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汤性结肠炎39例临床观察

覃春荣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煎剂灌肠加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与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 将79例病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煎剂加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两组治疗时间与评价标准相同.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愈32例(82.1%)、总有效率为97.5%,较对照组的近期治愈18例(45.0%)、总有效率80.0%为优(P<0.01).结论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使用中药煎剂灌肠加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比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效果好.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贮袋-阴道瘘的诊断和治疗

    贮袋-阴道瘘(Pouch-Vaginal Fistula,PVF)是指位于贮袋与阴道间的病理性通道,是结直肠切除贮袋成形术(restorative proctocolectomy, RPC)后发生于女性的并发症.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因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且非常顽固,手术治疗后易复发,临床处理极为棘手.

    作者:徐慧民;王振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后侧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128例治疗体会

    内括约肌侧切术是治疗持续不缓解的肛裂和高内括约肌静息压性肛裂的标准方法,我院2006~2008年采用经后侧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12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章铁;钟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长效止痛配合手指扩肛治疗肛裂的临床观察

    目的 为开拓微创技术治疗肛裂的新思路.方法 我科采用长效止痛配合手指扩肛治疗肛裂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将140例肛裂患者行长效止痛配合手指扩肛(治疗组72例)和肛裂切除术配合括约肌松解术(对照组68例)进行治疗对比.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肛门疼痛、出血、渗血、肛门控便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及治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长效止痛配合手指扩肛治疗肛裂的方法 操作简便、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不失为治疗各期肛裂的微创方法 .

    作者:李建国;牛婧;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仅次于肺癌[1].低位直肠癌是指位于齿状线8 cm以内直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以往低位直肠癌在切除癌肿肠段行手工吻合时,常遇到术野深、窄、暴露不佳等困难,甚至临时更改手术方式.近几年来由于吻合器的广泛使用,使保肛手术(Dixon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该术式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大多数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福音.我院自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共完成Dixon术31例,现将手术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小切口、多切口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一种疗效确切、并发症和后遗症少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式.方法 将120例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小切口、多切口外剥内扎硬注术;对照组(60例)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后遗症、切口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排尿障碍、疼痛、肛缘水肿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脱落期出血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症肛管直径、肛门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切口愈合时间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多切口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作者:舒洪权;罗云玲;张雷钧;张永锋;钱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浮线对口引流顶端挂线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周脓肿(附50例报告)

    目的 探讨高位后马蹄形肛周脓肿的手术方法 .方法 齿线处内口以下部位完全切开、内口以上部位脓腔顶端挂线,后位切口虚挂橡皮筋对口引流.结果 50例全部治愈,疗程15~35 d,无后遗肛瘘,无肛门失禁、狭窄、畸形、缺损,肛门功能正常.结论 手术一次性成功,避免了二期手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需多次手术痛苦,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肛门功能良好.

    作者:刘庆圣;姜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直肠内充气CT在直肠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直肠内充气CT在直肠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肠癌患者的直肠内充气CT表现,评价直肠内充气CT在直肠癌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直肠内充气CT患者直肠及乙状结肠充分扩张,包绕直肠周围脂肪密度结构,与相对较高密度的肠壁及极低密度肠腔对比清晰.直肠内充气CT对直肠癌TNM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4.6%(44/52),T 分期的准确率为 90.4%(47/52),N 分期的准确率为 86.5%(45/52), M 分期的准确率为98.7%(51/52).结论 直肠内充气CT能够清晰显示直肠癌的大小,形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周围器官关系及远处转移情况,获得清晰的直肠系膜影像学特征.直肠内充气CT与TNM病理分期有较高的一致性,是直肠癌术前诊断与临床分期的重要方法 .

    作者:李伟;刘克生;韩明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吻合器内痔切闭术治疗重度混合痔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采用吻合器内痔切闭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6例重度混合痔患者分为二组,其中72例采用江苏常州医用吻合器做内痔切闭术加外剥术为A组,44例采用传统内扎外剥术治疗为B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平均15 min,住院时间2~5 d,术后疼痛6例,轻度疼痛27例,肛门不适的42例,未出现术后大出血,15例术后1~2 d排便少量滴血,随访半年效果良好.B组:手术时间平均30 min,住院时间8~15 d,术后疼痛24例,轻度疼痛20例,未见术后大出血,术后3~5 d排便滴血的35例.结论 通过两组治疗观察,A组具有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疼痛轻,恢复快,疗程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治愈率100%,而B组6例复发,治愈率86.3%.

    作者:陈映标;庄映如;陈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骶神经刺激治疗慢性特发性肛门痛是否有效?

    背景慢性特发性肛门痛是一常见良性症状,病因尚不清楚,传统治疗常无效,本研究对骶神经刺激治疗慢性特发性肛门痛的效果作一分析.

    作者:龚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双吻合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附20例报告)

    目的 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使用双吻合器技术 (double stapling technique,DST)在保肛手术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距肛缘4~6 cm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直肠指检、结肠镜、盆腔增强CT等判断直肠癌浸润情况,在不影响根治的情况下,使用双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1例(5%),其中吻合口无复发,盆腔复发1例(5%).结论 严格掌握适应症,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使用双吻合器技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俞春波;宋伟平;汤兰顺;陈尚送;郭晓雷;平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经腹及肛门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3例

    目的 探讨经腹部及肛门切除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3例肿瘤距齿状线1.5~3 cm的低位直肠癌经腹部及肛门切除保肛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术后随访率为100%(23/23),中位随访时间为4.8年.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4.35%),未发生大便失禁.术后5年局部复发率4.35%.术后5年生存率69.57%.结论 经腹部及肛门切除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既能保存良好的肛门排便功能,又不降低5年生存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式.

    作者:覃小雄;黄恒艺;岑国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12例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的原因,探讨早期诊断、预防误诊的方法 .方法 对误诊为阑尾炎的回盲部肿瘤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回盲部肿瘤患者误诊为阑尾炎而行急诊手术.结论 对表现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有贫血、消瘦、大便潜血阳性的中老年患者,应警惕有回盲部肿瘤的可能,回盲部肿瘤可能以阑尾炎为首发病症.

    作者:卢福明;赵忠新;李凯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粪钙卫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粪钙卫蛋白检测作为一种无创性方法 用于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UC患者72例,60例经结肠镜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留取结肠镜检查后1周内的粪便样本10 g,采用ELISA方法 进行粪钙卫蛋白检测,对19例活动期3级患者实施随访,监测粪钙卫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①粪钙卫蛋白水平差异在UC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组与缓解期组及活动期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597.2 μg/g vs 7.9 μg/g,6.7μg/g,P<0.01).②活动期1级(109.5 μg/g)、2级(587.9 μg/g)和3级(1331.6 μg/g)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粪钙卫蛋白水平与UC内镜分级显著相关(r=0.89,P<0.01),19例UC活动期3级患者经治疗后至缓解期,粪钙卫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其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78.5 μg/g vs 8.7 μg/g,P<0.01).结论 粪钙卫蛋白水平可以较准确地反映UC患者所处不同时期(活动期或缓解期)以及活动期的不同严重程度(活动期1.2.3级),能较好地应用于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并指导用药.

    作者:余剑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直肠外科术前快速肠道准备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观点认为[1,2],传统的肠道准备对患者的内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寻找一种低干预、微反应的肠道准备方法成为现代消化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简化快速的肠道准备方式由于具有更短的禁食时间、更小的副作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肠道准备的许多不足,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3],成为当今结直肠外科发展的方向.快速肠道准备是指从开始做肠道准备到进行手术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4 h,包括术前1 d的机械肠道准备或不做肠道准备.本文将对结直肠外科术前快速肠道准备的发展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汪晓东;赖玮婧;肖凌;李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的临床观察(附1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在治疗痔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多普勒超声痔动脉结扎仪对11例有内痔及内痔出血为主的混合痔施行手术治疗.结果 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随访2周至3个月,无复发和大便失禁.结论 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具有安全、有效、术后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点,它满足了低侵袭性外科手术的要求.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孙志勇;孙巍;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汤性结肠炎39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煎剂灌肠加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与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治疗效果比较.方法 将79例病例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煎剂加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两组治疗时间与评价标准相同.结果 观察组近期治愈32例(82.1%)、总有效率为97.5%,较对照组的近期治愈18例(45.0%)、总有效率80.0%为优(P<0.01).结论 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使用中药煎剂灌肠加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比单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效果好.

    作者:覃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PH治疗重度痔病体会(附216例报告)

    痔是人类常见的疾病,有时会导致患者严重痛苦.部分病人需要外科治疗干预才能缓解.我院治疗痔病主要采用注射、激光、肛肠治疗仪、外剥内扎等方法.自2003年10月起开展痔上直肠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治疗重度痔21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胜祖;王劲;黎柏峰;刘细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术前检查复杂肛旁脓肿、肛瘘86例的观察

    目的 总结超声检查在复杂肛旁脓肿、肛瘘中的优缺点.方法 对肛旁脓肿72例,肛瘘合并肛旁脓肿形成14例的超声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手术结果 进行对比.结果 86例脓肿与手术结果 吻合率达91.9%,漏诊率仅5.8%,瘘管的吻合率较低,仅为21.5%.结论 B超术前检查,为临床诊断、手术根治术有较好参考价值.

    作者:罗艳娣;郑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BALB/c鼠肝脏枯否细胞不同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

    目的 建立简便易行,存活好、产量和纯度高,稳定的枯否细胞(Kupffer Cell, KC)分离培养方法 .方法 根据酶消化时间不同和裂解红细胞的方法 在酶消化之后和之前分方法 Ⅰ和方法 Ⅱ.分别运用0.1%的Ⅱ型胶原酶、0.05%链酶蛋白酶E和0.005%DnaseⅠ在不同方法 中离体消化肝组织并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提取KC,通过吞噬实验观察鉴定KC.结果 方法 Ⅰ和方法 Ⅱ中KC的数量分别是(0.71±0.21)×107/g和(0.96±0.20) ×107/g,细胞贴壁率分别40.1%、45.1%.用0.4%台盼蓝染色鉴定,存活率分别为90%、95%.吞噬实验发现,细胞纯度分别为90%、95%.结论 结合碾磨筛网滤过降低酶作用时间并在酶消化之前裂解红细胞分离提取枯否细胞具有存活好产量纯度高的优点.

    作者:柳俊刚;高枫;张森;杨剑锋;刘传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谈采用一次性内括约肌切开术一期治疗高位肛周脓肿

    高位肛周脓肿是指病灶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由于位置在肛直环以上,加之本病为肛肠科急、重症,如感染不及时控制易引起脓毒血症和败血症的危险,所以如何一期根治并保护肛直环一直是术者探索的方向.

    作者:傅其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