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 临床效果

丁洪亮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纳洛酮, 阿昔洛韦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9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昔洛韦联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NSE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体征和症状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后遗症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2.45%(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阿昔洛韦治疗效果.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L-T4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TSH、FT4、FT3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左甲状腺素(L-T4)对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妊娠期SC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选者从妊娠第6周起每隔4周接受一次随访直至36周,总共随访8次,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IC-MA法)检测患者血清TSH、FT4和FT3水平,记录两组妊娠结局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SH水平先降低后保持稳定,FT4水平先升高后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FT3水平先升高后稳定,分娩前有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T4能有效降低SCH患者的血清TSH水平,增强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

    作者:冯春霞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综合性护理在小儿疝气围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在小儿疝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疝气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下床及住院时间、术后6 h及24 h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满意度为9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2/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性护理在小儿疝气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姜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方法:本研究主要选取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本市某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共398例,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相关资料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社区建档情况以及患者对于社区慢性病管理进行分析.结果:①在社区管理中,64.8%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档服务知晓,但只有35.1%的患者得到了建档管理;②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54.7%(109/200),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率为50.5%(99/198),其中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慢性病控制情况均优于未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进行建档患者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满意度(3.2±0.5)分,未进行建档管理的患者的满意度为(2.0±0.5)分.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有待提高.

    作者:李建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加速康复理念下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术后采用加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7例粘连性肠梗阻并进行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行加速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排气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排气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2.39±17.18)h和(4.11±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1.97±16.61)h和(6.38±1.89)d(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6/58)(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术后采用加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可明显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娟;张蕾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问卷、量表及监护仪检测在心脏外科术前患者焦虑抑郁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9项病例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及监护仪检测在心脏外科术前患者焦虑抑郁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PHQ-9问卷、GAD-7量表评分得分不同分为焦虑抑郁组和非焦虑抑郁组,均应用HXD-1多功能组合式监护仪检测患者相关脑指标,总结其在心脏外科术前患者焦虑抑郁评估中的应用效果.结果:①焦虑抑郁组脑指标是(53.89±22.19),无焦虑抑郁组患者的脑指标是(36.14±16.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7,P=0.042);②监护仪检测脑指标与PHQ-9问卷、GAD-7量表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估中的一致率是89.47%.结论:监护仪检测脑指标与PHQ-9问卷、GAD-7量表对心脏外科手术术前患者焦虑抑郁评估的一致性较高.

    作者:张富山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0例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效果.

    作者:杨令湖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巩固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巩固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79名精神分裂症巩固维持期治疗患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从人口学资料、症状学、治疗药物三个方面寻找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因素.结果:患者的教育水平(β=-0.572,P=0.039)与TG水平显著相关,而性别(β=0.475,P=0.013)和PANSS总分(β=-0.27,P=0.024)则与HDL-c的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患者的受教育水平、性别和巩固维持期精神分裂症的残留症状为巩固维持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作者:蒋庆;曹亚琴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肾康注射液联合包醛氧淀粉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取肾康注射液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对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服用包醛氧淀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肾康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后症状积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cr、BUN、CysC、TNF-α、IL-1β水平及各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肾康注射液联合包醛氧淀粉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能降低Scr、BUN、CysC、TNF-α、IL-1β水平和各症状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包醛氧淀粉治疗.

    作者:门丽波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整形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 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整形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2例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整形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30/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手部烧伤瘢痕挛缩整形术后,可加快患者手指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该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丽;李大为;杨子云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中医肺胃同治法治疗老年COP D稳定期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中医肺胃同治法治疗老年慢阻肺(COPD)稳定期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将88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西医治疗+中医肺胃同治法).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COPD急性加重发作频率、肺功能变化,随访6个月,对比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咳嗽、喘息、咳痰、胃纳差症状积分、COPD急性加重发作频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FVC、FEV1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肺胃同治法能够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并且还可降低胃部疾病的发生风险.

    作者:李钰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并发癫痫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并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脑瘫并发癫痫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88评分)、精细运动功能(FMEM评分)及发育商(DQ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GMFM-88、FMEM评分及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MFM-88、FMEM评分及DQ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rTMS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瘫并发癫痫患儿的运动功能,且促进其智力发育的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效果.

    作者:魏抗洪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肾病综合征患儿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NS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可减少NS患儿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艳敏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行改良电抽搐治疗的门诊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在行改良电抽搐治疗(MECT)的门诊患者家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MECT治疗的门诊患者家属80名作为观察对象.将其按预约登记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路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采用自制问卷调查两组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健康教育路径可明显改善行MECT治疗的门诊患者家属不良心理状态和提高家属对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及护理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宣教效果.

    作者:姜海涛;施忠英;贾玉萍;于伟文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EB病毒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更昔洛韦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及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EBV-DNA转阴率为96.00%、EBV-CA-IgM转阴率为5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20.00%(P<0.05).两组EBV-NA-Ig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调,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调,且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上调幅度,CD8+水平下调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疗效理想,可快速缓解患儿症状,改善免疫功能,降低EB-DNA含量,促进EB病毒转化.

    作者:李明友;贾鹏;吕巍巍;于俊洲;张志贤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胃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胃小弯全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3/25)和16.0%(4/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8/25)和32.0%(8/2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根治术治疗.

    作者:张杰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父母养育方式、童年创伤经历及防御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童年创伤经历及防御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和焦虑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运用父母养育方式(EMBU)、童年创伤经历(CTQ)、防御方式(DSQ)三种因素对精神分裂症63例(精神分裂症组)、情感障碍75例(情感障碍组)、焦虑障碍53例(焦虑障碍组)进行评定,以及对三组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童年创伤经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情感障碍组和焦虑障碍组在父母养育方式、童年创伤经历及防御方式三种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及童年创伤经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三组患者采取的防御方式多与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和童年创伤经历有一定关系.结论: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焦虑障碍三种精神疾病的父母养育方式、童年创伤经历及防御方式无明显差异,父母养育方式的缺陷和童年创伤经历将影响上述三种精神疾病患者的防御方式.

    作者:王虎;谢雯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地西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男性酒精依赖伴抑郁症 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地西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酒精依赖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例酒精依赖伴抑郁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地西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戒断症状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2%(P<0.05).②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时,观察组HAMD量表评分分别为(22.83±3.82)分、(16.73±3.42)分、(13.26±3.58)分、(10.23±4.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71±4.02)分、(19.63±4.52)分、(16.52±3.43)分、(13.72±3.84)分(P<0.05);③患者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时观察组的戒断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④观察组治疗前MMSE评分为(12.64±4.30)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26.23±3.26)分(P<0.05);对照组治疗前为(12.24±4.58)分,明显高于治疗后的(22.09±4.38)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为(26.23±3.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09±4.38)分(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酒精依赖伴抑郁症优于采用地西泮治疗,在改善患者的情绪、认知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杨哲;陆奕庭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按常规标准进行抗结核治疗,其中Ⅰ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Ⅱ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不同施治阶段两组的HBV-DNA水平及肝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施治4周、8周时HBV-DNA水平和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半年后,Ⅱ组的HBV-DNA水平显著低于Ⅰ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半年后改善肝功能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治疗.

    作者:兰小华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热休克蛋白家族在睾丸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为分子伴侣的热休克蛋白协助蛋白质在胞质、线粒体、内质网中正确折叠、翻译和组装以及调控雄激素受体的进出,它们在细胞分裂和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发现,睾丸组织细胞热休克蛋白表达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现对睾丸中主要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分子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冬静;黄栀华;田洪艳 刊期: 2018年第13期

  • 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早期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早期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常规内镜检查的7521例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A组4214例,B组3307例,患者有新生性病变可纳入进一步研究,其中A组纳入进一步研究174例,B组纳入深入研究127例,A组采用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放大技术,B组采用常规染色放大技术,比较两组患者胃黏膜微结构及诊断.结果:A组纳入进一步研究患者174例,发现病灶195个,其中胃癌15个,不典型增生19个;B组纳入进一步研究患者127例,发现病灶134个,其中胃癌12个,不典型增生9个.两组患者诊断时均能清楚显示胃黏膜微血管及胃小凹形态,且A组显示更加清晰;且A组胃癌及不典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94.12%,B组胃癌及不典型增生诊断符合率为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技术在早期胃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常规染色放大技术效果.

    作者:张小振;徐斌 刊期: 2018年第1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