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口位于阴茎根部的肛瘘1例

管敏;辛学知

关键词:
摘要:患者男,55岁.因“阴囊坠胀疼痛伴流脓水5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因大量饮酒后,出现阴囊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至当地医院就诊,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后间断出现阴囊肿胀、溃破流脓、愈合,反复发作.1个月前使用自制方(具体不详)后,溃口愈合,未再溃破,但肿胀疼痛加重.门诊以“肛瘘?会阴部脓肿”收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位置正常,肛缘皮肤无明显增殖隆起,阴囊明显红肿增大,面积10 cm×10 cm×10cm,质软,压痛明显,12点位阴囊与阴茎交界处可见一溃破口,已愈合.
中国肛肠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一次性根治术结合中药治疗肛周脓肿

    2009-2014年,我们采用一次性根治术结合中药治疗肛周脓肿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肛周脓肿196例中,男128例,女68例;平均年龄37.8岁;平均病程24.1 d.将其分为A、B2组,A组100例患者给予中药配合手术治疗,B组9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抗生素药物配合手术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邱江涛;滕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期根治术配合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90例

    2009-2015年,笔者采用一期根治术配合术后中药坐浴治疗肛周脓肿9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90例,男59例,女31例;年龄16~72岁;病程2~10 d.其中肛周皮下脓肿51例(4例伴有肛周湿疹,2例伴银屑病),肌间隙脓肿30例,坐骨直肠窝脓肿6例,直肠黏膜下脓肿3例.治疗方法:患者取膝胸位,常规消毒铺巾,骶麻、鞍麻或腰麻.1)在肛缘外包块波动明显处或包块中央作一放射状切口,切开脓腔,排出脓液.2)以球头探针自切口探入,从内口引出肛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脓腔内纤维间隔.

    作者:付翔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外口位于阴茎根部的肛瘘1例

    患者男,55岁.因“阴囊坠胀疼痛伴流脓水5年余,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因大量饮酒后,出现阴囊红肿疼痛,伴体温升高,至当地医院就诊,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后间断出现阴囊肿胀、溃破流脓、愈合,反复发作.1个月前使用自制方(具体不详)后,溃口愈合,未再溃破,但肿胀疼痛加重.门诊以“肛瘘?会阴部脓肿”收入院.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位置正常,肛缘皮肤无明显增殖隆起,阴囊明显红肿增大,面积10 cm×10 cm×10cm,质软,压痛明显,12点位阴囊与阴茎交界处可见一溃破口,已愈合.

    作者:管敏;辛学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辽宁省成人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为调查辽宁省成人肛肠疾病患病趋势,对肛肠疾病患病规律进行分析,为全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供资料.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辽宁省2 300名成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2 247份(男1 156名,女1 091名;年龄18~83岁),分析其一般情况(人口学资料、疾病相关因素),对于疑似有肛肠疾病者,进行体格检查.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成人肛肠疾病的患病率为33.16%,其中痔患病率高,其次为肛周湿疹、肛裂和肛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中痔、肛周湿疹、肛裂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而肛瘘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30~59岁人群肛肠疾病高发,平均年龄(38.00±6.25)岁.不同民族的人群肛肠疾病患病率无明显差异.不同性质的职业中,以久坐、久站、久蹲、活动量少为主的人群患病率更高.有吸烟、嗜酒、忽视便意、排便时间过长、缺乏锻炼等习惯者发病率亦显著增高.结果表明,辽宁地区肛肠疾病患病现象较普遍,性别、年龄、职业性质、工作压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与疾病的发生相关,应加强对肛肠疾病的宣传力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降低肛肠疾病的患病风险.

    作者:丁婷;柳越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瘘切缝挂线高位置管引流术治愈高位复杂性肛瘘1例

    患者男,50岁.因“肛瘘术后反复肛旁肿痛流脓伴瘙痒10余年”入院,10余年前于某院行肛瘘手术(具体不详),术后患者反复肛旁红肿疼痛,红肿处自行破溃流脓,伴瘙痒,不伴明显畏寒发热等.我院门诊以“肛瘘、肛门缺损”收入院.入院症见:肛旁肿痛流脓伴瘙痒,无明显畏寒发热.既往史:糖尿病史10年,血糖控制良好.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步入病房,查体配合.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居中.肛旁9点位、7点位分别可见长约10 cm、4 cm手术瘢痕,9点位肛旁3cm处可见一外口,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其下可扪及一条索状管道通向肛内.指检:肛门松紧适中,后侧肛管直肠环纤维化变硬,肛管直肠下段未扪及异常肿块及息肉,指套退出无血染.肛门镜检:7点位肛窦深大、凹陷.

    作者:袁秋霞;刘洋;张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在肛肠科广泛应用,肛缘水肿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创面愈合,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下降.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我们将自拟中药熏洗方用于混合痔术后水肿,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闻亚平;蒋干超;杨青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研究

    为观察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将6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对照组(肛瘘切开挂线术)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并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终点的肛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则明显短于治疗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终点2组患者肛门功能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创面愈合时间短的优势,比肛瘘切开挂线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作者:蒋进广;王猛;陈娟;文强;方磊;吕梅;杨柏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疗效观察

    为探讨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对45例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患者一次麻醉下采用肛周脓肿根治术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并与同期单纯行肛周脓肿根治术5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组全部治愈,无继发感染,愈合时间、疼痛程度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一期手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混合痔,可避免分期二次手术创伤,疼痛程度无明显增加,愈合时间无明显延长,明显降低手术费用,提高了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作者:杨保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皮桥松解术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应用

    2010-2015年,我科将皮桥松解术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将47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50例中,男136例,女114例;年龄20~72岁,平均52岁;病程7~25年.对照组224例中,男122例,女102例;年龄22~75岁,平均50岁;病程5~28年.2组肛门均有脱出物,治疗组肛门疼痛215例,肛门坠胀126例,排便时滴血158例,排便困难87例;对照组肛门疼痛210例,肛门坠胀108例,排便时滴血136例,排便困难8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张艳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周脓肿脓液细菌培养64例临床分析

    为了解肛周脓肿脓液细菌培养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便于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将明确诊断为肛周脓肿患者的脓液送检.结果显示,64例脓液标本,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分布多,占73.91%,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18%;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均在70%以上.结果表明,肛周脓肿感染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氨曲南、头孢他啶敏感,在未得到药敏结果之前,围手术期可以选择使用.

    作者:张乳艳;蒋峰;高卫卫;温鲁平;王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检测及临床意义

    运用顶空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S-GC/MS)检测结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粪便短链脂肪酸,并比较两者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差异性.将结肠癌患者23例设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并接受本研究的15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HS-GC/MS检测分析2组粪便短链脂肪酸变化.结果显示,在结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粪便样本中均可以检测到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等5个直链脂肪酸以及异丁酸、异戊酸、庚酸等3个支链脂肪酸.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粪便中的直链脂肪酸明显降低(P<0.05),粪便中的支链脂肪酸明显升高(P<0.05).结果表明,HS-GC/MS检测人体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操作简单,灵敏度好,可作为检测结肠癌患者粪便短链脂肪酸变化的首选方法.结肠癌患者短链脂肪酸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性可为结肠癌快速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付文政;张春泽;贾岩峰;张锡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分段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观察

    为观察分段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近、远期疗效,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分段挂线术和传统敞开引流术治疗.比较2种方法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近、远期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显示,治疗组创口愈合时间为(28.12±11.06)d优于对照组(35.23±10.14)d(P<0.05);在术后1个月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结果表明,分段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创口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聂胜林;桑春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宝鸡地区妊娠及产妇肛肠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为调查宝鸡地区产后妇女肛肠疾病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122份孕产妇的肛肠疾病患病情况,对影响孕产妇肛肠疾病的各项因素等资料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怀孕时间、孕后情绪、流产次数对产后妇女肛肠疾病的发病率影响较大.

    作者:张文利;赵景文;谢军;毛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肛门痛的诊治现状

    慢性肛门痛属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P)范畴,是一组发病机制不明确,临床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肛门及直肠下段疼痛的不伴有器质性病变的疾病[1],又称肛提肌痉挛、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慢性直肠痛、梨状肌综合征以及紧张性骨盆肌痛.根据肛门指诊检查牵拉耻骨直肠肌有无压痛又可分为两种亚型: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ndrome,LAS)和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痛(unspecified 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本病发病率较高,由于病因不明,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现就慢性肛门痛的发病原因、诊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闵丽;张辉;陈波;应光耀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护理

    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对我院21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给予有效、合理的护理,保障了手术质量,降低了病死率.临床资料: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年龄70~81岁,平均73.2岁.结肠癌5例(升结肠癌2例,肝区癌3例),乙状结肠癌6例,直肠癌10例(直肠上段3例,中段3例,下段4例).17例有合并症,以糖尿病为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房颤、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他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肝肾功能不全等,其中11例有2种以上并发病,占55.3%.术前病理类型高分化型腺癌6例,中分化型腺癌12例,中低分化型腺癌3例.通过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顺利康复.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吻合口漏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凤;胡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直肠癌术后原位肛门重建术的临床研究

    为探讨Miles术后改进内外括约肌在原位肛门重建的方法和效果,对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根治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术,改进包括:1)肛门内括约肌改进为双层双环肌套;2)肛门外括约肌改进为外括约肌浅部和深部的重建.结果显示,60例低位直肠癌术后重建后的肛门外形及远期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均更为满意,总优良率为95%,远期生存率为80%.结果表明,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同时行改进的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重建的效果是可行的,更接近正常的肛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作者:张本寿;朱克军;水祥兵;解潮;赵读泽;李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

    为比较环状脱垂性混合痔行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的疗效,将环状脱垂性混合痔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2组在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在疼痛评分、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结果表明,TST加外痔小切口手术相比混合痔传统外剥内扎术疗效明显.

    作者:王一祺;柴晓琳;张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肛肠病手术腰俞穴麻醉效果观察

    自2010年以来,我科对1 000例肛肠科手术患者采用腰俞穴麻醉,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28例,女372例;年龄18~89岁.混合痔457例,肛瘘226例,肛周脓肿176例,陈旧性肛裂合并肛门狭窄93例,直肠息肉25例,直肠前突15例,直肠脱垂8例.

    作者:高有峰;汤小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克罗恩病伴复杂性肛瘘1例

    患者男,24岁.以“反复腹痛、腹泻5年,发现肛周硬结伴溢脓4年”于2014年6月23日就诊.5年前患者出现腹痛以脐周为主,呈持续性绞痛,伴腹泻,7~8次/d,便后腹痛缓解,服用肠炎灵后腹痛、腹泻可有效缓解,病情反复.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旁硬结,位于肛缘左前方近阴囊处,约黄豆大小,触痛明显,伴溢脓,为淡黄色质稀脓液,腹泻后硬结、流脓明显加重,腹泻缓解后硬结流脓明显减轻,病情逐渐加重.近半年患者体重减轻0.5 kg.

    作者:罗超兰;杨向东;李艳羽;袁学刚;卿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槐花散加减治疗Ⅱ期内痔疗效观察

    为观察槐花散加减治疗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将62例确诊为风伤肠络型Ⅱ期内痔患者分为槐花散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三七化痔丸口服治疗,槐花散组给予中药槐花散加减内服治疗,2组同时肛内纳入太宁栓.治疗前、治疗第3天、第7天分别对患者出血、疼痛、痔黏膜改变、治愈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槐花散组在治疗出血、痔黏膜改变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槐花散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槐花散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果表明,中药槐花散内服对风伤肠络型Ⅱ期内痔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安书卷;刘全林;SONG Guang-rui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中国肛肠病杂志

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山东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