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黏膜下脓肿久治未愈并发高位肛瘘1例

陈步强;马丹;陈滟;杨健

关键词:直肠黏膜下, 脓肿, 肛管直肠环, 高位肛瘘, 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切开, 疗效满意, 挂线治疗, 肛瘘患者, 纤维化, 位置, 肛肠, 病灶
摘要:高位肛瘘由于病灶位置已越过肛管直肠环,引起肛管直肠环部分纤维化,是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难点之一[1].目前国内主要以手术切开挂线治疗为主,笔者收治1例因直肠黏膜下脓肿经久不愈导致高位肛瘘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从PPH机制上重新定位其适应证

    国内较多学者致力于PPH的大量应用,有的甚至在从事扩大其适应证的研究,放松了对其治疗机制的科学定位,笔者认为单纯应用PPH治疗痔病其适应证将非常局限,下面将从PPH治疗机制上分析、探讨、重新认识其适应证,以商洽于热衷PPH的同仁.

    作者:刘传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痔5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8年应用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时间为15~30 min,平均20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患者创口疼痛轻微,5例需口服去痛片缓解.50例患者内痔完全回缩肛管内,无便血,治愈率100%.随访1年至1年6个月,50例患者均无复发,无排便困难、肛门狭窄、出血等,肛门外观平整光滑.结论 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符合肛门生理,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疗效满意.

    作者:杨军;孟涛;于周满;须海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ZZ-Ⅱ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ZZ-Ⅱ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用120例患者应用该仪器行混合痔内外分治法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120例患者,3个月后随访,其中治愈109例(90.8%),好转11例(9.2%),有效率10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ZZ-ⅡD型肛肠综合治疗仪治疗混合痔安全有效,电钳可控性好,简单易行,值得基层医院普及开展.

    作者:仲超祥;胡玉超;江飞;杨杰;余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结肠成形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结肠成形术低位直肠或肛管吻合)和对照组42例(结肠与远端直肠或肛管直接吻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控便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肛门功能观察组大便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平均3次/d,对照组平均8.5次/d;术后12个月观察组平均1.5次/d,对照组平均5次/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肠成形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直接吻合组.

    作者:孙玉宝;郭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91例结直肠癌病例资料,采用单凶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研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占肠腔周径、肿瘤大小、大体类型、组织类型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术前血癌胚抗原(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周红见;梁君林;高枫;陈利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95例报告

    目的 探讨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环状混合痔行PPH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效果、并发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8 min(10~25 min);平均住院天数:9 d(8~12 d);术后16 d(12~21 d)可恢复正常工作,患者脱出痔核回缩,排便通畅,肛门创面愈合良好.随访2~4个月,无1例复发.并发症包括:肛门坠痛33例(35%);肛周水肿27例(28%);尿潴留7例(7.3%);大出血2例(2.1%).结论 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但尚需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张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幻肛痛的理论探讨

    肛门直肠(Anorectal Neurosis)是指病人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肛门直肠神经失调而发生的一组症候群.本症是以肛门直肠异常感觉为主诉的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多见于平时精神较紧张多疑、情志不畅、心情急躁或性格内向的人群.主诉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进退,意志转移或暗示治疗症状可缓解[1].

    作者:杨玉刚;杨向东;黑燕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结肠腺癌及正常黏膜mRNA表达谱的构建

    目的 构建结肠腺癌和正常黏膜基因的mRNA表达谱,探讨其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用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方法构建两者的mRNA表达文库,挑选一定数量克隆进行测序,结果用SAGE2000软件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 构建了同一患者结肠正常黏膜和腺癌的SAGE表达文库,软件分析分别获得标签7926和7672个.癌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及与国外先期构建的结肠腺癌SAGE文库相比较其高表达基因之间均存在明显的表达差异.结论 SAGE技术是构建mRNA表达谱的有效方法;结肠腺癌与正常黏膜高表达基因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中国人结肠腺癌的基因表达可能具有自身的特点.

    作者:张小龙;高枫;李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45例距肛缘4~6 cm的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前切除术.术中均采用吻合器技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切缘均无癌细胞残留.发生吻合口漏7例,有3例术后排便功能不全.结论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是可行的,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瞿智祥;宝福洲;王家祝;邓修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直肠黏膜下脓肿久治未愈并发高位肛瘘1例

    高位肛瘘由于病灶位置已越过肛管直肠环,引起肛管直肠环部分纤维化,是肛肠外科手术治疗的难点之一[1].目前国内主要以手术切开挂线治疗为主,笔者收治1例因直肠黏膜下脓肿经久不愈导致高位肛瘘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陈步强;马丹;陈滟;杨健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PPH环形肛管扩张器(CAD33)的改进体会

    笔者从2005年起在我院施行了近1000例PPH术,多次遇到患者由于坐骨结节间距过窄,环形肛管扩张器(CAD33)无法正常置入肛管,从而影响术野充分显露,使手术不能正常进行的情况.

    作者:王连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皮肤切除术合苦参汤坐浴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肛周病变皮肤切除术配合苦参汤坐浴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的疗效.方法 60例慢件肛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肛周病变皮肤切除术配合苦参汤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派瑞松)外涂,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0.0%和13.3%;对照组有效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3.3%和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肛周病变皮肤切除术配合苦参汤坐浴治疗慢性肛门湿疹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须海丰;龚建明;范建明;徐琴;顾俊;杜燕红;乔俊;罗志渊;杨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西散发性结直肠癌DCC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观察广西散发性结直肠癌DCC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常规酚、氯仿法提取7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黏膜组织的DNA.采用PCR-SSCP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DCC基因第4、28、29号外显子突变的情况.结果 73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中,18例201密码子表现为纯合突变型,7例201密码子表现为野生型,48例表现为杂合突变型.另有1例突变发生在第4内含子上.第28、29号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 DCC基因突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的部位、浸润深度、组织病理、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无关.

    作者:龙陈艳;徐艳松;李卫;唐卫中;高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门诊手法治疗单发与多发性儿童直肠息肉136例

    目的 探讨门诊手法治疗单发与多发性儿童直肠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136例单发或多发性、有蒂或亚蒂、不同大小直肠息肉采用门诊手法摘除治疗I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门诊手法治疗单发性儿童直肠息肉,方法简单经济,切实可行,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此法对多发性直肠息肉亦可行.

    作者:吴晖;崔崇伟;李天煜;陈扬华;黄候添;张子恒;戴晨曦;李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肛瘘造影的改进及其对手术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通过使用Ⅱ型血管造影用鞘组,造影前局麻、扩肛,探针适度扩张瘘管,设置齿线标记,提高肛瘘造影的成功率.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初次手术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例行肛瘘造影的择期肛瘘手术,对照组22例未行肛瘘造影手术.术后通过随访统计并对比两组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17例造影成功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复发,造影失败手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4.17%(1/24),对照组手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27.3%(6/22),实验组造影成功率达70.8%.实验组术后复发率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结论 改进后的肛瘘造影方法可以提高肛瘘内口检出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刘朝晖;王实;陈跃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神经核蛋白γ(γ-syn)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直肠癌组织中γ-syn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6例直肠癌组织γ-syn蛋白的表达.同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 86例直肠癌组织中都有γ-syn蛋白的表达(86/86).γ-sy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距肛门距离、术前血清CEA水平之间无相关性;与直肠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直肠癌组织高表达γ-syn蛋白;γ-syn蛋白是直肠癌普遍存在表达的蛋白,可以作为直肠癌的生物标记.

    作者:江滨;张红英;谭妍妍;陈艳妮;徐斐;丁义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盆底损伤和功能退化导致的盆腔脏器脱垂(Pelvie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disease,PFD)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的手术方式是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但这些方法有较高的复发率[1].

    作者:林宏城;任东林;苏丹;彭慧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压丸法干预肛肠术后尿潴留

    目的 探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压丸)法对肛肠手术后尿潴留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0例肛肠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术前给予耳穴贴压法,对照组给予心理诱导、按摩、听水声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发生尿潴留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 耳穴贴压法能有效降低肛门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小,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宋世兵;肖慧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的诊治体会(附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诊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2009年克诊治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1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术后2~3个月伤口完全愈合,2例术后6个月伤口才愈合.随访1年,12例控便功能正常,1例患者控制稀粪便较差,2例失访.结论 克罗恩病合并肛周病变临床中较少见,肛肠科医生临床注意不要误诊和漏诊,治疗并不困难.

    作者:李丹;王万民;孙福堂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直肠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治疗超低位直肠癌临床观察(附1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使用双吻合器技术(DST)在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17例距肛缘4~6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根据直肠指检、结肠镜、盆腔CT等判断直肠癌浸润情况,在不影响根治的前提下,采用直肠拖出、双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手术切除,观察疗效.结果 17例均成功保留了有大便控制的肛门,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中1例局部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证,直肠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傅其兵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