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伞式免气腹技术与气腹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吴东波;邵新华;冯泽荣;刘杨桦;何纯钢;刘超;覃素娇;陈湘;包延丽;杨胜富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手术, 免气腹技术, 动物实验
摘要:目的:探讨伞式腹壁悬吊装置在动物实验中行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头实验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伞式免气腹技术(伞式组,n=15)和气腹技术(气腹组,n=12)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建立手术空间时间、胆囊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意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伞式组建立手术空间时间、胆囊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气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伞式组有2例出现大网膜钩挂于伞叶上。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术中大出血、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术中意外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7)。结论应用伞式腹壁悬吊装置在动物实验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投稿须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健康教育能促使患者认识并改变不良习惯。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现状是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不高,依从性差。该文综述了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与具体运用,以提高患者的知、信、行水平,做好冠心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贾赟丽;李金莲(综述);金献萍(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施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胆囊化学灭活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获得有效的胆囊引流,术后6周经引流管注入95%无水酒精进行胆囊化学灭活,未发生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均痊愈出院。随访1~3年无一例再出现“胆囊炎”症状。结论经皮胆囊穿刺引流加化学灭活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创伤小,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作者:温钦;何暖坚;廖伟明;曾迪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参考文献中英文作者姓名的著录方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广西桂平市城乡男女居民高血压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城乡男女居民高血压的影响因素,为在一般人群中制定性别差异化的高血压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二阶段抽样方法,共调查1057名成年常住居民,分别按男女性别进行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检出347例高血压居民,其中男性107例(30.84%),女性240例(69.16%)。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OR=1.045,95%CI:1.011~1.063)、无业或休息( OR=4.596,95%CI:1.657~12.734)、吸烟( OR=1.058,95%CI:1.073~1.524);女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高( OR=1.074,95%CI:1.052~1.091)、绝经( OR=2.022,95%CI:1.082~3.775)、常食用动物内脏( OR=1.043,95%CI:1.009~1.054)、体质指数≥24 kg/m2( OR=2.204,95%CI:1.641~2.973)、糖尿病( OR=2.122,95%CI:1.313~3.442)。结论城乡男女高血压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性,在预防人群高血压时,需要根据性别差异制定高血压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作者:胡金兰;黎小飞;龙英全;胡长征;钟秋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宫外孕误诊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33岁,已婚,因“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术后51 d,晕厥1 h”,于2012-10-16入院。入院前51 d,患者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IVF-ET胚胎植入,入院前45 d(植入术后6 d)出现恶心、呕吐,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发现大量腹水,诊断为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OHSS ),入院前40 d、43 d分别抽出腹水各3000 ml,输入白蛋白、低右、克林霉素,症状缓解后于入院前11 d出院,出院时复查彩超提示:宫内早孕,可见心管搏动,双卵巢增大(具体不详),盆腔积液(约5.9 cm ×4.7 cm、8.1 cm ×4.3 cm)。入院前1 h,患者突然晕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次,由我院120救护车急诊接入,以“先兆流产、OHSS、宫外孕?”收入院。患者结婚4年,曾于2009年因宫外孕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术中发现右侧输卵管结核。月经正常,一直未孕。入院查体:体温36.7℃,脉搏115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78/58 mmHg ,面色苍白,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语言清晰,冷汗,四肢冰冷,皮肤弹性差,烦躁不安,查体欠合作。腹微隆、对称,全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以下腹为甚。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内裤少许血迹,暗红色,外阴发育正常,因患者不合作没有作内诊检查。妇科彩超(患者不合作):(1)腹-盆腔积液;(2)宫内妊娠。肝功:总胆汁酸50.4μ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91 g/L,红细胞2.88×1012/L,红细胞压积0.28%,白细胞15.42×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率76.41%。尿分析、大便分析无异常。凝血功能、电解质、肾功能、血糖无异常。入院诊断:(1)宫内早孕;(2)OHSS。立即配红细胞悬液血3 U、血浆200 ml,予右旋糖酐、聚明胶、晶体补充血容量抗休克、吸氧,监测生命体征、每小时尿量、腹围、体重、出入量。入院后5h复查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2.8×109/L,粒细胞百分比89.6%,血红蛋白39 g/L,红细胞1.11×1012/L,红细胞压积10%。患者面色苍白,全身湿冷,精神萎靡,血压90/58 mmHg ,心率125次/min,尿量约50 ml/h,腹围没有增加但腹部张力较大。不排除腹腔内出血。再次备红细胞悬液6 U,血浆600 ml。立即行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液体约10 ml,腹腔液分析报告:渗出液。动态监测血常规、观察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情况,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记每小时出入量,注意保暖等措施,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尿量增至80 ml/h。血压90~100/50~60 mmHg,心率98~110次/min,血氧饱和度98%~100%。患者逐渐四肢温暖,精神、面色稍好转。入院后8 h,全血细胞分析:白细胞17.9×109/L,粒细胞百分比90.2%,红细胞1.73×1012/L,血红蛋白58 g/L。夜间患者病情平稳,次日8时因腹部张力增加拟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患者及家属要求转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转上级医院后行剖腹探查提示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腹腔积血4000 ml。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宫内妊娠正常。腹水持续至孕14周。

    作者:陶志萍;刘顺涛;包艾玲;陈珊;张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固定正畸复发原因分析及再治疗的体会

    目的:分析固定正畸复发原因,为临床再治疗病例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2003-09~2013-10该院完成矫治603例,复发56例(再治疗18例)。将完成矫治的603例患者分为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比较两组可能引起复发的临床资料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547例未复发和56例复发患者的保持、矫正、生长发育、智牙萌出、不良习惯破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引起复发的主要因素,并对复发病例进行处理及处理后疗效评估。结果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比较,治疗年龄和治疗情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引起正畸复发的原因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保持情况、矫正情况和智牙萌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生长发育和不良习惯破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56例复发者得到妥善处理并获得临床满意效果。结论固定正畸复发与矫正计划密切相关,科学的矫正计划应包括充分保持,正确的诊断、合理的计划和良好的治疗时机以利于疗效的稳定,保持得当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作者:谭欢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强化胰岛素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IIT)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sTBI患者(GCS评分3~8分),入院后随机分为IIT组100例及常规胰岛素治疗(conventional insulin treatment ,CIT)组100例。 IIT组血糖(blood glucose,BG)控制在3.9~6.1 mmol/L,CIT组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患者入院后即开始采用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对血糖进行控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结果治疗期IIT组BG低于CIT组( P<0.01),低BG发生率、单位时间胰岛素用量均高于CIT组( P<0.05或P<0.01)。伤后6个月,两组在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不能改善sTBI的预后,且增加了低BG发生率,血糖控制在8.3~10.1 mmol/L是比较理想的水平。

    作者:黄鹏;黄寨;秦文波;陆政;莫祖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征集广告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M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症MAS患儿随机分为CMV组与HFOV组各30例,动态监测两组患儿48 h 内的pH 值、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上机前(0 h)的pH 值、PaO2、PaCO2、FiO2、OI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上机后在2、12、24、48 h 时间点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两组患儿在平均上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197,P =0.002);两组患儿上机后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043,P =0.044);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 =0.038)。结论 HFOV 治疗重症MAS 安全、有效。

    作者:封成芳;廖沛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作者书写统计学符号须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镜联合并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三镜)联合并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08~2013-10应用三镜联合并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62例的手术疗效和经验。结果62例均成功取净结石。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肝功能及血、尿淀粉酶,术前肝功能异常者术后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总胆红素( TBIL)均明显下降,无一例出现血、尿淀粉酶增高。1例出现腹腔引流管引流淡黄色胆汁,3 d后自行消失。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2~8周复查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MRCP),62例均未见明确残石影,5例报告乳头狭窄影,但无自觉症状及体征,未予处理。术后3~6个月复查B超,报告胆管积气影3例,未予处理。结论三镜联合并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远威;黄雄;陈安平;易斌;王佳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妊娠晚期子宫破裂并羊膜囊膨出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9岁,孕3产1,孕36周,因“腹部疼痛4 h”入院。既往曾于2005年足月顺产一男婴,于2013年因“宫外孕”在外院行清宫术,术中致子宫穿孔后及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妊娠腹,胎心音正常,监测无宫缩,内诊宫颈管未消退,宫口未开。超声检查:孕妇腹腔未见液性暗区。胎头位于耻骨联合上方,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88 mm,头围316 mm,脊柱连续无中断,胎儿四腔心可见,胎心搏动规则,胎心率147次/min(一过性胎心率170次/min),胎儿膀胱可见,胎动正常,肢体部分可见,股骨长65 mm,腹围296 mm,胎盘附着于宫体前壁,胎盘Ⅲ级,羊水指数25 mm;子宫左侧宫底部肌壁可见连续中断,中断处范围大小约29 mm ×14 mm ,其旁见一大小约95 mm ×81 mm的完整无回声区,壁薄光滑,通过破口处与羊膜腔相通(见图1),超声诊断子宫破裂并羊膜囊膨出可能。随即行手术,术中发现子宫左侧宫底部有一囊性包块,约儿头大小,与子宫相连,待胎儿及胎盘胎膜娩出后,将子宫娩出腹腔,见子宫表面毛糙,子宫左侧角部有一约30 mm的破口,无活动性出血,先前探及的囊性包块考虑系破口突出于腹腔的羊膜囊,术后诊断为子宫左侧宫底肌壁陈旧性瘢痕不完全性自发性破裂。胎儿出生体重2.2 kg ,系早产儿,随收入儿科住院观察,经营养脑细胞及改善循环及呼吸等对症治疗半月后好转出院,至今存活。该产妇术后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一周后痊愈出院。

    作者:黄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启事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简称复合皮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各种难愈性创面患者30例,均存在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部分病例伴有肌肉、肌腱、骨外露。一期清创后移植人工真皮,2~3周后局部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外露肌腱和骨组织被类真皮组织覆盖,二期移植自体薄层皮片。观察人工真皮和自体薄层皮片(复合皮)移植成活率、瘢痕增生、色素沉着和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综合评价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结果30例患者人工真皮移植后成活25例,成活率为83.3%;5例溶解失活,原因为局部感染4例,局部固定不良1例。存活的25例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成活率达100.0%。25例出院后均随访2~6个月,复合皮生长良好,光滑有弹性,无明显瘢痕增生,少量皮肤色泽改变;供皮部位恢复良好,无瘢痕增生,部分患者有少量色素改变。结论人工真皮联合自体薄层皮片移植修复难愈性创面,复合皮移植成活率高,创面愈合质量好,成活后的复合皮部位和供皮区瘢痕增生轻微,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方法简便,为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选择。

    作者:杨华莲;刘攀;丁华荣;欧斌贤;李德绘;张立明;蒙诚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脱机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程序化脱机法、智能化脱机法和经验性脱机法三种脱机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患者脱机过程中的优劣。方法选取9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程序组和智能组有创机械通气( MV)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分别为18.8%、25.0%、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三组住院病死率、脱机成功率和48 h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程序化脱机法和智能化脱机法与经验性脱机法比较,均可减少MV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并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郭炜妍;王宝华;白静;张军伟;唐明贵;王印华;安立红;浦践一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胸水 CA125水平测定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胸水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01~2014-01该院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并行胸水CA125测定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确诊为肺炎旁胸腔积液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胸腔积液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胸水CA125水平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胸水CA125<68.6 U/ml 3例,68.6 U/ml≤CA125≤600 U/ml 17例,>600 U/ml 10例;对照组胸水CA125<68.6 U/ml 1例,68.6 U/ml≤CA125≤600 U/ml 28例,>600 U/ml 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胸水CA125水平测定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凌;覃雪军;陆爱玲;王武;韦彩周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基因转染 CLD1对大肠癌细胞株 SW480粘附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基因转染CLD1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粘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对SW480 CLD1(转染CLD1的SW480细胞株)、SW480 control (转染了pEGFP-C1的SW480细胞株)、SW480细胞株分别进行细胞同质粘附实验和细胞异质粘附实验。结果细胞同质粘附实验结果显示SW480CLD1细胞粘附细胞数量少于SW480 control ( P=0.000)和SW480细胞( P=0.000),SW480 control的粘附细胞数与SW480无差异( P=0.376),粘附细胞数顺序为SW480CLD1<SW480control和SW480。异质粘附实验的结果显示SW480CLD1粘附细胞数多于SW480control(P=0.000)和SW4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W480control和SW480粘附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334)。粘附细胞数顺序为 SW480CLD1>SW480control和 SW480。结论 CLD1基因转染后可减少SW480细胞之间的同质粘附作用,增加SW480细胞与Ⅳ型胶原的粘附性。

    作者:陈琳;魏亚楠;李林茂;左文娟;黄定贵;张文欣;罗珍玉;杨敏;覃素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围术期心理护理对心脏病体外循环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1-08~2013-08接受体外循环术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特殊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负性心理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术前、术后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手术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宁凤兰;周伟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伞式免气腹技术与气腹技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动物实验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伞式腹壁悬吊装置在动物实验中行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7头实验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伞式免气腹技术(伞式组,n=15)和气腹技术(气腹组,n=12)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建立手术空间时间、胆囊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意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伞式组建立手术空间时间、胆囊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气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伞式组有2例出现大网膜钩挂于伞叶上。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术中大出血、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术中意外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87)。结论应用伞式腹壁悬吊装置在动物实验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吴东波;邵新华;冯泽荣;刘杨桦;何纯钢;刘超;覃素娇;陈湘;包延丽;杨胜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