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癌漏诊5例分析

黄义兵

关键词:结肠癌, 上消化道穿孔, 急性肠穿孔, 手术探查, 诊断, 报告
摘要:结肠癌并发急性肠穿孔并不少见,术前易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直致手术探查时才确诊.我科1995~2001年发生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后天性巨结肠1例报告

    后天性巨结肠(acguired giant colon disease)极为罕见,发病时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误治,1999年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切内扎治疗陈旧性肛裂60例临床观察

    1996~1998年,我科采用外切内扎治疗陈旧性肛裂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2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8~65岁.病程1年以内10例,1~3年33例,3年以上17例.临床表现以便时刀割样疼痛伴出血为主.后正中位36例,前正中位16例,其他部位8例,并发肛乳头肥大28例,前哨痔49例,内痔6例.

    作者:陈飞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加Ⅰ期缝合术治疗巨大混合痔80例体会

    巨大混合痔手术切除难度大,开放性手术术后创面大,愈合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加Ⅰ期缝合治疗巨大混合痔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军席;郭澎;张维平;颜廷忠;房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镜诊断103例大肠癌分析

    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应用Olympus电子肠镜检查650例,病理证实大肠癌103例为原发癌,检出率16%,其中直肠癌68例占大肠癌66%,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莲英;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嵌顿痔手术治疗200例分析

    急性嵌顿痔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肛管、直肠黏膜下移,脱出不能还纳,刺激肛门而引起括约肌痉挛,导致痔静脉、淋巴回流障碍.我院外科于1999年3月至2000年3月收治200例急性嵌顿痔患者,采取急症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薛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保留齿线式外切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58例疗效分析

    我科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混合痔采用了保留齿线式外切内扎法,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遗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IOA职业奉献奖授予中国上海喻德洪教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吻合器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

    目的:为改进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治疗方法,减少术后复发、避免术后二次闭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2例(16~57岁)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采用一期低位直肠根治切除、吻合器吻合的临床资料.结果:获随访的1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评分即达优良,12个月后达全优标准,12例男性患者无性功能障碍,全部病例无复发.结论:采用一期根治性切除吻合器吻合是一种治疗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方法.该法减少了术后复发,避免了术后二次闭瘘,性功能及排便功能优良.

    作者:冯勇;陈春生;苏琪;刘恩卿;杨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癌漏诊5例分析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穿孔并不少见,术前易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直致手术探查时才确诊.我科1995~2001年发生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义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局部使用硝苯地平作为急性血栓性外痔的保守治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nm23和c-erbB-2及p53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nm23和c-erbB-2及p53等抑癌基因的表达同大肠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LSAB法研究了nm23和c-erbB-2及p53蛋白在48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同大肠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m23表达阳性60.5%,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c-erbB-2表达阳性50%,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53表达阳性者,与肿瘤浸润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nm23蛋白的表达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呈负相关性,c-erbB-2蛋白等表达同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呈正相关性,大肠癌淋巴结转移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作者:石建伟;丁尔迅;王强;付志仁;陈学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血管新生疗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肿瘤转移是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脏器,血液供应丰富,是很多恶性肿瘤继发转移的常见部位.约50%~70%的胃肠道肿瘤发生肝转移.临床资料表明大肠癌患者在确诊原发肿瘤时,约16%~25%同时发现继发性肝癌,大多灵敏是在原发灶切除后2年内出现肝转移,有些转移灶可在原发肿瘤被去除(或其它方法治疗)后5~10年出现.

    作者:崔凤东;吴孟超;喻德洪;磨伊正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悬吊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4例报告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近年手术治疗的14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占85、7%)术后一周,症状立即缓解.2例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症状亦缓解消失.结论:功能性直肠悬吊术,附加盆底疝修补术,盆底抬高,子宫固定,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大春;吴际新;周建;吴继东;程先能;张胜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合并直肠内脱所致便秘的治疗(附64例报告)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合并直肠内脱所致便秘是个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肛肠外科学者的重视.若单纯采取保守疗法,靠服用缓泻药物,往往疗效欠佳;而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多数学者仍用常规的经尾骶下切口作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手术复杂、创伤面大、易感染、复发率高等不足.笔者自1995年10月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耻骨直肠肌挂线勒开松解术和直肠内脱消痔灵阶梯式注射上提固定术,共治疗本病6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生先;孙宏普;韩宏伟;刘当玉;韩青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系膜全切除与阴道切除在女性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全切除与阴道切除在降低女性低位直肠癌局部复发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3例女性DukesB-C期低位直肠癌病例,其中22例按TME原则行直肠癌根治术(含阴道全部或后壁切除),21例按传统直肠癌根治术(未切除阴道).结果:TME组22例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4.55%(1/22),阴道后壁肌层癌组织检出率50%(11/22),直肠系膜有癌率63.64%(14/22).传统组21例术后2年内局部复发率为23.67%(5/21),直肠系膜有癌率38.10%(8/21).结论:TME加阴道切除能降低女性Dukes B-C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

    作者:沈达明;张益军;朱捷;黄春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塞氏病肠道病变2例报告

    例1,女,30岁,农民,口唇、双颊粘膜及外阴溃疡反复发作,久治不愈6年,间歇性右下腹隐痛伴四肢关节疼痛了3年余.两月前因右下腹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腹胀在乡卫生院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回盲部肿块,未作处理.半月后转入我院体查:口唇和双颊粘膜有小片多发溃疡,外阴部溃疡已愈留下白斑,全腹膨隆,右下腹压痛,可扪及7 cm×6 cm大小之肿块,活动差,质硬.B超检查:升结肠约7 cm长一段肠壁增厚,表面不光滑,肠壁外并见几处强光斑.提示:升结肠占位性病变.钡灌肠检查:回盲部,回盲瓣及回肠末端约8 cm管壁增厚,肠腔变窄,管壁呈锯齿状,肠蠕动消失及粘膜紊乱,回盲部有逆流.提示回盲部占位病变.于1997年5月24日剖腹探查,术中见回盲部有约6cm×5 cm大小实质性肿块,其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术中按回盲部肿瘤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术.术后病理:白塞氏病(两家医院病理报告证实).

    作者:王斌;马晓峰;陕真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保留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关系

    目的:比较保肛与非保肛术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保留自主神经术(ANP)的局部复发率(LRR)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172例直肠癌分两组(Dixon组123例与Miles组50例),按Heald及Havenga法行TME及ANP.结果:①Dixon组与Miles组的总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6/123)与18.0(9/50),P<0.05;Dixon组内从A期至D期的LRR分别为0%(0/25),2.9%(1/34)、7.7%(4/25)及8.3%(1/7),其百分率趋势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②1997年以前Miles组的LRR为36.8%(7/19),显著高于1997年以后Miles组的6.5%(2/31),P<0.05;前者与Dixon组的LRR4.8%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后者与Dixon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ME加ANP是降低两类直肠癌根治术后LRR重要因素.

    作者:池畔;林惠铭;陈燕昌;陈大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透热和超声刀痔切除术的前瞻随机对比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用注射疗法治疗痔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研究现状及进展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与肿瘤的临床方面密切相关,代表患者个人形象、从事日常生活的个人能力以及控制疾病与治疗副作用之间平衡的满意程度.随着肿瘤生物学知识的进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虽然直肠癌前切除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己没有明显差别[1,2],但低位直肠癌仍然不可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此外直肠切除可能损伤盆丛自主神经,影响排尿和性功能,因此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身体功能方面的问题.为此,根据Chew-wun Wu评分表(表1)对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定量测试外,还应根据直肠癌患者的特点进行定性测试,综合分析评估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锦;张胜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