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天性巨结肠1例报告

陈锦

关键词:后天性, 巨结肠, 症状不典型, 误诊误治, 发病, 报告
摘要:后天性巨结肠(acguired giant colon disease)极为罕见,发病时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误治,1999年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IOA职业奉献奖授予中国上海喻德洪教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研究现状及进展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与肿瘤的临床方面密切相关,代表患者个人形象、从事日常生活的个人能力以及控制疾病与治疗副作用之间平衡的满意程度.随着肿瘤生物学知识的进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虽然直肠癌前切除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己没有明显差别[1,2],但低位直肠癌仍然不可避免永久性结肠造口.此外直肠切除可能损伤盆丛自主神经,影响排尿和性功能,因此会带来一系列社会、心理、身体功能方面的问题.为此,根据Chew-wun Wu评分表(表1)对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定量测试外,还应根据直肠癌患者的特点进行定性测试,综合分析评估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锦;张胜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保留自主神经全直肠系膜切除与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关系

    目的:比较保肛与非保肛术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加保留自主神经术(ANP)的局部复发率(LRR)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172例直肠癌分两组(Dixon组123例与Miles组50例),按Heald及Havenga法行TME及ANP.结果:①Dixon组与Miles组的总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8%(6/123)与18.0(9/50),P<0.05;Dixon组内从A期至D期的LRR分别为0%(0/25),2.9%(1/34)、7.7%(4/25)及8.3%(1/7),其百分率趋势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②1997年以前Miles组的LRR为36.8%(7/19),显著高于1997年以后Miles组的6.5%(2/31),P<0.05;前者与Dixon组的LRR4.8%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后者与Dixon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ME加ANP是降低两类直肠癌根治术后LRR重要因素.

    作者:池畔;林惠铭;陈燕昌;陈大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透热和超声刀痔切除术的前瞻随机对比研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镜诊断103例大肠癌分析

    我院1999年1月至2001年5月应用Olympus电子肠镜检查650例,病理证实大肠癌103例为原发癌,检出率16%,其中直肠癌68例占大肠癌66%,现报告如下.

    作者:葛莲英;刘立义;陈桂言;耿芳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亚甲蓝用于肛门手术引起毒性反应3例报告

    肛门手术结束前于创面基底及边缘组织内局部浸润注射复方亚甲蓝液(1%利多卡因20 ml,亚甲蓝20 mg,肾上腺素1:20万),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1],但如果应用不当也可引起一些并发症,我们遇到3例毒性反应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郭伶俐;赵发;赵士鹏;卞红磊;桂林;陈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保留齿线式外切内扎术治疗混合痔158例疗效分析

    我科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对混合痔采用了保留齿线式外切内扎法,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遗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后天性巨结肠1例报告

    后天性巨结肠(acguired giant colon disease)极为罕见,发病时症状不典型,容易发生误诊误治,1999年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切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回顾与分析

    报告3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其中结肠部分切除9例,次全切除19例.全结肠切除2例.术前均经传输试验、钡灌肠造影以及排粪造影证实结肠慢传输,并排除其它原因的便秘.结肠部分切除远期复发5例,复发率55%,次全结肠切除无复发.术后一年内腹痛,腹胀7例,长期大便不成形,日排便6次以上1例.远期疗效:结肠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症状在第一次排便后消失,但部分病例在1~2年后大便次数减少而再复发,但间隔时间及痛苦均轻于术前.5例再手术.次全切除或全切除远期疗效可靠,因腹腔创伤面大,以及术后水分吸收功能降低,近期肠粘连等并发症及大便次数多将不可避免.次全切除疗效满意,并发症少,优于部分切除或全切除(回直吻合).

    作者:丁仕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用注射疗法治疗痔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合并直肠内脱所致便秘的治疗(附64例报告)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合并直肠内脱所致便秘是个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近年来,临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肛肠外科学者的重视.若单纯采取保守疗法,靠服用缓泻药物,往往疗效欠佳;而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多数学者仍用常规的经尾骶下切口作耻骨直肠肌松解术,手术复杂、创伤面大、易感染、复发率高等不足.笔者自1995年10月起,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取耻骨直肠肌挂线勒开松解术和直肠内脱消痔灵阶梯式注射上提固定术,共治疗本病6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生先;孙宏普;韩宏伟;刘当玉;韩青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结肠癌漏诊5例分析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穿孔并不少见,术前易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直致手术探查时才确诊.我科1995~2001年发生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义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一个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系的调查和hMLH1基因突变研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肿瘤综合征,是常见的遗传性肿瘤,既往报告的癌家族多属于本病[1,2].国内已有对HNPCC家系的临床研究报告,但还没有关于本病基因突变的研究报告[3].我们报告调查的1个HNPPC家系,总结其肿瘤发生特点,并首次报告中国大陆HNPCC的hMLH1基因突变.

    作者:王振军;许玉风;万远廉;黄莛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直肠悬吊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14例报告

    目的: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搜集近年手术治疗的14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例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占85、7%)术后一周,症状立即缓解.2例经术后配合功能锻炼3个月症状亦缓解消失.结论:功能性直肠悬吊术,附加盆底疝修补术,盆底抬高,子宫固定,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大春;吴际新;周建;吴继东;程先能;张胜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剥内扎加Ⅰ期缝合术治疗巨大混合痔80例体会

    巨大混合痔手术切除难度大,开放性手术术后创面大,愈合时间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1998年7月至2000年12月,我科采用外剥内扎加Ⅰ期缝合治疗巨大混合痔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军席;郭澎;张维平;颜廷忠;房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肠癌42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42例大肠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 987~1 998年收冶的42例大肠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中晚期大肠癌通过手术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近70%.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生存率不及老年病人,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通过规范手术和综合治疗仍可获得较长的生存期.

    作者:王光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敷痔散治疗嵌顿痔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明确敷痔散与金黄散的疗效评估,揭示敷痔散的药理作用.方法:随机化,单盲,前瞻性临床试验设计.运用敷痔散外敷治疗嵌顿痔101例,同时设对照组97例,采用金黄散(膏)外敷治疗.观察1周.对痔核缩小,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查三大常规,心电图,生化十项,皮肤刺激性,观察用药安全性.用急性炎症,增殖性炎症,疼痛,溃疡等模型和兔空肠平滑肌等试验观察药物效应.用LD50,皮肤过敏试验,破损皮肤刺激试验,观察药物毒性.结果:临床治疗后第3~7天痔核缩小,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等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未见心、肝、肾损害及其它毒性副作用,无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敷痔散有镇痛,抗炎,止血解痉抑菌等作用,效果优于金黄散.毒性极低,无皮肤过敏及刺激性,外用安全.结论:敷痔散具抗炎、止痛、敛疮止血,消肿解痉,促进伤口愈合的效果,治疗嵌顿痔能直达病所,拨毒截变之功显著.用药安全.

    作者:梁劲军;庆方;潘競锵;李博萍;吴维城;肖桂玲;莫愚;郭锡泉;林焕坪;曾圻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血管新生疗法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肿瘤转移是癌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脏器,血液供应丰富,是很多恶性肿瘤继发转移的常见部位.约50%~70%的胃肠道肿瘤发生肝转移.临床资料表明大肠癌患者在确诊原发肿瘤时,约16%~25%同时发现继发性肝癌,大多灵敏是在原发灶切除后2年内出现肝转移,有些转移灶可在原发肿瘤被去除(或其它方法治疗)后5~10年出现.

    作者:崔凤东;吴孟超;喻德洪;磨伊正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冶疗(附12例病例报告)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以北欧和美洲发病率为高,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对本病认识水平的提高,我国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但仍有相当数量病人在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需要外科治疗.现将近三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2例重症溃疡性结肠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艾莉;王金穗;闫于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局部使用硝苯地平作为急性血栓性外痔的保守治疗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

主管:广西卫生厅

主办: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