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m23基因表达与常见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叶彪

关键词:nm23基因, 恶性肿瘤, 淋巴结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nm23基因与胃癌、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对78例胃癌、52例大肠癌、24例肺癌、63例乳腺癌、27例甲状腺癌标本的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基因表达的检测,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nm23基因的高表达显示了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预后较好.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正常妇女肛管括约肌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系膜全切除的意义与评价

    至今外科手术仍是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自1908年Miles倡导采用腹会阴切除术以来,不论是腹会阴切除术,还是随后发展的各种保肛手术,手术后盆腔复发,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其发生率高达30%~50%[1~4],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直肠位于狭小的骨盆内,四周是骨骼,限制了作较为彻底、扩大的根治性切除手术,也可以说这是解剖上的原因造成了这种术后局部复发率注定是高的命运.

    作者:郁宝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便秘结肠运输试验临床应用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通过对31例慢性便秘(CC)结肠运输试验的临床观察,分析结肠运输障碍原因,为临床治疗慢性便秘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自1998年8月起,对31例CC患者行结肠运输试验并分别试行治疗.结果:5例结肠运输功能正常,9例结肠运输相对延缓,7例结肠运输绝对延缓,10例结肠运输正常但直、乙结肠运输时间延长.据此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对确定慢性便秘病因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结肠直肠肛管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已认识到排便,自制以及多种肛肠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结肠、直肠、肛管及盆底的运动和力学状态有关,因此,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专科医师进行全面的临床诊断和决定适宜的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李实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黏膜瓣内口修补术

    目的:评价经肛直肠黏膜瓣内口修补术(Transanal rectal advancement flap TRAF)治疗高位肛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高位肛瘘病例TRAF术后,远期治愈率、复发率、肛门失禁率并与同期文献比较.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例伤口感染经换药2周后痊愈,无复发和肛门失禁病例.与同期文献报道的挂线术术后远期治愈率、复发率、以及肛门失禁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直肠黏膜瓣内口修补术作为一种新的保存肛门括约肌的手术方式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无肛门失禁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升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肠癌术前介入化疗的基础与临床

    经血管性介入化疗(interventional chemotherapy)是指在X线电视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选择或超选择地插入肿瘤区的主要营养动脉,直接注射抗癌药物,使局部生产较高的药物浓度,提高治疗效果.现在已作为大肠癌新辅助治疗的一种方法,疗效满意,并发症少.

    作者:刘福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经肛门串联重叠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病例的手术术式和治疗结果.方法:4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采用经肛门直肠前壁切开将肌肉串联黏膜重叠缝合修补术,同时常规将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包括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肠疝经腹切除冗长肠段,作对端缝合,疗效观察.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2年的随诊、复查,排便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优者35例,良好11例,术后症状轻度改善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8%.结论:选择性直肠前突施行经肛门直肠前壁黏膜切开、肌肉串联、黏膜重叠缝合术效果满意.黏膜的分离、串联重叠缝合程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珍宝;董顺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癌辅助放疗的临床意义

    欧洲癌症登记部门的资料表明,在1978年至1989年间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从40%提高到48%,主要与根治性切除增多、晚期病人减少和术后死亡率降低有关.

    作者:李德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脱垂性内痔吻合器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脱垂性内痔吻合器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2例Ⅲ~Ⅳ期脱垂性内痔患者用吻合器(美国强生公司)切除内痔围手术期护理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手术后除1例患者合并有外痔伴腹内压增高,手术后肛门部脱出物没有完全消失外,其余患者肛门外脱垂症状消失,肛门部坠胀感均消失,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脱垂性内痔吻合器切除术避免了传统手术后出现的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出血观察、尿潴留及腹痛的处理,可以使手术引起的痛苦更为减少.

    作者:徐洪莲;陆一玲;沈玉峰;卢梅芳;喻德洪;傅传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回肠代直肠在肛管直肠下段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肠段代直肠的可行性.方法:取带血管蒂回肠一段,一端回结肠端侧吻合,一端肛管吻合或外置,重建肛门括约肌术15例.结果:15例无吻合口瘘、肠坏死,无手术死亡.13例括约肌成形功能良好.结论:回肠血供丰富,系膜松解后,长度可满足重建直肠、内括约肌成形,技术可行,不增加手术难度,可保证吻合口血运,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局部复发,是理想的自体替代材料.

    作者:丁仕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溃疡性结肠炎肠镜检查致穿孔1例教训分析

    患者男,46岁,工人,因腹痛3年伴血便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每日排黏液血便8~10次.查体:T37℃,P94次/min,R23次/min,BP125/75mmHg,痛苦面容,精神较差,腹平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作者:钟守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手术前后辅助化疗的价值和意义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以年均4.2%的速度上升[1],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根治切除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

    作者:顾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癌并肠坏死1例报告

    患者,女,62岁.突发持续性腹痛伴血便6 h入院.入院前患者劳动时突感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伴有轻度腹胀、恶心,数小时后排出较干便块,表面且带少许血样物,来院后X线腹透未发现异常征象.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罕见成人慢性肠套叠头部自肛门脱出1例

    成人慢性回、结肠套叠临床并不多见,而套叠的头部自肛门脱出,更为罕见.现将我院2001年7月22日收治的此例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宁奇侠;张成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著名肛肠外科专家喻德洪教授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癌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者的肛管直肠远期功能评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分段切口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

    我们采用分段多切口挂线引流术配合中药消炎洗散熏洗坐浴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73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毛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减少痔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痔术后剧烈疼痛是患者畏惧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肛门部神经分布及括约肌的特点,创口的疼是痉挛性剧痛,往往应用止痛药物效果不理想;痔术后疼还会增加如尿潴留、伤口水肿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钢;宋剑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术前介入化疗结合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

    目的:观察进展期直肠癌术前介入化疗后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瘤体的变化,为临床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手术切除率.方法:应用Seldinger法经皮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供应肿瘤的动脉一次性灌注化疗药物,丝裂霉素C 15 mg/m2,阿霉素35 mg/m2,然后进行碘油栓塞,5氟脲嘧啶(5-FU)600 mg/m2与碘油10 ml混合,后进行肿瘤供应动脉的栓塞.分别于24 h、48 h和7 d取肿瘤组织活检,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原位标记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介入化疗后24,48 h和7 d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0.14士3.4)‰、(12.66±3.12)‰、(11.56±3.6)‰,明显高于化疗前的(7.12±1.78)‰.结论:对于进展期直肠癌术前的介入化疗可使瘤体生长缓慢或缩小,提高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其机理主要是可能通过诱导癌细胞的凋亡以及肿瘤供应血管的栓塞,上述二者的结合使化疗效果维持较长时间.

    作者:孙伟;李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

    目的:对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用Seldinger技术对31例大肠癌病例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Mitomycin、Cisplatin).保留导管,联合微量泵连续输注药物(Cisplatin Floxuridine).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3例,无变化6例,恶化1例.有效率77.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54.8%与35.5%,其中9例于治疗2次后行根治性切除.结论: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金成;黎海亮;许玉成;郭晨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