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连凤
目的::搜集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120例,按照是否骨转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为骨转移者;对照组患者为无骨转移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包膜浸润、盆腔淋巴结增生、年龄、PSA 值、Gleason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 OR=1.301)、PSA 值(OR=1.218)、Gleason 评分(OR=7.026)、有无包膜浸润(OR=333.987)为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高危因素为年龄、PSA、Gleason 评分和包膜浸润。
作者:高乃芳;宋立敏;庞敏;宿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分娩痛仅次于烧灼痛而位居疼痛指数第二,也是在中国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分娩镇痛分药物性和非药物性镇痛两类,药物性镇痛,需要麻醉师的操作、产妇的配合、相应的监护和抢救设备,而且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提倡使用非药物镇痛分娩方法,大限度减少分娩疼痛,除非有医学指征不建议使用麻醉药和镇痛药。非药物镇痛方法很多,如拉玛泽呼吸法、导乐陪伴分娩、导乐镇痛仪、音乐减痛法、姿势变换、穴位按摩和腰骶部热敷等,可联合应用于分娩全过程,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无创伤性,对母婴无任何不良影响,能降低剖宫产率,分娩镇痛效果更好,产妇满意,更容易接受。本文介绍非药物镇痛方法在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作者:方静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无创正压通气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辅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O2、PaCO2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0%),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廖丽;鲁兵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肺部疾病患者1000例,收集患者胸膜炎的胸水标本与咳痰标本,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涂片检测等结果将1000例患者分为初治涂阳肺结核组(271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265例),肺外结核组(266例)和肺部其他疾病组(198例)。另随机抽取医院80例医护人员的健康血样标本设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双盲法诊断PCR扩增与ABI-7500仪器荧光检测结核分枝杆菌DNA定量。结果:271例初治涂阳肺结核组患者阳性检出率为85.98%,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85.98%,阳性预测值98.73%,阴性预测值66.96%;265例初治涂阴肺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DNA阳性检出率为41.89%,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41.89%,阳性预测值97.37%,阴性预测值33.33%;266例肺外结核组患者结核杆菌 DNA 阳性检出率为33.83%,特异性96.25%,检测敏感性33.83%,阳性预测值96.77%,阴性预测值30.43%。结论:采用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与敏感度,提高了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防治结核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胡波;蔡四忠;常元程;赵海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戈美拉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问题。方法:选取11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抗抑郁药物;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戈美拉汀治疗,不使用其他抗抑郁类药物。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睡眠障碍量表( SDR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头晕、失眠、恶心呕吐等其他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SDRS 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4、8周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阿戈美拉汀对改善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生物节律同步化、提高其睡眠质量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在安全性方面较普通的抗抑郁药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连凤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组患者加服阿托伐他汀。评估两组患者冠脉血流TIMI分级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10.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3.3%(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不良反应减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郑涛;鞠闫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讨转移相关因子-1(MTA-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3例人宫颈癌组织设为观察组和40例人正常宫颈组织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人宫颈组织中MTA-1和MMP-9的表达,并分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人宫颈癌组织中MTA-1和MMP-9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TA-1与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9,P<0.01);MTA-1和MMP-9均与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MTA-1和MMP-9在人宫颈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这可能与人宫颈癌发生淋巴转移有关。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避孕宣教服务对育龄期妇女流产后的避孕效果。方法:选取72例择期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妇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妇女术后给予常规指导;研究组妇女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避孕宣教服务。术后定期随访,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统计妇女的避孕效果,比较组间差异。结果:①术后1个月,两组妇女身体恢复良好,无显著差异;但手术1、3、6、9、12个月后,采用避孕措施的情况两组妇女差异显著,研究组妇女采用高效避孕方法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妇女均有再妊娠情况,其中研究组3例,对照组11例;研究组妇女重复妊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妇女避孕成功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流产后育龄期妇女在术后给予常规指导基础上进行避孕宣教服务,有助于提高其避孕成功率。
作者:程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慢性肾脏病尿毒症期患者治疗方案是换肾或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腹膜透析需腹腔置入腹透管后才能实施,在置入腹透管后早期并发症可影响腹膜透析的治疗疗效[1]。
作者:周早阳;周登燕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65例,收集患者临床和电生理资料,并随访患者术后房颤复发情况,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65例患者术后30例(46.2%)复发。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左心房直径>40 mm、消融术中未直接转为窦性心律、血浆BNP浓度>300 pg/ml是持续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迪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网络教育打破了既往的教育模式,互动平台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是糖尿病患者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目的。护士可通过网络平台、运用移动医疗手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我们将国内外网络教育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初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民政部2004年5月决定在全国开展一项大规模的民心工程,命名为“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为城乡福利机构内和家庭分散供养0至18岁具有手术适应症的残疾孤儿免费进行手术矫治与康复治疗[1]。新疆该项目于2004年9月正式启动,十年来,在新疆民政厅党组和新疆“明天计划”领导小组的亲自指导下,各定点医院充分发挥专家组的审核、指导、协调的作用,认真执行“严格管理、扎实工作、安全第一、分批手术和三个满意”的指导原则[2],将一流的专家、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都奉献给了残疾孤儿。截止到2015年底,已完成各类孤残儿手术7116例,总有效率达98.21%,满意率达98.5%,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研究旨在探讨本项目的科学管理办法,为今后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作者:莫红;凌成勇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评价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诊治脑卒中9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8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2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组患者的CSS、Fugl-Meyer与SDS、SA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并改善其负性心理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肖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比较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应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7例,予以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治疗7~11个月后,对患者的疗效加以分析、总结。结果:经7~11个月的综合治疗后,37例患者的牙列形态与牙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咀嚼力得以大幅提高,牙周袋炎症消除并变紧、变浅,袋内无牙石,其牙齿松动度小于1度,牙弓夹板均被拆除,牙龈色泽恢复正常,对比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28例,有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6%,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光固化树脂与固定矫治器联合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可促使其前牙内收,力被有效分散,进而使其牙周组织负荷得以减轻,起效快,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王敬红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患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连续抽样的方法,对5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按照RomeⅢ的诊断标准进行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应用临床总体印象评估量表(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 Global Assessment of Functioning, GAF)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总体功能的评定。并对导致便秘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224例(42.2%)患者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便秘与患者的年龄(OR:1.03,95% CI:1.01~1.04)、女性(OR:1.60,95% CI:1.10~2.31)、氯氮平治疗(OR:1.99,95%CI:1.21~3.29)、高效价的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治疗(OR:1.81,95%CI:1.01~3.23)、蔬菜量(OR:1.25,95%CI:1.11~4.31)、饮水量(OR:1.96,95%CI:3.47~16.47)和活动量(OR:1.19,95%CI:1.44~7.58)有关。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患病率较高,针对高危人群应及早干预。
作者:尚士渲;刘杰;韩利民;常宇峰;王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消化道出血新生患儿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6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1例,给予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患儿32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5%(P<0.05)。结论: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新生消化道出血患儿可快速止血,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屈金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针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使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使用传统钢板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 Neer 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2.61%),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活动度评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无螺钉松动及钢板断裂发生,3例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患者术后2例发生螺钉松动,3例发生肩关节活动受限,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固定稳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且具有防止复位丢失和骨折愈合快的特点,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脐尿管病变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脐尿管病变患者临床资料62例,所有患者采用GE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3.5~5.0 MHz及10.0 MHz,将高频探头置于脐孔部及脐下方周围腹壁,自脐部向下至膀胱顶部观察位于腹壁深处的脐尿管全程,超声检查记录病灶后与病理资料对照。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脐茸炎或脐窦13例,脐尿管良恶性肿瘤6例,脐尿管瘘28例,脐尿管囊肿15例,超声检查准确率为95.2%(59/62),误诊率4.8%(3/62),其中脐茸炎或脐窦准确率为100.0%,脐尿管良恶性肿瘤准确率为100.0%,脐尿管瘘误诊1例,脐尿管囊肿误诊2例。结论:超声简便易行,对脐尿管病变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准确显示病灶范围、特征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李晓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经肾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变化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尿蛋白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安全性高,有效治疗效果提高。
作者:于大川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佳治疗时机。方法:选取98例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均给予 pH值检测。根据pH值,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 A组患者34例,pH值在7.25以下;B组患者32例,pH值在7.25~7.35;C组患者32例,pH值在7.35以上。3组患者均给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数据、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pH值、PaO2及PaCO2与A组、C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B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其他两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A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4%,B组为3.1%,C组为34.4%,B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应选择佳治疗时机,pH值在7.25~7.35时治疗效果佳。
作者:沈震宇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