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妍
目的::探讨如何能有效降低精神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9名精神科护士设为对照组;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发生针刺伤的3名精神科护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原有管理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组护士采用循环管理( PDCA)模式进行预防针刺伤方面的培训。观察两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和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在护士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测评方面,对照组为92.23%,观察组为97.56%。结论:采用PDCA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系统的针刺伤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确实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作者:刘礼;杨梅;万维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下床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作者:崔力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血脂水平、SAS及SD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TC、TG、LDL-C及血清hs-CRP的水平均高于研究组,且SAS及SDS评分均多于研究组,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肠梗阻导管在肠梗阻患者非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肠梗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肠梗阻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中选择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导管进行基础治疗。评价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导管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基础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腹胀症状的改善情况,经治疗后患者恢复自主排气时间,第一个24 h消化液引流量,24 h腹围缩小程度及放射线腹平片等各项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肠梗阻患者中植入肠梗阻导管进行非手术基础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后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作用。方法:将62例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0例行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32例在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基础上给予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评估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疼痛程度、吗啡累积使用量及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降低,吗啡累积使用量及使用率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无呼吸抑制发生,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及寒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从不同通路降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引起的患者术后痛觉过敏反应。
作者:杨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精神专科医院实施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的效果。方法:选择新上岗护士68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人。对照组护士为非轮转组,观察组护士为轮转组。比较两组护士入科前后自评及他评结果及两组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士在入科1年后除自我评价比较无差异(P>0.05)外,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3.667、8.964;P值均小于0.01),两组护士对培训满意度有显著差异(x2=10.350;P<0.01)。结论:精神专科医院新护士院内轮转培训后的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均优于未轮转培训的新护士。
作者:张丽;宋乃云;张佩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探讨综合多种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保持原有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同时进行6个月综合多种技能训练(包含生活技能训练、学习技能训练及社交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保持原有药物治疗及护理不变,两组患者均进行分组前与6个月后阴性症状量表( SANS)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6个月后阴性症状量表(SANS)各因子分及总分及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各因子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6个月前后两种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采取多种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同时促进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更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衍山;马文华;周之平;胡小平;王娟;施潇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型脑损伤患者应用降温毯引起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将76例重型脑损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系统护理组和传统干预组,每组各38例。系统护理组患者应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传统干预组患者采用传统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冻伤与压疮发生率。结果:系统护理组患者早期压疮与冻伤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脑损伤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或避免由降温毯引起的冻伤或压疮的发生。
作者:梁丽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为潍坊市政府建立起市、县、镇(街)、社区四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于2013年5~7月抽取潍坊市≥18岁居民1200人,采用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问卷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得分的相关因素。结果:实际调查市民1138名,市民575名,农民563名,城市样本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为69.91%,农村样本为63.51%,市民样本知识问卷的答题正确率高于农村样本,且与性别、年龄、教育年限、职业与知识问卷得分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潍坊市城乡居民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基本达到规划要求,应加快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作者:高伟博;葛茂宏;张功法;胥爱萍;董兰;林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同期行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行磁共振成像常规平扫结合扩散加权成像,比较研究对象的正常宫颈与宫颈癌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差异及FIGO分期和平均ADC值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ADC平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宫颈癌患者的平均ADC值,Ⅱa期较Ib、Ⅱb、Ⅲ~Ⅳ期值明显偏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病变中呈高信号,其 ADC 值显著低于正常宫颈,对宫颈癌患者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9例)和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奋乃静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8周,然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态,同时根据患者PANSS的减分率对疗效进行评价;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体质量增加、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震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奋乃静。
作者:金莲玉;刘忠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分析1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患者从服用利培酮0.5 mg/d开始,逐渐增至5 mg/d。用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 BPRS)和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分别评定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经12周给药治疗后,患者有效率为82%。其中显效68例(45.33%),有效55例(36.66%),无效27例(18%)。治疗后BPRS评分为(26±7)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锥体外系症状42例(28%),其中静坐不能24例,嗜睡6例,头晕4例,便秘5例,口干3例。上述不良反应均为中度或轻度。入组患者均有较好的依从性,无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患者的血药浓度与TE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监测患者血药浓度并及时调整,有助于减少或避免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77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9例),除了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外,再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别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明确,安全性较好。
作者:慕经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延续护理,比较二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6个月,两组患者的QLQ-C30量表各领域评分较出院时均有增加,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患者增加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依从性为0级20例、Ⅰ级12例、Ⅱ级5例、Ⅲ级2例和Ⅳ级1例,优于对照组的0级13例、Ⅰ级9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4例,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实施延续护理,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化疗依从性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作者:赵变歌;顾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在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予以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对照组患者予以非置管引流,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愈合情况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层下置管引流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的效果优于非置管引流效果。
作者:王冠;高君;于鸿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分析儿童急性支气管炎的血清过敏原。方法:将87例临床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设为急性支气管炎组,选择87例同期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过敏原。结果:急性支气管炎组患儿的血清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62.07%(54/87),与对照组儿童的血清特异性过敏原阳性率为17.24%(15/87)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与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为屋尘螨/粉尘螨,占比25.29%;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较高的是鳕鱼/龙虾/扇贝、螃蟹、花生,占比分别为13.79%、18.39%、12.64%。结论:儿童急性支气管炎血清过敏原检测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对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晓莉;陶春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对比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行急性胃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胃大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单纯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为100%,两组患者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且术后患者恢复速度快,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安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季铵盐类和含氯消毒剂在手术室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方法:将常规含氯消毒剂(对照组)与季铵盐类消毒剂(试验组)均消毒30 min、1 h、6 h后进行采样监测,比较两组消毒剂的杀菌率和菌落数。结果:消毒30 min、1 h、6 h后采样,两组消毒剂消毒后的菌落数及杀菌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对手术室物表进行消毒,其效果与含氯消毒剂相似。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早期高位直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期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早期高位直肠肿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以直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手术法进行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包括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针对性护理干预等。回顾分析患者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并康复出院。结论:给予双镜联合治疗早期高位直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期护理,可保障患者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杜玮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入住院时即存在Ⅱ度压疮的110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红霉素软膏处理压疮疮面,观察组患者则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洁尔灭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压疮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压疮疮面治疗的显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洁尔灭酊联合红霉素软膏用于Ⅱ度压疮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单纯红霉素软膏。
作者:苑玉侠;李剑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