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研究

王慧玲

关键词:环状混合痔, 高定点结扎悬吊, 外剥整形术, 疗效
摘要:为探讨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2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5例.治疗组采用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在肛缘水肿、痔核残留、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分泌物、治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近远期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尿潴留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2%~52%.解除患者尿潴留,护理综合干预措施很重要.1 心理干预术后及时与患者沟通,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及时自行排尿,减少泌尿系统感染.

    作者:王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混合痔PPH术后四合一合剂换药临床观察

    为观察四合一合剂用于混合痔PPH术后换药的疗效,将混合痔PPH术后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术后用四合一合剂和肤痔清软膏换药,对照组43例术后用肤痔清软膏换药,比较2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便血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第4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和便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术后第1天和第8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便血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四合一合剂用于混合痔PPH术后换药可明显减少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便血的发生.

    作者:吴远;袁谊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鞍麻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

    为评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鞍麻用于肛肠病手术的效果,将肛肠病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组(DR组)各20例.R组一次性注药1.0 mL(0.75%罗哌卡因5 mg,10%葡萄糖0.2 mL);DR组在常规麻醉用药的基础上再追加小剂量右美托咪定5 μg.观察感觉与运动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术前5 min、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1、3、6、9、12及24 h疼痛VAS评分,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用改良Bromage分级评估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指诊肛门括约肌阻滞程度.结果显示,与R组相比,DR组在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2组患者术前5 min血压及心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R组术中10 min及术后5 min血压、心率均低于R组(P<0.05);2组患者术中肌松情况及术后运动阻滞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患者在术后3、6、9、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R组(P <0.05);DR组较R组寒战与焦虑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果表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鞍麻可增强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缩短起效时间,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中肌松满意、术后镇痛时间长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作者:曹永;王培安;赵丽;张培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痔的手术治疗进展

    现代概念认为,痔不是病,它是人体组织的正常组成部分.只有当痔合并出血、疼痛、脱出等症状时,才称为痔病.痔病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至少由2~3个因素引起,而多个因素使病情加重,现就痔的手术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徐亚宏;汪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08例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10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8例,女40例;年龄18~68岁,平均36岁;病程半个月至1年.治疗方法:1)肛周碘伏常规消毒,疣体基底局部浸润麻醉.将CO2激光对准疣体直接汽化烧灼,开始可有出血,烧灼至疣体基底部则无出血.通常烧灼深度为皮下1~2 mm.疣体大者,可先剪除表皮以上部分,再以CO2激光烧灼皮下基底部.适当扩大烧灼范围及深度,依次将各疣体清除干净.术中注意保护正常皮肤.2)术后在疣体基底部封闭注射干扰素100万至300万U或白介素10万至20万U,以后每周封闭注射2~3次,共3~4周.3)术后每日静脉点滴干扰素100万至300万U或白介素10万至20万U及利巴韦林0.4 g,共1周左右.4)中药祛疣汤(银花15 g,蒲公英30 g,明矾30 g,苦参30 g,大青叶10 g,板蓝根15 g,山豆根15 g,木贼草10 g,黄柏20 g)熏洗肛门,每日1剂,早晚各1次,7d为1个疗程.5)外用肽丁安、5-氟尿嘧啶等.

    作者:王军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研究

    为探讨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将27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5例.治疗组采用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疗效、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在肛缘水肿、痔核残留、疼痛、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分泌物、治愈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高定点结扎悬吊及外剥整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创面愈合时间短,近远期疗效好,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

    作者:王慧玲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将混合痔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8±1.2) min、(20.4±3.9)d和(24.9±2.0) min、(24.5±3.8)d,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9.2±2.3) mL,明显少于对照组(68.2±6.0)mL,在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愈率、复发率及肛门功能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较痔外剥内扎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较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乔俊;徐琴;顾俊;须海丰;罗志渊;杜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坏死性筋膜炎1例

    坏死性筋膜炎,又称Fournier综合征、坏疽性筋膜炎、坏死性丹毒、化脓性筋膜炎、急性皮肤坏疽等,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继发于肛门会阴部感染灶、手术创口等,多由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严重的会阴部急性蜂窝织炎和会阴浅、深筋膜进行性坏疽,在筋膜层潜行性扩散,并急剧恶化.其发病急、进展快,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今报告1例.

    作者:陈艾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静脉全麻下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为观察静脉全麻下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骶管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尿潴留及手术时间.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疼痛,尿潴留及手术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静脉全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形错位套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

    作者:来维营;赵静;赵玉叶;屈秀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肛门病术后疼痛病机及治疗

    肛门疾病术后疼痛极其常见,不但直接影响到手术质量和术后恢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诱发相关并发症,及时解决肛门病术后疼痛,对术后换药、术后创口愈合、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等都有积极作用.

    作者:朱光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升提止血汤口服加麦滋林-S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为观察升提止血汤口服联合麦滋林-S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1例采用口服升提止血汤,麦滋林-S 3.35 g加地塞米松5 mg加入50 mL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晚1次;对照组31例采用麦滋林-S3.35g加地塞米松5 mg加入50 mL温生理盐水混匀保留灌肠,每晚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优于对照组71.0%(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升提止血汤口服联合麦滋林-S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追忆现代中医肛肠学科开拓者张有生先生

    2016年6月4日14时37分,我国现代中医肛肠学科开拓者、全国著名肛肠病学家、原辽宁中医学院肛肠医院首任院长、肛肠医院创始人张有生先生,因肺大泡、自发性气胸、呼吸衰竭,经抢救无效在沈阳逝世,享年88岁,这位世纪老人走完了他卓越的一生.

    作者:李春雨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主要证型分布及中药应用分析

    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中药应用,为临床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收集来源于2000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主要证型分布及中医用药.结果显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证型以风寒型居首位,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1);中药以茯苓、白术、党参、藿香、陈皮、木香、葛根、黄连、厚朴、山药为常用药物,中药分类方面以淡渗利湿药物应用多,祛风散寒理气次之.结果表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中医证型以风寒泻为主,在临床中医用药过程中以淡渗利湿药兼祛风散寒药物为主,体现了健脾利湿与祛风散寒法为治疗本病的用药原则.

    作者:劳慧敏;李成刚;曹宏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疗效观察

    2015年6~12月,我们采用新斯的明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混合痔术后排尿困难,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排尿困难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中,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5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5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曹佳;温付东;曾杰;庄轲;张芯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纳肛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坠胀临床观察

    为观察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纳肛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坠胀的临床疗效,将肛门病术后患者7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7例给予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1粒纳肛,每日2次;对照组36例给予马应龙麝香痔疮栓1粒纳肛,每日2次,连用5d.结果显示,治疗组不同时间症状评分较对照组低,其中第1、2、3天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69.4%(P<0.05).结果表明,美辛唑酮红古豆醇酯栓纳肛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坠胀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吴周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高乌甲素治疗痔瘘术后疼痛80例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们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高乌甲素治疗痔瘘术后24 h内疼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痔瘘术后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治疗组中,男5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岁.混合痔57例,肛瘘15例,肛裂8例.术后均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高乌甲素治疗.对照组中,男5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1.5岁.混合痔57例,肛瘘16例,肛裂7例.术后均采用高乌甲素治疗.

    作者:商群献;袁绚丽;杜进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膏方在肛肠科的应用

    膏,《说文》日“肥也”,指心膈间的脂肪.因膏为脂肪,可以滋润,故《正韵》《博雅》释为“润泽”.膏作为一种制剂主要有膏方、硬膏和软膏等;膏方是内服制剂,而硬膏和软膏则是外用制剂[1].膏方,又称膏滋、煎膏,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加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主要用于滋补养生与调治慢性疾病.膏方早始于先秦古籍《山海经》,其中记载了一种羊脂类药物,用于涂擦皮肤防治皲裂,可以说是膏方的雏形.初的膏方,是以“煎”命名的.东汉末年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一些所谓“煎”,即可视作早的膏方,如《腹满寒疝宿食病》篇中的大乌头煎,与现代膏方大致相同[2].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多制定针对性膏方,疗效更加显著.本文结合有关报道分析中医膏方在肛肠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其优势.

    作者:李泽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混合痔术后祛毒洗剂坐浴和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186例临床观察

    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我们将祛毒洗剂熏洗坐浴、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用于混合痔术后186例,并与术后采用1∶5 000 PP液坐浴、油纱条换药的186例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惠新平;郁俊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老年患者PPH术后大出血12例分析

    为探讨中老年患者PPH术后大出血的救治效果及防治措施,回顾性分析12例中老年患者PPH术后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成功救治,随访6个月至3年,无术区感染、肛管狭窄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术中仔细探查出血点、确切缝扎止血,术后综合防治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作者:张栋梁;巫秀义;孙雪琴;华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肛周脓肿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为探讨多重耐药菌(MDRMs)感染所致肛周脓肿的相关危险因素,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138例,根据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分离出MDRMs者32例为观察组,其余10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在138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有32例患者分离出MDRMs,感染率为23.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排便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合并糖尿病、既往使用抗菌药物史、抗菌药物种类、疗程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生MDRMs感染与合并糖尿病、使用抗菌药物史、抗菌药物种类、疗程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有关.结果表明,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史、抗菌药物种类、疗程及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情况与肛周脓肿患者发生MDRMs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秦中国;杜长亮;王宏梅;沈永杰;王青;卢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