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进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饮食方案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董雪云;韦瑞丽;陈德凤;莫新少

关键词:结直肠癌, 围手术期, 饮食
摘要:目的 探讨更有利于促进结直肠癌术后康复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方法 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方案组40例,采用改进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结果 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案组患者麻醉前饥渴感发生率少于常规组,前者的术后胰岛素水平低于后者,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早于后者,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上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可以有效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性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38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住院资料.结果 29例行结肠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3例行根治切除一期吻合近段结肠造口,1例行Hartmann术,3例行姑息切除一期吻合,1例行短路术,2例行单纯造口术.发生2例吻合口漏经保守治疗痊愈,切口感染3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老年人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只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根据全身情况及局部条件,合理选择术式,争取行一期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骆元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改良经肛外直肠黏膜下层柱状注射术对Ⅰ、Ⅱ度直肠脱垂疗效的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经肛外直肠黏膜下层柱状注射术对Ⅰ、Ⅱ度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 对60例Ⅰ、Ⅱ度直肠脱垂患者行改良经肛外直肠黏膜下层柱状注射术治疗.结果 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痊愈58例,占96.67% ;好转2例,占3.33%.结论 改良经肛外直肠黏膜下层柱状注射术对Ⅰ、Ⅱ度直肠脱垂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生效快,临床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等优点.

    作者:周泠;钟安朴;罗晓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RPH联合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RPH联合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混合痔130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硬化剂注射术治疗100例(对照组)相比较,观察治愈率、术后疼痛、出血、尿潴留等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在治愈率和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H联合外剥内扎加硬化剂注射术临床效果确切,可以减少Ⅲ、Ⅳ期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闻永;李俊;王悦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治疗慢性肛周湿疹的疗效和复发情况.方法 将80例慢性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局部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混悬液局部封闭治疗.对两组患者皮损变化、瘙痒程度、渗液多少等指标进行比较; 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痊愈率在90%(P<0.01),有效率100%,患者皮损程度、瘙痒、渗液等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过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少,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围刺埋线配合体穴埋线是治疗肛周湿疹的一种有效方法,近期疗效确切,疼痛少、起效快,复发率低,费用低.可重复操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谭红;欧阳小琳;张燕;廖飞玮;冯卫敏;韦春凌;肖倩;覃高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特异性siRNA下调Cr-1基因表达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Cr-1(Cr-1)基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 应用Cr-1 基因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处理结直肠癌SW480细胞后,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Cr-1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软琼脂集落培养试验和Boyden小室模型试验检测癌细胞的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siRNA转染组Cr-1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体外试验发现,Cr-1 siRNA可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集落生长和侵袭能力,且与浓度相关(P<0.05).结论 Cr-1在结直肠癌细胞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Cr-1 siRNA转染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侵袭.

    作者:朱祥;马圭;祁卫东;蒋鹏程;范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三荷包法PPH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三荷包法PPH治疗直肠前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使用三个荷包缝合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直肠前突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切除的黏膜环完整,前壁宽度约5cm,手术后直肠前壁有一定的张力;术后感排便通畅,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40例患者排便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三荷包法PPH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熊秋华;张慧嫦;肖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诊断一般都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肛诊进行诊断,这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手术治疗缺乏相应指导.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检查中的不断运用,大大弥补了这一不足.通过术前选择性进行超声、CT、MRI等相关检查,能对脓肿的位置、大小、分期、分型,甚至对内口的定位等,都有准确的判断,从而可以取得客观、详尽的术前资料,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基于以上认识,现将影像学检查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的应用情况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琴;李华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改良外剥内扎加原位皮瓣留置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段外剥内扎加原位皮瓣留置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加原位皮瓣留置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08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104例(对照组)相比较,观察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指数、并发症等指标,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疼痛指数、平均愈合时间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出血、肛门水肿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黏膜外翻、痔核及赘皮残留、肛门狭窄、肠液外溢等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段外剥内扎加原位皮瓣留置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以提高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朱庆伟;陈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耳穴贴压法治疗肺结核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法治疗肺结核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的疗效.方法 60例肺结核化疗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止吐、护胃治疗,治疗组在应用对照组相同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法.记录两组治疗后第1、7、14 d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以及完全控制率.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化疗后第1、7、14 d胃肠道恶心、呕吐的反应率比较,第1 d两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 d两组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的反应率更少;治疗后第1、7、14 d对照组与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的完全控制率分别为60%与70%、26.67%与53.33%、40%与66.67%.第l d两组完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14 d两组的完全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治疗组的完全控制率更高.结论 耳穴贴压法对控制肺结核患者化疗过程中的肠道反应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泉芳;王威;邹小英;王可;刘丽华;巫艳彬;姚冬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疆100名造口人士生存质量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造口人士的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收集新疆100名造口人士,采用WHOQO1-BREF量表形式了解造口人士生存质量现状.结果 造口人士生存质量四个领域的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11.21±2.64,心理领域10.55±2.58,社会领域14.68±3.12,环境领域12.03±2.14.除环境领域外,均较常模低.造口人士的在职情况、造口自理情况、造口方便程度、造口专科护士的指导、是否参加社会活动、造口花费六个因素与造口人士的生存质量有关.结论 造口人士生存质量普遍较低,主要影响因素为脱离工作岗位、造口不能自理、造口护理不便、未得到专业人士指导、未参与社会活动及造口花费偏高.

    作者:祝利;魏苏艳;龚旭晨;赵婉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弯刀单纯切开术治疗PPH术后吻合环狭窄的临床观察(附2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弯刀单纯切开术治疗PPH术后吻合环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科2004年2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弯刀单纯切开术治疗PPH术后吻合环狭窄21例临床病例.结果 术后超过3个月随访,全部治愈.结论 弯刀单纯切开术治疗PPH术后吻合环狭窄有确切的临床效果,是解决PPH术后吻合环狭窄的可靠途径.

    作者:杨中权;赵英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保肛术联合放、化疗对低位或超低位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保肛术联合放、化疗对低位或超低位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保肛术的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6例(保肛手术组),以及同期行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64例(Miles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以及随访两年复发和死亡情况.结果 保肛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Miles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肛手术组2年后复发率为14.3%,死亡率为23.2%,Miles手术组复发率为14.1%,死亡率为23.4%,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肛手术联合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低位或超低位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与Miles手术并无差异.

    作者:伍炎俊;关子潮;朱淑爱;方万强;司徒升;余建雄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频电刀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高频电刀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采用高频电刀和传统手术刀进行手术操作,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治愈率、复发率分别为12.9±1.8 d、96%、2%和12.6±1.7 d、92%、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水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时,高频电刀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敏;季利江;翁立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改进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饮食方案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更有利于促进结直肠癌术后康复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方法 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方案组40例,采用改进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常规组40例,采用常规围手术期饮食方案.结果 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方案组患者麻醉前饥渴感发生率少于常规组,前者的术后胰岛素水平低于后者,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早于后者,且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上述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饮食方案可以有效减轻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董雪云;韦瑞丽;陈德凤;莫新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侧路剥离痔核内扎上提黏膜并缩减赘皮术治疗女性前位痔的临床观察(附102例报告)

    目的 探讨女性前位痔的手术技巧,减少和治疗女性前位痔术后肛缘水肿,保留正常外观及功能.方法 针对女性前位痔的特点及水肿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对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102例女性前位痔患者进行改良手术及术后观察,在术中和术后做相应的处理.结果 在术中和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女性前位痔手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结论 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治疗女性前位痔术后肛缘水肿,改良传统术式,一次性治疗女性前位痔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陶启冬;石章铁;汪毓敏;曾庆阳;泽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肛门切除直肠巨大腺瘤并直肠完全脱垂1例

    1 病例患者女,64岁,因解黏液血便2年伴肿块及直肠完全脱出半年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血及黏液,未经任何治疗及检查.近半年来黏液血便增加,便次增多,便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需用手托回肛门内,并伴有排便不尽及下坠感,咳嗽、用力甚至站立稍久时直肠亦可脱出,常有黏液流出,肛周皮肤瘙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

    作者:夏绿池;汪传文;陶惠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龄结直肠癌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要点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处理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间收治的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痊愈好转出院123例,围手术期死亡7例,术后并发症35例.结论 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全面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方式,严密的术后监护,积极预防并发症,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的关健.

    作者:韦健贤;李丽;左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临床上有无淋巴结转移是决定结直肠癌患者病理分期、治疗及预后评判的关键因素.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是其具体机制和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松涛;高峰;张鑫;徐明;任彦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刀疣体切除术联合连栀矾溶液坐浴治疗肛门尖锐湿疣34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超声刀疣体切除术联合连栀矾溶液坐浴治疗肛门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 对34例肛门尖锐湿疣患者进行超声刀疣体切除术联合连栀矾溶液坐浴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率88.24%、好转率11.76%、复发率5.88%.结论 正确选用超声刀疣体切除术联合连栀矾溶液坐浴治疗肛门尖锐湿疣具有治愈率高、出血少、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点.

    作者:卿勇;李远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肛门瘙痒症

    目的 介绍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间治疗的85例肛门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全部有效,75例治愈.结论 采取小切口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肛门瘙痒症,方法有效,术后痛苦小,并发症少.

    作者:秦宇伯;梁德森;汪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