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娟;陈建秋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将240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实验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方面疗效相当,但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等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治疗Ⅲ、Ⅳ期痔病的疗效与PPH相当,但TST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特点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作者:杜静虎;程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血栓性外痔的发病机制,通过采用血栓性外痔病理切片(HE染色),确定血栓性外痔的一般病理性特征;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血栓被膜CD34 、CD31和Vimentin表达情况,确定血栓性外痔凝血块的外被膜的组织特性,明确凝血块与血管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探讨血栓性外痔患者是否存在血液流变学异常.结果显示,血栓多数属混合型血栓;其外周包裹的被膜为血管上皮;血栓性外痔患者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血栓性外痔是在诱因作用下,痔外静脉丛血管内发生凝血致血管栓塞而形成的以肛缘肿痛为特征的肛门急性病症.
作者:贾小强;杨斌;周海祥;曹威巍;谢振年;闫凌;赵虎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们采用双侧菱形皮瓣转移治疗肛门狭窄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肛门狭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菱形组和V-Y组,菱形组采用双侧菱形皮瓣转移术治疗,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8~50岁;病程1~5年.V-Y组采用V-Y皮瓣转移术治疗,其中,男6例,女14例;年龄18~50岁;病程1~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福杰;程卫东;刘艳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了预防和减少患者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笔者采用中医传统疗法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肛肠病术后出现便秘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治疗方法:(1)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和提供有利于排便的体位与环境等.观察患者排便时间和腹胀缓解情况.(2)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以腹部按摩和穴位按压治疗.①腹部按摩:患者平卧,腹肌放松,分别按照整肠、拧麻花、折扇子、抖腰、太极推等按摩手法和步骤要求进行.双手操作时力随形走,用力要均匀、柔和,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程度,以不感疼痛为度.
作者:黄旭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对3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DG-HAL(DG-HAL组)治疗,与外切内扎组35例以及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组)30例比较其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显示,DG-HAL治疗混合痔在出血方面与其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疼痛方面DG-HAL组优于PPH组和外切内扎组,在术后水肿方面DG-HAL组与PPH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外切内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方面DG-HAL组短于PPH组和外切内扎组.但在治疗痔脱出方面DG-HAL组不及其他两组.结果表明,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东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以混合痔为例,评价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效果,探讨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的成本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进行阶段回顾性分析,将传统医护模式的混合痔切除术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现行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管理模式50例患者作为路径组,对其治疗结果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路径组在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混合痔切除术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
作者:张卫萍;黄明;周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研究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将80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黄芪润肠颗粒内服并用结肠水疗机将药物直接送入全结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六味安消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黄芪润肠颗粒内服结合结肠水疗在临床综合疗效和结肠传输试验检测结果方面,均优于六味安消胶囊,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赵京贤;赵蒙;罗明雷;宋富利;夏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09~2012年,我们采用术前痔核复位丁字带固定2~3d后再行手术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患者9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嵌顿性环状混合痔98例中,男63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43岁;发作时间2~10d,平均为5d.治疗方法:肛周局部浸润麻醉,待疼痛消失、肛管松弛后消毒肛管,外涂九华膏,用手将痔核还纳肛内,肛内注入四黄软膏10g,纱布压迫,绷带行丁字固定于腰间,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1~2h更换在腹股沟处的绷带,以防压迫腹股动脉,教会患者调整绷带的松紧(行走时比卧位时紧一些),保留固定2~3d,待痔水肿减轻后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
作者:尹春方;蒋庆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从2012年1月始,我们实行优质护理,入院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以了解患者健康教育执行情况,并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临床资料:将入院混合痔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48例;年龄20~66岁,平均(43.5±12.2)岁;病程2~21年,平均(12.21±3.57)年.对照组中,男39例,女45例;年龄19~67岁,平均(42.5±12.8)岁;病程1.8~22年,平均(12.62±3.1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钱娟;陈建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PPH (proce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本意是脱垂性和出血性疾病的处理措施,外科界包括肛肠界通称为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或直肠黏膜环切吻合术.痔本质是直肠血管的扩张迂曲和直肠黏膜的松弛下移、下脱,所以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或脱出,从而引起局部发炎肿痛、排便不畅或肛门控制力下降、肛门潮湿、瘙痒等.所以从痔的本质来看,痔的佳治疗方案应是1882年英国Whitehead发明的痔环切术,但这种手术技术难度甚大,即使是有几十年手术经验的专科医师也往往力不从心.
作者:杨向东;贺平;钱蒙;夏诗童;李松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应用改良PPH结合梭形小切口治疗100例静脉曲张性混合痔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25~35min,平均30min;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d.随访0.5~2年,均无复发,无肛门失禁、直肠吻合口狭窄及直肠阴道瘘等后遗症,肛门外观平整.结果表明,该手术治疗静脉曲张性混合痔具有患者住院时间短,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胡玉超;仲超祥;江飞;朱莉;杨杰;韩晶;毛善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近年来,我们采用苦柏痔洗颗粒坐浴治疗痔病患者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平均(40.6±10.3)岁;病程5d至31年.药物组成及用法:苦柏痔洗颗粒(由马齿苋、五倍子、黄柏、苦参、明矾、芒硝、蒲公英、地丁、防风、艾叶、三棱、莪术、甘草组成,100g/袋),一次100g,用1000~1500ml沸水冲开溶解,待水温38 ℃~40 ℃坐浴,每次15~30min,早晚各一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治愈37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
作者:彭作英;孙怡;陈事如;卢红阳;马天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采用止痛如神汤内服外用配合肛门功能锻炼治疗肛窦炎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27例,女41例;年龄18~60岁;病程7d至2年.专科检查:肛镜下见肛窦部充血、水肿、颜色发红或暗红,触之易出血,有压痛,或有黏液自肛窦溢出.直肠指诊在齿状线处可触及稍硬的隆起或凹陷,有轻微的或较明显的触痛感.伴有肛乳头肥大者可触及肥大的肛乳头.
作者:孟德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对62例经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为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患者采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随访3个月疗效.结果显示,62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7%,随访3个月疗效为95.2%.结果表明,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所致便秘安全有效.
作者:谷超;丁克;樊庆文;刘丛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连续缝合悬吊法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疗效,探求一种治疗脱垂性混合痔的有效方法,将50例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5例采用外痔切除内痔部分切除连续缝合后将痔核两端结扎悬吊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组创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水肿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全部治愈,但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水肿、创口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连续缝合悬吊法治疗脱垂性混合痔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安全、恢复快等优点,术后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及黏膜外翻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徐琴;龚建明;罗志渊;马静怡;杜燕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应用吻合器重建消化道并发症的防治措施及吻合器的合理使用,对近期应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术后出现的4例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瘘,2例术后出现吻合口出血.结果表明,应用吻合器出现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严格掌握使用吻合器的适应症并合理使用吻合器,可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张春霞;胡占岭;乔鲁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100例混合痔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治愈98例(98%),显效2例(2%),有效率100%;疗程16~28d,平均20d.术后随访6个月,成功随访80例,除1例偶有肛门潮湿外,其余无复发,无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LC-ⅢB电脑多功能治疗仪配合芍倍注射液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满意.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观察采用微创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效果,对358例陈旧性肛裂患者采用眼科虹膜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结果显示,358例患者均一次性治愈,疗程5~8d,无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随访1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小针刀微创术与其他内括约肌切断术相比,具有操作简便、治疗彻底、创伤小、疗程短,无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等优点.
作者:张波;李荣先;李相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219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73例.治疗组采用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外剥内扎术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DG-HAL组采用DG-HAL治疗.分别观察3组术后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及肛门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方面DG-HAL组优于治疗组和外剥内扎术组,治疗组在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方面均优于其它两组.在术后肛门功能方面治疗组和DG-HAL组均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果表明,DG-HAL加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而且能减少术后出血、赘皮残留以及内痔复发等并发症和后遗症.
作者:伍洲颂;刘丽兵;汤国辉;邓秋林;邢佼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探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疗效,将86例肛周脓肿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加中药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切开引流或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5.3%和65.1%,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婴幼儿肛周脓肿采用手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苹;李乃科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