后的疗效研究

    为探讨痔痛宁软膏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将120例混合痔术后并发疼痛、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痔痛宁软膏纳肛,对照组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纳肛,均每天2次.结果显示,在止痛方面,治疗组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1.7%),P <0.05;在消肿方面,治疗组显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痔痛宁软膏的止痛、消肿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作者:张增强;韩松;毛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