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动化工作站与Chelex-100法对血样本检验效果比较

刘冰泉;巴华杰;朱爱华;马骏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 血样, 倍比稀释, 自动化工作站, Chelex-100
摘要:目的 比较自动化工作站与Chelex-100法对不同浓度血液样本的检验效果.方法 取新鲜血液,按倍量稀释法制成2~1 024倍10种不同浓度的血样本,分别采用自动化工作站和Chelex-100法提取模板DNA,应用IdentifilerPlus试剂盒进行扩增及毛细管电泳检测,并对电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稀释2~32倍的血样本,采用两种方法的检验成功率均可达到100%;稀释64倍的样本,Chelex-100法成功率为41.3%、完整分型数为78.3%,自动化工作站成功率为13.0%、完整分型数为43.5%,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稀释128倍的样本,成功率在Chelex-100法(8.7%)和自动化工作站(2.4%)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稀释256倍以上,两种方法均无法获得分型结果.结论 自动化工作站适用于一定浓度血样的检验,而对于微量血样,Chelex-100法的效果可能更优.
中国法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腿创伤后应激性溃疡形成1例

    1 案例资料赵某,男,39岁.2009年9月21日,因交通事故被叉车前轮碾压导致右下肢损伤,伤后到某医院治疗.查体:右小腿中下段内侧有约5cm×5cm开放伤口,骨折端外露,污染严重.诊断:右胫骨开放骨折,右跟骨开放骨折.行右胫骨、右跟骨开放骨折清创缝合术.同日,因伤者感觉恶心请内科会诊,诊断为胃肠道应激反应.术后继发感染,小腿大部分皮肤坏死,菌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伤者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无出血倾向,否认糖尿病、乙肝、结核病史.

    作者:张伟;古津贤;宋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刘某,女,22岁.因停经40+4周,阴道见红1h于2008年9月11日入院待产.9月13日8时40分出现不规则宫缩,宫口开0.5cm,头先露1.5cm.征得家属同意,阴道放置米素前列醇引产,但宫缩不理想,于当晚10时15日行剖宫产术.手术顺利,产出一女婴,体重3 400g,Apgar评分:10分.9月14日喂奶时诉新生儿反应差.请儿科会诊,怀疑新生儿窒息,以呼吸窘迫原因待查转入儿科,经治疗、抢救无效,于当晚11时30分死亡.

    作者:鲍现宝;范琰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采用LC-MS/MS法检验阿维菌素中毒死亡

    1 案例检验1.1 简要案情及尸体检验傅某,男,34岁.2013年6月某日被发现死亡,其衣着整齐,现场无打斗迹象,距尸体5m处发现内有半瓶液体的标有“阿维菌素”字样的药瓶1个.尸体轻度腐败,尸斑暗红色,指甲及嘴唇紫绀,双眼角膜中度混浊,瞳孔放大,其它未见异常.

    作者:石银涛;郑经;杜鸿雁;任飞;王俊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凶器上潜在陈旧血痕DNA检验

    1 案例检验1.1 简要案情2001年5月某日,郭某(男)的出租车在田间路上被焚烧,其本人右侧颈总动脉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在车内.2013年9月底案件侦办单位要求对距离现场600m处提取的折叠不锈钢刀进行DNA检验,并与死者分型进行同一认定.1.2 DNA分型检验检验方法 经鲁米诺试验检验,发现刀盒内侧和刀刃与刀盒结合部有浅蓝色荧光.

    作者:刘亚举;张俊涛;贾环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木棒打击致全颅崩裂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所见某年11月8日,在某公路南首100m处山脚下一芦苇丛内发现1具未知名男性尸体,呈仰卧位,头颅与躯干分离,头颅无明显移位、扭转.尸体附近有大量蝇蛆、蛹壳,部分蛹壳呈黑色.现场植物茎叶粘附较多浮尘、草叶,尸体表面无此现象.经调查,同年10月7日现场发生洪灾,水位高约1m,10月11日洪水消退.

    作者:马祥涛;高丽伟;唐纪定;毛文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改良硅珠法提取DNA的灵敏性及稳定性评价初探

    目的 通过比较对改良硅珠法提取DNA的灵敏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 样本模板使用9947A(0.1 ng/μL),以30pg为等差,配置10~700pg共24种不同浓度的DNA模板,分别采用常规硅珠法与改良硅珠法提取并纯化模板DNA,在GeneAmp PCR System 9700上进行PCR扩增,ABI 3500XL型荧光分析仪进行电泳检测.结果 与9947A标准品阳性对照比较,采用常规硅珠法检验,24份样本均未获得成功分型;采用改良硅珠法检验,当模板量达到550pg时,即可得到所有基因座的成功分型;模板量达到580pg及以上时,16个基因座图谱峰值均可超过200RFU,分型稳定准确.结论 改良硅珠法提取DNA易于操作,稳定性较好,灵敏度优于常规硅珠法,可在法医微量物证DNA检验中应用.

    作者:董迎春;李诗柳;朱怡;刘宗伟;言梦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运用动物实验推断电击后溺水死亡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2013年6月13日在某村鱼塘中发现1具尸体,经辨认死者系江某(男,37岁).案件侦破后嫌疑人供述,其用两根端口均裸露的自制电线分别连接电源(经检测电压为165V)的火线、零线,趁江某不备,用两根电线另一端多次戳击江某头面部至其倒地、口吐白沫后,用3根细绳勒其颈部,随后用“蛇皮袋”套裹江某并将其抛于附近鱼塘内.

    作者:周美新;牛鑫;程昱翰;王俊杰;田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病变者腰部损伤法医学鉴定1例

    1 案例资料邱某,女,65岁.被人推倒臀部着地,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伤后5d入院检查:腰部肿胀不明显,胸12、腰椎棘突有压痛、叩击痛,椎旁有压痛、叩击痛,胸腰段活动受限.X线示:T12、L1椎体形态变扁,骨质密度减低,椎体前缘骨质皱折,呈楔行改变,部分骨质嵌插重叠,密度稍高.CT示:T12、L1椎体压缩呈楔形样改变,骨质密度不均,上缘可见骨抑块向后侧方移位,同平面椎管形态尚可,胸腰段以T12、L1椎体为中心向后突,T11~L5各椎体不同程度骨质增生,T12椎体右上缘见许莫氏结节,T11~12椎间隙变窄(图1).

    作者:胡火梅;肖建德;程嘉丰;杨洁妮;张波;曾令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快速PCR扩增检验体系的建立及技术指标验证

    目的 建立PCR快速扩增程序和体系,并对其技术指标进行验证.方法 运用快速扩增酶FastStart与DNA TyperTM15 plus primer mix组合并优化建立快速扩增体系,对50份静脉血卡和35份案例检材提取的DNA进行扩增,并对体系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检材适应性进行验证;采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标准品9947,采用快速扩增方法进行检测,验证体系的灵敏度.结果 模板DNA浓度达到0.50ng/μL,采用快速扩增体系可能获得准确分型;扩增耗时仅为69min,比常规扩增方法明显缩短;不同种类检材,经检测均获得良好分型图谱,同一份样本重复实验结果一致、稳定.结论 本文建立的快速扩增体系可显著提升检测速率,其灵敏度、准确性、稳定性、检材适用性等技术性能,可满足实际检验的需求.

    作者:董会;于书欣;孙树毅;曾发明;刘超;李彩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8种合成大麻素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检测8种合成大麻素,并对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甲醇提取及超声处理样本后,采用GC/MS法检测JWH-203、JWH-250、RCS-4、JWH-018、JWH-019、JWH-122、AM-2201和JWH-210等8种合成大麻素,并对色谱柱、初始温度、升温速率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 使用中等极性的DB-17MS色谱柱(30m ×0.32mm ×0.25μm),采用起始温度200℃,以20℃/min速率升温至280℃,以10℃/min速率升温至300℃的条件进行检测.8种合成大麻素能够很好的分离,检测限达到20μg/mL;应用该方法对未知样品进行了检测,并对各类合成大麻可能的质谱碎裂途径进行分析.结论 本文方法具有分析简便、快速、灵敏的特点,可以用于实际案件的检测.

    作者:钱振华;乔宏伟;花镇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部拳脚外伤致主动脉弓破裂出血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任某某,男,56岁.2011年12月17日,被发现死于某宾馆房间床上.现场勘查见尸体呈头东脚西,仰卧位,其脚部床单上发现有点状及片状血痕.死者系学校退休体育教师,生前未发现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尸体检验 尸表检查:全身呈明显贫血貌.左、右胸部大面积皮下出血,左侧季肋部检见一15cm×12cm皮下淤血,青紫肿胀.

    作者:李富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踝部骨折成伤方式分析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张某,女,55岁.自称2013年3月某日与邻居因纠纷在田地内发生打斗,打斗过程中邻居挥动锄头打在其右外踝,只打一次,当即感右踝疼痛,不能活动,致踝部骨折.邻居曾某则否认用锄头打伤张某右踝.因无他人旁证,办案单位提请对张某右踝骨折致伤方式进行鉴定.

    作者:黄新;邓国伟;郭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法医毒物检验中毒物的快速筛查与检测研究进展

    法医毒物学检验工作的需求,已从单一种类毒物检验逐渐转向多目标毒物筛查和常见未知毒物筛查.免疫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及未知物筛查技术是目前常用的毒物筛查技术和方法,这些方法和技术都有其特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开发的毒物快速筛查技术和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希望能为法医毒物学检验工作中毒物的快速筛查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常靖;王芳琳;张泽楠;张云峰;董颖;侯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鼠脑挫伤后脑C-FOS、AQP-4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目的 观察大鼠脑挫伤组织周围C-FOS、AQP-4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规律,分析评价其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SD大鼠开放性脑挫伤模型,于伤后0~168h不同时间点取挫伤区脑组织,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及统计学技术进行分析,并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大鼠脑挫伤后0~ 168h时间内脑皮质挫伤区内C-FOS、AQP-4的表达随损伤时间的变化呈明显的时序性变化,C-FOS阳性表达于伤后12h、AQP-4阳性表达于伤后72h分别达高峰.根据实验组各时间点IOD值,分别建立根据C-FOS、AQP-4表达推断损伤时间的回归方程.结论 脑挫伤部位C-FOS和AQP-4的表达规律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玉莲;许光亚;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酒后口服白加黑中毒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1.1 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2013年1月21日21时许,于某(女,24岁)被人发现死于某宾馆房间内.现场勘查见房间门窗完好,室内充满酒精味;死者平卧于床上,衣着整齐;地面见呕吐物(内掺杂有药粒)、空酒瓶、白加黑药瓶及散落的药片.1.2 法医学检验尸表检验 现场勘验后3h进行尸检.尸斑呈暗红色,于尸体背侧未受压区,重压褪色;尸僵强.双侧球睑结膜充血,角膜透明,瞳孔直径约为0.6cm;口唇紫绀;左腕部屈侧可见2.7cm陈旧性条状瘢痕1处.

    作者:李建民;李春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吸入性甲醇中毒死亡1例

    1 案例资料简要案情 石某(女),某香菇种植基地女工,于2011年1月22至24日,连续3d在接菌帐内工作(8h/d).25日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以“急性中毒”入院治疗.26日出现呼吸困难、双眼视物不清、各种神经反射消失和意识障碍,30日血压下降至7.0/3.4kPa(53/25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至30%,经抢救无效因呼吸功能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侯丰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不同时间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比率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骨骼肌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率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伤后6h、12h、1d、3d、7d、10d、14d及正常对照组,建立大鼠骨骼肌损伤动物模型,取损伤区肌肉组织制作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法,观察并计数伤后不同时间点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数量和占总细胞数量的比率.结果 伤后6~12h,损伤区内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其比率达到高峰;伤后1d,损伤区内主要以巨噬细胞浸润为主,其比率达到高峰,中性粒细胞比率则开始下降;伤后3~ 14d,两种细胞比率均逐渐下降.伤后12h所有样本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均大于75%,而其他各组比率均低于75%;伤后1d所有样本巨噬细胞比率均大于50%,而其他各组比率则明显低于50%.结论 大鼠骨骼肌损伤区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率在伤后6h至伤后14d呈现规律性变化.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率分别大于75%、50%时,可分别提示损伤时间为12h、1d.

    作者:于天水;马建伟;官大威;刘力;赵锐;张海东;百茹峰;郭兆明;张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织物上血斑洗涤后DNA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织物上洗涤过的血斑DNA检验的效果.方法 取棉、化纤和麻布块各25份,用40μL新鲜血均匀涂制成直径约1.5cm的圆形血斑,样本分为5组,分别在加有皂粉的洗衣机中洗涤1、3、10、30、60min;所有样本用IQ试剂盒提取DNA,用Identifiler PlusTM试剂盒扩增,并进行STR分型检测.结果 各种载体血斑周边处检材中,仅棉布载体洗涤1 min检材检出RFU< 200的峰,但等位基因丢失率可达50%以上,不能正确判型.各种载体血斑检材洗涤30min以内均可得到成功分型,但峰高以棉布高、化纤低,洗涤60min时仅棉布血斑检出率为100%,其他载体血斑均有明显的等位基因丢失及非特异性扩增,检出率低于60%.结论 洗涤一定时间后的血迹仍具有DNA分型检验的价值,能否正确提取洗涤后的血迹检材是分型成功的关键,洗涤时间较长的检材判型应谨慎.

    作者:苏芹;李玉峰;王静;唐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东河源汉族人群17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

    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犯罪现场生物检材的鉴定、父权鉴定、群体遗传学和人类学等领域.本文对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277个男性个体17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进行调查,为法医学研究及本地区检案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经广鑫;李海燕;任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GA118-16A型遗传分析仪技术指标确证测试

    目的 对GA118-16A型遗传分析仪的技术指标进行测试考察,评估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份男性和42份女性DNA样本、等位基因分型标准物样本、配成6个梯度浓度的9947A标准品、7种混合比例的男/女、女/男两组混合样本(14份),使用3台GA118-16A遗传分析仪进行检测;评价该仪器分型的一致性、重现性、重复性、精确度、分辨力、灵敏度及混合样本分析能力等技术指标.结果 经GA118-16A遗传分析仪检测,①男性和女性样本均可获得完整、清晰的分型图谱,结果准确,重现性、重复性良好;②检测精确度SD≤0.12bp;③能准确分辨1bp差异的DNA片段、基线噪声水平、峰高一致性表现良好;④可准确检出各种比例的男女混合样本分型.结论 GA118-16A型遗传分析仪相关技术指标均能满足法医DNA检案和建库等应用要求,可在法医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涛;孙敬;庞晓东;贾二惠;赵颖;崔海涛;李培合;陈力;赵兴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主办:中国法医学会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