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产的法医学鉴定

罗伟;缑元斌;王兵;刘勇;范钧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 流产, 法医学鉴定
摘要:1概述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为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为早期流产;发生在12周至不足28周者为晚期流产¨].按流产的原因不同,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两大类.由于母体疾病或胎儿发育不良等因素致妊娠终止者为自然流产.自然流产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以上为早期流产[2].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占早期流产的50%~60%.机械或药物等人为因素终止妊娠者为人工流产.将以实施计划生育或为妇女保健、疾病治疗为目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由医疗单位有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实施的流产成为合法的人工流产.报有某种特殊目的(敲诈、勒索等)或由于害怕暴露真相,由非医务人员或妇产科专业人员,甚至妊娠者本人自己秘密进行的流产为非法的人工流产.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眼外伤与疾病并存法医学鉴定1例分析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刘某,男,57岁.某监狱服刑人员,2012年7月21日因琐事,被他人用木棍击伤左眼部,后因左眼疼痛、无光感,转至某市多个医院就诊.2012年10月23日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右眼视力0.8.2013年1月9日行左眼抗青光眼手术,术前检查右眼视力下降至0.2.经调查,刘某伤前双眼视力正常.办案部门委托对其进行伤情程度和伤残等级鉴定.

    作者:胡宏远;张平;宗楠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流产的法医学鉴定

    1概述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妊娠者称为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12周以前者为早期流产;发生在12周至不足28周者为晚期流产¨].按流产的原因不同,流产又分为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两大类.由于母体疾病或胎儿发育不良等因素致妊娠终止者为自然流产.自然流产占全部妊娠的10%~15%,其中80%以上为早期流产[2].常见原因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占早期流产的50%~60%.机械或药物等人为因素终止妊娠者为人工流产.将以实施计划生育或为妇女保健、疾病治疗为目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由医疗单位有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实施的流产成为合法的人工流产.报有某种特殊目的(敲诈、勒索等)或由于害怕暴露真相,由非医务人员或妇产科专业人员,甚至妊娠者本人自己秘密进行的流产为非法的人工流产.

    作者:罗伟;缑元斌;王兵;刘勇;范钧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法医学鉴定1例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是颅脑损伤后出现的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它可发生在颅脑外伤的当时,也可发生在颅脑外伤之后的迁延恢复期,发生率占颅脑外伤的1.16%~10%[1],但是在道路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中,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 toma,CSDH)较为少见,现将鉴定中所见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刘青青;余家树;胡祖平;程刚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家庭暴力致儿童死亡1例

    1案例资料2013年1月24日,在某村的废弃灌溉渠内发现一女童尸体.尸体手臂上身与头一起装在蓝紫色条纹编织袋中;下身外露赤裸,一件粉红色的童装外衣包裹在脚踝处.打开编织袋发现尸体头部包裹一块白色枕套.上身毛衣及内衣沾染大量呕吐物,粉色外衣口袋内发现有小牙膏.尸长103cm,全身尸僵已缓解,背部及四肢未受压处暗红色尸斑;面部大面积皮下出血,颜色深浅不一;右眼球结膜充血,广泛性头皮下血肿;四肢躯干存在大量点、片状表皮剥脱及皮下出血,颜色深浅不一;大小便失禁.

    作者:王兵;缑元斌;刘勇;罗伟;范钧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16例外伤后流产的法医学分析

    外伤后流产在法医检案中碰到较少,一但碰到往往比较难鉴定.本文作者收集2009 ~ 2013年16例外伤后流产的伤情鉴定资料,详细分析其损伤方式、损伤程度以及外伤与流产之间的关系.1案例资料本组案例,伤者年龄小17岁,大35岁.其中17~ 20岁2例,21-30岁10例,31~35岁4例.其中伤前有一次流产史6例,有习惯性流产史3例.

    作者:卢从顺;束长宝;刘长武;吴泽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87例上肢神经损伤法医学鉴定分析

    上肢神经损伤在伤害案件中比较常见.本文收集87例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的鉴定资料,就其不同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外伤性上肢神经损伤的鉴定方法和依据.1案例资料87例上肢神经损伤资料取自2009年至2012年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案例.男性伤者84例,年龄15~68岁;女性伤者3例,年龄29~ 42岁.刀砍伤68例(78%),玻璃割伤13例(15%),铁棒打击4例(4.5%),撞击伤2例(2.5%).致伤部位与受损神经分布见表1.

    作者:张阳;张晓雷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非法行医致人死亡案件鉴定有关问题探讨

    近年来,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人员职业门槛高、正规医疗单位费用贵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监管不力等原因,造成各地城乡均不同程度存在着非法行医群体,在非法行医过程中出现死亡案件也屡见不鲜.对这类案件如果处置不力,解决不当,极易导致当事人亲属上访,甚至抬尸闹访.要处置好此类案件,不论从卫生行政处罚的立场出发,还是从刑事打击的角度考量,首先要厘清非法行医行为与病患者死亡之间有无联系,是何种关系,这必然涉及到鉴定问题.笔者通过亲身经办一起此类案件,体会到这类案件鉴定所涉法律和技术问题众多,现结合国内文献做如下探讨,不足之处,望法律专家和同行斧正.

    作者:杨洪尚;刘建国;秦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浅议医疗损害鉴定

    《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实施,其取消了医疗纠纷中对医方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除医疗产品责任(适用产品责任)和医疗机构违背基本的道德(适用无过错责任)外,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规则.由于医疗机构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手段,并占有全套病历资料,在证据的掌控上具有明显优势.患方为了弥补医疗专业知识欠缺、有效证据不足的劣势,只有寻求医疗损害鉴定这个途径.因而出现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数量陡增.因此,进一步规范医疗损害鉴定,使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是服务群众,创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作者:姚恒江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浅析鉴定人出庭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年1月1日起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出庭质证是每一位鉴定人必须面对的事情,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浅析鉴定人出庭质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鉴定人出庭质证存在的问题(1)心理准备不足.虽然鉴定人出庭质证是鉴定人的一项工作和义务,但实际工作中出庭质证的案件还是少数.在鉴定中没有意识到要出庭质证,故而在受理案件时对材料的收集、程序的把握上不严谨,导致出庭质证时匆忙上阵,心里没底.(2)知识储备不足.有些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多由医疗机构转岗而从事司法鉴定工作,法医专业知识差.(3)出庭经验不足.大多数鉴定人法庭经验不足,甚至是零,面对经验丰富的辩护人、公诉人,无从应对.(4)鉴定人出庭制度不完善.新《刑事诉讼法》诸条款分别对鉴定意见的性质、鉴定工作、鉴定人出庭质证、鉴定人在诉讼中的保护、鉴定人出庭的费用等有关鉴定事项进行了规定,但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给鉴定人出庭质证增加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作者:袁银娣;陈敏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眼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眼是人体重要的暴露感觉器官,也是人体组织精密、脆弱的器官,易遭受直接或间接暴力,导致视功能障碍.本文作者就眼损伤的特点及法医学鉴定进行总结和分析.眼损伤分为机械性损伤(擦伤、挫伤、穿孔、异物等)、非机械性损伤(烧伤、化学、辐射等).外伤后导致眼球解剖学结构被破坏,失去正常视觉功能的案件,具备了视力障碍的病理学基础.通过伤后就诊记录,如入院时眼科检查记录、手术记录,可以得到眼球损伤的客观指征.另外,眼球外伤后结构完整,眼球内部结构损害形成的视力障碍,则需要分析眼损伤与视力障碍的关系.细致的眼科检查是法医鉴定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作者:刁立江;刘春芳;刘大伟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鼻部及双侧颌面部作为人体暴露、突出部位,经常成为暴力侵害的部位,很容易在受到重击时发生骨折.本文报道3例鼻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案件,供同仁参考.1案例资料例1 王某,男,20岁.2012年12月7日,被拳击中鼻部后,X线侧位片示鼻骨骨折但未见明显错位,鼻骨CT扫描见右侧鼻骨粉碎性骨折.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例2李某,男,29岁.2013年1月7日,被人打伤头面部后,鼻部疼痛及出血,鼻腔内可见血痂,未见活动性出血;X线侧位片示鼻骨骨折并明显移位.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

    作者:邓德锐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法医如何认识外科医疗事故的术前防范要点

    在当今的社会中,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现,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突出矛盾之一,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在众多的医疗纠纷中,外科的医疗纠纷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外科医疗纠纷的出现,对于缓解医患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林子清;李树;秦治家;辛彩瑞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胸腹损伤剖胸与剖腹术后的法医学鉴定分析5例

    胸腹损伤影响因素很多.本文笔者对5例胸腹损伤剖胸、剖腹术后鉴定的案例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1案例资料案例1 2013年2月22日,曾某在酒吧被人用刀和啤酒瓶殴打刺伤,医院诊断:轻型脑伤、头皮裂伤、肺挫伤、右侧血气胸、第5肋骨折、左上肢鹰嘴骨折、全身多处皮肤裂伤.查体:T35.5℃P91次/minR30次/min BP120/98mmHg,嗜睡,查体不合作,双瞳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肩胛骨下一4cm伤口,左背部11肋骨下1cm处一斜形伤口长约6cm,伤口较深,可探及肋骨深及内脏,有气体间断排出.

    作者:张嘉陵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鉴定人出庭质证的注意事项

    笔者现将法医鉴定人出庭的一些注意事项介绍如下,供法医同仁出庭时借鉴.1 鉴定人出庭前应注意的问题1.1 全面回顾鉴定意见的出具过程鉴定人出庭质证是鉴定人全面阐述个人观点及鉴定意见如何得出的过程,也是让非专业人员包括合议庭成员在很短时间内,消除疑虑、认知鉴定结论的过程.因此鉴定人出庭前要准备充分,首先是调取相关案件卷宗,根据卷宗材料重新进行审查,发现有误时,需查找原因,立即向鉴定机构领导汇报,商讨补救措施.

    作者:史肖倩;霍家润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试论临床医学诊断与法医临床学诊断

    临床医学诊断与法医临床学诊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医临床学诊断是鉴定人在全面了解伤者受伤经过的基础上,对伤者就诊期间的病历资料及法医临床学检验等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伤情鉴定的精华、核心,要求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作者:申立;金晓虎;高明;伏建斌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59例骨盆骨折的伤残评定分析

    现行GB 18667-200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以下简称《道标》)中涉及骨盆骨折的条款包括骨盆骨折畸形愈合、骨盆骨折严重畸形愈合、骨盆倾斜致双下肢不等长、骨盆严重畸形破坏女性产道四个方面,但对上述情形没有明确释义,因此在实践中较难把握,形成的鉴定结论容易产生分歧.本文对实际工作中骨盆骨折伤残等级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对骨盆骨折相关条款的把握进行解释,就骨盆骨折导致的伤残等级评定方法提出建议,与同行交流.

    作者:李琳;刘俊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非专家型法医是否可以出庭对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

    新《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和辨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法庭通知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人作出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对于一个专家型法医来说,可以作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被申请出庭,对其他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这就是通常所谓的“专家证人出庭制度”.但是非专家型法医是否也可以出庭对其他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呢?在《刑事诉讼法》修订前这个问题没有规定,所以非专家型法医不能出庭对其他法医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笔者认为,目前非专家型法医可以作为“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对其他法医的鉴定意见提出意见,理由如下.

    作者:邵家龙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颅脑损伤后致昏迷鉴定1例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于某,女,68岁.某年9月10日2时20分许遭人人室抢劫受伤,于3时35分人院.伤后感头、胸部疼痛,伴恶心、呕吐,无原发昏迷,无四肢抽搐,小便有失禁.查体:GCS评分E4V5M6,神志清楚,言语应答切题.头面部肿胀明显,面部感觉异常,两侧鼻唇沟对称,吞咽反射正常.颈抵抗阴性.四肢肌张力正常,膝反射等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查CT示左额叶脑挫伤、头面部广泛皮下血肿,右侧第6、7肋骨骨折伴右侧皮下气肿,右侧桡骨远端骨折,左手环指近节指骨骨折.当日10时复查头颅CT示左额叶挫伤灶较前片吸收.患者于当日18时25分突呕吐淡褐色液体,后感胸闷、呼吸困难,监测示脉氧40%,经抢救后患者浅昏迷状态.9月12日复查头颅CT示左额叶脑挫伤灶基本吸收.患者持续浅昏迷状态,后转入上级医院治疗,于伤后一个月治愈出院.

    作者:张磊;陈梅梅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损伤形成机制分析及致伤物推断1例

    人体损伤鉴定在法医学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应用损伤形成机制分析损伤形态,依据损伤形态特征推断致伤物及凶器认定,为侦查破案、检察起诉、审判定罪量刑提供必不可少的关键证据.本文作者利用几何学、物理力学原理对薛某死亡案的致伤物及致伤方式进行科学分析,消除了死者亲属的质疑,避免了上访.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跃进;于云辉;董庆;刘尚峰;陈蓬波;吕国庆;任杰 刊期: 2013年第z1期

  • 172例采用横仓氏法测量足弓角的伤残评定

    司法实践中,因鉴定人对足弓结构破坏的理解不一,同一案件出现多种鉴定结果.本文对172例有伤足不适主诉、伤者或鉴定人员发现伤侧足弓扁平或高弓,采用横仓氏法测量足弓角进行分析,拟定足弓结构破坏的量化基线,与同道商榷.

    作者:陈晓忠;胡丰涵;陆纯明 刊期: 2013年第z1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