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系膜全切除的意义与评价

郁宝铭

关键词:直肠系膜全切除, 腹会阴切除术, 根治性切除手术, 治疗方法, 外科手术, 手术后, 盆腔复发, 保肛手术, 直肠癌, 复发率, 发生率, 头痛, 命运, 局部, 解释, 解剖, 骨盆, 骨骼
摘要:至今外科手术仍是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自1908年Miles倡导采用腹会阴切除术以来,不论是腹会阴切除术,还是随后发展的各种保肛手术,手术后盆腔复发,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痛和棘手的问题,其发生率高达30%~50%[1~4],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直肠位于狭小的骨盆内,四周是骨骼,限制了作较为彻底、扩大的根治性切除手术,也可以说这是解剖上的原因造成了这种术后局部复发率注定是高的命运.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肛门串联重叠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直肠前突病例的手术术式和治疗结果.方法:48例中,重度直肠前突采用经肛门直肠前壁切开将肌肉串联黏膜重叠缝合修补术,同时常规将内括约肌挑出切断术,包括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和肠疝经腹切除冗长肠段,作对端缝合,疗效观察.结果:全部病例经6个月至2年的随诊、复查,排便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优者35例,良好11例,术后症状轻度改善2例,症状改善总有效率95.8%.结论:选择性直肠前突施行经肛门直肠前壁黏膜切开、肌肉串联、黏膜重叠缝合术效果满意.黏膜的分离、串联重叠缝合程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珍宝;董顺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溃疡性结肠炎肠镜检查致穿孔1例教训分析

    患者男,46岁,工人,因腹痛3年伴血便半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每日排黏液血便8~10次.查体:T37℃,P94次/min,R23次/min,BP125/75mmHg,痛苦面容,精神较差,腹平软,左下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作者:钟守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会阴部Pagets的诊断与治疗(附11例报告)

    肛周及阴囊Pagets病又称肛周或阴囊湿疹样癌.临床较少见.笔者1992年10月至2000年2月收治肛周及阴囊Pagets病共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

    目的:对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用Seldinger技术对31例大肠癌病例行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药物(Mitomycin、Cisplatin).保留导管,联合微量泵连续输注药物(Cisplatin Floxuridine).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23例,无变化6例,恶化1例.有效率77.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4.2%,54.8%与35.5%,其中9例于治疗2次后行根治性切除.结论:选择性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微量泵输注治疗大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肖金成;黎海亮;许玉成;郭晨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nm23基因表达与常见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nm23基因与胃癌、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大肠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组织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对78例胃癌、52例大肠癌、24例肺癌、63例乳腺癌、27例甲状腺癌标本的淋巴结转移组和非淋巴结转移组的nm23基因表达的检测,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nm23基因的高表达显示了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较低,预后较好.

    作者:叶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癌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者的肛管直肠远期功能评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水平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大肠癌的发病可能和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有关,所以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高,我国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有所上升.

    作者:黄莚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结直肠癌手术前后辅助化疗的价值和意义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以年均4.2%的速度上升[1],是严重威胁生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根治切除术后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

    作者:顾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结肠直肠肛管动力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近年来已认识到排便,自制以及多种肛肠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结肠、直肠、肛管及盆底的运动和力学状态有关,因此,了解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专科医师进行全面的临床诊断和决定适宜的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李实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正常妇女肛管括约肌的特点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仿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仿parks术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1年至2001年间2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率为7.1%,肛周粪渍性湿疹占28.5%,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仿Parks术式简单实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孙卫红;陈占峰;曾思务;惠希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癌辅助放疗的临床意义

    欧洲癌症登记部门的资料表明,在1978年至1989年间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从40%提高到48%,主要与根治性切除增多、晚期病人减少和术后死亡率降低有关.

    作者:李德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慢性便秘结肠运输试验临床应用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通过对31例慢性便秘(CC)结肠运输试验的临床观察,分析结肠运输障碍原因,为临床治疗慢性便秘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自1998年8月起,对31例CC患者行结肠运输试验并分别试行治疗.结果:5例结肠运输功能正常,9例结肠运输相对延缓,7例结肠运输绝对延缓,10例结肠运输正常但直、乙结肠运输时间延长.据此分别进行不同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结肠运输试验对确定慢性便秘病因和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飞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内镜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镜技术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应用,以减少一期切除吻合术并发症的可行性.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在围手术期应用内镜技术治疗的20例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0例病人成功18例(90%).其中13例肠道肿瘤行经内镜放置减压导管、球囊扩张肿瘤狭窄部.7例急性乙状结肠扭转行内镜减压复位.无肠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成功的18例择期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无吻合口漏发生.结论:左半结肠急性梗阻围手术期应用内镜技术安全可行,且能降低一期切除吻合术的风险.

    作者:何军民;朱新建;陈福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著名肛肠外科专家喻德洪教授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53例Miles手术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临床分析

    Miles手术是治疗某些低位直肠癌必需的手术,以往多采用会阴部切口敞开,术后长期换药,不仅恢复期长,也给患者带来痛苦.

    作者:赵浩翔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肉毒毒素A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直肠癌并肠坏死1例报告

    患者,女,62岁.突发持续性腹痛伴血便6 h入院.入院前患者劳动时突感左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并呈进行性加重趋势,伴有轻度腹胀、恶心,数小时后排出较干便块,表面且带少许血样物,来院后X线腹透未发现异常征象.

    作者:刘亚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罕见成人慢性肠套叠头部自肛门脱出1例

    成人慢性回、结肠套叠临床并不多见,而套叠的头部自肛门脱出,更为罕见.现将我院2001年7月22日收治的此例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宁奇侠;张成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诊治体会(附62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62例60岁以上大肠癌并急性梗阻病例的治疗情况.62例患者除了具有大肠癌并急性梗阻的临床表现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行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24例,左半结肠肿瘤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18例,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肿瘤Ⅰ期切除双筒造痿11例,Hartmanns手术4例,梗阻近端造瘘Ⅱ期切除吻合1例,乙状结肠永久性造痿2例,捷径手术2例.结果:手术切除率93.5%(58/62),切口感染9例,脑出血1例,死亡1例,全组无吻合口瘘.结论:右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术,左半结肠Ⅰ期切除吻合,近端造瘘术在老年人急性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中是合理安全的,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同样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卢俊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