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守月;闫秋芳;吕辉
患者男,30岁.因“大肠内异物26 h”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自诉26 h前将1个长约20 cm、直径2.3 cm的圆型玻璃试管塞入肛内,无法自行取出,来我院就诊.患者肛门胀痛、停止排气、排便,伴腹胀、腹痛,小便不畅.查体:神志清,腹平坦,无压痛,叩鼓音,肠鸣音4次/min,指诊未触及异物.
作者:朱林存;李婷;于红燕;牟冬平;张红艳;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鞠应东,主任医师,教授,泰山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首都中医健康中心客座教授,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肛肠联盟常务理事,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指导老师,山东省发明协会会员,聊城市肛肠学会主任委员,聊城市发明协会常务理事,聊城名中医药专家.
作者:李强;宋伟;邵洪锦;杨政;夏超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外痔弧形切除联合内痔胶圈套扎术(R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采取外痔弧形切除联合R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均为10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出血、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外痔弧形切除联合RPH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锋;赵立明;陈勇;潘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齿状线上黏膜套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回顾2013年8月至2014年10月于我科行齿状线上黏膜套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134例)和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对照组,102例)的环状混合痔患者资料,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痔核脱落时间及出血、尿潴留、水肿、疼痛发生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齿状线上黏膜套扎并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创面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守月;闫秋芳;吕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3~2014年,我院对96例肛周疾病患者术后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42例;年龄14~58岁,平均46岁.治疗方法:应用中药熏洗坐浴加局部红外线理疗.中药组方为金银花10 g,地榆10 g,败酱草10g,上药水煎取汁200ml.每天清洁肛周,用加热过的药液熏洗坐浴20~30 min;卧床休息15 min,局部再用红外线理疗15~20 min.早晚各1次,5d为一疗程.如果创面较大较深,可持续治疗2个疗程.
作者:刘瑞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2014年1~12月,对112例痔患者在阴部管局麻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morrhoids,PPH),临床观察发现,效果满意,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2例患者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16~73岁,平均45.0岁;病程1~15年,平均5.6年;混合痔64例,内痔48例.患者均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ZY/T001.7-94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确诊.
作者:李立;邢惟俊;贺彩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直肠癌患者脉管内癌栓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的38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脉管内癌栓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关系,并比较脉管内癌栓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显示,382例患者中,脉管内癌栓阳性56例.直肠癌患者脉管内癌栓的存在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脉管内癌栓阳性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脉管内癌栓阴性组,P<0.05.结果表明,脉管内癌栓是直肠癌患者非常重要的预后因素,应给予高度关注.
作者:杨熊飞;杜斌斌;张维胜;王小英;胡东平;王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观察大黄消痔栓用于混合痔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凡士林纱条外敷创面换药,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换药基础上每日给予大黄消痔栓1枚纳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两组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无皮疹、恶心呕吐、肛门瘙痒、成瘾性、多汗、嗜睡、感觉性肛门失禁等不良反应.2)观察组术后48 h内不同时点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术后第3、5、7天肛缘水肿程度亦轻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大黄消痔栓用于混合痔患者术后换药,可减轻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促进创面愈合,且无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霞;赵高斯;张小元;谷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陈旧性会阴撕裂伤主要是由于分娩时会阴损伤未及时缝合或者缝合后创口未愈所致.Ⅲ度会阴撕裂是指撕伤包括阴道黏膜、会阴皮肤、皮下组织、浅筋膜、会阴浅深横肌、肛提肌以及肛门括约肌.2013年12月至2015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采用会阴修补术治疗陈旧性Ⅲ度会阴撕裂伤9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成;余萍;陈敏;黄德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评估结肠运输试验联合排粪造影检查对慢性便秘进一步诊断的价值,对140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便秘的患者采用数字胃肠机行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检查前给予结肠灌洗).结果显示,1)结肠运输试验结果:结肠运输正常35例,运输异常105例.2)动态排粪造影结果:正常24例,异常116例.116例异常者中,直肠前突29例,直肠前突+会阴下降30例,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16例,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17例,直肠前突+耻骨直肠肌肥厚4例,乙状结肠冗长+直肠前突+直肠黏膜内脱垂+直肠内套叠+(盆底)肠疝+会阴下降6例,会阴下降5例,盆底痉挛综合征4例,内脏下垂+会阴下降5例.3)综合结果:81例同时有结肠运输异常和出口梗阻.结果表明,结肠运输试验联合排粪造影检查在慢性便秘患者进一步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廖建伟;王文献;李松山;王珂;田力;刘佃温;李超;舒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以自觉肛门坠胀不适为主,或伴有肛门异物感、阻塞感、便意频频等症状,可伴有多疑、烦躁、焦虑等精神症状.肛门坠胀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伴发于肛管直肠疾病、妇科疾病、泌尿科疾病、手术刺激等,精神类疾病亦可导致.肛门坠胀在中医学中没有明确的病名,与“后重”相类同,也称为“肛门痛”、“魄门疼痛”、“大肠胀”[1].该病症多缠绵难愈,轻则数周,重则数年,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表明,15%肛肠科患者有肛门坠胀症状[2],而且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一病症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因此,对肛门坠胀这一病症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亦逐渐增多.兹概述如下.
作者:魏淑娥;韩克舜;于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肛管癌是一种少见的肠道恶性肿瘤,女性患者稍多于男性,在肛管癌中75%~80%是鳞状细胞癌,其他为腺癌、腺鳞癌,另有发病率更低的黑色素瘤等.张小龙等[1]认为,我国肛管癌所占比例在15年内无明显变化.国内在肛管癌研究方面文献资料不多,我国肛管癌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病率低,在有限的肿瘤统计资料中[2],多未将肛管癌单独列出而是将其放在结直肠肿瘤中.
作者:方锡才;应月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男,47岁.因“反复肛旁肿痛、流脓6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6个月前患者进食辛辣食物、饮酒后,肛门左后侧出现红肿疼痛,并流异常分泌物,呈脓性,量少,无出血,无畏寒发热,患者未予重视,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症状稍缓解.2个月前患者饮酒后,肛周红肿疼痛加重,流异常分泌物,呈脓性,量不多,无畏寒发热,患者自行使用外用药物(具体不详),症状未缓解.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复杂性肛瘘”收入院.
作者:王芳;廖行忠;张川;洪敦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回顾2014年1~6月我院应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2135例患者资料,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采用辅助通气情况、麻醉后出院评分(PADSS)和检查整体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与检查前相比,患者检查中、检查后SBP、DBP和HR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但下降幅度均不超过20%;SPO2术中下降明显,2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SPO2<90%,需给予辅助通气,术后SPO2无降低;患者PADSS评分均达到9分.结果表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以满足无痛胃肠镜检查需要,且安全,起效快,但是仍有发生呼吸暂停的可能,检查前需准备好辅助通气设备.
作者:云海利;张俊峰;张鸭娥;赵克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盆底结构对维持盆底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妊娠、分娩、年龄等因素均可引起盆底结构改变,同时,盆底结构改变又是导致盆底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超声检查已逐渐成为诊断盆底疾病的首选工具.其能同时在矢状面、横断面、冠状面清晰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并动态观察盆底器官的形态功能的变化.本文就三维超声在评估盆底结构(如肛提肌、盆膈裂孔)中的应用做一简述.
作者:王双垚;杨环月;孙洪军;王志民;高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患者女,73岁.因反复腹泻、腹痛30 d余来我科就诊.患者自述50 d前于外院行左膝关节置换术,连续应用头孢类、青霉素类抗生素20 d,住院期间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日行3~4次,稀糊便,腹胀、腹痛,便后痛减.出院后病情加重,大便日行8~10次,质稀溏,自觉肛门内有黄绿色粪水流出,纳眠差,小便调.患者来我科就诊.门诊肛门指检:直肠下段未触及明显肿物;大便常规和潜血试验示大便潜血阳性.
作者:赵庚;梅笑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探讨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采用肛管直肠环下部分内括约肌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0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显示,200例患者均一期治愈.住院时间7~11 d.术后无一例发生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1~3年,均无复发.结果表明,内括约肌部分离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关泉有;关毓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肛门直肠疾病,尤其是一些重症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由于肛门直肠血管、淋巴和神经丰富,而且与尿道、前列腺、膀胱颈等器官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如术后出血、尿潴留、疼痛、水肿等,患者痛苦大,若处理不当甚至会出现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本文总结肛门直肠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龙;邓美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观察健康成年人肛乳头形态、大小及分布,我们对890名健康成人进行观察.结果发现,肛乳头出现率为29.55%(263/890).肛乳头分布:1~2点位165枚(29.46%),5点位72枚(12.86%),9~11点位164枚(29.29%),12点位36枚(6.43%),6点位10枚(1.79%).肛乳头基底宽度为(5.26±1.29) mm,高度为(3.59±0.97) mm,基底宽度大于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肛乳头以胸膝位1~2点位、5点位、9~11点位为密集.正常成年人肛乳头基底宽度大于高度.
作者:刘百羽;田玉芹;齐光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便秘是一种常见疾病,一般指便次少、排出困难或二者兼有,并伴有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口苦、肛门疼痛、排便不尽感、便血、心情烦躁等.从脏腑辨证而言,历代医家大多认为便秘的主要病位在大肠,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传道功能失司所致,与五脏有密切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1]说:“大便难者,由五脏不调,阴阳偏有虚实,谓三焦不和则冷热并结故也.”由此可见,便秘的发生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
作者:袁秋霞;宁玉静;贺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