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49例

谭鹤长;黄向阳

关键词:鱼胆中毒, 急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鱼胆中毒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观察血液透析组与非血液透析组的平均住院日、尿量正常时间、肾功能恢复时间、病情转归.结果 血液透析组的平均住院日、尿量正常时间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非血液透析组(P<0.01);治愈率明显高于非血液透析组.结论 及时充分的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提高鱼胆中毒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日.
内科杂志相关文献
  • 南宁市3956例公务员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由于人们健康意识增强,注重健康体检以及检查手段的多样化,被发现的脂肪肝病人日益增多.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必要的.现对南宁市3 956例公务员健康体检中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分析,旨在做好脂肪肝的防治工作,报告如下.

    作者:赵红玲;宁加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期前收缩后心肌复极异常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期前收缩后心肌复极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50例期前收缩后心肌复极的变化情况.结果 期前收缩伴心肌复极异常组和无复极异常组,心血管疾病分别为70/80例与58/170例,其中冠心病分别39/80例与18/170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冠心病期前收缩后T波倒置加深、ST段改变、T波改变伴ST段和/或U波异常较其它各疾病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期前收缩后伴心肌复极异常主要见于心血管疾病,可提示为器质性期前收缩,有助于与功能性期前收缩相鉴别,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李杰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

    近3年来我院心内科对有溶栓适应证,无溶栓禁忌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升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肾小球疾病中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的表达

    血管生成为一复杂精密的过程,不仅需要多种生长因子协调作用,还是正、负调节因子之间局部平衡改变的结果.

    作者:容凡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慢性肺心病并发低渗血症58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心病重症并发低渗血症者占半数以上[1],低渗血症出现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并发低渗性脑病常与肺性脑病混淆,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收集分析5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血症的诊治情况,现分析如下.

    作者:钟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水浓缩回输治疗25例肝性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治疗肝性腹水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炎肝硬化19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隐原性肝硬化2例)在基础药物治疗上行腹水浓缩自体回输.治疗前后对病人临床症状,肝肾功、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游离血红蛋白、电解质、肿瘤坏死因子等指标评定;并与同期、同类病人予单纯放腹水及输血浆、白蛋白等传统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比较.结果 腹水浓缩回输技术对于难治性肝硬化腹水患者,能迅速改善压迫症状,改善肝肾功能.采用肝素、抗生素、鲁南欣康、地塞考松、普萘洛尔等预防不良反应,使治疗安全可靠.结论 取材方便,装配简易,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熊华刚;张流;李勇富;杨卫民;关磊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18例的护理

    大咯血是呼吸内科常见急危重症之一.反复大量咯血,病人常出现较为严重的贫血,甚至失血性休克,严重危害病人的身心健康;急性大咯血患者的病死率甚高;而90%以上的咯血源于病变区高度扩张充血的支气管动脉.对缺乏手术条件的急性大咯血或反复咯血患者,在内科治疗无效时,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就成为唯一能控制出血的措施[1].本院从2001年9月至今,对18例大咯血患者施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收到良好的止血效果,止血率达100%.现将手术方法和术中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周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属难治性休克,病死率高达50%.在脓毒性休克中,循环处于扩张状态,血浆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含量降低,机体对儿茶酚胺药物产生抵抗等,常需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易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脓毒性休克的治疗,急需更有效的纠正血管扩张状态,改善组织灌注,升高AVP浓度,提高受体敏感度的治疗措施.

    作者:陶红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应用近况

    众所周知,呼吸系统分上、下呼吸道,其感染按部位亦相应区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

    作者:徐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现的细胞因子,被视为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下游反应元件.研究表明,CTGF具有促有丝分裂、趋化细胞、诱导黏附、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c,ECM)合成等作用,并参与机体组织的创伤修复过程.本文就其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增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老年人呼吸道疾病53例护理观察

    近年来,我们采用沐舒坦行氧气射流雾化吸入治疗老年人呼吸道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小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粘附分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

    肿瘤浸润转移是肿瘤细胞与宿主间复杂、多步骤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胃癌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罗秉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理护理在农村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农村老年患者中的作用,分析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而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选择200例农村老年患者,予以分析心理原因及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 经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态均有改善,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终得以痊愈.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信心,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从而提高疾病的好转率.

    作者:黄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细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防治

    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系指细菌吸附于惰性物体如生物医学材料或机体粘膜表面后,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及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使细菌相互粘连并将其自身克隆聚集缠绕其中形成的膜样物[1].

    作者:孔晋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西地那非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肺动脉高压是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以及原位血栓形成综合所致[1],由此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终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的疾病.

    作者:廖发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珍佛散结合西医治疗62例晚期肝癌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珍佛散结合西医治疗睌期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62例晚期肝癌患者根据病情采用中草药(珍佛散)加放疗、化疗、导管介入治疗,同国内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较.结果 按WHO规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本组病人癌灶控制、生存质量提高、疼痛缓解、生存期延长,优于单纯西医治疗(P<0.01).结论 珍佛散结合西医综合治疗晚期肝癌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宇清;梁善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非语言交流对病人心理护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非语言交流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 运用非语言交流的各种方法对临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出院后电话访问,患者对这种治疗方法均表示满意.结论 合理的非语言交流对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成功的一项重要环节.

    作者:初春梅;贾春颖;孙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应用改良胃管引流自发性气胸86例

    目的 探讨改良胃管引流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8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经改良后的一次性硅胶胃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果 自发性气胸患者86例88次置管引流均一次性成功,仅2例张力性气胸需改换大号流管,2例肺未复张转外科治疗,治愈率达97.7%.结论 胃管改良成胸腔闭式引流管,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容易、痛苦小等特点.

    作者:赖善福;易娇娇;张惠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物标志物与危险分层

    冠心病预后改善的基础是由于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有效的早期风险干预治疗,而一系列有效的早期干预治疗关键在于要求冠心病危险度评估更为准确、更为量化以便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严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糖尿病的社区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对糖尿病防治的效果和意义.方法 对社区69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包括膳食指导、规律运动、用药指导、心理指导和定期随访监测,确立控制治疗目标,采取分级分类管理,根据病人的情况对各指标进行个体量化和评估,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模式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并发症及治疗方面的知识.结果 干预后69例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体重指数(BMI)、血压均值均较干预前有改善,差异是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有目的 、有计划的健康教育,使糖尿病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有了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合理的膳食,规律的服药方法,适宜的运动锻炼等;通过与家属配合,对患者进行持续的监督和促进,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周乐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内科杂志

内科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