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护团队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赵小玲;陈爱国;王菊梅;孔慕娜

关键词:医护团队合作模式, 实践, 医疗护理质量
摘要:为探讨医护团队合作的实施方法与效益,本文总结了我院医护团队合作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方法,分析医护团队合作的效益.医护团队合作模式可使个人与团队能力、患者满意率、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建立医护团队合作模式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医疗、护理两个专业的共同发展.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在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家庭氧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支气管镜肺灌洗术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灌洗后1周的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结果 灌洗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FVC显著高于灌洗前及对照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显著低于灌洗前及对照组,MRC评分低于灌洗前及对照组,ADL(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灌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给予家庭氧疗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衡中;安玉东;屈蕾蕾;达春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辅酶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辅酶Ⅰ治疗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炎患儿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辅酶Ⅰ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酶水平、心功能、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儿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腺脱氢酶(LD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出量(CO)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辅酶Ⅰ治疗心肌炎患儿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增强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德志;韩辉;陈桂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导致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败血症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动脉血2~5 mL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 在7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76株,患儿均为单一菌种感染,检出革兰阳性菌44株(57.9%)、革兰阴性菌29株(38.2%)、真菌3株(4.0%).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7.63%)、屎肠球菌(11.8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21%)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白杆菌(8.42%)、大肠埃希菌(13.16%)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95%)为主.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均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利奈唑胺、复方新诺明、左旋氧氟沙星、呋喃妥因、链霉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氨苄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头孢替坦均敏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西胺卡那敏感;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敏感.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率较高,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作者:姜莉;李宇宁;庞立宏;刘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硒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进展

    硒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在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硒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预防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抗衰老、抗癌等作用,缺硒会对人体重要器官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疾病的发生;相反,摄入适宜量的硒对人体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就硒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勇胜;李仁兰;刘妍;贺瑜;黄可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ET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心电及血常规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安全性高.

    作者:李海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是全球多见的酶缺陷疾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G-6-PD缺陷症是导致中国南方、东南亚、地中海沿岸区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本文就G-6-PD缺陷及其引起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遗传方式、致病机理、防治等进行综述.

    作者:张树英;曾贵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与乳酸杆菌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炎症反应与乳酸杆菌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炎症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对象的糖脂代谢水平;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量比较两组对象的乳酸杆菌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乳酸菌杆菌水平、外周血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脂糖结合蛋白(LB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β(IL-6β)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可溶性脂蛋白胆固醇(sCD14)、白细胞介素10β(IL-10β)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糖脂代谢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体内乳酸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血清LDL-C含量与乳酸杆菌水平呈负相关,血清TNF-α、IL-6β水平与乳酸杆菌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杨婧;朱金芬;孟灵;马澜;彭志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厄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痰液性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0d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EV1、FVC、PEF、MIP、MEP、PaO2、PaCO2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FEV1、FVC、PEF、MIP、MEP、PaO2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MD、MP显著降低、MVP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MD、M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V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hs-CRP、IL-10、TNF-α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hs-CRP、IL-10、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多司坦联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老年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屈蕾蕾;边雨田;张衡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并持续昏迷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为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72 h;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治疗5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即刻、入院第5天、第10天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反射恢复和肌张力恢复时间.结果 入院即刻,两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和第10天,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意识恢复、反射恢复和肌张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心肺复苏后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缩短患者意识恢复、反射恢复和肌张力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金莉;陈杰明;李金贵;林合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治疗方式的选择与哲学思考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引起脑卒中、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房颤是各种复杂病因导致的结果,治疗方式因病因各异.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首选方式,但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其在房颤治疗中受到限制.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如射频消融术、外科迷宫术、起搏治疗术、左心耳封堵术等,近年来取得较快的发展,但费用高、风险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因此,从哲学的角度全面认识房颤,从内因和外因的角度分析房颤病因,从辨证的角度选择房颤治疗方式,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吕祥威;徐彤彤;赵位昆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年龄≥80岁的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杓型血压组(23例)和非杓型血压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BPM及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情况;对影响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在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患者72例占75.8%,杓型血压患者23例占24.2%.非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小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血压组患者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是影响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使其表现为非杓型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夜间血压水平较高,变异系数下降,靶器官损害比较明显;吸烟和糖尿病是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

    作者:王希;卢利菊;黄春春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康复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指数)、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间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常规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8周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TEF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TEF评分、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康复疗法,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冰婵;郑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在给予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BD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治疗28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生存率与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ORR(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染总发生率(4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1%),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37.14%)显著高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均可耐受,处理后缓解,不影响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22.84±4.22)个月,对照组(20.78±3.6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方案联合环磷酰胺、吡柔比星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患者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林薇;邓丽贞;司艳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2013-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3-2017年广西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为更好地预防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广西2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2013-2017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信息,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广西2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共报告居民死亡302 410例,年死亡率为650.68/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126 338例,年死亡率为271.8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61 078例,年死亡率为131.42/10万,脑血管病死亡65 260例,年死亡率为140.41/10万.不同年份男性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份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乡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增高.结论 广西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男性高于女性、乡镇高于城市,60岁以上居民的死亡率明显增高.对高龄居民进行重点监测和定期随访、同时给予必要的干预可能会有助于降低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作者:黄金梅;蔡剑锋;许晶晶;滕有明;刘多;毛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枳实导滞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枳实导泻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5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50例.A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B组患儿采用枳实导泻汤治疗,C组患儿采用枳实导泻汤联合腹痛散外敷神阙穴治疗,疗程5d.比较三组患儿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淋巴结的消散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5d,C组患儿腹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A、B两组,治疗后1个月,C组患儿的腹痛复发率显著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儿呕吐、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舌苔厚腻消失的时间均显著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8周,C组患儿淋巴结消散情况显著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C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0%)显著高于A、B两组(分别为84.0%、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实导泻汤联合中药敷贴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可显著改善腹痛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显著缩短呕吐、大便干结、食欲不振、舌苔厚腻持续时间,促进肠系膜淋巴结消散,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张俊绮;张丽;何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其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类型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脉造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检测比较三组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及血压类型.结果 三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24 h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单支病变组明显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P<0.05).三组患者的昼夜收缩压变化、昼夜舒张压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水平变化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P>0.05).三组患者杓型、深杓型、反杓型、非杓型血压类型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支数增多患者杓型、深杓型血压类型所占比例降低,反杓型、非杓型血压类型所占比例增加.结论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24 h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类型存在显著差异,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其24 h动态血压水平和血压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范晓涌;魏翰文;郑彬彬;王世明;佟勤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I%)、PaO2、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VC、FEV1及FEV1%、PaO2、SaO2水平均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研究组患者的FVC、FEV1、FEV 1%、PaO2、S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喘憋消失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婧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AC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40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358例)和死亡组(50例),对影响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的CHF病程、合并疾病、NYHA心功能分级、LVEF、BUN、血钠、肺部湿啰音/胸片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双下肢/骶部水肿、淤血性肝肿大/腹水情况与存活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射血分数<45%、BUN> 6.8 mmol/L、血钠>146或<135 mmol/L、肺部湿哆音/胸片肺淤血/肺水肿/胸腔积液、淤血性肝肿大/腹水为A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ACHF患者院内死亡的因素复杂,左心射血分数、BUN、血钠水平异常等是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接诊ACHF患者应重点关注其心功能、水钠潴留及肾功能情况,对出现水钠潴留的患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患者院内死亡的发生.

    作者:徐玲香;潘生智;陆兴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0例)与死亡组(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等情况,对AAD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死亡患者年龄≥65岁、发生低血压、出现急性肾损伤、发生缺血性并发症、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出现A型夹层的比例显著高于存活患者、手术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65岁、出现低血压、神经系统症状、缺血性并发症、急性肾损伤、A型夹层是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治疗为保护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可参考上述因素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积极进行治疗.

    作者:张焕耀;吴浩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在孕产妇喂养中的指导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让孕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提高孕妇产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对象、健康教育途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旨为更好地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作者:姚秋明;方跃平;莫双燕;黄瑜;黄利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