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师媛
目的::比较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垂体后叶素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奥曲肽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垂体后叶素组的72.5%,(P<0.05);奥曲肽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也明显低于垂体后叶素组(15.0%)(P<0.05)。结论:本研究中,奥曲肽在治疗肝硬化源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张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儿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50例。 A 组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B 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原因以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 组患儿并发堵管、静脉炎、非计划拔管以及其他原发症的例数要明显少于 B 组患儿(P<0.05);A 组患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长于 B组患儿(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延长针管置留时间,有效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宣讲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实行保健医生每月至少3次下乡巡诊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健康教育前、后发放高血压科普常识问卷,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民高血压科普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控制高血压危险行为明显改善(P<0.05)。结论: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宣讲的服务模式,对于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有积极意义。
作者:种红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天氨酸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氩酶(HBDH)、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各项指标,并且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ST、HBDH、CK、LDH、CK-MB 等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 AST、LDH、CK、CK-MB、HBDH 的敏感度分别为93.1%、93.1%、94.8%、94.8%、86.2%。结论: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边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OAS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帕利哌酮。
作者:车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状况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患有 PFD 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施行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尿失禁评分情况以及盆底肌力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尿失禁评分(12.83±4.53)分与对照组的评分(19.54±7.48)分相比明显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力≥3级例数(72.00%)与对照组的例数(38.00%)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联合康复训练对 PFD 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王姣丽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患者的关联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全髋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 logistic 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指数、疾病类型、假体类型是患者隐性失血的独立风险因素( P<0.05)。结论:针对不同体质、不同病症类型、不同假体材质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关键。
作者: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利用医院医嘱信息化导入条形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南京师范大学自行设计开发 EDA,包括打印核对医嘱,输液操作,输液一般巡检,输液工作量查询,分配和释放座位。结果:应用移动输液管理系统后,提高了护士输液安全性,提高了门诊输液室护士工作积极性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 P<0.05)。结论:应用移动管理系统可以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从解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医学检验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衰程度分为 A 组(Ⅱ级)、B 组(Ⅲ级)、C 组(Ⅳ级);另选正常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对以上研究对象行红细胞检查,分析红细胞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A、B、C 3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的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成正比例关系,各组间的差异较大(P<0.05);RDW 增高者的病死率(17.78%)显著高于 RDW 正常者(3.33%)(P<0.05),患者 RDW 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RDW 与患者心功能情况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文滔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35例,采用聚丙烯单丝纺织网塞及网片(MarIex Mesh Perfix PIug)作修补材料,进行手术治疗并加强术后护理,使用 SAQ 量表评价术前术后满意度。结果:填补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创伤小,可降低对患者生理结构的破坏,减轻术中患者的不适和术后的疼痛。患者经过全面护理,恢复良好,术后一年未有复发,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无张力疝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熊忠琴;叶柃江;赵志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达到医护患满意。方法:在原有班次上,设置早晚帮班护士,选择设置前后半年时间内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设置早晚帮班护士,减少了4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合格率设置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设置前后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病房设置早晚帮班护士,科学有效,达到了医护患三方满意。
作者:刘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慢性肝病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再加护理干预,连续实施干预4周,期间用睡眠状况自评量(SRSS)表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用 WHO 生存质量检查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 SRSS 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实施1周、2周、3周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 SRSS 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在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慢性肝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雯俊;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 CPC)的因素。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 NSCLC 患者192例,进行“CPC 易患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有无发生 CPC 进行分组比较。结果:192例 NSCLC 患者手术后发生 CPC 者57例为 CPC 组,发生率为29.69%,未发生 CPC 者135例为对照组,未发生率为70.31%;CPC 组患者的老年、吸烟、术前冠心病、高血压、COPD、肺功能异常例数、术前肺功能异常例数、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例数均多于对照组,而肺叶或肺段切除例数均少于对照组(P 均<0.05~0.01)。结论:老年、吸烟、术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COPD 及术前肺功能异常、手术时间长及全肺切除术均为术后发生 CPC 常见因素。
作者:孙玉宏;于绍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194例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不同程度软组织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策略。结果:本研究中有116例患者实施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18例切口愈合不良,6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切口感染,6例骨髓炎,12例延迟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3.10%;24例患者经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其中2例切口愈合不良,4例骨折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54例患者经交锁定内固定治疗,其中4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骨折延迟愈合,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切口感染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闭合性小腿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患者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治疗方式,钢板内固定术容易引发并发症。
作者:刘雪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金水六君丸治疗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0例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照治疗用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金水六君丸治疗。治疗1~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哮喘发作次数呈下降趋势,观察组患者治疗1~2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高于对照组,治疗3~4个月的哮喘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水六君丸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肺肾两虚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远期效果优于单钝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效果。
作者:郝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施急症子宫切除术患者43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43例急症产妇中29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余下14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手术原因:17例为胎盘植入,11例为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引产9例,羊水塞伴弥散性血管凝血6例。所有产妇未发生死亡。结论:急症子宫切除术可作为治疗产妇大出血不止的后的手段,但会对患者的心理与生理造成严重的伤害,致使患者失去再次生育的能力。
作者:刘丽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期待治疗对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子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97例,根据孕周不同将其分为3组,孕周<28周为 A 组,28周≤孕周≤32周为 B 组,32周<孕周≤34周为 C 组,均给予期待治疗,比较3组孕产妇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生儿存活情况。结果:3组孕产妇终止妊娠时间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而增加,C 组孕产妇的妊娠终止时间长,与 A组、B 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组孕产妇期待治疗时间 A 组>B 组>C 组,3组孕产妇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C 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 FGR 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 A 组、B 组,而新生儿 Apgar 评分则高于 A 组、B 组,3组孕产妇对比差异明显(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重,孕周<28周者,期待治疗对改善母子结局作用较弱,孕周在28~31周者,采用有效的期待治疗,适当延长孕周,有助于改善母子结局,孕33周以上者可考虑终止妊娠,可减少孕妇并发症风险。
作者:朱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0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心电图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的形式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漏诊率以及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P<0.05)。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72%,观察组患者的漏诊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漏诊率22%(P<0.05)。结论:在临床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动态心电图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鄂震;李华;王笑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索心理门诊青少年焦虑症患者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测验,对170名青少年焦虑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人口学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汉密尔顿焦虑相关的因素:自尊、健康适应、内向外向和神经质。与躯体焦虑相关的因素:母亲惩罚、严厉、神经质。与精神焦虑相关的因素:自尊、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精神质、内向外向、神经质。结论:自尊、健康适应、内向外向和神经质是青少年焦虑患者的相关因素。
作者:张昌;王永柏;李柳;杨妍;杨丹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