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君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糖尿病诊断和并发症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48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参加体检的健康人员148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bA1c和血糖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HbA1c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与HbA1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水平≤8%的患者冠心病、脑血管事件、脂肪肝、高血压、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HbA1c水平>8%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定HbA1c水平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且对临床监控糖尿病并发症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作者:伊新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乳腺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单盲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相较于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乳腺癌围术期实施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王静;沈彩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国内外收养孤残儿童的月龄、病残率、发育商等方面的差异性及产生的原因,对孤残儿童的送养工作及儿童福利政策提出参考性意见.方法:将359例0~6岁国内外收养孤残儿童的相关资料,按国外收养和国内收养分为国外组和国内组两组,统计出两组儿童的数量、性别比、健康状况、收养月龄、发育商(DQ),将两组儿童的相关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国内外收养儿童比较,性别上国内外两组儿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2,P>0.05);国外组病残率(76.73%)明显高于国内组(2.38%),(P<0.05);平均月龄国外组(28.48±11.88)明显大于国内组(16.23±10.96),(P<0.05);平均发育商国外组(79.60±14.32)明显低于国内组(96.24±11.86),(P<0.05).结论:通过发育商等测量筛选宜送养儿童,倡导收养家庭转变收养观念,健全和完善儿童福利政策法规,给予收养家庭政策上的扶持,可促进残疾儿童回归家庭.
作者:周菊平;周银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米氮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FD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8例)和研究组(n=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未进行任何抗抑郁治疗,而研究组患者给予米氮平进行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量表、FD症状量表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FD症状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6周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对照组为31.5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米氮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抑郁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孙世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89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医治,治疗14 d为1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14 d为1疗程.治疗前后,选用中医证候积分、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时间与次数等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脂水平、心绞痛发作时间与次数、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疗效.
作者:贺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上海市松江区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经验,但在普通市民心理健康服务方面有所欠缺.本文探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的办法,通过采用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加强心理咨询师培养、建立心理问题转诊机制、开展不同层次心理服务、纳入精神卫生绩效考核的办法来进一步提高辖区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作者:徐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综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发育迟滞儿童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神经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总智商(FIQ)、操作智商(PIQ)以及言语智商(VIQ)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DL量表的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患儿的WHOQOL-100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后的FIQ、PIQ以及VI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综合神经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儿智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锋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障碍优抚对象在康复方面的需求.方法:自编调查问卷,对40名精神障碍患者家属进行康复认知及需求情况调查.结果:社区精神障碍优抚对象家属在疾病预防及康复知识等方面均存在欠缺,需要得到优抚医院的帮助.结论:优抚医院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精神康复护航模式比较人性化,比较切合实际的方法,对疾病的预防、就医及康复方面可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
作者:王春贞;王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脂肪量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超声测量妊娠11~13周+6天孕妇皮下及内脏脂肪量,妊娠24周做75 g糖耐量实验(OGTT),诊断GDM,对比妊娠糖尿病组与健康孕妇组的检测结果.结果:皮下与内脏脂肪量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表明,内脏脂肪量与GDM的发生相关性强(相关系数r=1.506).结论:超声测量妊娠早期孕妇的内脏脂肪量有助于预测GDM的发生.
作者:陈博宇;刘淑丽;李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心理状态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且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作者:王婷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aO2、SaO2水平、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PaCO2水平、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机辅助治疗中运用优质护理效果优良.
作者:滕静怡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两种药物对产妇产后出血及促进子宫复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予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测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复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后1h、2h出血量和经阴道分娩后2~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42 d复查子宫体大小、宫腔积血和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促进子宫复旧,且安全可靠.
作者:欧弟灵;丘峻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ICU近期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将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融入到护理工作中.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对护士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调查结果均更为理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预警系统融入到ICU的护理过程中,护理效果更好.
作者:邢雪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脑梗死患者MCA区采用TCD检查了解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探讨其代偿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7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行TCD检查,分别测双侧ACA、P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进行侧支循环分级评估.结果:三组侧支循环分级显示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主要为I级,ACA+P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Ⅲ级为多,ACA代偿组侧支循环等级以Ⅱ级为主,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检查对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梗死区神经功能缺损的评估,针对其侧支循环代偿情况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禹萌;张道培;任雅芳;张洪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现有资料进行检索复习,总结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情况.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与患者行为紊乱、精神病性症状、无自知力、非自愿入院、封闭的住院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有关.护理干预对策主要有做好风险评估、加强风险时段的管理、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重建行为方式、加强服药管理、改善住院环境及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等.结论:针对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有效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还能减少暴力行为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作者:邹彩媚;甘瑞妍;郑伯全;龙绪星;李洪波;谢华杰;蔡红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 S1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将67例L5 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椎间孔镜组(n=32)和椎板开窗组(n=35)进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进行观察记录;术后患者随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记录其切口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标准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5.3个月.椎间孔镜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VAS评分、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椎板开窗组(P<0.01);术后疗效及腰椎功能恢复在ODI评分和MacNab标准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恢复明显(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术的疗效优于椎板开窗术疗效.
作者:梁慧;马克;林春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在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外周血涂片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进行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与特点.结果:分别行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后,对照组检出正确率为74.47%;观察组检出正确率为95.74%,观察组检出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8.39,P<0.01).结论:对骨髓增殖性疾病诊断采用血涂片联合骨髓细胞形态活检的检出正确率高于单纯外周血涂片的检出正确率.
作者:赵亚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析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56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对两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14 d及28 d后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颌面肿瘤患者术后应对方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患者应对方式,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MCMQ量表各维度评分及应对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面对应对得分及应对总分明显升高,回避应对得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颌面肿瘤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建立乐观心态,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李慧川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儿童喘息性疾病患儿并随机分组.单药治疗组采用噻托溴铵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硫酸镁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喘息性疾病治疗总有效率;咳嗽症状、喘息、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干预前后患儿C反应蛋白、达峰时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喘息性疾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咳嗽症状、喘息、湿啰音、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单药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C反应蛋白、达峰时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联合治疗组C反应蛋白、达峰时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优于单药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药治疗组在用药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联合治疗组在用药过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结论:硫酸镁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纯噻托溴铵治疗疗效.
作者:席广琼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