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新盛
1998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42例,经早期大剂量应用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岑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多瑞吉)贴剂用于家居的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中重度疼痛的53例家居癌痛患者,使用多瑞吉贴剂止痛,于第15天时观察疼痛缓解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患者喜爱程度.结果:多瑞吉贴剂平均剂量为4.86 mg/72 h,疼痛缓解率为94.34%,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呕吐、便秘等,无成瘾及其他严重毒性.结论:多瑞吉贴剂因其强效、安全方便、无成瘾及外流危险,可作为家居癌痛患者的一线止痛药物.
作者:钟进才;阙铁生;韦美怡;张华萍;林章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而且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常用手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采用腹腔镜腹膜内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逐渐增多.2003~2004年我院采用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海花;蒋志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肺性脑病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是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无创通气,尤其是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在临床上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应用BiPAP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本文收集我科2003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BiPAP治疗的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晓芳;李家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在人为条件下,用动式吸入染毒柜制作小型高温人工气候室再现高温自然环境.方法:用可调电炉加温,经温控器及保温锅后通过空气压缩机向染毒柜内连续输送高温空气,观察柜内温度和湿度的均衡性及温度上升时间;对室内动物呼吸带对角线4位点及中心点用温湿度晴雨表进行温度、湿度测定;对小鼠进行热致死时间试验及家兔高温中暑试验.结果:高温人工气候室内温度、湿度在开机30 min后变化在(40±0.5)℃,(55±7)%范围内,小鼠在43 ℃高温的环境条件下死亡,家兔在40 ℃的高温环境下出现中暑症状.结论:该高温人工气候室室内温度、湿度恒定,能满足生物研究需要.
作者:潘瑞辉;陈晓琴;李羡筠;甘永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腹腔镜组),取同期具有可比性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45例为对照组(开腹组),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作者:雷彦;邱锐;冯以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烧伤创面愈合后不同时间应用90Sr-90Y照射防治瘢痕的疗效.方法:对我科18例患者50处深Ⅱ度和Ⅲ度创面愈合后分组采用90Sr-90Y照射,其中A组36处创面在愈合后第3天开始照射,B组14处创面在愈合后2周开始照射,每个疗程的总剂量为25~40 Cy,分6~8次完成,每次剂量3~7 Cy.照射一个疗程后大体观察瘢痕生长情况,部分病例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创面经照射一个疗程后,病理学检查见A组瘢痕厚度平均为3 mm,B组瘢痕厚度平均为5 mm.A组CD34染色示血管数也明显低于B组,A组创面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90Sr-90Y照射对防治烧伤瘢痕增生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国亮;蒙诚跃;张立明;覃伟武;韦智晓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膀胱阴道瘘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疾病,也是泌尿外科棘手的手术之一.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单J管作尿液改道引流,治疗膀胱阴道瘘15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银河;徐志强;莫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鼠吸入高浓度氧所致肺损伤时肺泡内白介素8(IL-8)的变化.方法:生后24 h内的SD新生鼠100只,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50只.空气组常规饲养,高氧组置常压高氧箱内,吸入>95%氧,两组分别于实验进行后24 h,3、6、10、14 d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变化,并进行肺泡灌洗获取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方法检测灌洗液中IL-8含量.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肺组织24 h开始出现炎症细胞反应,肺泡内见巨噬细胞、极少量中性粒细胞及红细胞,随着吸氧时间延长,肺发育受阻,肺泡数量减少,有纤维样物质增生;从第3天起,BALF中IL-8含量显著增高,与相应同日龄空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氧可导致肺组织损伤并影响肺发育;IL-8可能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导致高氧肺损伤的重要炎症介质之一.
作者:陈玉君;庞玉生;陈丽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53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AFP、HB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肝细胞癌和20例肝良性肿瘤标本p53的表达;结合肝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术后生存期、血清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的p53阳性率显著高于肝良性肿瘤(P<0.01);p53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临床分期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包膜不完整、并有门静脉癌栓、分化未成熟及血清AFP阳性的肝细胞癌组织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完整包膜、无门静脉癌栓、分化较成熟及血清AFP阴性的组织(P<0.05) ;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p53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p5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显著低于阴性者 (P<0.01).结论:p53是评价肝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它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水平及HBV感染有密切相关性.
作者:欧盛秋;马亦龙;崔英;康平;李志坤;蒙志斌;陈祖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胸、腹主动脉瘤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的一个难题,传统方法为外科手术切除以后利用人造血管移植,但有相当数量有手术指征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大及合并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病变,所以传统术式病死率很高,择期手术的病死率为2%~7%,平均5%,而破裂的主动脉病死率竟高达50%~80%以上[1],且均死于手术后并发症.
作者:刘永春;韦成信;曹健斌;黄健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虽然对甲状腺及其急性并发症,尤其甲亢危象(thyroid storm,TS)的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但有关TS的临床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病死率约为30%~60%[1].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10年来我院收治的11例TS,以同期收治的入院治疗的甲亢患者作对照进行比较,以揭示TS的临床特点.
作者:梁华晟;罗佐杰;秦映芬;梁杏欢;戴霞;卢德成;韦志明;冼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寻找一个适合生精细胞体外培养的培养体系,为进一步培养人类生精细胞提供技术基础.方法:用单一酶-研磨-Percoll法制备15 d龄雄性大鼠生精细胞混悬液用于体外培养.①设计两种不同的培养条件:DMEM/F12和改良人类输卵管液(HTF)作为基础培养液,分为两组.每组根据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分为6小组.添加的睾酮(T)和FSH浓度分别为:对照组H0(T 1 μmol/L,FSH 0 IU/L)、H1组(T 1 μmol/L,FSH 10 IU/L)、 H2组(T 1 μmol/L,FSH 25 IU/L)、H3组(T 1 μmol/L,FSH 50 IU/L)、H4组(T 1 μmol/L,FSH 100 IU/L)、H5组(T 0 μmol/L,FSH 50 IU/L). ②通过BRDU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实验的生精细胞倍体的变化来判断其发育,进一步确认本研究使用培养条件的可靠性.结果:在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共培养过程中以改良人类输卵管液作为基础培养液,添加T 1 μmol/L ,FSH 50 IU/L或100 IU/L都适宜生精细胞体外培养;另通过BRDU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均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体外培养生精细胞能从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分化到精子细胞阶段.结论:改良人类输卵管液作为基础培养液,添加浓度为50 IU/L或100 IU/L的FSH及T 1 μmol/L,适合生精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
作者:刘锋;檀大羡;邹彦;邓志华;王植柔 刊期: 2007年第01期
2002年1月至2005年8月,我们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农新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较常见,需及时救治.1996年6月到2005年12月,笔者用垂体后叶素持续静滴联合酚妥摘明治疗支所管扩张咯血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偏瘫弛缓期康复治疗训练有效的指导方法.方法:先后随机抽取偏瘫弛缓期病人各5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前后对照,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进行指导,实验组通过观看专门制作的康复治疗训练光盘及阅读配套的康复手册进行学习.结果:实验组对偏瘫弛缓期特定康复知识的知晓率、功能锻炼的准确率及功能锻炼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康复治疗训练光盘及配套的康复手册指导偏瘫弛缓期病人的功能锻炼的方法,不仅能更好地激发病人学习的兴趣,引起无意注意,使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地结合,增强记忆的效果,而且还能满足病人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丰富了人性化护理的内涵,值得推广.
作者:卢桂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前循环动脉瘤占各种颅内动脉瘤的绝大多数.1998年1 月至2005年7 月,我科共手术治疗4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星志;蒋广元;梁新强;张征军;黄航;廖毅超;覃颜;陈慧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与成人多囊肾病基因1(PKD1)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序列DNA等位基因在广西侗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的基因片段,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并与标准DNA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受检的62名侗族人染色体当中,分别在KG8、SM6、CW2和CW4等4个位点分离到了14、12、16和21种等位基因.结论:与PKD1连锁的4个微卫星DNA在广西侗族人群中存在高度多态性.
作者:苏上贵;赵铖;伍巧源;赖永榕;杨桢华;黎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对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移植的应用解剖进行系统观察,以进一步指导临床,同时对手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 方法:利用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标本15具(30侧)进行解剖学观测.对15例(30侧)成人的活体小腿应用多谱勒血管探测仪测定小腿远端后外侧皮支穿支点的分布.总结近年小腿逆行筋膜蒂皮瓣49例,对手术方法进行总结、改良.结果:腓肠神经周围伴行数支恒定的细小动脉,且相互吻合,在发出营养神经的血管同时,亦发出2~6个小分支,平均为3支,供养相应区域的皮肤.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为蒂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内外踝,小腿中下段胫前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较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具有不牺牲肢体的主要血管,血管危象风险小的优点,皮瓣血管蒂恒定,变异较少,且手术操作简易.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良,使皮瓣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赵劲民;苏伟;刘军廷;帕拉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进一步提高母亲科学喂养知识水平,培养母亲合理的喂养行为和婴幼儿良好的进食行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儿保门诊4~6个月龄生长发育正常健康婴儿的母亲240名,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日常保健,实验组在日常保健干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换乳期喂养的干预.6~8个月后,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健康干预后,实验组母亲各种喂养知识回答正确率、喂养态度赞同率、合理喂养行为出现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婴儿12个月时身高、体重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营养不良、贫血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婴儿母亲进行换乳期喂养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提高母亲喂养认知水平,强化科学喂养意识,培养母亲合理的喂养行为,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
作者:梁友芳;陆焯平;黄婉萍;宋红潮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