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的评价(附6例报告)

韦平余;李凤苍;周少波

关键词:骶前静脉丛大出血, Foley尿管, 止血
摘要:目的:评价直肠癌根治术中用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MPVP)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995~2005年用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骶前大出血中全部用Foley尿管气囊压迫控制出血,术中出血量为800~1 700 mL,Foley尿管于术后4 d拔除3例,5 d 1例,6 d 2例,均无再出血,会阴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Foley尿管气囊压迫治疗骶前静脉丛大出血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一期手术治疗23例体会

    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的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患者23例,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盛华;梁涛;伍文义;容宽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肛裂后切扩与侧切术式选择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肛裂后切扩与侧切术式疗效,为临床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300裂肛裂患者,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其中170例采用后位切扩术,130例采用侧切术.结果:后切扩术组肛裂治愈率为98%,好转率2%,总有效率100%,侧切术治愈率为95%,好转率5%,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后切扩愈合时间(14~17)d,平均15 d;侧切扩愈合时间(12~15)d,平均13.5 d.结论:慢性肛裂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治疗方案个体化,均能达到同样疗效.

    作者:孙德礼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50例

    对于慢性肛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5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赵义瑞;史路路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原发性结直肠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肠道淋巴瘤是常见的结外型淋巴瘤,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尤其少见,发病率是小肠的1/2,仅占全部结肠恶性肿瘤的0.2%~0.65%,其中以盲肠部位稍多[1].苟昭映等[2]报道大肠恶性淋巴瘤占所有大肠恶性肿瘤的2.51%(21/836).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肛肠外科共收治结肠恶性肿瘤2 682例,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8例,占0.30%:肠镜室行结肠镜检查30 668人次中活检确诊10例,占0.0033%.

    作者:胡薇;喻德洪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肠运输试验应用常规

    结肠运输试验是检查结肠传输功能的主要方法,在便秘的病因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检查简便易行,但要使之成为临床可信赖的检查也并非易事.十几年来,笔者经手结肠运输试验600余例,经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常规,分受检者和医师两个方面共8条注意事项.现介绍于后,供讨论和参考.

    作者:汪志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分段内扎痔间沟切口梯形皮瓣缝合术治疗环行痔

    环状混合痔在痔手术中一直是难度较高的手术,目前,国内关于环行痔的治疗方法颇多,疗效各异,其中不乏有很多理想的成型的手术方法.我院自2000~2005年采用内痔分段错位结扎,外痔痔间沟放射状切口梯形皮瓣游离缝合术治疗环行混合痔1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侯绪春;于俊洲;张佳媛;韩松;葛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中P-gp、GST-π、TopoⅡ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酶Ⅱ(Topo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upervisionTM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43/67),59.7%(40/67)和61.2%(41/67).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病部位、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对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判断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华;张灿云;王化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2例

    目的:为了探索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疗效.方法:设立治疗组72例行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对照组62例行分段剥扎术.术后观察愈合时间、残留混合痔、须再次手术或修剪、皮桥水肿、肛门狭窄或变形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时间短,并发症少.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果显示,分段剥扎加弧形切除缝合术手术简单,疗效确切,不失为一种治疗环状混合痔的好术式.

    作者:秦建平;胡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10例前壁型内痔分析

    痔病是临床常见病,占肛肠疾病比率很大,我国1977年统计报告发病率为46.1%,且很多资料表明,其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但性别比大致相仿[1].2004年9月至2005年10月期间,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有一部分痔属前壁型,较为单纯、孤立,通过文献检索,未能找到相关报道,因其治疗上有其相对的特点,故而对这一部分病例进行总结、报告,供同行参阅.

    作者:蒋守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估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法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 例诊断为单纯性高位肛瘘患者采用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法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全部治愈,未出现肛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及局部大瘢痕形成等并发症.结论:近端切开挂线远端旷置引流法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可取得满意疗效,并能有效减少手术后遗症.

    作者:杜刚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居第四位.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高,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效果是改善结直肠癌预后的关键.

    作者:傅仲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龄结直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延长,我国人口老年化,高龄结直肠癌的患者也日趋增多.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对70岁以上98例结直肠癌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甄运寰;鞠冬阳;张汝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硬化剂吻合器镇痛剂联合应用治疗Ⅲ-Ⅳ期痔

    目的:介绍一种硬化剂、吻合器、镇痛剂联合应用治疗Ⅲ-Ⅳ期痔方法.方法:采用硬化剂注射、吻合器痔切除和长效镇痛剂局部注射联合治疗Ⅲ-Ⅳ期痔18例.结果:1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20 min,切除后吻合处向上回缩良好.无局部感染和术后出血.随访2个月至12个月,排便时无痔核外翻,无肛门狭窄,失禁,排便功能满意.结论:硬化剂、吻合器、镇痛剂联合应用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康复快的治疗Ⅲ、Ⅳ期痔的方法,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作者:周建平;袁联文;舒国顺;刘栋才;周家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加括约肌切断术治疗环形混合痔临床观察(附76例临床报告)

    目的:为了探讨一种合理的环形混合痔的手术方法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39例环行混合痔随机分为治疗组(外剥内扎+括约肌切断术)76例和对照组(单纯外剥内扎术)63例.对其术后疼痛等7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两组均一次手术治愈,两组间疗效及伤口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无大出血、肛门失禁等严重并发症,但治疗组术后伤口疼痛、创缘水肿、残留皮赘、肛门狭窄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肛门外形美观,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春雨;聂敏;王军;吕天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形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环形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进行PPH术(A组)和外剥内扎术(B组).术后观察治愈时间、疼痛指数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者均痊愈,但疼痛与便后疼痛指数、痊愈时间等方面,PPH术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结论:PPH术治疗环形混合痔明显优于外剥内扎术组.

    作者:梁健雄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CO2激光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

    肛周尖锐湿疣(A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皮肤黏膜病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我科于2004~2005年对58例ACA患者采用以CO2激光手术为主的综合疗法,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旭;金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氯胺酮致肛门病手术患者过敏性休克1例

    患儿,女,6岁,体重21 kg.因肛门瘘管半年,拟在静脉复合麻下行肛门瘘管切开引流术.患儿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王爱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复杂性肛瘘换药处理的体会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近年来,由于失治误治等因素,我科收治的复杂性肛瘘的病例逐渐增多.针对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病程较长的缺点,1998年以来我科采用内口截根、皮桥旷置术[1]治疗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500余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术后创面换药处理是否得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翁霞惠;徐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80例为治疗组,与常规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外剥内扎加皮桥整形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杜刚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侧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180例临床观察

    治疗陈旧性肛裂目前多用侧切法,而侧切法多见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法和肛管皮下切断法.我院2001~2005年采用皮下潜行切断内括约肌法治疗陈旧性肛裂18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海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