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启;梁小波;张鑫;王立春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腹腔内CE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4年3月,收集在日本爱知癌症中心手术107例结直肠癌病例的腹腔冲洗液,每个样本的cDNA应用随机引物合成,并在罗氏的实时荧光定量PCR(LightCycler)上进行定量分析.每个样本同时进行常规细胞学检查.所有病例术后经过平均为1年的随访.结果:CEA mRNA的阳性率和水平均与肿瘤的侵润度(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在一个合理界定值上,CEA和CK-20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均为100%和100%,而常规的细胞学检查则为33%和100%.结论:CEA定量分析是检测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敏感和特异的方法,CEA mRNA水平的异常与术后的无瘤生存率显著相关.其临床意义有待于更长期的随访结果.
作者:钱俊;郑树;钱俊;李德川;中西速夫;金光幸秀;平井孝;加藤知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环状混合痔是肛肠科的难治性疾病,基于现代痔治疗的重要原则为保护肛垫.使病理性肥大、移位的肛垫恢复正常[1].依据吻合器治疗痔的设计原理,2005~2006年我们设计采用保留肛垫痔上黏膜注扎外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取得满意的近远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晖;虞洁薇;杨文宏;孙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肠癌外科成立于1973年,是国内早成立的大肠癌诊治专科.每年收治结、直肠癌病人700余例,是浙江省大肠癌临床诊治中心,也是国内主要的大肠癌临床治疗基地之一.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复方角菜酸脂乳膏对肛瘘和肛周脓肿术后治疗的效果,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换药药物.方法:将188例后位单纯性肛瘘或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复方角菜酸脂乳膏治疗组和中药换药对照组,对其愈合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复方角菜酸脂乳膏在肛瘘或肛周脓肿术后伤口的促进愈合和减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优于传统中药换药(P<0.01).结论:复方角菜酸脂乳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肛瘘和肛周脓肿术后换药药物,尤其在纤维增殖期(中期)、上皮覆盖期(后期)作用明显,具有明显的镇痛、促进愈合作用,并有效防止湿疹的出现.
作者:张波;安洪达;贾瑞刚;毛宽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直肠前突实际上是多指女性直肠前壁和阴道后壁之间肌层组织薄弱,引起直肠前壁向阴道突出形成的一个疝囊,患者常常大便滞留此处而感到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等症状,是出口梗阻型便秘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往对中度以上的直肠前突采用经阴道或经肛门行直肠前突的修补术,其手术时间长,常常疗效不确定.我院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采用上海六厂生产的痔上黏膜环切吻合器对15例女性患者行PPH术式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满意.
作者:林军;方咏;李志国;钟博珍;杨燕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患者,女,65岁.大便困难并带血就诊,查体肛管见一肿物,2 cm×1.5 cm×1.5 cm大小,灰褐色.切除送检.
作者:黄金彪;唐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的保肛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距肛门3~4 cm的超低位直肠癌56例.在不影响根治的前提下,选择35例实施根治性切除保肛并经肛吻合手术,另21例实施了Miles手术.结果:保肛手术组:3年以上无瘤生存25例(71.4%);控便情况:全部患者在术后半年内不满意;28例(80%)在术后6~12个月仍不满意,12个月以后基本满意;5例(14.3%)在术后6~12个月基本满意,12个月以后满意.Miles手术组:3年以上无瘤生存15例(71.4%).结论:对距肛门3~4 cm的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不影响根治的前提下,能完成保肛超低位切除经肛吻合手术;虽控便能力减低,但在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与Miles手术相比仍体现出显著的优越性.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无差异.
作者:屈跃岩;周保军;鑑敬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痔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出血、疼痛和脱出为主.常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硬化剂注射、胶圈套扎、热凝固法、冷冻疗法、激光和手术等,而且有一定的创伤性.不受患者欢迎,根据何明清《肛肠科临床诊断》中医内治法的理论[1],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运用清热祛风利湿的方法对内痔68例进行辩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昌谋;赵枫;黄燕;覃安强;郭俊宇;黄甫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有效微创的新型治疗方法,1996年被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床,近10年来广泛应用在肺癌、食管癌、膀胱癌、胃癌等肿瘤性疾病和Barrett食管炎、鲜红斑痣、顽固性皮肤病等非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疗效.本文就其对细胞死亡作用机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在结直肠肛门外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以了解近期进展.
作者:甘嘉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肛门坠胀是肛肠科疑难病症之一,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多个系统疾病引起的一个症状.患者常感觉肛门坠胀难忍,有时放射到腰骶、臀部及大腿,可伴有里急后重、便意频繁.常常发作反复迁延,轻则数日,重则数月数年,久治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小峰;余苏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肛瘘病因肛腺感染是肛瘘形成的原因.Chiari(1878)第一个提出肌间腺体与肛瘘的关系.Johnson(1914)第一个详细描述肛腺的解剖.Lockhart-Mummery提出肛腺感染是肠道细菌引起肛周脓肿的原因.Parks认为极大多数肛瘘是感染的肛门腺引起的.Morgan提出感染是从肛管沿纵肌纤维扩散到肛管直肠周围形成脓肿和肛瘘.Hiller认为细菌穿透黏膜下层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到血供差的肛管直肠周围脂肪组织形成脓肿和肛瘘.Kratzer and Dockerty认为肛管50%有腺管,其中33%穿透内括约肌,而分泌黏液的细胞占腺管10%,他们认为多数腺管的开口位于肛管的后侧(可能是肛瘘内口位于肛管后侧的原因).Parks也认为肛腺并不是沿肛管平均分布的.而且大多数学者认为肛腺开口于肛隐窝,偶有腺管开口于齿线稍高水平.
作者:邵万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12月开展PPH术治疗重度内痔46例,其中1例发生术后继发性大出血,予以麻醉后缝扎止血后痊愈出院.现就其出血原因及出血后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余龙龙;陈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30例延误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6月因结直肠癌或其他原因先后两次在我院住院治疗,终诊断结直肠癌患者30例.结果:便血18例,误诊直肠息肉10例,痔6例,慢性结肠炎2例.上腹痛6例,误诊胆囊结石、胆囊炎4例、急性胰腺炎2例.贫血2例,诊断缺铁性贫血.直肠癌侵及膀胱引起血尿1例,诊断前列腺增生.因腹泻诊断急性肠炎1例.其他原因住院2例.两次入院间隔时间1月至12个月,平均6个月.行根治手术22例,姑息手术5例,3例未作手术.随访有5例死亡,其平均生存期6个月.结论:结直肠癌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直肠息肉、结肠炎、痔疮、胆囊结石、胆囊炎等,临床工作中应注意病史搜集,对不明原因贫血、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提高警惕,对高危人群应行全结肠镜检筛查并积极治疗结直肠腺瘤.
作者:陈坚;周家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糜蛋白酶在肛瘘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和机理.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随机抽选的78例肛瘘手术病人,分为治疗组(用糜蛋白酶组)和对照组(用雷氟奴尔纱条)各39例,分别观察术后创面换药疼痛和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糜蛋白酶要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无瘢痕过度生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岑建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瘘性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对我科从1999~2006年间采用一期根治术治疗68例瘘性肛周脓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全部一次治愈,无一例复发,无出现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瘘性肛周脓肿行一期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它能避免二次手术,缩短疗程,降低术后脓肿的复发和肛瘘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陈飞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位居第四的恶性肿瘤.2002年全球结直肠癌共发生约100万例,死亡53万例.在美国,结肠癌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中是第二大致死疾病.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据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上升至第2位或第3位.目前结肠镜对结直肠癌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但由于费用较高、患者痛苦较大和操作要求高等原因降低了患者愿意做该项检查的程度,致使很多患者拖到晚期.肿瘤标志物:具有微创,检测方便,费用低,便于普查等优点,可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诊断、判断预后、治疗监测等,但目前还没找到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当前肿瘤标志物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结直肠癌肿瘤标记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华;肖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造口术术前定位对患者术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的影响.方法:对11例直肠癌根治术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术患者进行术前定位,术后随访.结果:造口内陷狭窄2例,造口旁疝1例,造口皮炎1例.结论:术前造口定位使实际造口位置适宜,便于患者术后的正常生活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外科医师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是制作一个位置适当,没有任何并发症的造口.
作者:赵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CONTOUR在双吻合器技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在低位直肠癌中应用的90例CONTOUR和219例XF进行双吻合器技术的比较.结果:CONTOUR组保肛率(57.8%)优于XF组(44.7%);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两组无差异.结论:CONTOUR不增加并发症,能提高保肛率,是双吻合器技术中XF很好的替代产品.
作者:白文启;梁小波;张鑫;王立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科自1995年以来,在肛肠门诊开展应用电离子手术治疗机代替手术刀,共治疗门诊病例3 350例,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兆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吻合器切闭直肠黏膜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确诊为直肠黏膜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局麻下行吻合切闭术,对照组在局麻下行二氧化碳激光碳化切除术,两组术后均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0.95%(38/47),复发率19.2%;对照组治愈率为61.11%,复发率38.9%,P<0.05.结论:应用吻合器切闭术治疗直肠黏膜尖锐湿疣疗效满意.
作者:潘洪高;党永庆;陈月媛;许慧红;梁春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