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超兰;杨向东;李艳羽;袁学刚;卿勇
为观察生津通便丸口服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将19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给予生津通便丸口服治疗,对照组80例给予复方芦荟胶囊口服治疗,对比2组患者排便间隔时间、便质、排便费力情况、排便不尽感及相关症状的改善.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生津通便丸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便秘疗效确切,对人体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刘康;左灵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创面正常愈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创面局部保持合适的湿性环境对肉芽组织的生长、上皮组织的修复产生重要的作用.1 湿性愈合理论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Winter博士提出“湿性愈合环境理论”[1],在此理论指导和启发下,临床开始引入创面湿性愈合理念,通过给创面创造一个湿润、微酸、低氧等条件,形成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性微环境.
作者:王建设;马志才;戴炜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自2010年始,笔者将康复新液用于740例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冲洗换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740例患者中,年龄15~73岁;男366例中,行肛瘘根治术194例,行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术172例.女374例中,行肛瘘根治术166例,行肛周脓肿一次性切开引流术208例.平均住院时间13~16 d.
作者:秦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探讨直肠阴道瘘修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直肠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3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护理均治愈,随访未见复发.30例患者中,有7例术后1个月治愈,14例术后2个月治愈,9例术后3个月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5±0.3)个月.结果表明,对直肠阴道瘘患者实施修补手术,并且给予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赵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调查宝鸡地区产后妇女肛肠疾病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122份孕产妇的肛肠疾病患病情况,对影响孕产妇肛肠疾病的各项因素等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怀孕时间、孕后情绪、流产次数对产后妇女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大.
作者:张文利;赵景文;谢军;毛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了解肛周脓肿脓液细菌培养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便于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将明确诊断为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送检.结果显示,64例脓液标本,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分布多,占73.91%,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18%;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肛周脓肿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氨曲南、头孢他啶敏感,在未得到药敏结果之前,围手术期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张乳艳;蒋峰;高卫卫;温鲁平;王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2-2014年,笔者采用止痛如神汤和润肠汤加减口服治疗Ⅰ期肛裂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热结肠燥型Ⅰ期肛裂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30例;年龄18~39岁,平均26.5岁;病程1个月至1年,平均为4.4个月.对照组中,男9例,女31例;年龄19~42岁,平均26.2岁;病程1.5个月至11个月,平均为4.1个月.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叶国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槐花散加减治疗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将62例确诊为风伤肠络型Ⅱ期内痔患者分为槐花散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三七化痔丸口服治疗,槐花散组给予中药槐花散加减内服治疗,2组同时肛内纳入太宁栓.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分别对患者出血、疼痛、痔黏膜改变、治愈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槐花散组在治疗出血、痔黏膜改变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槐花散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槐花散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果表明,中药槐花散内服对风伤肠络型Ⅱ期内痔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安书卷;刘全林;SONG Guang-rui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比较环状脱垂性混合痔行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的疗效,将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在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在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结果表明,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相比混合痔传统外剥内扎术疗效明显.
作者:王一祺;柴晓琳;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0-2013年,我科采用塔柱状高位纵缝为基本术式综合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3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8例,女8例;年龄18~64岁,平均42岁;病程2~44年.术前护理:1)常规护理.肛周备皮,术前留置导尿管,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禁食12h,禁水4h,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给予镇静剂.2)肠道准备.治疗前3d进少渣饮食,治疗前晚行全肠道清洁,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直肠黏膜消炎准备,每日便后用中药液加盐水坐浴,同时以甲硝唑栓纳肛.3)饮食指导.术前1d至术后3d流质饮食.4)健康指导.术前练习提肛运动(下蹲、站立、下蹲).患者戒烟.5)心理护理.情绪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主动配合.
作者:秦慧;刘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和评价经乙状结肠镜行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的临床疗效,将120例直肠黏膜内脱垂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经乙状结肠镜行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显示,2组术后10d以及术后1个月的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症状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经乙状结肠镜行套扎术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是~种可靠的、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邵飚;布乃滨;朱文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TST)是PPH的改进术式,我院应用该术治疗混合痔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3~58岁,平均41岁;病程1~23年.治疗方法: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腰硬联合麻醉.选择合适的肛门镜.1)荷包缝合或牵引:一般行单荷包缝合,选择2-0荷包线,1个或2个痔核的选用单开式和双开式肛门镜在黏膜下层缝合引线牵引;痔核3个或3个以上时用3开孔肛门镜行分段荷包缝合.
作者:莫波;何琴;徐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观察耳穴贴压对肛门疾病术后疼痛的镇痛效果,将300例肛门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术前准备、手术、术后处理)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程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耳穴贴压可有效缓解肛门疾病术后肛门疼痛,且简便、效佳、价廉、无明显副作用、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张明明;税杰;黄德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因“肛瘘术后反复肛旁肿痛流脓伴瘙痒10余年”入院,10余年前于某院行肛瘘手术(具体不详),术后患者反复肛旁红肿疼痛,红肿处自行破溃流脓,伴瘙痒,不伴明显畏寒发热等.我院门诊以“肛瘘、肛门缺损”收入院.入院症见:肛旁肿痛流脓伴瘙痒,无明显畏寒发热.既往史:糖尿病史10年,血糖控制良好.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配合.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居中.肛旁9点位、7点位分别可见长约10 cm、4 cm手术瘢痕,9点位肛旁3cm处可见一外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其下可扪及一条索状管道通向肛内.指检:肛门松紧适中,后侧肛管直肠环纤维化变硬,肛管直肠下段未扪及异常肿块及息肉,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门镜检:7点位肛窦深大、凹陷.
作者:袁秋霞;刘洋;张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自2010年以来,我科对1 000例肛肠科手术患者采用腰俞穴麻醉,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28例,女372例;年龄18~89岁.混合痔457例,肛瘘226例,肛周脓肿176例,陈旧性肛裂合并肛门狭窄93例,直肠息肉25例,直肠前突15例,直肠脱垂8例.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为探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对45例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患者一次麻醉下采用肛周脓肿根治术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并与同期单纯行肛周脓肿根治术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全部治愈,无继发感染,愈合时间、疼痛程度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可避免分期二次手术创伤,疼痛程度无明显增加,愈合时间无明显延长,明显降低手术费用,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杨保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5岁.因“阴囊坠胀疼痛伴流脓水5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因大量饮酒后,出现阴囊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至当地医院就诊,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后间断出现阴囊肿胀、溃破流脓、愈合,反复发作.1个月前使用自制方(具体不详)后,溃口愈合,未再溃破,但肿胀疼痛加重.门诊以“肛瘘?会阴部脓肿”收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位置正常,肛缘皮肤无明显增殖隆起,阴囊明显红肿增大,面积10 cm×10 cm×10cm,质软,压痛明显,12点位阴囊与阴茎交界处可见一溃破口,已愈合.
作者:管敏;辛学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09-2015年,笔者采用一期根治术配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59例,女31例;年龄16~72岁;病程2~10 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51例(4例伴有肛周湿疹,2例伴银屑病),肌间隙脓肿3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治疗方法:患者取膝胸位,常规消毒铺巾,骶麻、鞍麻或腰麻.1)在肛缘外包块波动明显处或包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腔,排出脓液.2)以球头探针自切口探入,从内口引出肛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脓腔内纤维间隔.
作者:付翔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52岁.6h前患者突发昏迷,呼之不应,四肢厥冷,由急诊收入院,入院急查:HR 120~130次/min,BP 14.1/2.7~8.0kPa,R 20~30次/min,血酮3.4 mmol/L,血糖23.8 mmol/L;BNP 128pg/mL.体格检查:左侧腹部见条索状发红水泡,右侧臀部皮肤黑紫坏死,阴囊及阴茎皮肤发黑坏死,嗅之有恶臭味,阴囊及肛周破溃创口见血性渗液.CT示:盆底、阴囊内、臀部皮下内多发气体影.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诊断:1)感染性休克;2)肛周脓肿合并急性坏死性筋膜炎;3)2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立即控制血糖,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加阴囊切开引流术.术后加强换药的同时抗感染,动态监测血气、血酮、血糖等,持续血液滤过清除炎症介质,稳定内环境,控制心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升白细胞,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胰岛素控制血糖,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丙泊酚镇静等对症治疗.
作者:肖兴会;侯艳梅;黄德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2010-2015年,我科将皮桥松解术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47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50例中,男136例,女114例;年龄20~72岁,平均52岁;病程7~25年.对照组224例中,男122例,女102例;年龄22~75岁,平均50岁;病程5~28年.2组肛门均有脱出物,治疗组肛门疼痛215例,肛门坠胀126例,排便时滴血158例,排便困难87例;对照组肛门疼痛210例,肛门坠胀108例,排便时滴血136例,排便困难8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艳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