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涛;鞠闫宏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安全性高,有效治疗效果提高。
作者:于大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于治疗老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5%葡萄糖液50 ml+硝普钠25~50 mg,微注泵以初量6.25μg/(kg·min)持续泵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巴胺20 mg以初量2μg/(kg·min)持续微注泵泵入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并根据变动调整用量,持续泵入24~72 h。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29/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4/3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F、LVFS、LVD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后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琳;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使用传统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活动度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发生,3例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患者术后2例发生螺钉松动,3例发生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具有防止复位丢失和骨折愈合快的特点,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评估两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3.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不良反应减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郑涛;鞠闫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康复性技能训练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5年以上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定期参加康复性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未参加任何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 PSP)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体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两组患者均无社会功能低下;研究组患者的PSP总分为(80.78±7.81)分,高于对照组的(71.70±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a、b、c、d 4个维度方面的受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89,-4.64,-5.46,-2.73;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32,-0.62,-0.52;P<0.05);对照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65,-0.44;P<0.05);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4;P=0.22)。结论:康复性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其个体和社会功能。
作者:田文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心输出量( CO)、心率( HR)、B型利钠肽( BNP)、乳酸浓度、平均动脉压( MAP)、外周血管阻力( SVR)、每搏输出量( SV)等指标。结果:本组资料中,共有5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由于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死亡,1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加重死亡,3例患者由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属放弃行肾替代治疗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CO、HR、BNP、乳酸浓度、MAP、SVR、S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HR、BNP、乳酸浓度、SV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MAP、SV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能有效升高患者的血压,降低其心率,并有效降低心脏的损害。
作者:姜凯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辅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廖丽;鲁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米索前列醇联合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产妇均给予按摩子宫以及注射催产素常规治疗;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同时给予宫腔填塞纱条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产妇48 h内的出血量以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评价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 h、24 h以及48 h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下降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止血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联合宫腔填塞治疗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较好,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丽;李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讨转移相关因子-1(MT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人宫颈癌组织设为观察组和40例人正常宫颈组织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人宫颈组织中MTA-1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人宫颈癌组织中MTA-1和MMP-9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TA-1与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9,P<0.01);MTA-1和MMP-9均与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MTA-1和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这可能与人宫颈癌发生淋巴转移有关。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肺部疾病患者1000例,收集患者胸膜炎的胸水标本与咳痰标本,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涂片检测等结果将1000例患者分为初治涂阳肺结核组(271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265例),肺外结核组(266例)和肺部其他疾病组(198例)。另随机抽取医院80例医护人员的健康血样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双盲法诊断PCR扩增与ABI-7500仪器荧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定量。结果:27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98%,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85.98%,阳性预测值98.73%,阴性预测值66.96%;265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DNA阳性检出率为41.89%,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41.89%,阳性预测值97.37%,阴性预测值33.33%;266例肺外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 DNA 阳性检出率为33.83%,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33.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30.43%。结论:采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提高了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防治结核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胡波;蔡四忠;常元程;赵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与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三联法治疗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百草枯中毒患者52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与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三联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部高分辨CT(HR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血清尿素氮( BUN )、肌酐( Cr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百草枯中毒患者采用碳酸氢钠溶液洗胃与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注射三联法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的减轻其肺渗出及纤维化,保护肝肾功能,可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王玉庭;刘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在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活量(2.89±0.48) m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2.71±0.49) ml,白细胞介素-8(21.04±5.48)μg/ml,肿瘤坏死因子-α(504.68±61.37) 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体内炎症因子反应程度。
作者:王晓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诊治脑卒中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2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组患者的CSS、Fugl-Meyer与SDS、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并改善其负性心理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肖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促甲状腺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异常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8例糖尿病合并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异常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在进行甲状腺功能及血生化检查后采用常规降糖药物联合优加乐替代治疗。结果: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的FT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t=5.287,P<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6.739~10.041,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合并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异常患者的诊断;降糖联合优甲乐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FT3及血糖、血脂水平。
作者:宋晓英;辛晓妮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脐尿管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脐尿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62例,所有患者采用GE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3.5~5.0 MHz及10.0 MHz,将高频探头置于脐孔部及脐下方周围腹壁,自脐部向下至膀胱顶部观察位于腹壁深处的脐尿管全程,超声检查记录病灶后与病理资料对照。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脐茸炎或脐窦13例,脐尿管良恶性肿瘤6例,脐尿管瘘28例,脐尿管囊肿15例,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5.2%(59/62),误诊率4.8%(3/62),其中脐茸炎或脐窦准确率为100.0%,脐尿管良恶性肿瘤准确率为100.0%,脐尿管瘘误诊1例,脐尿管囊肿误诊2例。结论:超声简便易行,对脐尿管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准确显示病灶范围、特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98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均给予 pH值检测。根据pH值,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 A组患者34例,pH值在7.25以下;B组患者32例,pH值在7.25~7.35;C组患者32例,pH值在7.35以上。3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pH值、PaO2及PaCO2与A组、C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4%,B组为3.1%,C组为34.4%,B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应选择佳治疗时机,pH值在7.25~7.35时治疗效果佳。
作者:沈震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特点以及父母教育方式差异。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为强迫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价和父母教育方式问卷(EMBU)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组织性、控制性、道德观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矛盾性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MBU评分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及拒绝否认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家庭环境和父母不当教育方式在强迫症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极重要作用。
作者:王世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避孕宣教服务对育龄期妇女流产后的避孕效果。方法:选取72例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妇女术后给予常规指导;研究组妇女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避孕宣教服务。术后定期随访,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统计妇女的避孕效果,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术后1个月,两组妇女身体恢复良好,无显著差异;但手术1、3、6、9、12个月后,采用避孕措施的情况两组妇女差异显著,研究组妇女采用高效避孕方法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妇女均有再妊娠情况,其中研究组3例,对照组11例;研究组妇女重复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妇女避孕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流产后育龄期妇女在术后给予常规指导基础上进行避孕宣教服务,有助于提高其避孕成功率。
作者:程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问题。方法:选取11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不使用其他抗抑郁类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睡眠障碍量表( SDR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等其他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SDR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8周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阿戈美拉汀对改善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生物节律同步化、提高其睡眠质量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在安全性方面较普通的抗抑郁药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连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应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7例,予以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治疗7~11个月后,对患者的疗效加以分析、总结。结果:经7~11个月的综合治疗后,37例患者的牙列形态与牙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咀嚼力得以大幅提高,牙周袋炎症消除并变紧、变浅,袋内无牙石,其牙齿松动度小于1度,牙弓夹板均被拆除,牙龈色泽恢复正常,对比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28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联合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可促使其前牙内收,力被有效分散,进而使其牙周组织负荷得以减轻,起效快,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敬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