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体渗透教育模式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心理状态时期的干预成效

许波

关键词:立体渗透, 恶性肿瘤, 心理干预
摘要:目的::评估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以立体渗透教育模式进行心理干预,观察立体渗透教育模式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心理状态时期的干预成效。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立体渗透教育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及姑息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指导。分别评价两组患者不同心理状态时期的心理变化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立体渗透教育模式进行相应心理干预后患者的各期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等状况经统计学分析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立体渗透教育模式在恶性肿瘤患者不同心理状态时期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更进一步促进护患间的沟通及信任,大限度的满足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及生活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关系。方法:将老年高血压患者1102例分为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和高血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的血压和进行超声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高血压前期组、高血压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4.6%,37.3%,60.9%。结论:高血压的患者发生颈动脉斑块机率较高。

    作者:刘秀丽;王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随机抽取560例住院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调查表全部回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0例在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为90.36%,基本满意为21.80%,不满意为2.85%;综合满意度达97.13%。结论:基层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体良好,但仍有不满意因素需改进。

    作者:翟新华;麦慧;邓松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牙周炎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牙周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牙周炎患者(136颗患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70颗患牙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66颗患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配合治疗率、定期复查率、自我维护率与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有助于牙周炎患者的康复。

    作者:张秀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对母子结局影响的探讨

    目的::分析期待治疗对不同孕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母子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97例,根据孕周不同将其分为3组,孕周<28周为 A 组,28周≤孕周≤32周为 B 组,32周<孕周≤34周为 C 组,均给予期待治疗,比较3组孕产妇妊娠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生儿存活情况。结果:3组孕产妇终止妊娠时间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而增加,C 组孕产妇的妊娠终止时间长,与 A组、B 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3组孕产妇期待治疗时间 A 组>B 组>C 组,3组孕产妇间比较差异明显(P<0.01);C 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 FGR 及围产儿死亡率均显著低于 A 组、B 组,而新生儿 Apgar 评分则高于 A 组、B 组,3组孕产妇对比差异明显(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重,孕周<28周者,期待治疗对改善母子结局作用较弱,孕周在28~31周者,采用有效的期待治疗,适当延长孕周,有助于改善母子结局,孕33周以上者可考虑终止妊娠,可减少孕妇并发症风险。

    作者:朱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

    目的::观察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MOAS 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引发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帕利哌酮。

    作者:车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首诊于眼科的上矢状窦血栓致双眼视乳头水肿1例

    1病例摘要患者女,39岁。因“双眼胀痛1个月,视物不清半月”为主诉就诊,门诊以双眼急性视神经炎收入院。1个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恶心、颈背痛,自以为是颈椎病在当地康复医院按摩治疗,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双眼胀痛,继续按摩并行颈动脉彩超、头颅 MRI 检查,无明显异常,活血化瘀药物口服无效。半月前出现双眼视物不清,伴非喷射性呕吐,晕倒2次,经内科检查诊断为贫血并电解质紊乱,给予输血(2袋)治疗,双眼胀痛、视物不清,颞侧搏动性头痛逐渐加重故来我院就诊。

    作者:任芳芳;杨文超;余雯;付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患儿的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儿科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患儿10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各50例。 A 组患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B 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拔管原因以及平均置管时间。结果:A 组患儿并发堵管、静脉炎、非计划拔管以及其他原发症的例数要明显少于 B 组患儿(P<0.05);A 组患儿平均导管留置时间长于 B组患儿(P<0.05)。结论:对静脉留置针的儿科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延长针管置留时间,有效预防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尹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医学检验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的医学检验的临床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7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衰程度分为 A 组(Ⅱ级)、B 组(Ⅲ级)、C 组(Ⅳ级);另选正常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对以上研究对象行红细胞检查,分析红细胞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A、B、C 3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的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成正比例关系,各组间的差异较大(P<0.05);RDW 增高者的病死率(17.78%)显著高于 RDW 正常者(3.33%)(P<0.05),患者 RDW 越大,病死率越高。结论:RDW 与患者心功能情况关系密切,红细胞检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文滔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卵巢囊肿腹腔镜术后患者的护理观察

    目的::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术后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卵巢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和术后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康复速度等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腹腔镜术后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效果优于单纯规护理效果。

    作者:吴明华;蔡艺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4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4例老年冠心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用全麻诱导进行冠心病手术;观察组患者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进行冠心病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插入喉罩或气管插管后(t2)、手术探查时(t3)、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均小于麻醉前(t1)时;观察组患者 t2、t3、拔除喉罩或气管插管后(t4)时的 HR、MAP 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手术中,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效果优于全麻诱导麻醉效果。

    作者:杨顺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癫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状况的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34%,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患儿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精神状态以及生活满意度等各项心理状况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癫痫患儿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雷贝拉唑三联方案治疗9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雷贝拉唑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三联方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方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时间、愈合率、Hp 根除时间和根除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的痊愈率(57.61%)显著高于对照组(31.52%)(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溃疡愈合率高,幽门螺杆菌清除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毕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行为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行为与血压的干预效果,提高社区老年 ISH 的控制水平。方法:选择108例老年 ISH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高血压三级管理、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血压的变化。结果:经过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及收缩压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变化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模式是传统高血压三级管理模式的有益补充,两者相结合有望提高社区老年 ISH 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作者:陶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剖宫产术中腹腔外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采用腹腔外与腹腔内子宫切口缝合方式效果比较。方法:选取860例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0例。研究组产妇采用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对照组产妇采用腹腔内缝合子宫切口。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术后24 h 阴道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在手术时间、血性恶露持续时间以及术后24 h 阴道出血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采用腹腔外缝合子宫切口方式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并且减少术后24 h 产妇阴道出血量,建议作为常规的手术方式推广运用。

    作者:高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等综合性干预,并对干预前、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对比分析;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管理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综合干预后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干预能有效提高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殷瑞玲;刁艳云;刘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肝病患者睡眠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肝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给予慢性肝病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再加护理干预,连续实施干预4周,期间用睡眠状况自评量(SRSS)表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用 WHO 生存质量检查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实施前,两组患者 SRSS 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实施1周、2周、3周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 SRSS 评分优于对照组( P<0.05);在生理、心理、环境以及社会关系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亦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慢性肝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齐雯俊;李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60名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天氨酸转氨酶(AST)、羟丁酸脱氩酶(HBDH)、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各项指标,并且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ST、HBDH、CK、LDH、CK-MB 等各项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 AST、LDH、CK、CK-MB、HBDH 的敏感度分别为93.1%、93.1%、94.8%、94.8%、86.2%。结论:测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酶谱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边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针刺放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4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治疗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放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血浆内皮素水平和 PT、APTT 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刺放血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和血浆内皮素、凝血系统水平方面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的效果。

    作者:刘慧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探究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与预防。方法:选取5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渗盐水治疗,在使用盐水治疗的同时静滴硝普钠,使用盐水后静滴速尿100.0 mg,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钠浓度、血钠改善时间、心功能改善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血钠、心功能改善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渗盐水合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水肿消退快,心功能和低钠血症改善较快。低钠血症一经发现,应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王静;李伟;张良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性化护理模式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84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于患者出院后6个月采用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SF-36QOL)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躯体、情感、社会以及心理等症状维度的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作者:胡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