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桥
目的:比较肝癌高发家系患者和无癌家系患者血清蛋白质谱图,探寻两者间的血清蛋白差异。方法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 SELDI-TOF-MS)及CM10蛋白芯片对25例肝癌高发家系患者和25例无癌家系患者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将获得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高发家系患者和无癌家系患者的比较筛选模型。结果肝癌高发家系组与无癌家系组共有15个蛋白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筛选出4个蛋白峰建立诊断模型的灵敏度为96.0%(24/25),特异度为88.0%(22/25),准确率为92.0%(46/50)。结论肝癌高发家系患者组和无癌家系患者组的血清存在一定的差异蛋白, SELDI技术在特异性蛋白生物标志分子的筛选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邓敬桓;陈智平;李山;秦雪;黄东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及炎症反应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05~2013-04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彩超检查颈动脉显示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93例(观察组),不伴有颈动脉斑块39例(对照组)。均常规检测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胆固醇( LDL-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胆固醇( 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结果观察组血清TC和LDL-C均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而两组的hs-CRP、TG及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中高TC和高LDL-C可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而hs-CRP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无明显关联。
作者:陆智东;潘庆登;黄永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对常压(0.1 MPa)面罩吸氧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30例,在常压下(0.1 MPa)面罩吸氧1 h,吸氧前测基础血压后,每侧鼻腔滴入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3滴,分别于滴药后15 min、30 min、60 min测量同侧上肢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滴麻黄碱后患者血压出现波动,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是先升高后下降,在滴麻黄碱30 min后达高点,收缩压上升幅度高为4.71 mmHg,舒张压上升幅度高为0.61 mmHg,滴药后各时间点与滴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结论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对常压(0.1 MPa)面罩吸氧、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影响极微弱,血压变化无临床意义。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可使用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但要按药物说明书使用。
作者:孔磊;谢金萍;宋献丽;黄剑平;樊秋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胸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CRT)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及动态心电图( DCG)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72例胸部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IMRT组和CRT组,每组36例,分别于治疗前、中、后进行24 h DCG监测,分析两组DVH参数及DCG改变情况。结果 IMRT组心脏V30、V40、V50均明显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IMRT组及CRT组治疗前、中、后DCG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中、后IMRT组DCG异常发生率均低于C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引起DCG改变,但在相同剂量照射时,IMRT组心脏受照体积减少,对DCG影响更小。
作者:杨苏萍;覃晓波;蒿艳蓉;张琴;陈甲信;莫晓云;肖和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一位的肿瘤,该病的治疗方法仍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质量的评价模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许多新技术的使用和手术器械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超声刀和Ligasure血管结扎系统等免结扎技术的应用。现就超声刀和Ligasure血管结扎系统等免结扎技术在宫颈癌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伟龙(综述);赵仁峰(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目标性救治措施救治重症手足口病( HFM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在该院住院的13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研究组)采用目标性救治。同时将该院2010年未进行目标性救治(均按国家诊疗规范救治)的15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病情加重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或<0.01);研究组的高血糖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1)。结论目标性救治措施为重症HFMD的救治提供了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救治方案,可显著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高血糖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卢继芳;王兆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感觉神经移位一期联合修复尺神经高位(肘关节以上)损伤,手内在肌组织学变化及吻合口神经病理学变化。方法选用成年雄性猕猴6只,以上肢为研究单位,6只动物双侧上肢随机分为3组,每组4侧上肢。 A组(实验组):于上臂上段切断尺神经,再重新端端吻合。于远端切断桡神经浅支,移位于腕部与尺神经(外膜开窗)作端侧吻合。 B组(对照组):于上臂上段切除尺神经3 cm,两断端分别折叠结扎,腕部处理同A组。 C组(对照组):上臂部尺神经处理同A组,腕部不作神经移位。观察术后猴尺神经所支配的手内在肌萎缩程度。取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猴尺神经支配的手内在肌端侧吻合口、端侧吻合口以远的神经干及小鱼际肌组织,做成切片,光镜下观察其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到A组雄猴手内在肌恢复自主活动,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不明显;B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萎缩,程度较C组轻;C组术侧手内在肌肌肉明显萎缩。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术后A组神经纤维数量、密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B组术后神经纤维数量、密度达到一定数值后无明显变化,但未见肌肉出现变性坏死现象。 C组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肌纤维数量亦明显减少,终大部分肌纤维萎缩伴玻璃样变,间质出血,肉芽组织形成。结论感觉神经移位能有效防止手内在肌萎缩、变性、纤维化,为高位损伤修复后的尺神经的再生、长入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梁斌;李荣祝;韦绍仁;刘勇;韦爱仙;莫冰峰;楚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持续时间对大鼠体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注射成功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共20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只。 A组:成模后血糖升高4 d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12 mmol/L之间;B组:成模后血糖升高持续8 d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C组:成模后血糖升高持续2周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D组:未控制血糖。以正常血糖大鼠5只为正常对照组。对糖尿病大鼠分别于4 d、8 d、15 d及4周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CD4+/CD8+及CD4+CD25+/CD4+T淋巴细胞比率,以评价不同高血糖持续状态对正常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组及B组大鼠4、8、15 d及4周的各项细胞免疫指标无明显变化。(2) C组大鼠在15 d外周血CD4+比例下降,CD8+比例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 P<0.05)。经控制血糖后,C组大鼠在4周时外周血CD4+比例较15 d时明显升高(P<0.05),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D组大鼠在15 d及4周外周血CD4+比例下降,CD8+比例升高,CD4+/CD8+比值明显下降(P<0.05)。(4)各组大鼠各阶段的CD4+CD25+/CD4+T淋巴细胞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血糖持续时间超过2周以上即可对大鼠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产生部分影响。在高血糖持续时间超过2周后糖尿病大鼠体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紊乱,表明长期高血糖可以对糖尿病个体免疫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余劲明;蔡德鸿;张桦;陈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疾病组,根据梗死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度梗死47例,中度梗死35例,重度梗死38例;同时选择同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近似的12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疾病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体检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并比较分析检测结果,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价值。结果健康体检者、治疗前轻度梗死者、中度梗死者、重度梗死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别为(3.32±0.46) mg/L、(8.87±3.72)mg/L、(18.52±6.33)mg/L、(32.51±11.25)mg/L。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受试者,且随着脑卒中梗死程度的加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基本回复到正常水平。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具有灵敏度高且快速的优点,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黄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病原学分析。方法回顾分析95例接受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VAP的感染率为36.84%(35/95)。不同胎龄、出生体重和通气持续时间与VAP发生有关( P<0.05或0.01)。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杆菌(75.6%),其中前三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6.8%),大肠埃希菌(22.0%)和鲍氏不动杆菌(12.2%),多为耐药菌。结论 VAP发生率高,应减少和监控危险因素,依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徐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4~2013-01收治的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患者19例临床资料。结果19例中分流管阻塞7例,感染4例,硬膜下血肿或积液4例,分流管异位2例,分流管自肛门脱出1例,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不同程度缓解,13例患者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6例进行性脑积水患者复查头颅CT或MRI提示脑积水明显好转。19例患者中治愈18例,1例死于严重颅内感染,近期有效率为94.7%。结论临床应严格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适应证选择及无菌操作,提高手术技巧,个体化选择分流系统,对年幼患者应用可调压分流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云鹤;吕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病例介绍病例1患者,女,26岁,门诊以“足月妊娠,先兆临产”诊断收入产科,因羊水过少且有相对性头盆不称,需行剖宫产手术。术前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等均属正常范围,无药物过敏史。隔日,在持续硬脊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中顺利,母子平安。术后为防止出血,遵医嘱给10%葡萄糖500 ml、止血敏2.0 g静脉滴注,5 min后患者自觉全身瘙痒、心慌,随即出现呼吸困难,颜面、口唇及全身发绀,血压迅速下降至测不到。
作者:陈大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6例主诉打鼾患者,根据睡眠呼吸监测的结果,分为OSAHS组( A组)139例和非OSAHS组( B组)67例,观察OSAHS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A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 P<0.05),其血压多呈非勺型。 OSAHS患者经过有效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手术等治疗后,血压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OSAHS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血压等趋向于正常,可预防、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韦华清;韦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采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患者25例,对术后治疗的效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为92%,无效2例。结论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治疗脑积水有效方法。
作者:陈亚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81岁。因“突发言语不利、右肢无力3+h,伴右侧肢体抽搐1+h”于2013-11-04入院。入院时言语及右肢活动不能,意识模糊,右侧肢体抽搐,双眼凝视,呼吸急促,咳嗽,咳白粘痰。门诊查头颅CT:左侧额叶、侧脑室前角及下角旁多发性脑梗塞,两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脑萎缩。以“脑梗死”收入院。有7+年高血压病史,7+年前因“卒中”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出院,无明显后遗症。入院查体:体温37.5℃,脉搏123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74/90 mmHg,双下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模糊,失语,查体不合作,双瞳孔形状等圆等大、直径左3 mm,右3 mm,对光反射迟钝,四肢肌张力稍增高,腱反射(+),肌力不合作,右肢抽搐,左肢见自主运动,右罗索里莫征(+)。入院查白细胞12.12×109/L,红细胞4.94×1012/L,中性粒细胞88.38%。诊断:(1)脑梗死(急性期);(2)癫痫持续状态;(3)原发性高血压;(4)肺部感染。予控制癫痫,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卒中二级预防,抗感染及对症处理等。患者肢体抽搐停止,但仍言语不能、右肢活动不能,且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入院第2天出现昏迷,留置胃管引流出约50 ml咖啡色液体,考虑进展性卒中,应激性消化道出血。予加大脱水力度,保护胃黏膜等。入院第4天患者仍昏迷,四肢软瘫,体温38~39.2℃,压眶反射消失,腱反射未引出,颈亢,双侧克氏征-,布氏征-,左巴氏征+-。复查头颅CT,结果较前无明显改变。立即查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常规:总细胞数20×106/L,有核白细胞数2×106/L。脑脊液生化:蛋白质1.54 g/L,糖5.16 mmol/L,氯化物129.6 mmol/L。考虑病毒性脑炎,予更昔洛韦、醒脑静、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滴,安宫牛黄丸口服治疗,入院第7天患者体温37.1℃,意识转清,四肢可运动,可语言表达。
作者:胡蓉;龚云;吴雪梅;仲秀艳;周德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门诊收治疑似气管异物患者56例,给予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支气管镜检查作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检查共检出气道异物患者52例,1例误诊为肺炎,后经气管镜检查并取出异物,漏诊2例,假阳性1例。多层螺旋CT检查及气管镜对气道异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 P >0.05)。以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螺旋 CT 灵敏度为96.23%,特异度为66.67%,诊断符合率为94.64%。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气道异物,具有灵敏度高、符合率高特点,诊断时应结合病史、临床体征,以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儿童检查应以低剂量扫描,避免辐射损伤。
作者:金勤剑;曾少良;祖孝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01~2012-12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473例,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及治疗。结果47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6例60例次(12.68%),其中神经根刺激症状16例,伤口感染10例,脑脊液漏8例,泌尿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血液系统疾病5例,心肺系统疾病8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因此除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外,围手术期间有针对性的预防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黎华;李荣祝;韦建勋;尹东;梁斌;丘德赞;韦敏克;唐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出的(1999)17号文件精神,入编正式期刊要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为此,来稿中请书写摘要、关键词和作者简介。论著摘要采用结构式摘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连排,不分段。其它文体可采用报道指示性摘要。摘要均用第三人称写法。关键词尽可能选用《医学索引》( 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的词语。重点文稿还须增加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学位、职称、研究方向(任选)等。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食道裂孔疝附加抗反流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例新生儿食道裂孔疝患儿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例患儿手术顺利,术后痊愈出院。随访3~6个月,体重明显增加。结论重症新生儿食道裂孔疝应尽早手术,同期附加Toupet手术,效果良好。
作者:吴骏;曹辛;洪伟;张鸿;高云鹏;杨仕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采取强化管理措施后医院病区护士戴手套工作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对该院71名护士进行戴手套工作手卫生强化管理,比较强化管理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强化管理护士戴手套工作后手卫生执行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采取强化管理措施后,护士戴手套工作手卫生执行率明显提高,应定期强化手卫生管理措施。
作者:卢燕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