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贾红龙

关键词: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I( cTnI), 超敏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在急诊诊断胸痛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胸痛患者100例,入院立即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I( cTnI)、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观察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急诊胸痛患者中,确诊为AMI者60例,检出AMI的灵敏度分别为:H-FABP为80%、TNI为50%、hs-CRP为65%;特异度分别为82%、93%和80%,在灵敏度方面H-FABP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在特异度上H-FABP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0%。结论:H-FABP是筛查急诊胸痛患者是否发生AMI的灵敏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与肌钙蛋白I( cTnI)、hs-CRP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患者的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吻合术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进行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随访患者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以及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胸胃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管状胃代食管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优于传统全胃代食管吻合术。

    作者:岳光成;梁卫民;苏文中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搜集额叶脑挫裂伤患者56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植物生存、重度残疾和轻度残疾率较低,恢复良好率与GOS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额叶脑挫裂伤临床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效果。

    作者:李志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在急诊诊断胸痛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胸痛患者100例,入院立即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I( cTnI)、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观察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急诊胸痛患者中,确诊为AMI者60例,检出AMI的灵敏度分别为:H-FABP为80%、TNI为50%、hs-CRP为65%;特异度分别为82%、93%和80%,在灵敏度方面H-FABP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在特异度上H-FABP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0%。结论:H-FABP是筛查急诊胸痛患者是否发生AMI的灵敏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与肌钙蛋白I( cTnI)、hs-CRP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作者:贾红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与新生儿、婴儿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

    目的::研究分析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与新生儿、婴儿并发症的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3例头位足月妊娠临产行剖宫产产妇,按照宫口开大情况的不同分成4组,对剖宫产产妇指征、新生儿及婴儿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产妇剖宫产指征:除社会因素在一组产妇中显著性大于其他3组外(P<0.05),其他指征在各组产妇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新生儿、婴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与产程进展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掌握手术时机可以大程度的减少新生儿、婴儿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也是避免出现医源性残疾儿的关键环节。

    作者:叶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清 AFP、CEA、CA199和 CA125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价值

    目的::观察血清甲胎蛋白(AFP)、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以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60例肝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肝病患者30例为对照组,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A199、AFP、CA125以及CEA水平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这4项血清标志物水平经检测后比较,P<0.01;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73.3%,显著高于单独检测阳性率。结论:CA125、CEA、CA199、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于红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清脑复神液联合罗通定治疗脑震荡后头痛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清脑复神液联合罗通定治疗脑震荡后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脑震荡后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单用罗通定治疗,治疗组患者用清脑复神液联合罗通定治疗。连续治疗持续1个月,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统计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14%,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复神液提高罗通定对脑震荡后头痛患者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患者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创伤后患者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术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术后良好率要高于术前,术后患者肘关节舒展及弯曲程度要优于术前(P<0.05)。结论: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创伤后患者肘关节僵硬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术后肘关节的伸展及弯曲程度,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明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观察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8例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总分(23.7±2.1),对照组为(15.9±2.5);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总分(48.7±2.3),对照组为(35.1±3.4),组间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癫痫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活动能力。

    作者:田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尿淀粉酶与肌酐比值对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尿淀粉酶与肌酐比值( Uamy/Ucr)对胰腺炎患者的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胰腺炎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均在不干扰日常生活和个人习惯的前提下留取早8时、午12时和晚17时尿样,检测和计算Uamy/Ucr值。结果:两组受试者早8时、午12时和晚17时的Uamy、Ucr含量变化幅度较大,呈下降趋势,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F=23.836,18.635,P<0.01);但Uamy/Ucr值在3个检测时间内相近,稳定性较好,数据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233,0.252,P>0.05)。观察组患者Uamy/Ucr 3个取样时间点及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Uamy/Ucr鉴别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该值稳定性好,受人体生理变化及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小,较单纯应用Uamy、Ucr能够更准确可靠的指导临床诊断。

    作者:王进;刘奇伟;赵婕;曹赛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胆汁酸螯合剂类降血脂药研究进展

    随着对高血脂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胆汁酸螯合剂类药物在高血脂治疗中的临床地位明显下降,但这类药物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本文对胆汁酸螯合剂类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与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对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作者:江文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补肾活血法治疗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50岁以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补肾活血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86.2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法治疗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建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护人员灾害急救应对能力培训

    目的::评价医护人员灾害急救应对能力培训效果。方法:抽取60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培训前后医护人员急救知识、急救意识及急救技能的变化。结果:培训后医护人员的知识、技能及意识明显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灾害急救培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急救应对能力。

    作者:李桂玲;许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血压监测及护理

    目的::探究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术后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嗜铬细胞瘤患者2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173例采用腹腔镜技术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对照组患者27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切除嗜铬细胞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及血压和护理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治疗组患者术后舒张压于收缩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患者术后血压仍高于正常标准。半年后回访发现,患者血压情况良好,出院后未再次服用降压药物。结论:行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的预后与手术方法无关,但术后有效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慧梅;贯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在阿尔茨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血清细胞炎性因子及血脂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与分析血清细胞炎性因子与血脂在阿尔兹海默症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比较研究。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及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另选择正常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细胞炎性因子及血脂水平。结果:阿尔茨海默症组与血管性痴呆组患者中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血管性痴呆组患者更加显著(P<0.05)。阿尔茨海默症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水平升高可共同作为阿尔茨海默症和血管性痴呆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中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期间常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临床医师可通过调节上述指标,作为预防及治疗上述两种疾病的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田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7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背景资料调查

    目的::调查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背景资料,促进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康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对178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人口学资料、对疾病认识和疾病所致经济负担。结果:一般人口学资料无性别差异,对于疾病的认识患者与主要照料者之间无明显差异,患者文化程度相对较低,79.8%患者无业,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偏重,一年内平均直接经济损失2450元/人、平均间接经济损失1727元/人,需要多方位的支持。结论:社区康复干预是改善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新回归社会的重要康复措施。

    作者:黄承保;舒京平;李洪建;孙菡;朱颖之;汪四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晚期宫颈鳞癌Ⅱb~Ⅲb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每组各53例。两组患者放疗方法相同;新辅助化疗后放疗组患者在放疗前先用TP方案(紫杉醇+顺铂)化疗2~3个疗程,化疗结束后2周开始放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新辅助化疗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患者近期疗效分别为90.57%及71.7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安全有效,能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均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月;刘敏;侯良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中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中对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00例ASAⅡ~Ⅲ级择期老年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浆靶注芬太尼行术中静脉自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浆靶注瑞芬太尼行术中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良反应、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等方面均先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朝阳;王平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行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棒球缝合法与传统连续缝合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行患者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棒球缝合法与传统连续缝合法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子宫肌瘤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棒球缝合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连续缝合法,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7.4±8.3) ml,对照组为(94.5±51.8) ml;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为(21±4.3) d,对照组为(23±2.6) 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0.7±5.3) min,对照组为(78.2±26.9) min;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为(22±2.4) h,对照组为(29±1.8) h;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4.3±1.2) d,对照组为(5.2±1.4) d。其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其余指标对比均无差异性(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棒球缝合法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连续缝合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萍娇;姚蕾;吴妍;盛文丽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二维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患儿的二维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结果:99例患儿均有单侧或双侧股骨颈前间隙>6 mm,单纯关节囊肿胀者20例,合并髋关节积液者79例;超声表现除了股骨颈前间隙增宽外,前隐窝内无回声区,内回声尚清晰,少数可见点状高回声,关节囊表面尚光滑,无强回声团出现。彩色多普勒显示不同程度(0~3级)星点状短线状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显示阻力指数高0.77,低0.60,平均0.70。结论:二维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刘海飞;王岩;丁雪丽;梁晓璐;陈英生;卢迪;孙娜;宋天舒;李广亮;姜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浅谈基于微信的人体解剖学课程

    本文从微课程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人体解剖学微信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内容、局限性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浅谈,其目的是通过人体解剖学微信课程共享平台的建立,为学生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公平化的学习服务。

    作者:王锦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