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外剥内扎术在痔手术中的应用

伍洲颂;刘丽兵;汤国辉;邓秋林;邢佼涛

关键词:痔, 痔动脉结扎术, 外剥内扎术
摘要:为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219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3例.治疗组采用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外剥内扎术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DG-HAL组采用DG-HAL治疗.分别观察3组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方面DG-HAL组优于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组,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方面均优于其它两组.在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和DG-HAL组均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果表明,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且能减少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健康教育对混合痔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从2012年1月始,我们实行优质护理,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以了解患者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并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资料:将入院混合痔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20~66岁,平均(43.5±12.2)岁;病程2~21年,平均(12.21±3.57)年.对照组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19~67岁,平均(42.5±12.8)岁;病程1.8~22年,平均(12.62±3.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钱娟;陈建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连续缝合悬吊法治疗脱垂性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连续缝合悬吊法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疗效,探求一种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将5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外痔切除内痔部分切除连续缝合后将痔核两端结扎悬吊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但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连续缝合悬吊法治疗脱垂性混合痔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黏膜外翻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徐琴;龚建明;罗志渊;马静怡;杜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治疗环状混合痔285例

    我们采用信诺XNG-ZZ肛肠多功能检查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环状混合痔28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98例,女87例;年龄35~64岁;病程4~30年.曾经接受痔手术治疗或注射治疗81例,行PPH治疗15例,合并痔嵌顿19例.治疗方法:术前排空大小便,不需清洁灌肠,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手法按摩扩肛至可容纳3~4指.如有嵌顿内痔给予回纳肛内.在肛镜下注射芍倍注射液(芍倍注射液与利多卡因注射液1∶1)于内痔部分.见痔进针,退针给药,从小到大,饱满为度,各注射点不在同一平面,一次用量20~30ml,检查无出血,退出肛镜.

    作者:陆敬华;葛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探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将2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C组),每组各90例,分别采用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加外痔切剥术和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3种方法治疗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A组在治愈率、手术时间、创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C组(P<0.05或P<0.01);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也优于对照B组(P<0.01或P<0.05).结果表明,套扎器痔上黏膜套扎加外痔切剥术治疗混合痔近、远期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聂胜林;侯来成;卢桂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血栓性外痔发病机制临床研究

    为探讨血栓性外痔的发病机制,通过采用血栓性外痔病理切片(HE染色),确定血栓性外痔的一般病理性特征;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血栓被膜CD34 、CD31和Vimentin表达情况,确定血栓性外痔凝血块的外被膜的组织特性,明确凝血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探讨血栓性外痔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结果显示,血栓多数属混合型血栓;其外周包裹的被膜为血管上皮;血栓性外痔患者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血栓性外痔是在诱因作用下,痔外静脉丛血管内发生凝血致血管栓塞而形成的以肛缘肿痛为特征的肛门急性病症.

    作者:贾小强;杨斌;周海祥;曹威巍;谢振年;闫凌;赵虎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长效止痛剂肛周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

    为观察长效止痛剂肛周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疗效,将420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分别采用长效止痛剂封闭配合扩肛术(治疗组)及传统的肛裂侧切术(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容易操作,对肛门括约肌损伤小,创口愈合快,复发率低,无需住院,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明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混合痔100例临床观察

    为观察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治愈98例(98%),显效2例(2%),有效率100%;疗程16~28d,平均20d.术后随访6个月,成功随访80例,除1例偶有肛门潮湿外,其余无复发,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为研究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黄芪润肠颗粒内服并用结肠水疗机将药物直接送入全结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在临床综合疗效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测结果方面,均优于六味安消胶囊,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京贤;赵蒙;罗明雷;宋富利;夏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外剥内扎术在痔手术中的应用

    为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219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3例.治疗组采用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外剥内扎术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DG-HAL组采用DG-HAL治疗.分别观察3组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方面DG-HAL组优于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组,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方面均优于其它两组.在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和DG-HAL组均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果表明,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且能减少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伍洲颂;刘丽兵;汤国辉;邓秋林;邢佼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疗效观察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应用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混合痔术后第7天,出现肛缘水肿者72例,男31例,女41例;年龄17~74岁;病程0.5~30年.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口服地奥司明片(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37号,每片0.5g),每日2次,每次2片,午餐及晚餐时服用.对照组不使用地奥司明片,其它治疗同治疗组.手术后常规应用甲硝唑静脉给药,以预防创面感染;每晚口服麻仁丸9g,以预防大便干结;排便后用1∶5000PP液坐浴.

    作者:龚华成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100例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25~35min,平均30min;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d.随访0.5~2年,均无复发,无肛门失禁、直肠吻合口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等后遗症,肛门外观平整.结果表明,该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具有患者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胡玉超;仲超祥;江飞;朱莉;杨杰;韩晶;毛善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PPH技术与传统手术的优劣之争

    PPH (proce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本意是脱垂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处理措施,外科界包括肛肠界通称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或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痔本质是直肠血管的扩张迂曲和直肠黏膜的松弛下移、下脱,所以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或脱出,从而引起局部发炎肿痛、排便不畅或肛门控制力下降、肛门潮湿、瘙痒等.所以从痔的本质来看,痔的佳治疗方案应是1882年英国Whitehead发明的痔环切术,但这种手术技术难度甚大,即使是有几十年手术经验的专科医师也往往力不从心.

    作者:杨向东;贺平;钱蒙;夏诗童;李松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的单病种质量管理研究

    以混合痔为例,评价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效果,探讨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的成本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进行阶段回顾性分析,将传统医护模式的混合痔切除术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现行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管理模式50例患者作为路径组,对其治疗结果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路径组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

    作者:张卫萍;黄明;周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瘢痕松解术治疗PPH术后直肠狭窄12例

    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PPH术后发生的12例直肠狭窄患者行瘢痕松解术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36~58岁.于PPH术后1~2个月来院就诊,肛门指检示肛门外观平整,直肠下段吻合门明显狭窄,环状瘢痕挛缩呈小孔状,食指尖无法通过.治疗方法:患者在鞍麻下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用组织钳固定提拉环状瘢痕组织,于截石位2点用高频电刀与环状吻合口呈垂直方向纵行切开瘢痕组织直至接近肌层,再用3-0可吸收线将切口上下缘的直肠黏膜作单纯间断缝合3~5针,针距约0.5cm,用同样的方法分别于环状瘢痕截石位6、10点再行纵切横缝,此时环状瘢痕完全松开,吻合口狭窄完全解除,吻合口直径与正常直肠内腔基本接近.

    作者:许天殊;杨定刚;端木铁;何凡尔;杨学锋;李霞;于进;李玉;龙炜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腹部按摩加穴位指压防治肛肠病术后便秘

    为了预防和减少患者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笔者采用中医传统疗法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肛肠病术后出现便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治疗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提供有利于排便的体位与环境等.观察患者排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情况.(2)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以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治疗.①腹部按摩:患者平卧,腹肌放松,分别按照整肠、拧麻花、折扇子、抖腰、太极推等按摩手法和步骤要求进行.双手操作时力随形走,用力要均匀、柔和,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程度,以不感疼痛为度.

    作者:黄旭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混合痔术后应用中药坐浴颗粒坐浴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中药坐浴颗粒液坐浴对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疗效,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手术方式为外剥内扎或PPH加外剥内扎术式,治疗组术后给予中药坐浴颗粒液熏洗坐浴,对照组术后给予1∶5000PP液熏洗坐浴,观察1周内创面渗血、水肿、渗液及术后15d、20d、25d、30d复诊时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9%,对照组有效率为88 %.治疗组创面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8.9±5.0)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3.8±5.0)d,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应用中药坐浴颗粒液坐浴疗效显著.

    作者:钟庆国;梁嘉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评价

    为探讨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PPH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直肠黏膜内脱垂型320例,直肠前突型80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年,复查排粪造影,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显示,术后治愈39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98,0%,有效率99.5%.结果表明,PPH治疗直肠前突型和直肠黏膜内脱垂型的出口梗阻型便秘,创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少.

    作者:张勇;潘永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红油膏和八宝生肌散联合西药对肛瘘术后的疗效观察

    为观察红油膏和八宝生肌散联合西药对肛瘘术后的临床效果,将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油膏、八宝生肌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3d、10d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创面渗液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红油膏和八宝生肌散联合西药对肛瘘术后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可加快手术创口的愈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局部疼痛等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术前复位丁字带固定在治疗中的作用

    2009~2012年,我们采用术前痔核复位丁字带固定2~3d后再行手术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患者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嵌顿性环状混合痔98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43岁;发作时间2~10d,平均为5d.治疗方法: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待疼痛消失、肛管松弛后消毒肛管,外涂九华膏,用手将痔核还纳肛内,肛内注入四黄软膏10g,纱布压迫,绷带行丁字固定于腰间,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1~2h更换在腹股沟处的绷带,以防压迫腹股动脉,教会患者调整绷带的松紧(行走时比卧位时紧一些),保留固定2~3d,待痔水肿减轻后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

    作者:尹春方;蒋庆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为分析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安全性,将6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术后肛周疼痛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肛缘水肿、肛门狭窄及术后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PPH加外痔剥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臧旭丽;黄伟;郭郡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