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超;卜昆鹏;罗佐杰;廖蕴华
目的:研究电热解作用对衰老SD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D-半乳糖(1 000 mg/kg·d-1) 连续皮下注射,同时联合短波紫外线灯和金属钨灯照射背部造成SD大鼠皮肤衰老模型.分别在6,8,10,12 J/h功率下对衰老后SD大鼠真皮进行选择性电热解作用2 s,然后分别在术后14,35 d取标本制成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的数量变化.结果:经电热解作用后第35天的SD大鼠真皮中胶原纤维数量增加明显(P<0.05).结论:适度选择性的电热解作用可提高衰老SD大鼠真皮中成纤维细胞的活性,增加其对胶原纤维的分泌,从而提示电热解作用对老鼠皮肤可能有非剥脱性除皱的作用.
作者:于海生;韦强;廖明德;蒙旭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种不同缩宫药物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自然分娩的产妇900例,随机分为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片组、催产素组各300例,3组分别于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给予肌注益母草注射液40 mg,米索前列醇片600 μg口服,肌注催产素20 U,分别观察3组产后2 h及24 h的出血量.结果:益母草组、米索前列醇片组、催产素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益母草注射液更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而且作用时间长,无明显副反应发生.
作者:陆丽琴;廖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妇肤康搽剂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硅胶G为薄层吸附剂,甲苯-丙酮-醋酸乙酯-浓氨试液(2∶3∶4∶0.2)为展开剂,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再喷以少量5%亚硝酸钠溶液至斑点显色清晰,在λs=480 nm,λR=650 nm波长处扫描.结果:苦参碱在0.504 4~4.035 μg(n=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仪器精密度、同板精密度、板间精密度的标准差分别为0.58%、1.03%、1.23%;重复性标准差为0.62%;平均回收率为99.2%,标准差为2.4%.结论:薄层扫描法专属性强、可靠,可用于妇肤康搽剂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宋宁宁;刘向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成人小颌畸形患者未治疗前侧貌软硬组织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找出对软组织侧貌影响较大的硬组织指标.方法:对20例成人小颌畸形患者的数字化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硬组织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 软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除Ul-NA角、Ll-NB角、LsSn-SN外,其余软硬组织指标均有与之相关的指标对应(P<0.05).结论:硬组织面型基本决定软组织面型这一普遍观点在小颌畸形患者面部同样成立,对软组织侧貌影响多的硬组织指标依次是:SNB角、ANB角、NPg-FH、NA-PgA、SNA角、U1-L1角.
作者:孙尚彤;周诺;宋少华;黄旋平;蒙宁;韦山良;麦华明;梁飞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卵巢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观察组)103例,开腹手术(对照组)75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镇痛例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除手术时间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例数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两组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术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陈作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社会服务体系的改善,老年人口的增长日益显著,老年麻醉及手术也随之增加.老年人因机体生理变化,各器官功能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如何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成为麻醉科医生一项艰巨任务.本院近年将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许文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方案对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56例完成使用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方案的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患者,与17例激素单治疗的患者相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完成1疗程前后的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及慢性肾衰发生率.结果:①治疗1疗程后,单用激素组蛋白尿程度(中位数=2.00),激素加环磷酰胺组蛋白尿程度(中位数=0.00),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自身配对资料的非参数分析显示,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血尿(治疗前/后=2.00/0.25)和蛋白质程度(治疗前/后=1.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单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疗程后,确诊慢性肾衰发生率激素加环磷酰胺双治疗组(28/56),低于激素单治疗组(12/17),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双治疗对原发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肾损害能有效保护肾脏,其治疗作用优于激素单治疗.
作者:薛超;卜昆鹏;罗佐杰;廖蕴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原发性无精子症(primary azoospermia)即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中严重、难治的一种疾病.由于睾丸生精障碍引起,病因主要有遗传性疾病、先天性睾丸异常、睾丸本身病变、内分泌疾病、严重全身性疾病和营养不良、放射损伤及药物因素等.现有治疗手段的效果不佳.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能向子代传递遗传信息,是男性体内唯一可复制的双倍体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中的一种,在无精子患者和正常人体内都可以获取,位于生精上皮基底部.SSCs通过有序而又严格调控的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精子.本文就近年来SSCs分离纯化和体外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SSCs移植技术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在治疗原发性无精子症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作者:黄宗轩;张奇峰;左懿;贺铁豪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对广西河池市2009~2010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河池市有效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对策.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对2009~2010年在全市各医院出生的27 395例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筛查.结果:共筛查新生儿27 395例,筛查出可疑阳性63例,确诊CH 5例,发病率为1/5 479,高TSH血症4例,发病率为1/6 849,确诊PKU 1例,PKU发病率1/27 395.结论:河池市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筛查覆盖率仍偏低,应进一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扩大筛查覆盖率,提高人口素质.
作者:杨志清;韦翠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白介素-8(IL-8)影响.方法:将6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培养传代后分为:对照组,H2O2组,NAC+ H2O2组.NAC+ H2O2组中先给予NAC预孵育4 h之后给予H2O2.通过MTT法检测NAC和H2O2对细胞作用合适浓度,通过ELISA法检测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上清中IL-8的含量,并检测细胞中谷胱苷肽(GSH)的含量,通过凝胶迁移率阻滞实验(EMSA)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激活蛋白-1(AP-1)的表达.结果:(1)H2O2 组中GSH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NAC+ H2O2组GSH较H2O2组明显升高(P<0.01).(2)H2O2 组中IL-8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NAC+ H2O2组较H2O2组明显降低(P<0.01).(3) H2O2 组中转录因子NF-κB、AP-1的活性明显增强,NAC+ H2O2组NF-κB、AP-1的活性较H2O2组明显下调.结论:NAC可增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通过下调NF-κB、AP-1活性而抑制IL-8的合成.
作者:宾雁飞;张伟;安向红;何志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初次血清孕酮水平预测早孕结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76例4~6周早孕妇女,根据其孕酮值分为3组:A组孕酮>25 μg/L,B组15~25 μg/L,C组<15 μg/L;每例患者均行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彩色阴道B超检查.结果:A组、B组、C组相比,A组宫内正常妊娠率较高(56.64%),B组早期先兆流产率高(50.00%),C组稽留流产、异位妊娠率高(46.6%,42.53%),妊娠结局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初次血清孕酮水平检测,结合阴道B超检查,对预测早孕结局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兴红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并评价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动物参考.方法:SD大鼠60只,体重230~270 g,随机分为空白组(20只),手术组(20只),功能评价组(2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手术组和功能评价组都采用Allen's法致伤.功能评价组作手术前后的BBB功能评分和斜板试验,空白组与手术组作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功能评价组术前斜板度数和BBB评分均高于术后(P<0.05).手术组术后1 d脊髓神经元发生退变和坏死.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大鼠Allen's脊髓损伤模型方法可靠,易于复制,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
作者:熊春翔;宗少晖;曾高峰;韦波;赵玉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拟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纯化、培养扩增、标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台盼蓝染色观察离心后细胞活性,绘制BMSCs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标记.诱导传代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2周后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的表达和阿尔新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的表达.BrdU标记BMSCs,观察佳标记率及标记时间,并予四甲基偶氮唑盐方法测定标记后细胞活性.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能分离培养出纯度较高的BMSCs,分离后细胞活性均大于99%,BMSCs表面标记CD90、CD45、CD34阳性细胞表达分别为99.24%、0.03%、1.37%,BMSCs的生长曲线呈S形.成软骨诱导2周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阿尔新蓝染色细胞基质被蓝染.BrdU标记后,MSCs标记率>95%,BrdU细胞标记佳时间为48 h,佳浓度为10 mg/L,标记后细胞活性高.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相结合,可获得纯度较高BMSCs;BrdU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标记BMSCs的方法,BrdU对细胞标记率高.
作者:韦庆军;陆定贵;赵劲民;韦积华;肖仕辉;李伟岸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构建MMP-9、Hpa、CL含量联合检测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利用SAS8.0软件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250例血清样本基质酶类(MMP-9、Hpa、CL)含量来建立回归模型,168例血清样本基质酶类含量用于验证所得到的模型,并与CA125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建诊断模型为:Logit(P)=14.90-43.24×CL-33.12×h1-43.80×mL+71.08×(CL×h1)+ 55.83×(CL×mL),采用该模型进行临床验证时,当模型计算值为211 899时,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63.9%,曲线下面积为0.732,标准误为0.038,95%可信区间为(0.656~0.807),P=0.000,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中任一种标志物单一检测.结论:MMP-9、Hpa、CL含量联合诊断模型可预测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程度,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卵巢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玮;胡艳玲;王琪;杨幸子;阳志军;李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0例脑梗死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复发性脑梗死、梗死面积、肺部感染、意识状况、低蛋白血症及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糖、电解质等因素,并行多项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790例脑梗死患者中82例死亡,病死率4.58%.其中首次脑梗死的病死率1.00%,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3.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性脑梗死病死率为初发脑梗死病死率的3.58倍.结论:终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入院白细胞计数、意识状况、大面积脑梗死、复发性脑梗死、脑梗死的并发症(低蛋白血症、肺部感染)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低蛋白血症的监测和治疗.
作者:陈雪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简称MMP-2,9)和其天然抑制物(TIMP-1)介导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运用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加高脂饮食建立兔AS模型.3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5组:空白组(6只)、模型组(8只)、通心络组(8只)、辛伐他汀组(8只)和通心络加辛伐他汀组(8只).给药8周后采集耳缘静脉血检测血脂;多普勒检测髂动脉和主动脉的血流速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MP-2,9、TIMP-1的光密度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可减轻AS病变;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P<0.05);提高血流速度(P<0.05);下调MMP-2,9的表达(P<0.05);提高TIMP-1的表达;通心络合用辛伐他汀比单用辛伐他汀能进一步减少斑块的数目和降低MMP-2,9的表达.结论:通心络有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同时其有加快血流速度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S模型兔血管壁中MMP-2,9及提高TIMP-1的表达,稳定斑块有关.
作者:蔡志玲;陈永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72例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血、尿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其主要特点,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6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0例.肾上腺原发肿瘤64例,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8例.结论: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婵;秦映芬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对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对家系成员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ALK-1及ENG基因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对序列分析发现突变者进行限制性酶切实验.结果:①本家系包括5代共62位家系成员,包括先证者在内共19位家系成员反复鼻衄;②序列分析显示反复鼻衄家系成员的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③酶切分析显示存在ENG基因第2外显子G207A突变者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而无G207A突变者可被限制性内切酶GsuI切断.结论:本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系以反复鼻衄为主要表现,患者ENG基因第2外显子存在G207A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的ENG基因多态性.
作者:周吉成;谭彬宾;章忠明;邓东红;马劼;赖永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癌基因HER-2及抑癌基因P53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364例乳腺癌,均行术前超声检查,术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评价HER-2及P53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该组HER-2阳性表达率为28.02%(102/364),具有微钙化及血流分级Ⅱ~Ⅲ级者,肿块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具有上述征像的肿块(P<0.05);肿块>2cm组及血流分级Ⅱ~Ⅲ级组P53阳性率较高(P<0.05).结论:乳腺癌的超声征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癌基因HER-2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水平.
作者:王颖芳;李智贤;曾健;韦康来;黄华;李富;冯卫连;魏晏平;蒋芳艳;韦柳;庞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文献报道肢体创伤伴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率为1.64%[1].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临床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大为提高,但周围神经损伤所致功能障碍恢复的康复治疗尚不尽人意,许多患者错过了早期恢复的佳时机.为此,2006年3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35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牛雪飞;苏辉棠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