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金
目的 观察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呛咳功能的影响,探讨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的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 选择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治疗,并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一口量为评定指标,对治疗前,治疗3周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 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治疗3周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恢复正常率达35%,饮水一口量增加率为60%,康复治疗干预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干预前(P<0.05).结论 吞咽训练加低频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红玲;郑万刚;梁志士;班小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据文献报道,2012年全球新发乳腺癌占全部新发癌症的25%,占癌症死亡病例的25%,是女性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n].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早期诊断、化疗及手术效果的不断提高,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已越来越高.有资料显示,在京、津、沪Ⅰ~Ⅲ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2].
作者:唐梅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改良输液架准确调控床头高度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规范医患依从性以及术后恢复和临床护理的效能.方法 将1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改良输液架准确调控床头高度,对照组不制定特定的调控方法,按常规操作,比较两组在护士依从性、患者依从性、患者吻合口瘘、皮肤完整性受损、胃食管反流、肺部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护士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分别为98.7%、97.3%,均高于对照组的89.3%、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吻合口瘘(实验组2.7%,对照组10.7%,P=0.043)、皮肤完整性受损(实验组4.0%,对照组13.3%,P=0.037)、胃食管反流(实验组6.7%,对照组17.3%,P=0.044)、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9.3%,对照组21.3%,P=0.041)方面比较,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良输液架准确调控床头高度可规范卧位护理实施,提高卧位护理质量,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张亚男;罗玉华;谢艳华;顾虹;梁韦清;马小玲;陈惠;谢寿梅;谢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性耳聋患者心理状态、听力、交流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诊疗的老年性耳聋伴耳鸣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银杏叶胶囊、甲钴胺和氨基酸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听力及耳鸣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20天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听力和沟通能力均较对照组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听力功能,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交流能力.
作者:陆园英;黄丽雯;农英存;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诊断学呼吸内科临床教学方法,以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方法 对诊断学临床示教及技能操作等医学教育环节进行分析,不断总结改进.结果 诊断学临床见习及技能培训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结论 诊断学临床示教及技能操作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而基础结合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为医学生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作者:梁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动脉血气分析的效果,寻找佳的动脉采血部位.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住急诊病房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经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经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情况以及患者接受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血肿情况及患者接受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较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皮下出现血肿情况少,而且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林节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压疮程序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压疮程序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2.2%,压疮好转时间为(4.23士2.08)天,满意度为97.8%;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20.0%,压疮好转时间为(14.65士3.06)天,满意度为72.2%.组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疮程序化护理用于肝胆外科患者中,能显著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官恒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古拉定联合三七脂肝丸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古拉定联合三七脂肝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甘草酸二铵和硫普罗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4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8.9%,对照组2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古拉定联合三七脂肝丸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志勇;谢林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类药物对大鼠颅内胶质瘤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紫杉醇治疗胶质瘤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预实验计算出紫杉醇IC50=6.04 nmol/L,实验组中加入紫杉醇溶液终浓度6.04 nmol/L,对照组加等体积培养液,温箱中作用48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c-myc基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 两组C6细胞中均检测出β-catenin蛋白和c-myc的mRNA表达,癌基因c-myc mRNA 表达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且-catenin蛋白表达也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抑制细胞内β-catenin 蛋白表达及癌基因c-myc的表达,从而阻断wnt信号转导通路,是紫杉醇类药物抗癌机制之一,研究紫杉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对提高其疗效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礼泉;蒋六洲;邓立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世界性的难治疾病[1].该病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复发率高,治愈难度大,临床上西医治疗无特效手段.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罗葵良;蓝艳春;黄柏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患者中医证型、影像学类型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的关系,探讨中西医结合对LIDP的中医证型辨证诊断.方法 将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组)按中医证型分为气滞血瘀型(20例)、风寒湿滞型(11例)、湿热痰滞型(7例)及肝肾亏虚型(14例),并按MRI或/和CT影像学诊断的突出程度,选择膨出型(28例)和突出型(17例)患者;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2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放免法(RIA)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TNF-α水平.结果 外周血TNF-α水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各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气滞血瘀型)患者中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呈逐步升高趋势;LIDP的膨出型、突出型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尤其突出型升高更明显,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影像学类型的LIDP患者存在外周血TNF-α水平差异,可辅助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证型的辨证诊断.
作者:韦勇;许建文;谢筱唏;潘汉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0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行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7例中,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11例,膀胱痉挛19例,前列腺电切综合征6例,术后暂时性尿失禁16例,术后尿道狭窄4例,经对症处理及相应护理后均获治愈或缓解.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正确处理,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付镇益;段立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稳定护士队伍,提高急诊护士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近5年(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急诊科护士流失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对策,如加强急诊护士人文关怀,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改善护士工作条件等措施,进而改善护士归属感和价值感.结果 5年来我院急诊科护士仅1人离岗.结论 加强急诊护士的人文关怀、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社会地位及待遇可显著稳定急诊护士队伍,提高急诊护士的整体素质.
作者:杨巧华;杨贺平;张敬伟;杨翠英;白建蕊;魏彩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红光治疗对蝮蛇咬伤伤口愈合和伤肢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周后伤口愈合时间和肿胀、疼痛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和肿胀、疼痛消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光治疗对蝮蛇咬伤伤口愈合、肿胀及疼痛的缓解有促进作用,减轻了病人痛苦,提高了护理效率.
作者:朱荣丽;陶菊;龚旭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BL、CBL整合教学法在急诊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50名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医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名,实验组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两组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并进行教学方法评价调查.结果 经过系统的电除颤临床技能培训,实验组的住院医生在理论知识、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教学方面评价指标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BL、CBL整合教学法较传统L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急诊科住院医师规划化培训的临床技能水平.
作者:李政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80例气滞血瘀证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口服氯唑沙宗片(0.2g口服,每天3次)、维生素B1注射液100 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穴位注射,局部体针针刺、手指点穴及电针治疗(选取天柱穴、颈百劳穴、后溪穴和天宗穴);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7天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加速颈椎关节囊充血水肿的消退,改善微循环,治疗气滞血瘀证颈椎病疗效显著.
作者:黄秋燕;覃聪慧;黄业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联合检测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和凝固法分别检测2008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40例HPS患者(HPS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SF和FIB水平.结果 SF和FIB在HPS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将HPS组按治疗效果分为病情缓解组(n=18)与病情恶化组(n=22),比较治疗前的SF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F和FIB在噬血细胞综合征中的联合表达对其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有参考价值.
作者:王英;李佩章;黄玲莎;黄蕾;朱春燕;谭晓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行急诊手术时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处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急诊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压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普外科疾病并存糖尿病患者行急诊手术时给予围术期急诊处理,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李怀刚;万嵘;万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的有效方式.方法 将126例老年危重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间断脉冲式冲管加脉冲式正压封管,即输液过程中间断脉冲式冲管(冲管间断时间为4 h),输液结束后脉冲式正压封管,脉冲频率均>5个/s;对照组采用普通冲封管法.两组冲封管液体均为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导管内赘生物形成情况、导管堵塞发生率及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两组导管内赘生物形成情况及导管堵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脉冲式冲管加脉冲式正压封管(脉冲频率均>5个/s)能有效减少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内赘生物的形成,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延长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保证老年危重患者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罗春霞;张婧;刘惠;陈秀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大肝癌介入治疗围手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102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诱发因素,并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制定并实施相应预见性护理干预策略后行介入治疗术的95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前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原发性大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马从凤;罗春华;周建文;符冰;李学团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