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莉;张小元;罗占林;张艾莉;杨熊飞;张维胜;杜斌斌;王涛;韩纪东
患者男,48岁.因肛周肿痛破溃流脓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10年前出现肛周肿痛,在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复发,至今已先后行7次手术.2011年11月9日在德州武城某医院拟行手术治疗,见病情复杂遂转入我院.查体:肛周截石位8点位距肛缘约6cm见外口,并有稀薄脓性分泌物流出,7点位见手术创口未愈.指诊:直肠右后壁黏膜下饱胀感,上端不能触及.血常规:白细胞13.8×1012/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
作者:史忠瑞;陈伟伟;韩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探讨Delorme手术治疗直肠脱垂的疗效,回顾分析2009~2011年我院行Delorme手术治疗的16例直肠脱垂患者资料.结果显示,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50ml;住院时间3~8d,平均6.5d.术后肛门狭窄1例,排便困难1例.术后随访1~2年,复发1例.术后肛门失禁Wexner评分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Delorme手术治疗直肠脱垂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术后肛门功能明显改善,且复发率低.
作者:洪洙;李会晨;张锡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2001~2011年,我科采用切开引流加挂线术治疗小儿肛周脓肿11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为男性,年龄28d至6个月,发病前均有腹泻史.治疗方法:采用仰卧位,由护士手扶固定患儿膝关节处,使臀部不能随意活动.在脓肿部位行浸润麻醉,将脓肿切开,排净脓液后,清除腔内坏死组织,左手食指触及内口,右手持圆形探针自切口向内口探入.
作者:张玉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男性患者由于生理特点影响,痔瘘术中需要把阴囊固定上提,传统的固定方法是让患者自己用手固定阴囊,这种方法存在许多弊端:(1)不卫生、不雅观;(2)患者一只手输液,另一只手配合手术,两手活动同时受限,会加重身体、心理上的负担;(3)患者由于紧张,用力过度,还有可能造成阴囊瘀血.我科研制了一种实用性的男性会阴固定贴,经2000例患者临床应用,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会阴固定贴介绍如下.
作者:陈晓霞;韦欣;孙昱;黄熠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探讨润肠通便汤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将60例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润肠通便汤口服,对照组予开塞露注肛等常规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排便困难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66.7%(20/30),总有效率为100%(30/30);对照组治愈率为16.7%(5/30),总有效率为80.0%(24/30).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排便困难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排便困难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果表明,润肠通便汤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排便困难疗效肯定.
作者:陈福仁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病理变化为结直肠内广泛出现数十到数百、数千个大小不一的息肉.临床表现多以便血或腹泻为主,同时伴有体质量下降、贫血或肠梗阻.患者就诊时,往往某个部位的息肉已经发生癌变,必须及时手术.1 临床表现国外报道,FAP临床表现以便血为主(80%),其次为腹泻(70%)、腹痛和黏液便[1].国内安燕芳等[2]报道,FAP临床表现以腹泻为多见(71.0%),其次为腹痛(29.0%)和便血(16.1%).FAP患者除了消化道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肠外表现,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以一些综合征命名,如Gardner综合征和Turcot综合征.
作者:李兴东;高宏建;赵虹;胡占领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总结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回顾32例行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的环状嵌顿痔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经过,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指导、详细了解合并症、肠道准备,术中心理护理,术后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创口及并发症观察处理等,并就护理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组32例患者均能以信任、放心的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2d.术后无大出血、感染、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成功随访28例,均无复发.结果表明,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嵌顿痔安全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在患者治疗康复中起积极作用.
作者:徐晓利;蒋进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探讨利用成人电子肠镜在钛夹辅助下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巨大息肉的疗效,采用此方法治疗小儿大肠巨大息肉27例(27枚).结果显示,27例患儿全部治愈,术后未发生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利用成人电子肠镜在金属钛夹辅助下高频电凝切除小儿大肠巨大息肉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经济可靠,在无条件用小儿肠镜的地区谨慎使用成人肠镜切除小儿大肠巨大息肉是可行的.
作者:荆巧玲;周力;田强;张玉英;王成君;丰义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肛肠疾病手术后大出血是肛肠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正确分析引起出血的原因,在发生术后出血时才能及时作出诊断,给予有效治疗.回顾分析9例肛肠病患者术后出血的原因等,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唐丽华;朱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比较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疗效,回顾采用这两种术式治疗的78例患者资料,其中40例行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38例行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切断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创口感染率及术后3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年,切除术组临床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切断术组(76.3%),P<0.05.结果表明,经骶尾部入路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切断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近期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远期疗效切除术明显优于切断术.
作者:赵文召;杨俊川;高春芳;赵元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我科采用口服曲克芦丁加中药坐浴的方法治疗肛门病术后肛缘水肿,取得满意疗效,与单纯采用中药坐浴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肛门病术后肛缘发生水肿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1~62岁,平均37.6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方式、水肿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扬轶;周祥春;彭达悦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我们应用复方荆芥熏洗剂、肛泰软膏和肛泰栓防治450例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0例患者中,男315例,女135例;年龄17~82岁,平均49.5岁;病程3d至25年.治疗方法:先用复方荆芥熏洗剂熏洗坐浴,然后用肛泰栓纳肛,肛泰软膏外涂.复方荆芥熏洗剂药物组成为荆芥120g,防风120g,透骨草300g,生川乌90g,蛤蟆草300g,苦参120g.
作者:袁岩平;李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探讨综合疗法防治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及促进创口愈合的临床疗效,对109例混合痔患者术后给予地奥司明片口服、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及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涂(治疗组),观察其疗效,并与同期102例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的患者(对照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但治疗组术后第4天和第8天创口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患者术后给予地奥司明片口服、金玄痔科熏洗散熏洗坐浴及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涂,可减轻混合痔术后创口疼痛、水肿、肛门坠胀感,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王成敬;张海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比较青年与中老年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回顾2002年12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420例结直肠癌患者资料,将其分为青年(≤40岁)组(50例)和中老年(>40岁)组(37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构成、肠梗阻发生率、治疗方法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有无家族史、疼痛出血发生率、病程、误诊情况、肿瘤部位、肠镜分型、组织学分型、Dukes分期、预后方面,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中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相比,青年结直肠癌患者有家族史者多,好发于直肠,以浸润性生长为主,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高,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上应提高对青年结直肠癌患者的警惕性,早期诊断,争取行根治性手术.
作者:张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探讨吻合器非对称性可选择性切除术(ASR)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我科应用ASR治疗混合痔50例.结果显示,50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为22.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4d.术后均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均无复发.结果表明,ASR治疗混合痔治愈率高,患者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智宇;许国城;林晔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探讨痔痛宁软膏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的疗效,将120例混合痔术后并发疼痛、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痔痛宁软膏纳肛,对照组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纳肛,均每天2次.结果显示,在止痛方面,治疗组显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51.7%),P <0.05;在消肿方面,治疗组显效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3%),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痔痛宁软膏的止痛、消肿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作者:张增强;韩松;毛葵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患者女,80岁.因肛门肿物脱出70余年,加重1年,以Ⅲ度直肠脱垂收入院.患者自述70年前因慢性腹泻引起肛门肿物脱出,便后可自行还纳,未做任何特殊治疗;于20年前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排便时直肠脱出,需手助还纳,曾被外地医院诊断为Ⅱ度直肠脱垂,行直肠脱垂修补术,术后症状减轻.近1年来,症状逐渐加重.入院专科检查:视诊肛门外观无明显异常,下蹲做排便动作时见直肠全层脱出呈倒宝塔形,约15cm,色红,手助可还纳.
作者:田彩玲;张小元;赵高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探讨挂线治疗PPH术后直肠狭窄的疗效,将2007年7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24例PPH术后直肠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例.一组予手术挂线(观察组),一组予纵切横缝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情况、复发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原发性大出血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复发.但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及术后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与纵切横缝术治疗PPH术后直肠狭窄相比,挂线疗法操作更简单,耗时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所需费用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春强;李晶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为比较不同体位小剂量0.5%盐酸左布比卡因鞍区麻醉(简称鞍麻)在肛门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将拟行手术治疗的200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两组麻醉用药均为0.5%盐酸左布比卡因注射液0.8ml(4mg)加麻黄素3~5mg.A组:传统“坐位”鞍麻,即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行L3-4或L4-5穿刺并注药,然后保持坐位10~15min后改平卧位.B组:“头高足低位”鞍麻,即患者取侧卧位行L3-4或L4-5穿刺成功后,改取头高足低位(10°~15°)注药,注药完毕后患者改平卧位.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注药结束至术野消毒所需时间、围手术期血压和心率变化、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成功行鞍区神经阻滞,顺利完成手术,整个麻醉及手术过程中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均无下肢运动神经阻滞.但A组鞍麻注药完毕后患者需保持坐位10~15min才可开始手术,B组鞍麻注药完毕后即刻开始手术;而且A组鞍麻坐位等待时5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改平卧位后缓解;术后48h内A组发生头痛14例,B组仅2例.结果表明,“头高足低位”小剂量0.5%盐酸左布比卡因鞍麻下行肛门病手术安全可靠,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可明显缩短鞍麻注药后至手术开始的等待时间,避免传统“坐位”鞍麻坐位等待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术后麻醉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胡建军;殷艳萍;何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痔病是常见的肛肠疾病,是肛肠疾病中发病率高的疾病.对于痔的治疗,主要有内服、外治、手术、物理疗法等.但对于重度痔和药物治疗无效的痔,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对痔的病因病理认识的不断发展,有关痔的手术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将目前国内常用的治疗痔的手术方法总结如下.1 痔环切术痔环切术主要适用于环形突出的内痔或混合痔,由于完全切除了痔核,故术后复发率低,但手术持续时间长,术后出血多[1],且10%~13%的患者伴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临床很少使用.
作者:林素珍;李洁;贺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