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成;罗文钰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UACE)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对局部微淋巴管密度(L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实施UACE治疗,对照组实施静脉全身化疗(ISC),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宫颈癌组织LMVD、VEGF-A、VEGF-C及VEGF-D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MVD和VEGF-A、VEGF-C、VEGF-D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客观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转移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UACE治疗宫颈癌疗效显著,能够降低复发转移率,其可能机制与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和VEGF表达有关.
作者:张晓英;王飞鹏;张新选;姜晓春;贺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免疫抑制及免疫失衡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在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30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第7、第14天检测患者尿中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血浆内毒素、D-乳酸水平、Th 1/Th2细胞比例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结果:第7天的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内毒素、D-乳酸和HLA-DR水平均明显低于第1天,高于第14天(均P<0.05);第7天的Th1/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第14天明显升高(P<0.05).乳果糖与甘露醇比值、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与HLA-DR均呈正相关关系(r =0.786、0.685、0.813,均P=0.000),与Th1/Th2细胞比例均呈负相关关系(r=-0.823、-0.796、0.682,均P=0.000).结论: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存在免疫抑制和免疫失衡,并与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之间具有相关性,早期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行保护,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盛竹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侵袭性牙周炎(AgP)伴错牙合畸形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的牙周状况.方法:选择2010-2016年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门诊的12例AgP伴错牙合畸形患者,观察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前、后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后出血(BOP)百分率、牙周临床附着水平(CAL)、前牙区切缘到龈乳头高点的距离(PID)、影像学硬骨板出现百分率等指标.结果:正畸前(P1)、正畸治疗第6个月(P2)、正畸结束(P3)、正畸结束后6个月(P4)与初诊时(P0)比较,牙周PLI、PD、BOP以及PD≥5mm的深牙周袋百分率均有显著降低(均P<0.01),P4分别与P0、P1、P3比较,硬骨板出现比率显著增加(P<0.01),CAL、PID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gP伴错牙合畸形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和严密的牙周监控下,正畸治疗能纠正错牙合畸形,不会引起牙周组织的进一步破坏和牙周炎症的加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牙祖科;林小洁;吴佳璇;方梅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的1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一期缝合术,n=51)和对照组(T管引流术,n=113).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胆漏、胆道出血及腹腔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道一期缝合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且不增加术后胆漏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术式.
作者:何耀鹏;焦文萍;邓睿;李小龙;吴泉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对恶性肿瘤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和广西宾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88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脑转移分为转移组(38例)和未转移组(50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血清中S100B、MBP、NS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100B、MBP、NSE蛋白用于诊断恶性肿瘤脑转移的价值.结果:转移组患者血清S100B、MBP、NSE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血清S100B、MBP、NSE用于诊断恶性肿瘤脑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80.0%,AUC均大于0.800.结论:血清S100B、MBP、NSE可作为恶性肿瘤脑转移的可靠标志物.
作者:何程祖;池小钜;蓝东;王莉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血浆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陕西省渭南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0例PVL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加用脑活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GM-1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血浆iNOS、IL-1β和TNF-α浓度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iNOS、IL-1β和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M-1治疗PVL早产儿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降低iNOS活性和减少NO参与的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作者:张丽;包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LISS、Gamma钉、DHS内固定模式在治疗Evans-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收集10例受试者的CT扫描数据,利用软件建立股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包括Evans-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及不同内固定治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C1为LISS内固定、C2为Gamma钉固定、C3为DHS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内固定的Evans-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Evans-JensenⅢ型骨折的3种内固定治疗模型的应力集中部位、应力分布及大位移.结果:C3模型的大应力值明显大于C1及C2模型(P<0.05),C1模型的大位移值显著大于C2及C3模型(P<0.05);C3模型股骨近端大应力值大,C2模型小(P<0.05);C1、C2、C3模型股骨近端的水平大位移、冠状大位移、轴状大位移及总位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C2、C3模型骨折断面处应力值及骨折间隙应力值的前外侧、前内侧、后外侧、后内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模型螺钉顶部周围骨质应力值明显高于C1及C2模型(P<0.05).结论:采用LISS、Gamma钉、DHS内固定治疗Evans-JensenⅢ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时,3种治疗方法的生物力学存在一定差异,在临床中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治疗措施.
作者:何盛为;陈秉智;秦睿贤;杜广宇;米立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根治术治疗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组)和观察组(腹腔镜手术组),每组28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蛋白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胃肠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蛋白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胃肠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5d,两组的蛋白代谢指标、脂代谢指标及胃肠功能指标大部分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l0d,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机体代谢及胃肠功能指标的影响小于开腹手术,是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更为适用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涛;陆春雷;葛晨;兰杨;龚龙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miR-193a-3p和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1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中miR-193a-3p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CA19-9表达水平.分析miR-193a-3p、CA19-9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miR-193a-3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CA19-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前miR-193a-3p呈低表达、CA19-9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低、TNM分期较晚,且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P<0.05).miR-193a-3p低表达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miR-193a-3p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iR-193a-3p高表达组;CA19-9阳性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CA19-9阴性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CA19-9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前血清miR-193a-3p呈低表达,CA19-9呈高表达;miR-193a-3p和CA19-9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对患者生存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黎胤谋;童仕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s)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β2微球蛋白(β2-GM)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江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RBs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血糖、肾功能、尿β2-GM水平及肾间质纤维化情况.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平和肾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尿β2-GM水平、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激肽原酶联合ARBs治疗糖尿病肾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肾功能,同时能明显减少尿蛋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张月成;罗文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联合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对肝脏微小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收治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00例(116枚病灶),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CEUS和VTQ检查.分析CEUS联合VTQ鉴别肝脏微小病变良恶性的评估效能.结果:经病理分析,116枚病灶中包括46枚肝血管瘤良性病灶以及70枚恶性病灶,恶性病灶包括48枚肝细胞肝癌病灶、7枚胆管细胞癌病灶以及15枚肝转移癌病灶;经CEUS诊断,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等恶性病灶的开始增强时间、增强峰值时间显著短于肝血管瘤良性病灶(P<0.05):经VTQ诊断,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转移癌等恶性病灶的病灶内部SWV值及SWV比值显著高于肝血管瘤良性病灶(P<0.05);CEUS联合VTQ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均高于CEUS和VTQ单独检测(P<0.05).结论:CEUS联合VTQ诊断肝脏微小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弥补两种检测手段的局限性,提高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组织的准确率.
作者:郭津含;王乐荣;杨春桃;胡婷;吴艳霞;曾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八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均成功完成PCI术并进行抗血小板治疗,A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术后24 h应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腺苷二磷酸(ADP)激活血小板形成大血凝块强度(MA-ADP)、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及术前、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随访1年,记录两组出血事件和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后24h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A-ADP及IPA<30%的比例明显低于B组,IPA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抑制血栓形成,但在减少出血事件及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方面的优势不明显.
作者:陈稚丽;崔言红;刘春荣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参数对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四川省中西结合医院收治的96例行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肺癌患者,术前均行CT灌注扫描,根据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等CT灌注参数.结果:淋巴结转移组的PS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两组BF、BV、M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当PS为8.7 mL/(min·100 g)时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0%和50.0%.结论:肺癌CT灌注参数中的PS值能够有效预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礼平;陈馨;蒋晓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卡麦角林不同给药时机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促性腺激素诱导排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高泌乳素血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75~150U,同时口服卡麦角林;研究组则先口服卡麦角林,再行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催乳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以及雌二醇水平;同时比较两组的平均用药天数和促排卵周期数,并进行半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成功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催乳素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以及雌二醇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催乳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以及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用药天数、促排卵周期数均显著减少(均P<0.05),妊娠成功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先用卡麦角林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再利用促卵泡激素药物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不育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提高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海燕;白雪;宋怀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维生素D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抗炎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收治的92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尿蛋白(24 h UP)、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值(ACR)]、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炎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DP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网膜素-1(Omentin-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UAER、24 h UP、ACR、hs-CRP、IL-6、IL-17、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PN、SFRP5、Omentin-1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维生素D治疗DN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微炎症状态、调节抗炎脂肪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张涛;王芳;张文涛;白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秦皇岛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疾病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秦皇岛地区分娩的流动人口出生缺陷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经确诊为无出生缺陷的新生儿2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出生缺陷儿的疾病类型与预后情况,同时对两组新生儿与父母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出生缺陷儿中,苯丙酮尿症6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8例,唐氏综合征9例,性染色体及其他常染色体异常7例,肌肉骨骼系统畸形5例,循环系统畸形10例,其他畸形5例.活产45例,死胎或死产2例,产后7d内死亡1例,2例为产前诊断为出生缺陷后进行治疗性引产.两组新生儿的胎龄、体重、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产妇自然流产史、孕早期服用药物、孕早期接触危险物质、孕早期被动吸烟、孕早期感冒史、居住地存在污染源等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感冒史、居住地存在污染源、孕早期服用药物、自然流产史为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秦皇岛流动人口新生儿缺陷中循环系统畸形及唐氏综合征所占比例较高,产妇孕早期感冒史、居住地存在污染源、孕早期服用药物、自然流产史为导致秦皇岛流动人口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产前疾病筛查以降低流动人口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
作者:葛辛;戴向楠;华天书;庞世峰;吴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主要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为核心症状[1];虽然孤独症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孤独症儿童自身的特点,其口腔健康状况研究却一直没有较为全面的报道.针对这一特殊群体,2016年4月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发起,民政部资助的“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星星的微笑公益活动,呼吁社会更多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口腔健康.本文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肖亦芳;黄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单倍体相合脾脏对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抗白血病疗效的分析.方法:用8~12周C57/BL/6近交系小鼠(B6鼠)作为供鼠,取其骨髓细胞和脾细胞;P815细胞即白血病细胞,近交系DBA/2小鼠与近交系C57/BL/6小鼠杂交的第一代小鼠B6D2F1(F1鼠)为受鼠,受鼠骨髓移植d-5~d-3,用环磷酰胺300mg/(m2·d)腹腔注射预处理,受鼠移植当天(d0),将F1鼠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12只,其中A组经尾静脉注射P815细胞(1×104个)、骨髓细胞(5×106个)和脾细胞(2×107个)的混合细胞悬液,B组经尾静脉注射P815细胞(1×104个)和骨髓细胞(5×106个)的混合细胞悬液,C组经尾静脉注射P815细胞(1×104个)的细胞悬液,D组经尾静脉注射RPMI 1640细胞培养基.比较4组小鼠血象、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评分以及皮肤、肝、结肠的病理白血病细胞浸润情况.结果:(1)移植后第14天,A组GVHD评分2~4分,第15天3只小鼠死亡,第26天2只小鼠GVHD评分6分,其它7只小鼠GVHD评分0~3分,第28天死亡1只,存活的8只小鼠GVHD临床评分1~6分.B组小鼠第6天开始出现死亡,至第17天死亡11只,第30天时仅存活1只.C组第18天时全部死亡.(2)4组小鼠移植后第7天时,A、B、C组小鼠白细胞数量明显增高,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D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第14天时,4组小鼠白细胞数均明显下降,A组分别与B、C、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移植后第28天,A、D组白细胞数均回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小鼠的肝脏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肝细胞萎缩、坏死,中央静脉区少量白血病细胞浸润.B组可见肝细胞数量减少,肝窦内白血病细胞弥散性浸润.结论:非清髓allo-HSCT MHC单倍体相合脾脏可以提高抗白血病的疗效.
作者:谢媚;陈伟红;杜新;蔡云;张巧霞;李明;罗畅如;蔡力生;卓家才;冯春锐;李玉珠;汪鹏程;赵江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式联运-清单干预法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3 19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721例、5 884个导管日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为对照组;第二阶段(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1 535例、6 396个导管日采用多式联运干预措施,为干预组;第三阶段(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942例、5 993个导管日采用多式联运-清单干预法,为清单干预组;比较3组患者干预后CRBSI发生率、干预措施执行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和清单干预组CRBSI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平均置管时间、病死率明显降低,干预措施执行率明显增加,且清单干预组干预措施执行率高于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的管理方法相比,多式联运-清单干预法能有效降低CRBSI的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甘枚;覃红梅;刘家朋;黄彩云;刘柯;林娴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各种囊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河南省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疑为颅内囊性病变胎儿的18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将产前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尸检结果或随访产后新生儿头颅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产前超声诊断的准确率.结果:180例经产前超声准确诊断为单纯脑室轻度扩张60例,单侧脑积水13例,脉络丛囊肿33例,单纯后窝池增宽17例,Dandy-Walker综合征4例,脑穿通囊肿1例,室管膜下囊肿19例,蛛网膜囊肿16例,透明隔囊肿9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6%.结论:超声诊断胎儿颅内囊性病变的准确率较高,但对大脑中线部位的囊性病变有一定受限.
作者:李一冰;王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