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及家庭康复护理支持分析探讨

莫美珍

关键词:老年痴呆, 家庭护理, 精神支持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护理支持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院门诊及住院老年痴呆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在门诊及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精神护理和家庭护理支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1年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精神护理以及家庭护理支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武警某部医院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医院护士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SCSQ和SSRS对武警某部医院94名护士进行测查.结果:(1)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全国常模(P<0.01).军护与本院合同制护士、军护与地方某医院正式护士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院合同制护士积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5),消极应对方式极显著低于地方某医院合同制护士(P<0.01).(2)军护的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5),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合同制护士(P<0.01).军护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女军人常模(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总分均极显著高于女护生(P<0.01).(3)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234,P<0.05),积极应对方式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和支持总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300,P<0.01;r=0.267,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SSRS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该武警机动部队医院护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较好.积极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作者:陈宏梅;周玉来;宋国林;王小平;朱守兰;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改善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疗效研究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A组)和氟西汀治疗组 (B组)各3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测试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A、B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与基线比均明显下降(P<0.01),且A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B组(P<0.05).治疗后,A、B两组患者的P2、N2、P3 潜伏期及反应时间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P2、N2、P3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1).A组较B组P3潜伏期、反应时间明显缩短,且N2、P3波幅A组高于B组(P<0.01).结论:在改善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方面,艾司西酞普兰优于氟西汀,且艾司西酞普兰疗效明显、耐受性更好.

    作者:倪晓梅;张新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原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实施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和常规随访1年,并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残疾评定量表(WHO-DA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GQOLI-74量表中:GQOLI总分、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WHO-DAS量表研究组社会功能好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家庭护理干预对长期使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较好效果,有助于康复.

    作者:陈玉清;张海涛;郑丽卿;赖淑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长期住院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WHO QOL-BREF量表,对93名60岁以上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经t检验、回归分析得出,影响长期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在各个领域分别受年龄、职业、是否患慢性病、用药状况、家庭摩擦、行动能力、经济状况、休闲娱乐8个因素的影响.结论:想要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冯晓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选取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NSS得分分别为(47.2±12.6)分和(46.9±13.1)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得分、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相互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锥体外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30%(P<0.05).结论: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男性复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痴呆伴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

    目的:研究痴呆患者伴发抑郁的情况及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96例痴呆患者在入组时及干预后分别进行MMSE、HAMD和QOL-AD评估,比较痴呆伴发抑郁患者或痴呆不伴发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伴有抑郁的痴呆患者,在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抑郁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1.痴呆伴有抑郁患者的QOL-AD评分为(70.18±9.33),与痴呆不伴有抑郁的患者(73.01±10.1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伴有抑郁的痴呆患者,在药物治疗合并综合护理干预后,抑郁程度明显减轻(P<0.01),生活质量评分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痴呆患者伴有抑郁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的情绪及生活质量.

    作者:向娟芬;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与急性肾损伤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引发急性肾损伤病因及早期防治.方法:2012年1-12月住院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住院后即化验血肌酐、血清光抑素C、肌酸磷酸激酶、血钾、钙、磷及尿量,并监测48min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根据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48min内血肌酐上升≥26.5μmol/L或在原血肌酐值基础上增长≥50%和(或)尿量﹤0.5ml/(kg·h)达6h以上.结果:5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10例,发病率10%,血清光抑素升高者23例,发病率46%,且急性肾损伤发病率与发病持续时间、肌酸磷酸激酶升高程度、年龄和既往健康状况相关.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较高,血清光抑素C可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早期进行防治可避免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亦可提高急性肾损伤的治愈率.

    作者:孙晓梅;李嫦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节性硬化症的腹部超声诊断的探讨

    目的:探讨结节硬化症的超声改变.方法:回顾分析11例确诊结节硬化病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对病变特点进行总结.结果:11例结节硬化症患者中发现肾脏多发错构瘤8例,其中3例患者同时合并肝脏多发错构瘤.结论:腹部超声有助于结节硬化症的诊断,是结节硬化症肝肾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陶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青年乙肝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青年乙肝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分组方法,将155例青年乙肝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咨询、发放宣传手册、知识讲座、电话回访等形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结果:经过护士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规律生活、合理饮食、定期复查等乙肝疾病认识程度构成比实验组远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可提高青年乙肝患者在疾病的认识程度和与药物治疗的协同作用.

    作者:姜永香;许颖;鲁晶;王雨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措施对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把7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简称常规组)和综合护理组(简称干预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的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并发症,提早患者下床活动和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朱秋红;黄丽;刘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进基础护理质量在呼吸科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探讨持续性质量改进在呼吸科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对2013年3月至6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住院的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基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成立CQI小组,制定适合本科室的基础护理的质量标准,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依据PDCA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持续质量改进后的基础护理质量再次评估.结果:2013年7月至9月,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再次评估,基础护理质量达标率由92.5%上升至96.5%,患者满意度由95%上升到97.5%.结论:通过持续质量改进,基础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

    作者:聂取;张丽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谈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

    为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对180例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满意度的对比,进行调查总结.结果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赵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头痛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头痛和睡眠障碍在普通人群中是很常见的,并且经常存在于同一个患者中.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CH)是新国际头痛分类中与睡眠关系密切的原发性头痛.而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被认为是与头痛关系密切的睡眠障碍类型.尽管头痛和睡眠之间的关系被认识由来已久,但是这种关系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近来,在原发性头痛患者中所做的生化和功能成像研究提出了中枢神经内分泌递质在头痛发作中的作用,同时这些神经内分泌递质在正常的睡眠结构调整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有病理生理学证据显示下丘脑参与了几种原发性头痛病因,此外几种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CH是受睡眠时相影响的,下丘脑尤其是视交叉上核可能在头痛患者的睡眠障碍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对目前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作了一个简短的综述.

    作者:赵世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调节性T细胞与肝细胞癌免疫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世界上发病率第五高、致死率第四高的恶性肿瘤.肝癌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近年来,Tregs(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作为一种具有独特免疫调节的T细胞亚群,其在肿瘤免疫方面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本综述旨在阐述调节性T细胞与肝癌免疫的关系.

    作者:林马明;丁兆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智力测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外伤患者智力测验中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进行智力测验的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心理干预组在智力测验前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智力测验,于心理干预后比较焦虑自评量表(SAS)及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心理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及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韦氏智力测验(WAIS-RC)的分值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脑外伤患者在智力测验时的依从性,智力测验结果更客观真实.

    作者:陈威;洛传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活检结果相比较,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良性64例,恶性8例.结论:超声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立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用治疗Hp阳性型消化道溃疡的研究

    目的:观察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用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型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Hp阳性型消化道溃疡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用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治疗,并比较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愈合13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Hp根除29例,根除率为90.6%.观察组患者愈合4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Hp根除19例,根除率为59.4%.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Hp阳性型消化道溃疡患者总有效率和Hp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莫西林与克拉霉素联用治疗Hp阳性型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疗效和Hp清除率高明显优于单用克拉霉素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和MRI、MRV检查,部分患者行DSA检查,确诊后针对病因给予对症、抗凝或溶栓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急性起病(≤1周),治愈26例,好转4例,恶化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对于急性起病的高颅压伴或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行CT、MRI、MRV或DSA检查,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崔瑛;崔成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围手术强化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的90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组45例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离术患者围手术积极治疗和规范性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以及针对性心理疏导,术后健康教育和精心护理,能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保障手术成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周飞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8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全部患者均在抗凝的同时配合导管溶栓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前大腿周径差(5.83±0.52)cm,溶栓前小腿周径差(4.90±1.27)cm;溶栓后大腿周径差(2.66±0.82)cm,溶栓后小腿周径差(1.90±0.53)cm.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82例患者获随访,随访6~12个月,平均(8.1±1.3)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丹丹;何月;赵铁柱;沈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