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红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肺部疾病患者1000例,收集患者胸膜炎的胸水标本与咳痰标本,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涂片检测等结果将1000例患者分为初治涂阳肺结核组(271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265例),肺外结核组(266例)和肺部其他疾病组(198例)。另随机抽取医院80例医护人员的健康血样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双盲法诊断PCR扩增与ABI-7500仪器荧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定量。结果:27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98%,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85.98%,阳性预测值98.73%,阴性预测值66.96%;265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DNA阳性检出率为41.89%,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41.89%,阳性预测值97.37%,阴性预测值33.33%;266例肺外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 DNA 阳性检出率为33.83%,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33.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30.43%。结论:采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提高了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防治结核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胡波;蔡四忠;常元程;赵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讨转移相关因子-1(MT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人宫颈癌组织设为观察组和40例人正常宫颈组织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人宫颈组织中MTA-1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人宫颈癌组织中MTA-1和MMP-9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TA-1与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9,P<0.01);MTA-1和MMP-9均与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MTA-1和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这可能与人宫颈癌发生淋巴转移有关。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休克患者11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艾司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心输出量( CO)、心率( HR)、B型利钠肽( BNP)、乳酸浓度、平均动脉压( MAP)、外周血管阻力( SVR)、每搏输出量( SV)等指标。结果:本组资料中,共有5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由于突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死亡,1例患者由于肺部感染加重死亡,3例患者由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属放弃行肾替代治疗死亡,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CO、HR、BNP、乳酸浓度、MAP、SVR、SV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肌钙蛋白I、HR、BNP、乳酸浓度、SV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O、MAP、SV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能有效升高患者的血压,降低其心率,并有效降低心脏的损害。
作者:姜凯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脐尿管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脐尿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62例,所有患者采用GE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3.5~5.0 MHz及10.0 MHz,将高频探头置于脐孔部及脐下方周围腹壁,自脐部向下至膀胱顶部观察位于腹壁深处的脐尿管全程,超声检查记录病灶后与病理资料对照。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脐茸炎或脐窦13例,脐尿管良恶性肿瘤6例,脐尿管瘘28例,脐尿管囊肿15例,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5.2%(59/62),误诊率4.8%(3/62),其中脐茸炎或脐窦准确率为100.0%,脐尿管良恶性肿瘤准确率为100.0%,脐尿管瘘误诊1例,脐尿管囊肿误诊2例。结论:超声简便易行,对脐尿管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准确显示病灶范围、特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治疗。两组患者均给药8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 CDR)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OD和MDA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性意义。结论:丁苯酞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鑫;姜童子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问题。方法:选取11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不使用其他抗抑郁类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睡眠障碍量表( SDR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等其他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SDR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8周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阿戈美拉汀对改善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生物节律同步化、提高其睡眠质量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在安全性方面较普通的抗抑郁药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连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民政部2004年5月决定在全国开展一项大规模的民心工程,命名为“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为城乡福利机构内和家庭分散供养0至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免费进行手术矫治与康复治疗[1]。新疆该项目于2004年9月正式启动,十年来,在新疆民政厅党组和新疆“明天计划”领导小组的亲自指导下,各定点医院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审核、指导、协调的作用,认真执行“严格管理、扎实工作、安全第一、分批手术和三个满意”的指导原则[2],将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都奉献给了残疾孤儿。截止到2015年底,已完成各类孤残儿手术7116例,总有效率达98.21%,满意率达98.5%,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研究旨在探讨本项目的科学管理办法,为今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莫红;凌成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消化道出血新生患儿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6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1例,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儿32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新生消化道出血患儿可快速止血,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金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5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患者术后30例(46.2%)复发。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应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7例,予以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治疗7~11个月后,对患者的疗效加以分析、总结。结果:经7~11个月的综合治疗后,37例患者的牙列形态与牙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咀嚼力得以大幅提高,牙周袋炎症消除并变紧、变浅,袋内无牙石,其牙齿松动度小于1度,牙弓夹板均被拆除,牙龈色泽恢复正常,对比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28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联合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可促使其前牙内收,力被有效分散,进而使其牙周组织负荷得以减轻,起效快,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敬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搜集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120例,按照是否骨转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为骨转移者;对照组患者为无骨转移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包膜浸润、盆腔淋巴结增生、年龄、PSA 值、Gleason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 OR=1.301)、PSA 值(OR=1.218)、Gleason 评分(OR=7.026)、有无包膜浸润(OR=333.987)为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高危因素为年龄、PSA、Gleason 评分和包膜浸润。
作者:高乃芳;宋立敏;庞敏;宿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江门市老年期痴呆患病情况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可行性对策。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将60岁以上老年人32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MMSE、ADL、SF-36进行测评,调查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特征和生活质量。结果: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24%,男性患病率(4.77%)高于女性的(3.57%),高龄、教育程度低组的患病率较高,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结论:江门市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低于北京、上海等的调查数据,仍需要发挥社区的功能,加强三级预防,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娄元菊;宋西俊;邵丽川;吴小玲;郑荣华;郑素芬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在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4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联合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活量(2.89±0.48) ml,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2.71±0.49) ml,白细胞介素-8(21.04±5.48)μg/ml,肿瘤坏死因子-α(504.68±61.37) n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体内炎症因子反应程度。
作者:王晓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诊治脑卒中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2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组患者的CSS、Fugl-Meyer与SDS、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并改善其负性心理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肖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强迫症患者家庭环境特点以及父母教育方式差异。方法:选择40例临床确诊为强迫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价和父母教育方式问卷(EMBU)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娱乐性、知识性、组织性、控制性、道德观各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而矛盾性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MBU评分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及拒绝否认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母亲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家庭环境和父母不当教育方式在强迫症患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极重要作用。
作者:王世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应用于治疗老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5%葡萄糖液50 ml+硝普钠25~50 mg,微注泵以初量6.25μg/(kg·min)持续泵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巴胺20 mg以初量2μg/(kg·min)持续微注泵泵入治疗。治疗过程中,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并根据变动调整用量,持续泵入24~72 h。判断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5%(29/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4/3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LVEF、LVFS、LVD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后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硝普钠治疗老年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其心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琳;王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康复性技能训练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5年以上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研究组患者定期参加康复性技能训练;对照组患者未参加任何训练。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和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 PSP)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和个体和社会功能的评估,并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分均高于阳性症状分;两组患者均无社会功能低下;研究组患者的PSP总分为(80.78±7.81)分,高于对照组的(71.70±7.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5,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a、b、c、d 4个维度方面的受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89,-4.64,-5.46,-2.73;P<0.05);研究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76,-0.32,-0.62,-0.52;P<0.05);对照组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总分、一般精神病理总分与PSP总分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0.65,-0.44;P<0.05);阳性总分与PSP总分无相关性(r=-0.14;P=0.22)。结论:康复性技能训练可以减轻残留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精神症状的同时有利于改善其个体和社会功能。
作者:田文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辅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廖丽;鲁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性护理对腹壁切口手术患者的作用效果。方法:选择96例行腹壁切口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开展了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0%;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91%;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36%(P<0.05)。结论:手术室环节质量管理性护理对于腹壁切口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更好,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中差错事件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患者恢复快,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芦晶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安全性高,有效治疗效果提高。
作者:于大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