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侧方内括约肌闭合切断术治疗肛裂60例疗效观察

孙德礼;桂清民;孔祥营

关键词:肛裂, 小针刀, 内括约肌闭合松解术, 疗效
摘要:为探讨小针刀侧方内括约肌闭合切断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对我院采用小针刀侧方内括约肌闭合切断术治疗的60例肛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治愈57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5.0%(57/60).无需要外科处理并发症.其创面愈合时间为3~7 d,平均(4.0±1.1)d.随访1年,复发3例(5.0%).结果表明,小针刀侧方内括约肌闭合切断术治疗肛裂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三联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痔上黏膜套扎术(RPH)、分段结扎术、肛门括约肌松解术联合(简称三联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2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两组总体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创口疼痛、创缘水肿、尿潴留)和后遗症(肛门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口疼痛、创缘水肿、尿潴留、肛门狭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三联疗法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肯定、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大方;于建云;张涛;程华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吻合器痔核环切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吻合器痔核环切术(CS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对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肛肠外科住院的29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CSH治疗,即应用痔吻合器做双荷包,第一个荷包做在齿状线处,第二个荷包做在齿状线上方1~1.5 cm的直肠黏膜处,手术切除痔核及直肠下端的黏膜,将远端留下的肛垫同近端直肠黏膜吻合.手术同时完成了痔的切除、悬吊、固定及血流阻断.结果显示,本组29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并发症:疼痛218例(75.17%),肛门下坠感75例(25.86%),轻度肛门失禁52例(17.93%),上述并发症在1周左右逐渐好转.术后随访15~36个月,成功随访240例(82.76%),复发3例(1.25%)(痔脱出程度较术前明显减轻),Ⅰ度排便失禁1例,不影响正常生活.结果表明,CSH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操作简单、近远期疗效良好,安全性高,是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叶云奎;蔡锚;金纯;徐永强;胡万乐;卢敏;郑晨果;严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并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30例

    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科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并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为经产妇,年龄40~65岁,平均47.6岁;病程5~32年,平均18.5年.直肠指诊示直肠前壁的薄弱区呈疝囊向阴道后壁膨出,且感直肠下段黏膜松弛堆积.排粪造影证实为直肠黏膜脱垂并Ⅱ度以上直肠前突.结肠传输试验证实为出口梗阻型便秘.

    作者:林正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PH结合外剥内扎早期手术治疗急性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PPH结合外剥内扎早期手术治疗急性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回顾354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其中151例行PPH结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120例行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术治疗(对照1组),83例行保守治疗后再择期手术治疗(对照2组),对比三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全部治愈,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术后尿潴留、创口疼痛不可耐受、创口水肿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PPH结合外剥内扎早期手术治疗急性环状混合痔安全可行,疗效肯定,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

    作者:余传学;韦俊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例

    患者女,38岁.因“反复黏液血便半年”于2014年7月19日10时9分入院.半年前因“宫颈癌”于重庆“西南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诊断及手术名称不详),1个月后进行放化疗治疗,出现大便次数增多,3~5次/d,色黄不成形,时伴暗红色黏液(量少),便时无肿物脱出肛外,无腹痛、腹胀.半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均未行特殊处理.半个月前来铜仁市人民医院肛肠科门诊行电子肛门镜检查,提示:1)混合痔;2)直肠炎.予“枫蓼肠胃康分散片3片/次,每天3次,口服”治疗1周后,症状无明显缓解.

    作者:杨兴勇;黄光华;杨逸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杨向东教授“固本解毒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学术思想总结

    晚期结直肠癌是指出现远处转移,且转移分布于至少1个器官/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等)或出现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目前,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寻求中医治疗.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杨向东教授运用“固本解毒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笔者有幸师从杨向东教授,现将其学术思想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武晓海;窦帅;屈景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四黄痔疮膏对大鼠痔相近模型局部炎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为观察四黄痔疮膏对大鼠痔相近模型局部炎症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探讨四黄痔疮膏对大鼠痔急性发作相近模型的影响及部分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肛门外周注射冰醋酸法制作大鼠痔急性发作相近模型,对动物模型进行局部症状评分以判定造模是否成功,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是否符合急性炎症病理改变;造模后连续给药7d,于给药后2、4、7d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一般情况,局部红肿、炎性渗出及溃疡面积,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促溃疡愈合作用,并将四黄痔疮膏组与基质组及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进行比较;于第8天观察后处死大鼠,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药物对动物模型病理学改变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给药后四黄痔疮膏组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与基质组及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果表明,四黄痔疮膏能显著改善大鼠痔相近模型的局部症状,改善其病理学改变,具有抗感染、促愈作用.

    作者:徐进;宫毅;杨阳;张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

    便秘是一种常见病症,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于硬和(或)排便困难.病程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加之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便秘的发病率逐年递增,逐渐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引起慢性便秘的病因很多,根据病因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器质性便秘和药物原因所致便秘,其中以功能性便秘为主.功能性便秘发病机制复杂,多由排便反射过程受到干扰所致.

    作者:祝琦;贺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混合痔术后穴位注射止痛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混合痔术后长强穴、会阳穴注射维生素B12止痛的效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于长强穴、会阳穴注射维生素B12200μg,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和第2天每天注射1次;对照组患者手术结束前于创面基底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亚甲蓝与1%利多卡因,1∶4)5~10 ml.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混合痔术后患者长强穴、会阳穴注射维生素B12与创面局部注射复方亚甲蓝注射液的镇痛效果相当.

    作者:张威;刘全林;宋太平;朱桂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剥内扎联合断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0例

    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我们采用外剥内扎联合断桥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0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0~70岁,平均45.8岁;病程2~26年,平均12年.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腰腧穴麻醉.根据环状混合痔的内痔区痔核的自然分界分组进行处理,可分3~5个痔区进行外剥内扎.

    作者:袁可;余文芳;裴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7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行TST治疗,对照组行PPH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缘水肿、尿潴留、原发性出血、肛门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牵拉反射及术后急便感、肛门疼痛程度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治疗混合痔疗效肯定,与PPH相比,患者术后痛苦更小,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秋安;方芳;罗运红;朱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诊治现状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简称肛周脓肿)是指以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其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以20~50岁多见,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其常因自然溃破或单纯排脓而形成肛瘘.若不根治或处理不当,即成肛瘘而经久不愈.脓肿为感染的急性期,肛瘘为感染的慢性期或静止期.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必须对肛周脓肿有一全面的认识,下面就其诊治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王伟伟;韩恩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栓痔患者痔组织中一氧化氮及氧自由基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一氧化氮和氧自由基在血栓痔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选取我科住院的15例血栓痔患者作为试验组,15例非血栓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切除的痔组织进行匀浆提取组织液,并检测组织液中的一氧化氮及抗活性氧能力.结果显示,试验组痔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抗活性氧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果表明,血栓痔组织中,一氧化氮水平降低,氧自由基水平升高.痔血栓形成可能与一氧化氮、氧自由基水平失衡有关.

    作者:杨峰;易静;陈小岚;田萍;刘民生;马翔;盛光;徐敏;庄树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腔内悬吊挂线引流法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基于虚挂线理论腔内悬吊挂线引流法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疗效,将42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采用齿状线下脓腔切开、齿状线上脓腔内悬吊挂线引流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齿状线下脓腔切开、齿状线上勒割挂线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疼痛评分、肛门Wexner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基于虚挂线理论的腔内悬吊挂线引流法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疗效确切,创面愈合快,术后疼痛轻,对肛门功能影响小,更符合微创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翔;钱海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黄止痛膏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的效果研究

    为探讨银黄止痛膏用于肛门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将357例肛门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9例)和对照组(178例),治疗组换药时应用银黄止痛膏外敷,对照组换药时应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对比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结果显示,在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换药后5 min和30 min VAS评分、换药后30 min VAS评分减少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用药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用药过程中均无皮肤过敏、湿疹等不良反应.结果表明,肛门病术后应用银黄止痛膏镇痛效果满意,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而且安全性高,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应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患者女,47岁.2014年1月3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一肛旁肿物,胀痛不明显,无恶寒、发热,自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无效,胀痛渐渐加重.2月4日行肛周彩超,肛周探及一4.3 cm×2.6 cm的肿块,未予治疗.此后肛旁肿块明显增大,疼痛难忍,于2月7日来我科就诊,以“肛周脓肿”收入院.入院证见:肛旁肿块,胀痛剧烈,无恶寒、发热.大便欠通畅,小便困难.纳差,寐欠安.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温36.5℃,心率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100 mmHg.

    作者:邹海斌;杨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功能电离子机配合干扰素注射及中药熏洗治疗肛门尖锐湿疣75例

    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配合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和中药熏洗治疗肛门尖锐湿疣患者75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5例患者中,男48例,女27例;年龄17~68岁,平均37.5岁;病程6个月至3年;皮损形态: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突起,严重的绕肛周片状分布.

    作者:吴国平;杨光;肖寒;祝庆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后位滑动皮瓣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混合痔和肛裂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本研究对比后位滑动皮瓣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与纵切横缝内括约肌切断术在混合痔、肛裂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共观察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15~71岁;陈旧性肛裂30例,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需离断部分内括约肌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熊少明;严朝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240例疗效观察

    为探讨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回顾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的240例肛周脓肿患者资料.结果显示,本组240例患者中,治愈236例(98.33%),术后引流不畅复发4例(1.67%).术后随访0.5~3年,患者肛门功能均正常.结果表明,一期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疗效佳,可避免形成肛瘘后的二次手术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瑜;柴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口服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为探讨口服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本研究对比口服酚酞片和双歧四联活菌片治疗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62~79岁,平均(64.5±2.2)岁;病程3个月至3年,平均(1.2±0.5)年.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61~82岁,平均(65.5±1.8)岁;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1.4±0.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蒋士新;张士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