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腺瘤术后肛门坠胀1例

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关键词:硬化注射, 术治疗, 直肠腺瘤, 大便, 排便困难, 腹部, 电子肠镜, 饮食量, 脓血便, 肌紧张, 活动度, 肿块, 症状, 形体, 消瘦, 习惯, 无压, 神志, 黏液, 交界
摘要:患者:男,65岁,因排便困难伴大便习惯改变2年入院.入院症状:神志清,精神可,形体消瘦,大便每天2~3次,大便较细,解出困难,偶伴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便,腹部胀满,饮食量减少.查体:腹部膨隆,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电子肠镜示:距肛缘约12 cm直乙交界处可见一大小约3 cm×4 cm×3 cm大小的肿块,占据肠腔2/3周,质脆,活动度尚可.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痔病术后中西医结合无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应用平衡镇痛的新理念,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痔病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痛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组(B组),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结合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常规治疗组与无痛治疗组的疗效.结果 A组各时点NRS测值均在5分以下,疼痛为轻度疼痛;B组均在7分以上,疼痛为重度疼痛,即止痛效果不满意.A组疼痛度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止痛膏,生肌止痛栓及硝矾洗剂3种中药分别从外用、纳肛、坐浴三个方面结合针灸、西药克泽普术区注射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减轻痔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蒋松涛;李师;高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硬化注射术治疗直肠腺瘤术后肛门坠胀1例

    患者:男,65岁,因排便困难伴大便习惯改变2年入院.入院症状:神志清,精神可,形体消瘦,大便每天2~3次,大便较细,解出困难,偶伴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便,腹部胀满,饮食量减少.查体:腹部膨隆,未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电子肠镜示:距肛缘约12 cm直乙交界处可见一大小约3 cm×4 cm×3 cm大小的肿块,占据肠腔2/3周,质脆,活动度尚可.

    作者:杨向东;岳朝驰;陈小朝;赵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填塞治疗肛瘘50例疗效观察

    目的 寻求一种微创治疗肛瘘的新方法,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0例肛瘘患者采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填塞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50例肛瘘患者中有40例患者获得一期治愈,3例延迟愈合,7例复发,肛瘘治愈率为80%.结论 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治疗肛瘘,具有微创、痛苦轻、疗程短和不损害肛门功能及外形的优势.

    作者:宋维亮;王振军;郑毅;易秉强;彭亚平;杨新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3种手术方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对比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PPH+部分外痔切除和单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00例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PPH+部分外痔切除和单纯外剥内扎术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通过对手术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观察,发现PPH+部分部分外痔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优势明显.结论 PPH+部分外痔切除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主要治疗方案.

    作者:龚治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eckel憩室炎穿孔1例报告

    患者,男,30岁,因右下腹痛8 h入院.既往体健,无溃疡病史及慢性腹痛史. 一周前,患者自诉劳累后出现恶寒发热,无鼻塞、流清涕等症状,且高热反复发作,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及静点抗生素联合治疗5 d后热退、症状消失.之后2 d无任何不适感.

    作者:李升明;武守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生物补片在高位肛瘘内口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前高位肛瘘尤其是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颇为棘手,准确寻找内口和正确处理内口是肛瘘治愈的关键[1].以往对内口的处理,基本采取直接切开、挂线、直接缝合或黏膜瓣推移内口封闭等方法,但往往会造成肛门缺损、畸形和移位,对控便功能(尤其对气体及稀便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闵连永;王业皇;徐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半痔切除治疗重度痔67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半痔切除对重度痔的疗效.方法 在重度痔的手术中运用外剥内扎,半痔切除方法治疗重度痔.结果 67例重度痔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无明显后遗症,随访0.5~1年无复发.结论 半痔切除术在重度痔的治疗中疗效满意,既能消除症状,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晏成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ASAⅡ~Ⅲ级老年性痔微创治疗的疗效观察与评价

    目的 对ASAⅡ~Ⅲ级老年性痔采用3种不同手术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药物治疗无效而采用手术治疗50例,平均年龄73.5岁ASAⅡ~Ⅲ级痔患者的资料.结果 A组采用痔上动脉断流肛垫固定术, B组采用胶圈套扎术,C组采用传统外切内扎术,术后3月随访,便血全部改善,A、B组术后尿潴留、NRS指数等明显低于C组.结论 痔上动脉断流肛垫固定、胶圈套扎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ASAⅡ~Ⅲ级老年人痔,是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并发症少.

    作者:吴彬;孙健;杨文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消痔灵双层注射直肠黏膜瘢痕固定肛门紧缩术治疗直肠脱垂16例

    我科采用消痔灵双层注射直肠黏膜瘢痕固定肛门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16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7例;年龄45~78岁,病程3~18年.均为Ⅲ度直肠脱垂,表现为直肠全层脱出,长度为8~12 cm,肛门松弛,收缩无力.便后需卧位休息,手托复位.

    作者:龚德英;何海军;何学;陈光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治疗高位性肛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和评价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治疗高位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58例高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9例)采用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对照组(129例)采用传统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全开放引流术.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愈合后瘢痕大小等.结果 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创面愈合时间及美观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减底缝合引流术在保持肛门外形、功能及缩短治疗时间上优于高位挂线低位切开全开放引流术.

    作者:廖治先;颜景颖;龚文敬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便秘的药物治疗现状

    <便秘诊治暂行标准>对便秘的定义如下: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主要表现为:①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太困难.②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③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 d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流行病学表明便秘非常常见,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壮年.

    作者:方红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局部注射胃镜润滑胶浆肠道祛泡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局部注射胃镜润滑胶浆溶液肠道祛泡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6例,对照组常规肠道准备的基础上口服胃镜润滑胶浆,治疗组常规肠道准备后电子结肠镜检查中进镜时见有气泡肠腔段注药,在进镜及退镜过程中观察两组间的肠道祛泡效果.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肠道祛泡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结肠镜检查中局部注射胃镜润滑胶浆溶液肠道祛泡效果显著,且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轶;饶正伟;冯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应用阔筋膜直肠前突修补术

    直肠前突(Rectoceie RC)又称阴道后壁膨出其发病率极高,约15%~80%其常见症状为便秘.可是切除前突并不能完全或短期缓解,随即复发.近年来新的研究认为直肠阴道隔的损伤及其连接组织是保证修补成功的关键,应用阔筋膜修补可大大增强直肠阴道隔强度.我院2003~2008年开展阔筋膜直肠前突修补术46例,效果满意.术后无1例复发.现介绍如下.

    作者:许再杰;刘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V型内口缝合切缝术治疗婴幼儿肛瘘28例报告

    我院肛肠外科近年来,应用V型内口缝合、切缝术治疗婴幼儿肛瘘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大4岁,小出生后45日,病程长3.5年,短15 d,术前均有肛周感染,自行破溃或手术切开引流史.

    作者:付树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换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康复新液在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换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35例在术后换药过程中全程使用康复新液外涂和浸黄连纱条引流.结果 治疗组35例在术后疼痛(4.3±2.0),出血(1.4±0.7),分泌物(1.1±0.7),水肿(1.6±0.8)评分和愈合时间(21.0±5.4)d都优于对照组疼痛(5.0±2.2),出血(1.8±0.8),分泌物(1.9±0.7),水肿(2.6±0.7)评分和愈合时间(23.3±0.3)d.结论 肛周脓肿伴糖尿病患者术后换药过程中全程局部使用康复新液确有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减轻水肿,减少分泌物,加速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静国;赵向东;陈小朝;岳朝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瘘管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32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因瘘管走行距离较长,并多弯曲,可伴发多个支管,是肛肠外科较难处理的疾病之一.我科自2004年至今采用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瘘管旷置引流术治疗本病32例,全部治愈.术后3个月~ 4年随诊无复发,肛门功能无影响.结果表明,该术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疗程短,痛苦小,治愈率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国旗;富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置肛管在结肠损伤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结肠损伤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后的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对62例结肠损伤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后患者随机选择了置肛门导管(治疗组)与近端造瘘(对照组)两种治疗方式,并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两组各31例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及无腹腔内感染,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切口感染分别为2例(占6.5%)和4例(占13%);治愈时间分别(12.6±3.2)d和(26.5±4.2)d;住院费用分别为(3133.00±687.00)元和(6500.00±320.00)元,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置肛门导管在治疗结肠损伤一期修补或切除吻合术患者中具有痛苦小、治愈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的特点.

    作者:宋鹏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肛肠病术后太宁膏、太宁栓联合应用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太宁膏、太宁栓联合应用在防治肛肠病术后便秘、疼痛和术区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用太宁膏、太宁栓联合应用换药,对照组用碘伏换药.结果 治疗组在防治肛肠病术后便秘、疼痛和术区出血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肛肠病术后太宁膏、太宁栓联合应用换药能够充分发挥太宁产品优势,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虹玺;李彦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肛管严重狭窄y-v成形术治疗2例报告

    我院肛肠科于2001年4月至2005年12月收治2例肛管严重狭窄并大便失控的患者,经y-v成形手术治愈.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作者:邱睦生;陈素玉;蔡丽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奥沙利铂联合5-FU、LV方案治疗结直肠癌52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L-OPH)联合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用于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奥沙利铂(L-OPH)联合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方案治疗,每月重复1次,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5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6例(11.5%);部分缓解28例(53.8%);近期有效率64.4%.主要不良反应为感觉神经毒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奥沙利铂(L-OPH)联合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结论 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均可耐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作为一种供选择方案.

    作者:付朝江;崔明;莫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