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华;陈二玲;郑建敏;余丽;苗朱婕
目的 研究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分次间摆位误差对患者所接受的放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患者治疗前利用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扫描,在XVI软件里自动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得到平移和旋转误差.在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中把平移和旋转误差模拟出来,然后重新计算剂量,将得到新的剂量分布和原计划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原发肿瘤计划靶区(GTV-T-P)的平均剂量(Dm)、包含95%体积的剂量(D95);脑干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脊髓1%体积的剂量(D1%)及1cc的剂量;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接受超过30Gy剂量的体积(V30).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头颈部肿瘤分次间沿X、Y、Z轴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02±0.83)、(1.28±1.08)、(1.27±1.06)mm和(0.79±0.67)°、(1.00±0.82)o、(0.73±0.68)°.患者脑干、脊髓、腮腺受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平均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D95统计结果 有明显差异,但其平均变化率仅为2.18%.结论 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无论对靶区还是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都产生影响,而正常组织的剂量和靶区相比受摆位误差的影响更大.
作者:郑茁;陈传本;陈荔莎;张瑜;费召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广西南宁地区妇女子宫颈HPV感染类型,研究其分布的规律.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对1250名门诊机会性筛查的妇女按自愿原则采用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HPV-DNA检测阳性者占31.36%( 392/1250).HPV-DNA亚型以低危型感染为主,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列为6、11、43型;高危亚型感染率由高到低排列为16、58、52、18.HPV高危亚型以单一型别感染为主,其次为单一低危亚型感染.在多重感染中以低危和高危型别的二重混合感染为主;而三重、四重感染少见.感染者年龄≤25岁者占42.35%,其次为25~34岁.结论 HPV感染亚型分布有一定的区域性,该检测可用于宫颈癌的筛查,以确定感染型别,有利于预测病变转归,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
作者:高琨;李力;杨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总结了妇科肿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置管前进行健康宣教,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置管期间规范化护理和管理,32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扩容、抗凝、溶栓和抗炎等治疗,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血栓基本溶解,血栓部位血管血运正常,无1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作者:黄玉红;李萍;覃英;陈爱丽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原理及术中、术后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方法 以及淋巴囊肿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雄志;罗兆芹;邓艳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陀螺旋转式60Co放射治疗系统(以下简称陀螺刀)治疗复发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复发鼻咽癌中男24例,女6例,中位年龄52岁(34 ~73岁).中位复发时间24个月(6~ 125个月).所有患者均接受局部陀螺刀放疗,放疗剂量:2.5Gy/次,16 ~20次,每周照射5次.观察放疗疗效以及相关毒副反应.结果 1年总生存率87%,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67%;1例出现Ⅲ度以上皮肤黏膜反应,余急性反应轻;肿瘤控制情况:CR 57% (17/30),PR30%(9/30),NC 10% (3/30),PD 3% (1/30);4例因鼻咽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陀螺刀是复发鼻咽癌有效的治疗手段,急性损伤小,鼻咽大出血可能是主要的死因.
作者:卢耀振;黄显实;叶桢开;农先胜;陈艳;蒋昭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并发症和肿瘤复发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腮腺良性肿瘤129例,选择3种不同术式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3年,比较肿瘤复发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行腮腺区域切除术45例,发生暂时性面瘫6例(13.33%);局部积液5例(11.11%).腮腺浅叶切除术76例,发生暂时性面瘫19例(25.00%);局部积液23例(30.26%);2例涎瘘.全腮腺切除术8例,发生暂时性面瘫5例(62.5%).复发1例为全腮腺切除术者(0.78%).结论 选择适当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可有效地控制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
作者:潘斌;韦曙平;刘文琴;李冠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钼靶X线征象进行观察分析,以评价其在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21例NAC后的乳癌肿块及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钙化和密度等钼靶X线表现.结果 21例乳癌肿块均较NAC前缩小,4例肿块呈局限性密度减低,20例肿块形态发生改变;9例钙化的形态和数目无明显变化,但钙化的范围较前缩小;9例腋窝淋巴结缩小及密度减低.结论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肿块的钼靶摄影X线征象均有所变化,乳腺钼靶检查可以用来评估NAC的疗效.
作者:黄秒;苏丹柯;赖少侣;黄向阳;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37例鼻咽癌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复阅,对MRI检查序列包括T1 WI、T2WI、FLAIR以及增强扫描序列进行分析,明确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变部位、范围、信号强度和增强后病灶强化等的形态.结果 37例放射性脑干损伤患者,病变位于脑桥19例,中脑1例,延髓3例,脑桥+中脑6例,脑桥+延髓5例,中脑+脑桥+延髓3例.病灶在MRI上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FLAIR表现为低、高混杂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者9例,强化者28例.强化方式:均匀斑片状强化者12例、不均匀环形强化者16例.结论 MRI可以清晰地显示放射性脑干损伤的病灶,MRI对于诊断放射性脑干损伤有着重要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敏;梁世雄;廖锦元;金观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通过调查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生命质量的护理措施.治疗前应加强心理护理,治疗后以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及家庭状况为主,加强随访亦是重要的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黄一华;陈二玲;郑建敏;余丽;苗朱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总结便携式化疗泵配合股静脉置管在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正确的导管维护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全程化疗,未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等现象,提示便携式化疗泵配合股静脉置管持续化疗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小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预防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并静脉溶栓是肿瘤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新技术,本文就近年来腔静脉滤器置入并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马从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1999年4月至2007年7月,对153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单纯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其远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总的有效率为37.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8.0%、25.0%、20.0%.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是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效而安全的无创治疗手段.
作者:梁霞;朱小东;李龄;陈龙;梁世雄;黄启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染色体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25例肝细胞癌染色体DNA异常情况,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25例肝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体DNA拷贝数的扩增或缺失,较为常见的染色体DNA异常是+1q(72%)、+1p(64%)、+2q(48%)、+2p(48%)、+5q(48%)、+Xq(48%)、+7q(44%)、-4q(48%)、- 16p(48%)、-8p(40%)、- 17p(36%);相关分析显示+17p、+18p、-8p、- 13q、-11q、-8q染色体异常事件与临床指标部分相关.结论 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染色体异常,部分染色体异常事件是非随机性的,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相关.
作者:肖开银;彭民浩;秦权林;桂文波;覃晓;彭涛;郭雅;陈滨;卢景宁;黎乐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O2对宫颈癌Hela细胞株CDK9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其在癌细胞生长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将宫颈癌Hela细胞株随机分为3组:A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O2下通气4h,培养24h;B组Hela细胞株在压力为8mmHg的纯CO2下通气4h,培养120h;C组Hela细胞株未进行CO2处理,细胞株置于常规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20h.采用RT-PCR法检测A、B、C组宫颈癌Hela细胞CDK9 mRNA的表达.结果 A、B组与C组比较,A、B组CDK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下调(P<0.05);B组与A组比较,B组CDK9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A组下调更显著(P<0.01).结论 宫颈癌Hela细胞CDK9基因在CO2作用下受抑制出现表达下调,且随CO2作用时间越长,CDK9基因相对表达量降低越明显.
作者:潘灵辉;林飞;李力;黄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尽管肝切除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围手术期死亡率逐年下降,但是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术后生存率并不理想.术后肿瘤复发是HCC切除术后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经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配合碘化油或栓塞剂,或碘化油和栓塞剂同时使用.目前已有多项循证资料表明,TACE对不可手术切除的HCC具有肯定的疗效.然而,针对辅助TACE治疗HCC的疗效,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ed trials,RCTs)、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一些系统评价报道的结果 并不相同,甚至相反.因此,作者运用定量合成的方法 评价了TACE在预防HCC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
作者:ZhongJH;LiLQ;钟鉴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SLC30A9( solute carrier family 30 member9)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了解SLC30A9表达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10例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 PCR)检测SLC30A9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临床 意义.结果 在90例乳腺组织标本中,SLC30A9 mRNA均有表达,4种组织平均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443±0.247、0.427±0.253、0.405±0.209、0.547±0.190,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例患者存在差异性表达,占16.7% (5/30).5例患者中3例乳腺癌组织SLC30A9的表达比相应的正常乳腺组织低,2例患者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乳腺癌组织中SLC,30A9 mRNA的平均光密度比值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病理类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C30A9基因在各种乳腺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仅在16.7%的病例中出现差异表达,提示该基因可能不是乳腺癌的主导基因,其差异表达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廖燕;林书瀚;黎丹戎;利基林;唐东平;唐凯;张力图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V20、MLD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相关性,指导临床放疗计划的制定,避免或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提高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法 自2008年8月至2010年6月,47例符合研究条件的肺癌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应用6MV X-线照射,剂量50~70Gy/25 ~35f.制定放疗计划,生成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得到物理参数V20及MLD,分析以上参数及其他临床因素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放疗计划要求V20≤30%,脊髓总量≤45Gy.放疗结束后定期行胸片及Cr复查,根据辅助检查结果 及临床表现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依据RTOG分级标准评价放射性肺损伤的程度.结果 47例中有15例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31.9%(15/47).当V20≤25%和>25%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MLD≤15Gy和>15Gy时,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分别为14.3%和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20、MLD与放射性肺损伤有相关性,对预测放射性肺损伤有一定价值.
作者:蒋雪超;崔洪霞;宋红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前瞻性研究Ⅳ期NSCLC化疗同期胸内病灶三维放射治疗模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3年1月至2010年7月入组201例初治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位年龄60岁;KPS≥70分;化疗以铂类为基础二药联合方案,中位数为3周期.化疗同期原发肿瘤计划靶区剂量(DTpv)中位数为60.3Gy,转移病灶放疗138例.观察疗程完成情况、化疗和放疗相关毒性.结果 19例仅完成1周期化疗不进行生存分析和评价治疗毒性.完成完整治疗、足量放疗、系统化疗、缺陷治疗和未治疗分别为32%、14%、14.3%、30.3%、9%;4~5周期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DTpTv≥ 63 Gy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1月,较其它治疗的生存期显著延长(x2=25.369,P=0.000);Ⅱ~Ⅲ级胃肠毒性为45%;Ⅲ-Ⅳ级WBC、PLt、Hb毒性分别为35%、18%、15%;Ⅱ~Ⅲ级放射性肺炎和食管炎分别为9.5%和13.4%.治疗后KPS改善和KPS降低≥10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4月(x2=78.452,P=0.000),Cox回归分析治疗后KPS变化(P =0.000)对生存有显著影响,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胸内病灶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Ⅳ期NSCLC的综合治疗模式安全可耐受,4~5周期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DTp Tv≥63Gy可能提高生存期,治疗后生存状态降低严重影响生存.
作者:张波;卢冰;苏胜发;胡银祥;欧阳伟炜;栗蕙芹;王刚;龙金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具有发病隐匿、进展快、死亡率和复发率高、治疗费用大等特点,其临床治疗方法 多种多样,各种新疗法、新药物不断涌现,但目前尚未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能完全治愈肿瘤,面对众多的治疗手段,如何找到优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如何制订佳诊疗策略是肿瘤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韦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冷基循环微波消融技术对周围型肺癌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6例晚期不能手术的周围型肺癌患者,先给予常规化、放治疗控制病情后,再采用冷基循环微波消融技术对残余肿瘤病灶进行消融减瘤、减症治疗,以期获得更好的远期生存结果 和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完成36例,消融肿瘤病灶42个,完成率100%.术后3d咳嗽、咳痰、咯血和胸痛等症状缓解33例,缓解率91.67%;术后3~6个月,42个肿瘤病灶中完全坏死、吸收36个(85.71%),大部分坏死、吸收(≥90% )4个(9.52%),坏死、吸收50%~70%的病灶2个(4.76%);瘤体直径为0~3cm,比术前缩小2.5~5cm,平均缩小4cm.疗效评价:CR 31例(86.11%),PR4例(11.11%),NC 1例(2.78%),PD 0例;总缓解率97.22%;临床获益率36例(100%);总生存期10 ~46个月,中位生存期28个月.结论 冷基循环微波消融技术可以作为晚期周围型肺癌姑息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发强;冯立冬;李本全;张胜;王道军;刘阿海;詹香草;靳桂红;王艳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